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四年级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下册的数学知识,并即将迎接期末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整理所学知识,本文将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整数的运算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正整数、负整数、0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我们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二、小数与分数小数与分数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四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绘制百分之十、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学会了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并能够将小数和分数进行换算和比较。

三、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换算在四年级下册中,我们不仅学习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还学会了它们之间的换算。

我们能够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将克、千克和吨进行换算,以及将毫升、升和立方米进行换算。

四、图形的认识和作图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圆。

我们学会了辨认图形,并能够利用尺子、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所需的几何图形。

五、时间与时钟的读法时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概念,我们学习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时钟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我们掌握了小时、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解答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四年级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学会了统计数据并用柱形图和折线图进行展示。

通过收集数据、制作图表以及分析图表,我们能够了解数据的特征与规律。

七、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四年级下册的学习,我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从蔬菜分装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再到测量距离和解决时间问题,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扰。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为三类:
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三角形
简便方法:
1、凑成整数、整十、整百; 2、拆分整数(32=8×4)和25、125 凑成100、1000; 3、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a×b+a×c =a×(b+c) a×b - a×c= a×(b-c)
三、位置与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偏南20°= 南偏东70°。 方向具有相对性。
期末总复习
一、四则运算
(1)、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都要按从左到右 的顺序计算。
二、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b+a×c 连减: a-b-c=a-(b+c); a-b-c=a-c-b 连除: a÷b÷c=a÷ (b×c);
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要看 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要看 千分位……;再按四舍五入法计算。
改写大数
以万为单位:先在某数的万位的右下角 点上小数点,然后在后面加上“万”字。 以亿为单位:先在某数的亿位的右下角 点上小数点,然后在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位数不足时,补“0”占位。 改写数时,用“=”连接,不能改变数 的大小,只有取近似值时才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一单元四则运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ɑ+0 =ɑ;0 + ɑ = ɑ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ɑ-0 = ɑ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ɑ-ɑ=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ɑ× 0 = 0 ;0 ×ɑ=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ɑ = 0 ;⑥0不能做除数:ɑ÷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 数的认识和计数:了解到千的位数,可以认识和读写四位数。

2. 算法计算: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包括有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3. 分数的认识与应用: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通过图形分析分数的大小。

4. 三角形:认识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能够辨别和画出直角三角形。

5. 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时钟和日历:学会读取和设置时间,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和计数方法。

7. 数量的估算:能够估算实际生活中的数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8. 图形的特征和认识:学会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点,例如对称性、平行性等。

9. 数据的读取和分析:能够通过图表和表格读取和分析数据,包括柱状图和折线图等。

10.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所列知识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
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数与数的运算1.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3.用加法、减法计算三位数的加和减法运算。

4.用加法、减法完成类似的问题。

5.掌握相等关系式,认识带有括号的算式。

6.看图写算式,并以解答问题。

二、简便的计算1.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

2.使用乘法口诀表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3.两个整十数相乘时,首先用乘法口诀表算出倍数,然后再进行进位运算。

4.先利用变构算数进行乘法运算。

5.两个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6.将整百数和整十数相乘与百分位之间的关系。

三、除法1.掌握9的口诀,能利用9的特点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能够用心除法、乘法口诀表进行除法运算。

3.用除法验证乘法。

4.用已知的除法算式,找出例子。

5.学习填写乘法表。

四、简便计算的应用1.掌握简便计算的解答方法。

2.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练习简便运算的应用。

五、进位制1.掌握整百整千对整十的进位的情况。

2.掌握写出进位数的方法。

六、几何图形1.在平面上画线段,完成几何图形。

2.理解线段的长度,选出相等长度的线段。

3.组成和判断图形的条件。

4.分析图形的特征并用图形符号描绘出来。

七、时间、温度和角度1.学习分析秒、分和时的关系,学会读时、分和秒。

2.通过练习,学习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3.温度读法和德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

4.了解和使用直角、平角和借角的概念。

5.学习直角、平角和借角的运用。

八、数量的比较1.通过练习,学习数量的比较。

2.简单的问题,找出已知物体的数量,解答质量的问题。

九、长度的比较1.通过找相似的图形,学习长度的比较。

2.了解平行关系。

十、重量的比较1.利用平衡的方法学习重量的比较。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必记知识点如下:一、小数的意义1.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例如,1/10= 0.1,1/100 = 0.01等。

2.小数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1、0.01、0.001……3.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一个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例如,6.378中,6是整数部分,378是小数部分,分别表示3个十分之一、7个百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

二、小数的性质1.末尾添零或去零: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2.化简和改写小数: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去掉末尾的0)或改写小数(在末尾添上或去掉0)。

三、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四、小数点的移动1.小数点向右移:每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以此类推。

2.小数点向左移:每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以此类推。

五、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测量长度、质量、面积等,以及货币的计算中都会用到小数。

例如,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可以表示为1元= 1.00元= 10角= 100分。

六、单位换算在进行单位换算时,需要注意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例如,1吨= 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换算时需要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必记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期末考试临近,为帮助孩子更好地复习,考出好成绩,帮助老师们节省时间,帮助家长有效辅导,下面是作者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篇一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一、平均数1.定义: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公式: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2.意义:1.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2.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

2.公式法: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4.应用:1.比赛计分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分类:1.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一项目的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比较多个项目的数量。

3.复式条形统计图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3.绘制方法:1.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2.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3.注明图例和数据。

4.注意事项:1.直条的宽度应相同,直条间的间隔应相等。

2.单位长度需统一。

3.必须标明图例。

5.应用:1.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平均数来进一步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四、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意义和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总复习
一、四则运算
(1)、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都要按从左到右 的顺序计算。
二、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b+a×c 连减: a-b-c=a-(b+c); a-b-c=a-c-b 连除: a÷b÷c=a÷ (b×c);
1千米=1公里=1000米;
1千克=1000千克;
1吨=1000千克;
1元=10角=100分;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时=60分=3600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路程=速度×时间;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方法:
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最低位开始计算(与整数同);
3、在得数小数点对齐的位置点上小数点;
4、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六、三角形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 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 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底。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最外层每边个数-层数)×层数×4
特殊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间距=总长÷棵数 总长=棵数×间距
锯木问题
总时间=(段数-1)×每段时间
=次数×每段时间
方阵问题
最外层个数=最外层每边个数×4-4;
最外层每边个数=(最外层个数+4)÷4;
实心方阵总个数
=最外层每边个数×最外层每边个数;
空心方阵总个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要看 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要看 千分位……;再按四舍五入法计算。
改写大数
以万为单位:先在某数的万位的右下角 点上小数点,然后在后面加上“万”字。 以亿为单位:先在某数的亿位的右下角 点上小数点,然后在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位数不足时,补“0”占位。 改写数时,用“=”连接,不能改变数 的大小,只有取近似值时才用“≈”。
确定一个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部分
小 数 点 十 分 . 位 十 分 之 一
小数部分
数 万 千 百 十 个 位 … 位 位 位 位 位 万 千 百 十 个 计 数 … 一 单 位
百 分 位 百 分 之 一
千 分 位 千 分 之 一
万 分 … 位 万 分 之 … 一
小数的性质:
1、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2、作用:根据需要改写小数的 位数,但不改变小数的大小。
改写名数
高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 0.5米(×100)=50厘米
低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
3克(÷1000)=0.003千克
常见的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的三条边 相等,三个角相等,都等于60度。
七、统计
画统计图: 描点——标数——连线
八、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树: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总长÷间距 间距就是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
小数点的移动:
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数的10倍; 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数的100倍; 向左移动三位,缩小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比较大小
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从高位比起,
一位一位往下比。 注意:小数的大小与位数无关。
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为三类:
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三角形
简便方法:
1、凑成整数、整十、整百; 2、拆分整数(32=8×4)和25、125 凑成100、1000; 3、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a×b+a×c =a×(b+c) a×b - a×c= a×(b-c)
三、位置与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偏南20°= 南偏东70°。 方向具有相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