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实,根据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因此目前还存在着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宣传和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变现是发达地区比偏远地区做的更好,省市区比镇村社做的更好,根本原因是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有差别,导致小地方、偏远地方相对滞后,解决的发力点是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经费分配,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保障硬件需求,更好的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该工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己无关,根本原因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还没到位,解决的发力点是大力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层治理工作可以和平时的党委会、职工大会、村

社代表大会等会议结合,在会议上学习贯彻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基层干部可在街头集中宣传、大走访等活动中,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的格局。

三、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党支部的工作,抓好党支部的政治思想工作,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村(居)委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全面负责办理有关村民利益的各种事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村(居)民享有在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利、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自治权、享有对村级事务监督权以及法律法律规赋予的其他权力;村民有自觉接受文化政治、科技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的义务、村民有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村民有服从村委会及建设规划、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综合部门管理的义务、村民有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村民自治章程规定的其它义务。

四、参与村(社区)治理的组织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监督委会、村民调解委员、三人矛盾调解小组。

五、一是了解摸清村级现有的社会组织的概况、功能分工、遇到的困难等情况,组织镇、村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对口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给类组织的业务技能和法治意识,提升其参与村(社区)治理的能力;二是镇、村协调召集各类组织到有条件的兄弟单位的同类型组织进行观摩

学习,借鉴其优秀的经验;三是不定期召开村民和各类组织的学习交流大会,增强组织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以此促进村(社区)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村(社区)治理奠定法治基础。

六、急需解决的最基础最紧迫而突出的问题是人员缺少、经费保障问题,建立基层治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上级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实施计划,循序渐进的推进此项工作,应将宣传与治理结合,用宣传营造氛围,把基层治理推向纵深。

七、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提升群众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推动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意识;二是强化政府依法治镇意识,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是加强群众的监督,促进政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八、一是本单位本部门全部政务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定期向社会公布本部门本单位的法治工作、业务工作;三是加强督查,层层落实责任。

九、谋划的具体工作:继续推进完善法律七进和法治大当家活动,进一步深化依法治镇、依法行政工作。设计的重大活动:结合3月宣传月及其他时期,进行法治宣传、禁毒宣传、扫黑除恶、打击赌博等集中宣传活动。目前做了的工作:制定了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依法治镇年度工作计划,完成了3月宣传月的集中宣传活动。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村村通广播、拉横幅等方式继续扩大宣传面,进一步营造法治氛围,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人员编制。

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能力

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能力? 2011-12-09 04:01 诗意放线菌|分类:企业管理|浏览882次 提问者采纳 2011-12-09 09:19 一、树立两种意识 1、主人翁意识 主人翁意识在企业则表现在有归属感、有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关心企业的发展;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生产管理出谋划策,干好工作。作为公司的基层管理者,具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意识。要有全局观,要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问题和工作,而不是仅仅关注本部门甚至个人利益。视工作为事业,视事业为己任,关心和爱护公司的一切,事事为企业着想,处处为企业效力。 2、责任意识: 身为公司的基层管理者,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围绕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把如何完成工作、怎样经营发展公司作为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领导团结员工,敢于负责,科学严谨地工作,在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寻找和解决工作中问题,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工作质量,挖掘潜力。 三、定位三种角色 1、管理者 对基层作业员工来说,基层管理者是直接领导、作业指导和作业评价者,是基层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带头 人。 2、下属和助手 基层管理者是其上级的下属和助手,其天职就是协助上司工作。一方面必须遵照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上级出谋献策。再次,工作上务必做到不可喧宾夺主。 3、同事 对本管理部门员工来说,基层管理者是同事、是朋友,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不可高高在上。 。 三、具有四种能力 基层管理者不能原地踏步,工作和学习一样重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吾日三省吾身。” 会反省,才会有进步。通过反省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地“敲打”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等。基层管理者

经验材料五大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五大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21项具体改革任务,并确定南京、苏州和南通等7个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先行试点。 X作为X省全市域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先行试点市,按照中央、省和南通市有关改革精神要求,凝聚思想共识,主动创新作为,第一时间制定了《X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并被省委编办选作县级模板在全省推广。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积极开展基层治理“五大融合”,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前,X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镇(街道)职能机构全部按照规范名称对外挂牌运行,标志着X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X特色的基层治理体制改革路径。 以“党建融合”为引领,实现党的领导“触角延伸”。基

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我们坚持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切实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来抓。推动党建“并网融合”。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市X个治理网格上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形成了村(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服务多元的党群服务中心,推行“365党建服务”“党群议事半月谈”等做法,构建了“社区党建综合体”“党员会客厅”等载体,形成了“党组织抓网格支部、支部抓党员管理、党员带动群众”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新格局,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进书记“县乡共管”。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1+5+6”系列文件,实施培养激励“1135”计划,创新岗位年金制度,打通选聘上升通道,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服务融合”为宗旨,实现为民服务“一门办理”。构建简约便民服务体系,重点在于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坚持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按需赋权,推动权限下延。以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审批服务事项赋权清单,将审批服务事项向镇(街道)下放、公共服务事项向镇(街道)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情况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情况报告 按照金法组办[xx]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短板、薄弱环节 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如下:一是基层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日常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 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虽然各村两委按照换届要求,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但储如村级社长、村两委小三职干部因为职务级别、薪酬标准等原因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几乎村级基层治理工作重任主要压在村两委主要领导肩上,全县各乡村情况基本类同,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党员流动性大,接受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时恰恰起一起负面作用,对于促进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转职能转作风高标准要求下,乡村两级面临十分重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的发力点:一是完善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到岗到人。二是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的主体队伍力量。三是进一步提升村级大小三职薪酬待遇保障,真正形成独立专攻专注于村、社基层治理工作。 2、关于基层治理的资源可整合的问题

储如综合治理网格员、生态环保、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特别是离任干部、老党员、老积极分子等力量可以整合进来,同时需要理顺各自职责、待遇包括在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责任等问题。 3、关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权力、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落实情况 乡对照上村三项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本乡所辖四个村级组织均按照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如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级支部负责统筹、村委会负责具体按相关法律程序组织实施,涉及群众自建项目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建设,包括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村级监督委员会及广大社员群众均具有监督作用。 另外,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负责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负责对个人提出申请的村民召开村支部分、党员会、全体村民大会审核审议,按标准民主集中评选贫困户,并在村级范围内公开公示,并上报上级一党委政府,具体工作中会同县乡两级做好政策宣传,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并在年度村、乡脱贫工作中组织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贫困户主动申请,对照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指标提交全体村民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逐级上报。总的来说,上述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程序实施。 4、关于参与村级治理,除村两委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外还有哪些组织的问题 目前尚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等相关组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实,根据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因此目前还存在着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宣传和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变现是发达地区比偏远地区做的更好,省市区比镇村社做的更好,根本原因是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有差别,导致小地方、偏远地方相对滞后,解决的发力点是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经费分配,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保障硬件需求,更好的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该工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己无关,根本原因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还没到位,解决的发力点是大力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层治理工作可以和平时的党委会、职工大会、村社代表大会等会议结合,在会议上学习贯彻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基层干部可在街头集中宣传、大走访等活动中,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的格局。 三、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党支部的工作,抓好党支部的,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村(居)委会依照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全面负责办理有关村民利益的各种事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村(居)民享有在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利、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自治权、享有对村级事务监督权以及法律法律规赋予的其他权力;村民有自觉接受、科技政策、、教育的义务、村民有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 、村民有服从村委会及建设规划、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综合管理的义务、村民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其它义务。

街道关于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当下,这种累加效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尤为明显,创新治理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打开。 存在问题: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负重。一是身份的急剧改变。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单位人”向“社会人”大批量的转化, 给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各单位卸掉了原本自己要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重担, 将包袱甩给社会,甩给基层。但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使得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相对不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二是人口结构的快速改变。城镇化快速发展给城市人口结构带来巨大变化,最大表现就是流动性人口激增,有些城市人口流动数量远远超过本地居民。大量的流动性人口成为社会管理的盲区,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三是供需不平衡。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基层社会的各类矛盾和冲突日益复

杂,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信访、土地征收、拆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权力有限。一方面是“万金油”的职能,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职权。人们形象地用“人微言轻、责任重大”来概括当前基层体制现状,即:权力特别少,事务特别多;权利特别小,职责特别多;资金特别少,服务特别多。“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级、区级政府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漏”到街道一级,街道办事处的各部门设置与上级政府对口,包括党建、住建、养老、低保、就业、司法、综治、城管、消防安全、卫计、环保、文教、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同时还设置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街道办人员编制少的弊端日趋突出,但职责职能的全部下放,造成“管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管不到”的局面。 共治主体问题。首先,主体权力出现问题。许多干部常常身兼数职,当权力过度集中必然会导致用权的不合理性,出现基层政府相对的执法不公。其次,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功能设置不够清晰。在共治实践过程中,村委会、居委会的角色是一个同时兼顾决策和执行的双重身份,他们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往往只强调自治性,希望摆脱乡镇(街道)的管理和约束,而忽略本身强调的村民、居民自治应有的权力。最

基层治理平台解决方案

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 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二〇一七年六月

目录 目录 (i) 第1章概述 (1) 1.1 建设背景 (1) 1.2 建设目标 (2) 第2章技术架构 (3) 2.1 总体架构 (3) 2.2 基层平台架构 (5) 2.3 协同平台架构 (6) 第3章业务流程设计 (8) 3.1 基层平台业务流程 (8) 3.2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业务流程 (9) 第4章数据流程设计 (12) 4.1 基层平台数据流程 (12) 4.2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数据流程 (13) 4.3 数据库部署 (17) 4.4 数据采集共享流程 (18) 第5章基层APP整合设计 (20) 5.1 功能定位 (20) 5.2 模块化嵌入设计 (20)

第6章统建内容 (21) 6.1 统一数据库规划建设 (21) 6.2 统一地图服务 (21) 6.3 统一用户认证 (21) 6.4 统一数据交换共享 (21) 6.5 统一接口服务管理 (21) 6.6 统一即时通讯 (22) 6.7 统一指挥调度 (22) 6.8 统一 APP 应用平台 (22) 6.9 统一业务标准规范 (22) 6.10 统一界面展示风格 (22) 第7章标准规范 (23) 7.1 数据标准 (23) 7.2 业务规范 (23) 第8章安全设计 (24) 8.1 网络安全设计 (24) 8.2 系统安全设计 (24) 8.3 数据安全设计 (24) 8.4 应用安全设计 (24) 第9章基层公共数据类型 (25) 9.1 实有人口 (25)

9.2 组织机构 (26) 9.3 重点场所 (27) 9.4 房屋信息 (30) 9.5 城市部件 (31) 9.6 公共信用 (31) 9.7 事件信息 (31) 第10章商业模式 (37) 第11章成功案例 (38)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方案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市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落实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要求,充分发挥地区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地区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社区治理是在居民自治的基础上,由政府、社区组织、其他 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合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共同解决 社区公共事务,携手优化社区公共秩序,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过程。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是培育创新社 会治理基层样本的重大举措,是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参与、 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实现“让身边的人幸福起来”愿景 的重要抓手。各科室要站在推动地区科学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的 高度,充分认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的重 要意义,当作加强和创新本科室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加强党委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稳妥推进社区事务准入

和政府服务事项转移,推动自治事务、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分开,扎实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再造、社会活力有效激发、社会力量有机整合和社区治理能力提档升级,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基本原则。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工委、办事处领导和主 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步剥离 不宜于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管理事务,广泛调动社会组织、企业 和居民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2、整合力量,协调联动。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大力 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全面推进政社合作、上下互联、横 向互动,实现力量整合、工作整合和资源整合。 3、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以增强社区治理合力为目标,以 改善民生为导向,重点推进社会动员、社会参与、社工人才、社 区治理等方面机制创新,提高地区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 实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正确处理政府、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人 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 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围绕 一个核心、完善五个体系、优化一个结构、形成一个格局、探索 一种模式”为抓手,以深化政社分开、社社合作、“四社”联动 和居民自治为基础,推动实现社区治理的实现“四个转变”,探

2019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

(9.4)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座谈发言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座谈发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包括经济、社会、行政和理念等全方位的转型重塑。当前,新塘美好社区建设、晓塘棚户区改造在书院路街道深入实施,为基层治理全方位重塑提供了重大机遇。下面,我结合工作,谈几点看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辟了“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同时也为创新发展基层治理打开了全新境界。我们要沿着《决定》设计的路线走下去。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基层政权、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始终把基层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例如我们在推进新塘美好建设过程中,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居民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动群众,激活社会投资,变政府“独唱”到社会“大合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乡规民约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国有国法,乡有乡规,民有民约,社会治理首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乡规民约作为基层社会成员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

制度,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依法治理社会至关重要。加强乡规民约建设,一是按照法律法令,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该删除的删除,该充实的充实,提高乡规民约质量和依法行规的效能,保障公平正义。二是要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积累好的经验,总结好的做法,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让乡规民约成为社会秩序维护“第一道防线”,成为群众自治的重要手段。比如我们在创文创卫中,在一些老旧小区,组建自管会、业委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居民行为,缓解了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后来在迎检中,不少居民还主动帮忙,我们还搞文明评比,大家你一夸,我一夸,居民觉得很有价值,自觉爱卫生、育家风,也十分奏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等联动工作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变被动为主动,及时的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拓宽群众利益表达新渠道,让群众表达意见诉求更充分。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群体结构分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文化价值多向化等矛盾的出现,利益诉求体制与机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进。我们加强网格化建设,配齐专职网格员,包括支部建在小区,搞班子成员到社区联点,开展大走访行动,都是在促使党员干部注重调查研究,勤于和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沉下身子、放下身段,掌握群众需求,对

调研报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一基点、重点和难点,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和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发育不够,有的村委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有的村委会自治权则异化为变相的行政管理,不能很好发挥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的作用。同时,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特别是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众的组织化参与渠道不畅,利益诉求平台不足,导致权益保障不够,没有形成“合作治理”架构,从而寻求诸如诉讼、信访、向媒体曝光、举报等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个体化、间接性救济途径。

基层组织和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治理主体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不足,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特征仍未改变,小农意识、小农经济和宗族意识在基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村民在利益分配面前,往往囿于短期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以民主的形式限制或剥夺部分人的利益,如剥夺“女子户”的土地收益分配权,出现自治过程中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涉及村民与自治组织之间的诉讼案件频发。 基层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基层党委、政府还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单一、被动,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和国家强制力,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源头性、长效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和措施,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局面。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单一。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本应发挥公益服务、监督政府、协调利益、整合诉求的职能,在向组织成员准确传达政策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组织成员的需求反映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然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的缺位,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丧失了缓冲和沟通环节,尚未构建起有序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难以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明了方向,更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找到了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自治活动。加快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城乡社区协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抓好法治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农民夜校、法宣画廊、法律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度,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承担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三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依托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十星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时代、新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探索从以下方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强富美高”新X 提供可靠保证。

XX区“五大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XX区“五大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21项具体改革任务,并确定南京、苏州和南通等7个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先行试点。 海门作为江苏省全市域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先行试点市,按照中央、省和南通市有关改革精神要求,凝聚思想共识,主动创新作为,第一时间制定了《海门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并被省委编办选作县级模板在全省推广。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积极开展基层治理“五大融合”,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前,海门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镇(街道)职能机构全部按照规范名称对外挂牌运行,标志着海门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海门特色的基层治理体制改革路径。以“党建

融合”为引领,实现党的领导“触角延伸”。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我们坚持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切实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来抓。推动党建“并网融合”。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市1141个治理网格上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形成了村(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服务多元的党群服务中心,推行“365党建服务”“党群议事半月谈”等做法,构建了“社区党建综合体”“党员会客厅”等载体,形成了“党组织抓网格支部、支部抓党员管理、党员带动群众”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新格局,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进书记“县乡共管”。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1+5+6”系列文件,实施培养激励“1135”计划,创新岗位年金制度,打通选聘上升通道,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服务融合”为宗旨,实现为民服务“一门办理”。构建简约便民服务体系,重点在于

街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街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镇街“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X委办〔X〕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区委办发[X]34号)等有关精神,结合街道实际,进一步理顺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省、市、区有关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总体部署,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着力构建以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为枢纽,“四个平台”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基层网格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运用为支撑的体制新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便民高效、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二)具体目标 1、完善基层全科网格,整合资源,理顺基层社会治理脉络; 2、推进“四个平台”及可视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建设,理顺社会治理组织指挥体系; 3、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完善运行机制,全力提升集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建立运行保障制度并实现有效运转。 二、工作措施

(一)建设组织架构 以坚持纵向贯通、横向到边、联合协同为主要方向,组建新街街道社会治理体系组织架构。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实体化运作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第二层级为联合协同运作的“四个平台”;第三层级为街道划定的65个网格。 (二)建成指挥体系 以实现扁平化管理、集成化指挥为基本出发点,明确由街道副书记任街道治理体系总指挥、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平台级指挥的指挥架构,由街道综合指挥室主任具体负责全街道社会治理体系,实行统筹管理和协调指挥,“四个平台”各平台内部相对独立运行,履行各自职责,需多个平台协作配合的事项,一般由副书记协调;重大事项报街道主要领导或上报区级部门协调。 (三)强化一线排查 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夯实网格基础,构建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实现各平台间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发挥综合性功能。加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根据每个网格的具体工作量,合理调整网格数量,强化全科网格队伍建设。通过网格管理、驻村联村、专项督查、服务热线等多种途径,收集并分别向平台报送各种信息,实现网格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强化网格工作保障。 (四)注重运行规范 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对网格长、公众通过各类途径报送的信息,由综合指挥室负责汇集,根据事项类别及时分派给“四个平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 调研的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实,根据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因此目前还存在着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宣传和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变现是发达地区比偏远地区做的更好,省市区比镇村社做的更好,根本原因是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有差别,导致小地方、偏远地方相对滞后,解决的发力点是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经费分配,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保障硬件需求,更好的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该工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己无关,根本原因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还没到位,解决的发力点是大力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层治理工作可以和平时的党委会、职工大会、村社代表大会等会议结合,在会议上学习贯彻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提升基层干部的

思想意识;基层干部可在街头集中宣传、大走访等活动中,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的格局。 三、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党支部的工作,抓好党支部的,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村(居)委会依照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全面负责办理有关村民利益的各种事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村(居)民享有在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利、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自治权、享有对村级事务监督权以及法律法律规赋予的其他权力;村民有自觉接受、科技政策、、教育的义务、村民有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 、村民有服从村委会及建设规划、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综合管理的义务、村民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其它义务。 四、参与村(社区)治理的组织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监督委会、村民调解委员、三人矛盾调解小组。 五、一是了解摸清村级现有的社会组织的概况、功能分工、遇到的困难等情况,组织镇、村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对口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给类组织的业务技能和法治意识,提升其参与村(社区)治理的能力;二是镇、村协调召集各类组织到有条件的兄弟单位的同类型组织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其优秀的经验;三是不定期召开村民和各类组织

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会讲话

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 进会讲话 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会讲话今天,在XXX召开“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示范推动会,主要出于这么几点斟酌: 1是检验工作质效。XX月XX日,我们在XX、XX进行了现场调研,在XX社区召开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专题座谈,会上听取了1些部门单位、办事处党委和基层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工作打算。大家既发现了短板、找准了问题,也给了许诺、表了决心,同时,我也下了任务、提了要求。今天,我们在XX召开推动会,就是来检验工作成效的。 2是全面动员部署。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这既是1项政治任务,也是1件民生工程,是市委高度重视的1项重点工作、也是本人作为市委书记抓在手上的党建领办项目。刚才大家看了示范点,对如何展开抓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有了些直观感受,等会儿我将围绕“为何、抓甚么、怎样抓”再跟大家1起探讨。目的就是全面推动城市社区和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就是要让大家提高认识、拧紧螺丝、开足马力。 3是压担子交任务。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组织、政法、民政等部门单位用了心,结合本单位本部门职责,制定了任务清单和落实举措,同时也拟定了1些推动基层治理的具体任务,征求大家意见。请大家认真浏览,并提出好的意见建议,交给工作人员汇总梳理。会后,请预会单位明确各自职责、敲定明确方案,认领任务、相互合作,推动任务落实。下次推动会上,我们要看1看、比1比、问1问,看看谁在真落实、比比谁做的好、问问为何推不 动? ………………………………………………………………… 刚

才,听取大家的汇报,既展现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又谈了问题和下1步打算,汇报的都很好。特别是XX的同志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提出了我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1些现实问题和宝贵意见。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想讲3层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1、为何要抓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不是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不是能延续发展、繁华和稳定。 首先,抓基层治理是强化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基层治理触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大众,在全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俗语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是执政党,要实现共产党长时间执政,必须严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要建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基层组织,必须要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要切实贯彻党领导1切的最高政治原则,严格履行党的政策、方针、线路,优化党领导基层的治理机制,构建新时期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其次,抓基层治理是落实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109届4 中全会公报原文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19年,省委组织部把XX市肯定为全省XX个城市基层党建试点示范县市,并报中组部备案。这既是对XX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1种肯定,更是向我们交任务、压担子。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必须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痛点堵点难点,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更好的运行治理方式。具体到市级部门单位层面,对我们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是“减负增效”、是“共驻共建同享”;对 XX要求的是“强化本身建设”、是“提升服务能力”、是“强化基础保障”;对基层的要求是“德治、自治、法治” 。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2014-10-27 14:37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于建嵘 字号: 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的基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撤社建乡”以来,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十多年间通过分权改革、税费改革、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化,城乡发展加速融合。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在现实运转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其一,乡镇政权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乡镇政权的管理权有限,经济能力也有限,却承担着无限的政治责任,“一票否决”事项过多,不必要地增加了乡镇政权的工作压力和困难;其二,乡镇政权与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关系有待理顺;其三,乡镇政权的民主基础不牢,乡镇人大制度没有全面落实,不能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和诉求,乡镇政府往往得不到农民的高度信任。由于这些体制问题,不少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放在应付上级下派的行政事务上,缺乏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难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必要通过改善行政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落实人大制度来加强乡镇政权建设。 通过地方政府立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与变革 强化基层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基层民主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解决和完善我国当前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关键。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乡镇政权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包括乡镇人大、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权利义务关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遵循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定程序,使其规范运行。创新农村基层民主运行的体制机制,有效回应农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政府权力和行为必需受到的制衡与监督,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应体现民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呼声。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强乡镇政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重点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乡镇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树立为农民服务的理念,有效回应广大农民对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改革目前的考核体制,严格控制对乡镇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再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考核乡镇官员的主要指标,而是将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地方政府立法增强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能和财政的完整性,并相应地建立起必要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责任监督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平台和机制,实现地方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下)随堂测试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下)随堂测试 1. 多选 “十四五”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需要()。 A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B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C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D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 E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 2. 多选 我们要发挥党委政法委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的()等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 懒得你吧,不会好好听听课吗,上学的时候准不是个好孩子,净让大人操心! 3. 单选 我们要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A 常态化 B 现代化 C 多元化 D 程序化 4. 多选 “十四五”时期,完善社会治理体制需要()。 A 构建党委领导体制 B 构建政府负责体制 C 构建群团组织助推体制 D 构建 社会组织协同体制 E 构建人民群众参与机制 5. 单选 我们要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推动群团组织增强()、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社会治理实践。 A 政策性 B 创新性 C 政治性 D 理论性 6. 单选 “十四五”时期,优化社会治理层级功能需要发挥市域前线指挥部功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把重大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 A 省域 B 市域 C 县域 D 乡域 7. 单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A 新社会阶层 B 新市民C 新职业 D 新生代农民工 8. 单选 应急管理可以分为()。 还抄袭,说得就是你。 9. 单选 我们要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A 正确 B 错误 10. 单选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A 正确 B 错误 11. 单选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