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散文两篇》知识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并介绍散文阅读的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以平实、自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它与诗歌和戏剧不同,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
散文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通常以自然的叙述方式展开,力求真实、明确、质朴。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按照题材、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分类。
在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几种散文:1. 描写性散文:主要描写事物的外貌、特点和情感等,如《小河》、《秋天的脚步》等。
2. 记叙性散文: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展现情节、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馆》等。
3. 抒情性散文:以表达作者真挚感情为主要目的,如《我的母亲》、《星空下的约定》等。
4. 议论性散文:言辞犀利,通过论证和辩驳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如《论语文教育》、《读书的意义》等。
三、散文阅读要点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1. 注重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和主旨通常通过全文的叙述、描写和论述来展示,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情感。
2. 注意理解词句:散文中会使用一些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需要仔细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 掌握主题思想:散文的阅读旨在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我们需要通过细读和思考,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4. 注意语言运用:散文追求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我们需要注意作者所使用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通过掌握上述散文阅读要点,学生可以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语文文学作品。
总结: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分类以及散文阅读的要点。
《散文两篇》知识归纳及练习

《散文诗两首》知识归纳及练习▶字词一家匿.笑( nì)嗅.到( xiù)祷.告( dǎo )罗摩衍.那( yǎn )菡萏..(yìn bì)欹.斜(qī)..(pái huái)荫蔽..( hàn dàn)徘徊匿笑:偷偷地笑。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也比喻犹豫不决。
欹斜:倾斜,歪斜。
1、主题探究《金色花》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莲赞母的散文诗。
诗中由雨中看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奉献。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3、结尾“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运用比喻修辞,以荷叶比喻母亲,深情赞颂了母亲,升华了主题。
1、《金色花》文中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概括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金色花》中三次嬉戏的奇特行为表达了“我”对妈妈怎样的感情?母子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深藏了“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
“我”:天真、活泼、机灵。
妈妈:温柔恬静、慈爱善良。
初中语文七下《短文两篇》详细笔记丨小红书

初中语文七下《短文两篇》详细笔记丨小红书初中语文七下《短文两篇》详细笔记一、《母亲的胳膊》这篇短文以描述母亲的胳膊为主线,通过描写母亲的胳膊的特点和功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短文的第一段通过描写母亲胳膊的形象,如山坡一样宽阔粗壮,传达出母亲的力量和坚强。
接着,短文叙述了母亲胳膊的作用,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支撑点,也是孩子的庇护所。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胳膊曾经的温暖抚摸、胳膊在黑暗中的保护等,展示了母亲胳膊的温情和爱意。
最后,短文写到母亲胳膊的辛劳和付出,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这篇短文通过对母亲胳膊的描写,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读完这篇短文,让我更加明白了母亲的辛劳和付出,也让我对母亲充满感激之情。
二、《春天的礼物》这篇短文以春天的到来为主题,通过描写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喜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短文的第一段描写了春天的特点,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等,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接着,短文叙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礼物,如鲜花的绽放、鸟儿的欢唱等,展示了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面。
最后,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这篇短文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喜悦。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礼物。
读完这篇短文,让我对春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之情。
拓展:除了以上两篇短文,《短文两篇》这一课本还包括了其他精彩的短文。
这些短文以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节为特点,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语言的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短文是培养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短文,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短文也是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素材。
通过分析和学习短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认真学习和阅读《短文两篇》这一课本是非常有益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散文两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散文两篇知识点
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为大家提供了散文两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幺。
注意正音:
巢cháo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幺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16、《散文二篇》

一、读一读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洗涤( dí )
消逝( shì)
茸毛 ( rónɡ ) 凋谢 ( diāo ) 炫耀 ( xuàn ) 卑微 ( bēi )
二、记一记
卑微: 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消逝 :指 慢 慢 逝 去 , 不 再 存 在 ;
不能施消展力失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 无能为力 :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幸福之路》《西 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 的分析》等。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命里, 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 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 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70多部 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 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 的文学作品。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
拓展迁移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 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 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 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 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 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 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 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15 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 点)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重点)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小偏整理了《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根据拼音将相应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shēng mìng生命liú dòng流动yǒng yuǎn永远bù xiǔ不朽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dí)bēi(卑)微牛犊(dú)róng(茸)毛繁zhí(殖) 凋谢(diāo)遏制(è) 濒临(bīn) 俯kàn(瞰)星辰(chén)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枯萎凋谢凋零)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遏制制止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我渴望(希望渴望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了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增强”。
5.请简要概括《永久的生命》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最后发出感慨,感谢生命,赞美生命。
6.你们班围绕下面这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 短文两篇》知识点小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小结(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小结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小结17 短文两篇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七年级语文散文两篇鄂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散文两篇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
4.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5. 整体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
二. 重点、难点:1. 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而深刻的感受。
3. 学习优美的散文语言。
了解基本的散文技法。
三.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春》是一篇满贮诗情的散文。
作者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赞美、歌唱春的创造力和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春风》抓住北国春天的特征,欲扬先抑,着重描述北国春风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敬意。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春》,作者以四季之中的第一个季节名称为题,题目大而广,没有局限于春天的某一景物或某一特征,而是以春天中所有景物为描写对象。
所以,描写春景时,作者由太阳、山、水大处着笔,然后再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
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春风》,是写北国的春天。
与江南的春天有着截然不同的是北国的春天风多、风大,成天地刮,成天的刮土。
题目直接抓住了北国春天的特征。
(二)内容分析《春》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个起笔,抒写了盼春的急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基调。
接着,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散文两篇》知识点
《春》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
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朗读8、9、10节。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春风》
一、文学常识:
林斤澜: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是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二、课文分析:
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把前后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江南春天对比,北方的春风让人有意见。
这一部分作者先摆出了人们对北方春风的三种意见——短、风大、刮土。
与之对比,江南的春天柔美令人陶醉。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北方春风的特点。
这是的重点。
1、北方的春风有哪些特点?与南方春风有什么不同?
“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风来时的雄浑辽阔写北方春风的非凡气势。
以“扑、漫、插、灌、呼啸”等准确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北方春风强劲的力度。
“呜呜、哄哄、撒拉撒拉、轰、嘎”等拟声词从听觉写北方
春风的雄壮的声威。
江南的春风更具柔性,北方的春风更多一份豪壮,更具阳刚之美,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
2、反复阅读课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怎样的态度?
酣畅淋漓的描绘,赞美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3、找出文中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赞美北国的春风是具有阳刚之美的雄风。
三、重点语句理解:
1、“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中的“有名无实”是指什么?
从下文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的语义可以得知,“有名无实”是指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春天的美景。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写的是什么景象?
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机勃勃。
3、“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四、写作特点:
1、对比。
江南春风与北国春风相对比。
2、运用抑扬的手法。
写江南的春天先扬后抑;写北国的春风先抑后扬。
3、寓情于景。
比较《春风》、《春》两篇散文的异同。
1、《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语言清新明丽;本文描写的是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语言质朴刚健。
2、都属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抑扬的手法。
4、《春》的思路是:盼春、赏春、赞春。
《春风》的思路是: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和描绘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前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为你导航]
四季如歌,如歌四季;人生如歌,如歌人生。
让我们投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怀抱,去悉心感受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酸……在魅力四射的四季中,获得大自然的精神,得到生活的启示,丰富自己的情感。
欣赏本单元一篇篇美文,首先要欣赏其优美的语言,沉浸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揣摩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技法。
同时,还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在对比赏析中品味不同的主观感受,领略独特的表达风格,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为你点津]
1.请简析《春》的结构特点。
共10段,大致可分3部分:盼春;绘春;赞春。
绘春是主体。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有条不紊对春天代表性景色进行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及老老小小的迎春图跃然纸上,把一幅江南水乡生机盎然的春天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作者用三个排比段和比喻句赞颂春天既是新鲜的,又是充满希望的。
2.说说朱自清和林斤澜笔下春天的特色。
朱自清笔下描绘的是江南的春天,它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春花争奇斗妍,春风轻拂宜人,春雨滋润万物。
林斤澜笔下描绘的是北国的春天,它刚劲有力,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踢开千里冰封,惊醒冬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