新人教版最新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必修[3]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必修新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化学人教版必修新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2.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思考和交流等方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1.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方式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教学难点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铝箔、酚酞、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镊子、砂纸、导管、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钠、镁、钙、铁等金属与非金属、水反应的情况,请写出钙、铁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Ca + 2H2O====Ca(OH)2+ H2↑3Fe+4H2O(g)Fe3O4+ 4H2推进新课[板书](三)铝与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3—4]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提问:实验中有何现象发生?回答: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后,铝逐渐减少且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反应式:2Al+ 2NaOH + 2H2O====2NaAlO2+3H2↑2Al+6HCl 2====AlCl3+3H2↑小结:铝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注意:若要检验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如可用6 mol ·L—1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

还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

铝片不宜太纯。

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人教版本化学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本化学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 教课方案 ]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的教课内容包括钠与氧气、水的反响,铝与氧气的反响,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响。

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入,也浸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复原反响等等,有益于稳固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得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时以致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及教课目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课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课,实验教课将占较大的比率,但教课时应尽量防止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略了思虑的状况出现,鉴于以上剖析依据《课标》要求联合教材编排系统,确立以下三维教课目的:(1)知识和技术目标①认识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相对含量。

②掌握 Na、Mg、Al 、Fe 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开朗的金属。

③认识金属活动次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实验研究,加强学生思虑、沟通、实验、察看、剖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能力同时感觉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公民经济中的地位,培育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忱。

②经过研究性实验,培育学生勇于研究的科学精神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3.教课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 Na、Al 与 O2的反响。

(2)教课难点: Na、Al 与 O2的反响实验现象的察看。

二、说教法1.实验研究法:与过去教材对比,新教材必修 1 本课时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表达,其目的很显然,就是要修业生主要经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研究去获得,但作为执教者一定掌握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该演示的、该要规范操作的,仍是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可以一味松手让学生去操作,比如金属钠的切割;在该研究的时候,要勇敢让学生去着手。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3、掌握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2、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1、说出你身边的金属物品2、投影3、你能根据常见金属的用途说出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金属的物理共性: 、、、等思考与交流:1、以钠、镁、铝为例说出金属的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征2、以铁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2)、(3)、小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能与、(2)能与、(3)能与、结论:绝大多数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自然界中的,等反应,故绝大多数金属以存在于自然界中。

思考与交流分析下列图片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3)、(4)、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1:)〔实验3-2〕告诉学生注意事项: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1)、(2)、(3)、观察与分析:探究内容 〔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何现象发生?现象 在钠的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就燃烧起来,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有烟产生,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方程式(标出化合价和电子转移数)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性质课时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性质课时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了解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如制取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钠、过氧化钠、铝箔、还原铁粉、酚酞、盐酸、氢氧化钠、肥皂液、水、试管架、试管、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砂纸、烧杯、酒精喷灯、棉花、火柴、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时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本章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

推进新课[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与交流: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生: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教师精讲: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反应、可以与酸反应、可以与水反应、可以与某些盐反应等等。

如:2Mg+O2====2MgO3Fe+2O2Fe3O4Fe+CuSO4====Cu+FeSO42.多媒体投影课本图3-2分析:图3-2四幅图分别是铝丝与CuSO4溶液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AgNO3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1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的反应目标与素养:1.了解金属的物理通性与化学通性。

(宏观辨识)2.了解Na、Al 与O2的反应,Na、Fe与H2O的反应。

(变化观念)3.实验探究Na、Al与O2反应以及Na、Fe与H2O反应的原理。

(科学探究)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存在和物理通性2.金属的化学通性金属与酸、盐反应的一般规律(1)金属与酸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一般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够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金属与非金属(O2、Cl2、S)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反应条件室温加热或点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 2Na+O2=====△Na2O2实验现象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滴落 实验结论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实验原因 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Al 2O 3)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滴落化学方程式4Al +3O 2===2Al 2O 3 3.其他反应(1)Na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2Na +S=====△Na 2S 。

(2)Al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 +3Cl 2=====点燃2AlCl 3、2Al +3S=====△Al 2S 3。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1.Na 与水反应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①钠浮在水面上①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钠熔化成小球②钠熔点低,反应放热 ③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③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④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④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⑤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色 ⑤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设问】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高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高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常见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的特征和性质;2.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锌、铁、铜等金属样品,稀盐酸、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2.实验设备: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

四、教学内容:1.金属的基本性质:- 导电性:金属是良好的导体,可通过其自由电子传导电流;- 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 光泽性:金属有金属光泽;- 密度和硬度: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

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 金属通常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离子和新的化合物;-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铜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铜等。

五、实验设计:1.实验一:铁与硫的化学反应。

步骤:将铁粉和硫粉混合,点燃后观察化学反应产物。

结果:生成黑色的硫化铁。

2.实验二:铁与盐酸的化学反应。

步骤:将铁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化学反应现象。

结果:生成氢气和铁离子。

六、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和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2.实验演示: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七、课堂练习:1.金属的性质中,哪一个是金属独有的性质?A. 导电性B. 导热性C. 光泽性D. 可塑性2.下列哪个不是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A. 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B. 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C. 铁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铁D. 铝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铝八、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金属的其他性质并做简要总结;2.设计一个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以上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对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通过对金属镁、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镁、铝都能与氧气反应,这种性质上的相似性是由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这是内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三、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1.共性
(1)跟非金属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讲述〗因为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不仅能跟单质O2反应,而且还能与其它金属单质反应(如卤素、硫等),甚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设问并组织讨论〗
(1)回忆复述Mg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答〗(1)Mg能跟水反应,加热反应更明显:
Mg+2H2O===Mg(OH)2+H2
〖提问〗铝跟水反应吗?
〖演示实验〗Al与沸水反应
将去掉膜的Al条放在沸水中(用投影仪做此实验)。

〖观察、回答〗
(1)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2)结论:
2Al+6H2O===2Al(OH)3+3H2
〖提问〗初中化学课中同学们学习过CO2的有关性质,知道CO2不支持燃烧。

这是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观察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Mg与CO2反应
〖观察、思考、记录〗
1现象: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大量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

2结论:
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

〖过渡〗Al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与CO2反应,甚至于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实验前用磁铁检查一下室温条件下有无铁存在;反应后再用磁铁检查有无铁生成)〖观察、思考、记录〗
反应前:无铁存在。

反应中:发光、放热、反应剧烈。

反应后:用磁铁检查生成物有块状物被吸起。

2Al + Fe3O4=== 2Fe + Al2O3+Q
Al的还原性强于铁,也能与化合态氧结合。

〖放录像〗铝热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钢轨。

〖过渡〗镁、铝的强还原性不仅体现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中,它们也跟酸反应。

〖板书〗(3)跟酸的反应
(1)相同点
A.Mg、Al与盐酸反应产生H2。

B.M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

(2)不同点
B.Al与冷浓H2SO4、浓HNO3发生钝化。

〖过渡〗除此以外,铝还有哪些特性?
〖板书〗2.特性
〖演示实验〗Al与NaOH溶液反应(用投影实验)
〖设问〗
1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根据是什么?
2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3Mg比Al活泼,其与H2O反应较Al容易,为什么与NaOH水溶液接触无明显现象呢?
观察、思考,将Mg、Al条放入NaOH水溶液中,Mg表面无变化,Al条表面有许多气泡产生。

结论:Mg+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讨论、归纳,回答:
1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

2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3因Mg(OH)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其可将内层Mg包起来,使反应难于进行下去。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Mg、Al的相对位置,讨论了它们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的反应情况,请同学们归纳一下Mg、Al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

复习巩固:
1.把燃着的镁条放入下列气体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2B.CO2C.Cl2D.He
2.镁粉中混进少量铝粉,将Al粉除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B.CuSO4溶液C.NaOH溶液D.H2O
3.在铝热反应中,铝粉的作用是[ ]。

A.催化剂B.氧化剂C.还原剂D.熔剂
4.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A.1:2B.1:3 C.3:2D.1:1
5.同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加入足量水中C.将钠投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投入足量稀盐酸中
作业:P548、9
五、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