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论文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_食品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_食品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_食品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一):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产品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极高。

本文在阐述生物技术内涵的同时,就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期望能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应用水平,继而在促进食品科学发展的同时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应用食品安全是关系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事项。

近年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规范化生产。

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基于此,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检测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1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生物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社会的产品技术,其以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在分析自然科学原理的同时,通过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产品生产,不仅实现了对动物、植物要素的综合管理,而且實现了微生物的有效协调,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现阶段,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当中,其中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PCR技术等是较为常见的技术应用形态。

从使用过程来看,这些技术虽然在作用、功能、原理及特点上有所差异,然其最终的服务目标具有相似性,即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保证食品科学技术规范,质量高效。

2基于生物技术的食品科学检测管理2.1检验食品安全性能随着现代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的数量和类型逐渐丰富,在对这些食品进行管理时,应注重对食品质量、成分、微生物与农药残余的检验,以此保证食品的安全性[1]。

2.2食品质量成分检验质量及成分检验是食品安全检验的基本内容,当食品质量与成分和国家食品安全规范标准不一时,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譬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因为在养殖猪时添加了瘦肉精,这使得食品中有毒成分较高,给人们的身体带来较大损耗。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灵活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对食品的成分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同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有效评估并判断食品的质量。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实践论文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实践论文

浅谈《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从事各类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各类生物药物的制造原理以及操作工艺过程 [1]。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加强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上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状态认真备问,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问题,或设计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适时提问,鼓励学生认真思索、相互讨论,请同学大胆发言,老师再对答案加以补充或修改,这样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例如在氨基酸类药物生产方法的教学中,上课时播放制药厂车间生产某种氨基酸药物的电教片,其中展示了生产氨基酸药物的反应罐、工业用离心机、干燥装置等各种加工装置及整个加工过程,学生看完后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电教片里播放的反应罐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加工氨基酸类药物要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是否可以采用别的生产方法?有什么理论根据?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发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还可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清晰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绪论生物工艺学剖析

绪论生物工艺学剖析

第一章绪论生物技术(biolechnology)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生物工艺学一、生物工艺发展史1.古代传统生物工艺公元前6000年,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开始制作啤酒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已会酿造良酒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已懂得制酱、酿醋,制作豆腐公元10世纪,中国就有预防天花的活疫菌2.中世纪后的生物工艺1680年,刘文虎克(Leenvenhoek)制成显微镜,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1860年代,巴斯德(pasteur)证实酒楼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由此建立了纯种培养技术。

1897年,巴克莱(Buchner)发现磨碎的酵母仍能使糖发酵而形成酒精,并称有发酵能力的物质为酶。

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发酵工业,产品有:丙酮丁醇、乳酸、酒精、柠檬酸、淀粉酶、蛋白酶等。

19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生产发展起来,青霉素从浅层,低效到深层通气,高效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单位效价,纯度和产量。

随后链霉素,新霉素相继问世。

1950年代,氨基酸工业出现1960年代,酶制剂工业出现,有机酸工业出现3.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以DNA重组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1973年,S.Cohen小组开创了体外重组DNA并成功转化大肠杆菌的先例,随后基因工程问世,按人类的意志将外源基因在体外与截体DNA嵌合,导入宿主细胞,使之形成能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的克隆。

1975年,Kohler及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用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在体外培养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细胞。

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利用重组体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终于问世。

二、生物反应过程生物反应过程——利用生物催化剂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见图生物反应过程的四个组成部分:1.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原材料的粉碎、蒸煮、水解、高压、灭菌等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发酵过程——选择高产、稳产,培养要求不苛刻的菌种酶反应过程——选择一定量的活力强的酶制剂3.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根据生物类型的不同,代谢规律的不一样,选择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和反应条件。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性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性毕业论文范文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米蛋白的研究进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年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引言 (3)1 大米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3)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3)1.2 大米蛋白的结构 (3)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4)2.1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4)2.2 大米蛋白的保健作用 (4)3 大米蛋白的功能性 (5)3.1 溶解性 (5)3.2 乳化性 (5)3.3 持水性与持油性 (6)3.4 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 (6)4 大米蛋白的提取方法 (7)4.1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7)4.2 物理分离法提取大米蛋白 (7)4.3溶剂提取法 (8)4.4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8)4.5 复合提取法 (10)5 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 (10)5.1食品添加剂 (10)5.2蛋白质营养补充剂 (11)6 大米蛋白的市场前景与展望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7)摘要大米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组成合理,生物效价高,过敏性低的蛋白质。

能够满足2-5岁儿童的氨基酸需求,非常适合开发婴幼儿食品。

此外大米蛋白可加工成酱油、高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胨和蛋白发泡粉等,若将其降解成短肽或氨基酸,则可制成营养价值极高的氨基酸营养液,从而用于保健饮料、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

本文对大米白的结构与组成、功能特性、营养价值、分离技术、提取技术、开发利用等现状做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开发利用Abstract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protein is a reasonable biological titer, low-protein allergy. 2 to 5 years to meet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of children, making it very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of baby food. In addition, processed into soy sauce, rice protein, protein powder, protein drinks, peptone and protein foam powder, if its degradation into short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made of high amino acid nutrient solution, which for health beverages, condiments, food additive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white rice, functional properties, nutritional value, separation, extra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Keywords:rice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function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引言大米蛋白系由大米中提取获得。

微生物工艺学论文《谷氨酸发酵总结》

微生物工艺学论文《谷氨酸发酵总结》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20 12学年第2学期《微生物工程》课程论文课程号:任课教师成绩正文谷氨酸发酵技术总结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基本概述、菌种选育、代谢控制、培养基优化、发酵过程控制及对现在工艺的改良等方面,对谷氨酸发酵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论述,进行一次初步的总结。

关键词:温度敏感株代粮发酵培养基优化染菌的防治糖的流加1.基本概述:谷氨酸在食品工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医药卫生行业及农业上都有重要的应用。

我国的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与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谷氨酸发酵产业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谷氨酸的主要生产菌种有:(1)棒杆菌属:谷氨酸棒杆菌:生长素缺陷型、温度敏感型;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

(2)短杆菌属:黄色短杆菌;天津短杆菌。

[1]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碳源为豆饼,玉米浆;氮源除豆饼,玉米浆外还有尿素;生长因子为生物素。

谷氨酸的提取方法有:等电点结晶法,特殊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液膜萃取法等。

2.菌种选育:选育能够在工业生产中高产的菌种必须具备在高糖、高酸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代谢的能力,即在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中菌体的生长和谷氨酸的合成不受影响或影响很小(1)可通过诱变选育L-谷氨酸的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以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增大L-谷氨酸积累量。

(2)增加L-谷氨酸的前体物的合成量,可通过如选育抗氟乙酸、氟化钠、氮丝氨酸、氟柠檬酸等突变株,以及强化CO2固定反应突变株使谷氨酸大量积累。

(3)选育强化能量代谢的突变株。

谷氨酸高产菌的 2 个显著特点是:α-酮戊二酸继续向下氧化的能力缺陷和乙醛酸循环弱,使能量代谢受阻;TCA循环前一阶段的代谢减慢。

强化能量代谢,可补救上述两点不足,使TCA循环前一段代谢加强,谷氨酸合成的速度加快。

(4)通过选育不能以L-谷氨酸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突变株,由于该突变株切断或减弱L-谷氨酸向下一步的代谢途径,从而L-谷氨酸能得到持续的积累。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_医学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_医学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_医学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摘要: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在迅速加快,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展形势良好。

现代的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应用;展望现代的生物技术发展及应用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之中,比如医学、农业、环境等,当然最重要的应用还是在医学领域中。

可以说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改革。

在医疗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使该技术发展得更加迅速,其效果更加明显。

在医疗领域,生物技术是不可替代的。

基于这一点,加强现代医学应用生物技术的研究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发步,现代生物技术也不断应用,并在生产与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简析生物技术,指的是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上,利用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特性,进行生产和加工。

而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成为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再利用生物细胞和组织性能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技术。

在医疗领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主要包括细胞,基因,蛋白质,发酵等方面的工程。

二、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一)预防医学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预防医学中的检测环境和环境净化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如,通过生物肥料的研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环境的污染。

不仅如此,生物技术对预防医学的应用也表现为传统疫苗改造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传统疫苗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或消除一些致病物质的毒性,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疫苗在应用上逐渐出现了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

生物工艺原理论文

生物工艺原理论文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介绍及其应用举例杨奇(院系:经管学院专业:国际贸易学号:5400112099)内容提要:介绍了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和基本步骤以及其主要类型。

并以膜分离技术为例,介绍了现代生物分离技术在纯水的制造业、各类酿酒工业、饮料工业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并对生物分离技术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分离技术特点类型应用展望一、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1)成分复杂,固液分离困难;(2)低浓度物为浓度低的水溶液;(3)不稳定性,稳定性差:(4)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浓度成反比,即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所需能耗越高,分离过程成本越高;(5)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药品,而且产品容易失活。

现代生化产品的分离技术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决定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竞争力的大小。

总之,生物技术产品的特点给下游加工过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没有下游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有工业化结果、工业化效益。

二、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步骤:(1)建立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衡量效果(收率、纯度),以保证分离工作顺利进行。

①生物测定方法:生物测定又称生物检(鉴)定。

利用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的特殊需要,或对某些物质(如抗生素、药物等)的特殊反应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

如用小鼠的惊厥反应测定,用微生物测定维生素B等。

②理化测定方法③理化方法和生物方法相结合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必须满足:特异性或专一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时间短,操作简便。

(2)选择提取材料①选材的主要原则: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

②选择材料范围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3)选择提取方法实验材料选定后,常常需要进行预处理,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目的物进行抽提和提取。

(4)分离纯化方法的探索分离纯化步骤为核心操作,须根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具体条件定。

(5)均一性的鉴定当分离工作完成后,所得目的物达什么样的纯度,常常要进行均一性的鉴定,比如:对蛋白质、核酸、多糖类物质常用纯度鉴定方法有层析法、电泳法、超离心法。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年产3万吨谷氨酸钠(味精)车间糖化工段工艺设计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年产3万吨谷氨酸钠(味精)车间糖化工段工艺设计

摘要谷氨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脱色、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

通过对谷氨酸车间的工艺设计,可以加强对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能力。

通过本毕业设计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

本设计是以精制淀粉(纯度为86%)为原料进行设计,使用一次喷射双酶法为糖化工艺,以年实际工作日300天计算,日产味精90吨。

对全厂物料、热量就行衡算,对糖化工段的罐体如调浆罐、储浆罐、维持罐、层流罐、糖化罐、储糖罐以及一些标准设备如液化喷射器、板框过滤机、板式换热器和泵等进行了详细计算,以确定它们的参数,便于设备布置图的绘制。

关键词:谷氨酸钠;糖化;工艺计算AbstractGlutamate is produced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seed culture,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bleaching, centrifugation and drying unit operations and other important engineering concepts.Through th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glutamate, can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fitability.Graduate training through the design,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ngineering design capabilities.The design is based on refined starch (86% purity)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design, the use of a jet of two enzymes for the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the actual working days to 300 days calculated at 9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duction.The whole plant material, the heat balance on the line for sugar chemical segment, such as mixing tanks tank, slurry storage tank, the maintenance tank, laminar flow tank, saccharification tanks, storage sugar and some standard equipment such as liquid jet, framefilter,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pump a detailed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ir parameters, to facilitate the drawing of equipment layout.Key words:glutamate;saccharification;process calculation目录引言 (1)第一章生产工艺 (2)1.1 味精简介 (2)1.2 设计方案的确定 (2)1.2.1 糖化方法的选择论证 (2)1.2.2 液化工艺条件的论证 (3)1.3 糖化工艺流程 (4)1.4 糖化工艺技术要点 (5)1.4.1 调浆配料 (5)1.4.2 喷射液化 (5)1.4.3 糖化 (5)1.4.4 过滤 (5)1.4.5 贮存 (5)第二章全厂物料衡算 (6)2.1 生产能力 (6)2.2 计算指标 (6)2.3 总物料衡算 (6)2.3.1 商品淀粉用量 (6)2.3.2 糖化液量 (7)2.3.3 产谷氨酸量 (7)2.3.4 衡算结果汇总 (7)2.4 糖化工段物料衡算 (7)2.4.1 淀粉浆量及加水量 (8)2.4.2 液化酶量 (8)2.4.3 CaCl2量 (8)2.4.4 糖化酶量 (8)2.4.5 糖液产量 (8)2.4.6 过滤糖渣量 (8)2.4.7 生产过程进入的蒸汽冷凝水及洗水量 (8)2.4.8衡算结果汇总 (8)2.5 配料、连续灭菌和发酵工段物料衡算 (9)2.5.1 发酵培养基和用糖量 (9)2.5.2 发酵配料 (10)2.5.3 配料用水 (10)2.5.4 接种量 (10)2.5.5 连续灭菌过程进入的蒸汽及补水量 (11)2.5.6 发酵过程中加入99%液氨量 (11)2.5.7 加消泡剂量 (11)2.5.8 发酵生化反应过程所产生的水分 (11)2.5.9 发酵过程从排风带走的水分 (11)2.5.10 发酵过程化验取样、放罐残留及其他损失 (12)2.5.11 发酵终止时的数量 (12)2.5.12 衡算结果汇总 (13)2.6 中和等电工段物料衡算 (13)2.6.1 发酵液数量 (13)2.6.2 高流量 (13)2.6.3 硫酸用量 (14)2.6.4 等电液数量 (14)2.6.5 谷氨酸产量 (14)2.6.6 加水量 (14)2.6.7 洗水量 (14)2.6.8 母液(上清液)数量 (14)2.6.9 物料衡算汇总 (14)2.7 离交工段物料衡算 (15)2.7.1 母液调pH用硫酸量 (15)2.7.2 母液数量 (15)2.7.3 调高流用硫酸量 (15)2.7.4 洗脱液用99%液氨数量 (15)2.7.5 高流量 (15)2.7.6 排出废液量 (15)2.7.7 配洗脱液用水量 (15)2.7.8 物料衡算汇总 (16)2.8 中和脱色工段物料衡算 (16)2.8.1 谷氨酸数量 (16)2.8.2 离子膜碱用量 (16)2.8.3 粉末活性炭用量 (16)2.8.4 中和脱色液数量 (17)2.8.5 废碳渣数量 (17)2.8.6 用水量 (17)2.8.7 物料衡算汇总 (17)2.9 精制(结晶)工段物料衡算 (18)2.9.1 中和脱色液数量 (18)2.9.2 产MSG量 (18)2.9.3 产母液量 (18)2.9.4 蒸发结晶过程加水 (18)2.9.5 MSG分离调水洗水量 (18)2.9.6 结晶过程蒸发水分 (18)2.9.7 物料衡算汇总 (18)第三章全厂热量衡算 (19)3.1 液化工段热量衡算 (19)3.1.1液化加热耗蒸汽量 (19)3.1.2 液化液冷却耗水量 (20)3.2 糖化工段热量衡算 (20)3.3 连续灭菌、发酵工段热量衡算 (20)3.3.1 培养液连续灭菌用蒸汽量 (20)3.3.2 培养液冷却用水量 (21)3.3.3 发酵罐空罐灭菌蒸汽用量 (21)3.3.4 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及冷却用水量 (22)3.4 提取工段冷量衡算 (23)3.5 精制(结晶)工段热量衡算 (23)3.5.1 热平衡与计算加热蒸汽量 (23)3.5.2 二次蒸汽冷凝所消耗循环冷却水量 (25)3.6 味精工段热量衡算 (25)3.6.1 干燥时需蒸发水量 (25)3.6.2 味精干燥过程所需热量 (26)3.6.3 味精干燥过程需空气量 (26)3.6.4 味精干燥过程耗用蒸汽量 (26)3.7 制冷机耗蒸汽量 (27)3.8 热量衡算汇总 (27)第四章糖化工段设备选型 (28)4.1 糖化设备 (28)4.1.1 调浆罐 (28)4.1.2 储浆罐 (29)4.1.3 连续液化喷射器 (29)4.1.4 维持罐 (29)4.1.5 层流罐 (30)4.1.6 糖化罐 (30)4.1.7 储糖罐 (31)4.2 过滤设备 (31)4.2.1 板框过滤机 (31)4.3 换热设备 (32)4.3.1 板式换热器 (32)4.4 泵 (33)4.4.1 泵Ⅰ (33)4.4.2 泵Ⅱ (34)4.4.3 泵Ⅲ (34)4.4.4 泵Ⅳ (35)4.4.5 泵Ⅴ (36)4.5 设备选型汇总 (37)结论 (38)参考文献 (39)引言味精又称谷氨酸一钠,其基本成分为L-谷氨酸,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题目:微生物发酵与白酒酿造课程名称:生物工艺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微生物发酵与白酒酿造学生:摘要:生物技术的基础是发酵技术,而发酵技术的基础是酿造技术。

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用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个体极其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白酒芳香醇厚,其色,香,味,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那么,微生物与白酒有着何种联系?微生物如何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作用的?其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综述起来,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未来白酒酿造中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呢?这值得人们去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白酒;发酵;酿造一﹑发酵的概念及发展史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生物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

于是,发酵界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以机器生产代替了人工,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

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

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可以通过筛选、诱变或基因工程手段获得高产优良的菌株。

发酵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灭菌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微生物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地对某些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二﹑白酒酿造中的微生物及其发酵机制乳酸菌分布极为广泛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菌群,其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革兰氏阳性它生长繁殖于厌氧或微好氧矿物质和有机营养物丰富的微酸性环境容易生长,乳酸杆菌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嗜好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酵等工业生产中,酸菌群在酿酒生产过程中正常发挥代谢活性能直接为其他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和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和K、H等还能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活性为固态法白酒发酵微生物提供必需营养物质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美德反应,有利于香味物质的形成进,经过乳酸发酵后,小麦,大米等营养价值大大提高。

有利于保持改善酿酒生产的微生态环境在酿酒发酵的后期,由于厌氧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使酒醅酸度大幅快速上升,有效地抑制了其他的部分杂菌的代谢活动,同时在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均在体外表现出抑菌活性,而且很多乳酸菌都能产生细菌素,如乳链菌素、乳酸菌素、噬酸菌素等,这些物质在保持和改善固态法白酒酿造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严格厌氧的菌株与非严格厌氧菌株进行的共同培养可以提高固态法白酒在发酵中后期的厌氧菌的产量和存活率,可延长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的存活时,提高了酿酒发酵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有利于酿酒各种菌株充分发挥协同效用乳酸菌在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地位乳酸菌的代谢产物有有乙酸、乙酸乙酯以乳酸以底物还可以生成丙酸、丁酸等其他有机酸,而这些有机酸类(包括乳酸)通过酯化生成相的,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来源。

酵母菌是一类由真核细胞所组成的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后可形成多种代谢产物是白酒生产中常见的酵母菌菌种(白酒生产中参与发酵的酵母菌)有酒精酵母、生香酵母、假丝酵母和白地霉等。

在酿酒中,酵母菌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入细胞内,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内酶的作用,把单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酒精是酵母菌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发酵分为三型,一型发酵为酒精发酵,二三型发酵为甘油发酵。

即酒精发酵:葡萄糖走emp途径放能和还原力(NADH),分解为两个丙酮酸,丙酮酸脱羧又被还原力还原为乙醇。

甘油发酵:加入亚硫酸氢钠,它结合乙醛,乙醛失去受氢能力,由磷酸二羟丙酮作为受氢体,一步步被还原为甘油。

部分游离乙醛仍可受氢产生atp。

三型甘油发酵:调ph 使其成为不产能只产甘油的静息细胞。

酵母菌经过代谢产生脂类化合物,是白酒芳香形成的来源,使得白酒香气浓郁。

米曲霉经过发酵能产脂肪酶,是一类产复合酶的菌株,除产蛋白酶外,还可产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

微生物与酒曲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直链、支链淀粉降解为糊精及各种低分子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及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使辅料中粗纤维、植酸等难吸收的物质降解,提高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

在白酒发酵过程中这些酶类及分解得到的氨基酸,糖脂类等构成了白酒的营养物质及特殊的风味物质。

此外,在白酒生产中还有其他许多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能经过代谢产生代谢产物如酶类,醇类,酯类,酸类等,使得白酒形成风味物质及营养成分。

三、发酵微生物与酒曲酒粬,一般写作:酒曲。

是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

在曲霉的淀粉酶的强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生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

它的主要成分是根霉菌或是灰霉菌再加上一些其它成分,使它呈颗粒状。

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

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其一般的制作过程是:选择原料;原料处理;制丸;装框;发酵;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人工挖制的温度、湿度下培养而成。

大曲含有霉菌、酵母、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是一种多菌的混合(酶)制剂,它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制曲原料、制曲温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大曲含有多种微生物,所以在酿酒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组成了各种风味成分。

目前,我国各种名白酒、优质白酒大都使用传统的大曲法酿造。

鉴于大曲酒生产用曲量大、发酵周期长、耗粮较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所以人们致力于对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探索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和分布规律,寻找大曲与酒体风味之间的关系,试制纯种大曲和强化大曲并应用机械制曲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小曲也称酒药、白药。

白药、酒饼等,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药材或辣蓼草,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

因为颗粒小,习惯上称它为小曲。

小曲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酵母等微生物。

其中根霉的糖化能力很强,并具有一定的酒化酶活性,它常作为小曲白酒和黄酒的糖化发酵剂,例如生产小曲白酒用的邛崃米曲、广东酒饼等都是优良的黄酒酿造用小曲品种。

由于小曲制作方法代代相传,小曲中的微生物经过反复的筛选,使小曲得以保持优良的品质。

在小曲制作过程中,以往还常添加一些中药材,目的是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增加酒的香味,但经研究为了节约成本,防止盲目使用中药材。

目前已减少甚至不加中药材,制成无药小曲(无药糠曲),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用小曲酿造的白酒酒味醇净、香气幽雅,风格独特。

由于小曲白酒以米原料,发醇过程中所形成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β-苯乙醇等是它的主体香味物质,决定了小曲白酒的典型风格,桂林三花酒、广西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都是小曲白酒中的上品,董酒也部分采用小曲酿造。

同时,人们还常利用小曲来酿制营养丰富的黄酒或制备绍兴酒的淋饭酒母,以及生产甜型、半甜型的封缸酒、香雪酒、沉缸酒等等,依靠根霉所含的糖化型淀粉酶作用,可使甜型黄酒的葡萄糖含量达到20%以上。

此外,还有麦曲,麸曲等。

四、微生物在发酵在白酒业发展的展望酒为百药之长。

白酒可用作某些中药的药引子,也可用它来配制多种药酒、补酒等,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酒可消冷疾寒气、燥湿疾、开郁结、止水泻”,“酒可以利小便,坚大便,洗赤日肿痛”,说明适量饮用白酒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身体发热,利于驱寒、祛湿,并有杀菌、消炎、化郁等作用。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酒精在体内被吸收极快,氧化放热也很快,所以饮酒御寒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酒精进入血液之后,其浓度大大超过生理酒精浓度时,即刺激心律加快,血管扩张,所以它有活血、增加吸氧量、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

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

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向酒精度低,具有功能性,保健性等发展。

例如喝酒有的人会脸红,有的人会脸发白,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缺少乙醛脱氢酶,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酒精,一旦摄入过量的酒精,就有可能造成中毒。

白酒的低度化,决不是简单的为了节约粮食的短期政府行为,而应理解为是适应世界大市场、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大趋势的定位,是带有时代特征、适应了现代需要的、具有当代消费文化的新产品。

但低度白酒质量随货架期的延长而下降,是由于白酒体系中水含量的增加,导致某些风味物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那么要稳定低度白酒的质量,依然要从风味物质入手,深入了解每一类风味物质在醇(乙醇)一水体系中随乙醇含量变化的化学行为,寻求有效的方法抑制某些影响低度白酒质量的风味物质的生成或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