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全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技术,它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s)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
特点: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结合;生物作用剂(生物催化剂)的参与;应用大量高、精、尖设备;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
生物工艺学包含的四大块内容:原料预处理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选育及代谢调节、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控制、下游加工。
2、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的总称。
生物催化剂特点:优点:①常温、常压下反应②反应速率大③催化作用专一④价格低廉缺点:稳定性差控制条件严格易变异(细胞)生物反应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process engineering)。
3、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担子菌、藻类。
2. 工业生产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培养基成分简单、廉价、来源广。
生长迅速、发酵周期较短,抗杂菌和噬菌体能力强。
目的产物产量高,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低,且目的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利于产物分离。
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和退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3、分离微生物新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含微生物材料的预处理方法:物理方法(加热);化学方法(pH);诱饵法。
诱饵技术:将固体基质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成后再铺平板。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生物技术的发展的四个时期答:经验生物技术时期、近代生物技术建立时期、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菌种的选育方法?答:自然选育、诱变选育、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DNA重组技术3、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育种DNA重组定义答:①原生质融合: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着的球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相互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②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③DNA重组技术:是指按人的意志,将某一生物的遗传信息在体外经过人工与载体相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传入另一受体细胞中,使被引入的外源DNA片段在后者内部得以表达和遗传4、微生物遗传选择性分离的步骤答: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②材料的预处理③所需菌种的分离④菌种的培养⑤菌种的选择纯化6、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答: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准备②载体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7、常见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答:斜面冰箱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菌丝速冻法,石蜡油封存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8、培养基的分类答:按纯度分: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分: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9、培养基的选择原则答:①菌体的同化能力②代谢的阻遏和诱导③合适的C、N 比④pH的要求。
10、种子扩培分为几个阶段答: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摇瓶液体培养)、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11、种子扩培的定义及目的答: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沙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小字版

生物工艺学上册1、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p1~2技术与工程是自然科学因生产实践而派生出的两个分支,“技术〞涵盖面较广,有较强的自然科学的探索性和首创性;“工程〞面较小,重视过程的可实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1分〕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展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效劳的技术〔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IECDO〕。
〔2分〕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可细分为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衍生出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细胞工程〔衍生出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2分〕2、发酵与发酵工程:ppt发酵狭义指在无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产能反响。
〔1分〕发酵广义上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厌氧与好氧培养的生产过程,产品既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与酶等。
〔2分〕发酵工程:通过改造发酵所用的菌及应用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产品。
〔1分〕工业生物技术的开展最早始于发酵生产。
〔1分〕3、Bio-X:p1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穿插学科,X泛指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医学等其它学科。
〔2〕菌种选育及保藏1、富集培养:p34,ppt又称加富培养或集菌培养;〔1分〕通过控制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以及参加特定物质,创造有利于目标菌株而不利于杂菌生存的条件,使目标菌株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菌株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菌株。
〔2分〕富集培养仅具有相对选择性,杂菌仍然伴随目标菌株存在,为了获得目标菌株的纯种培养,还必须要进一步进展菌种的别离纯化工作。
〔2分〕2、自然选育:p36定义: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进展菌种筛选;方向是筛选出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或是筛选出正变〔产量增加〕菌株,淘汰负变〔产量降低〕菌株。
〔2分〕特点:自然突变速度慢,产生负变菌株多于正变菌株,因而筛选高产菌株的效率低。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1、固定化增殖细胞:将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使其在连续反应过程中保持旺盛色生长繁殖能力的一种固定化方法。
2、基因工程菌:是指以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外源基因或过量表达或抑制表达自身基因的工程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等原核细胞微生物和酵母、丝状真菌等真核细胞微生物。
有时也把基因工程茵称为重组菌。
3、生物反应器: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细胞)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4、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还有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缘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料,利用它们进行生物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产业。
1、如何对基因工程菌发酵工厂进行防护?接种机械密封取样排气排液2、酒精发酵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如何提高酒精发酵的产量?前发酵期:发酵作用不强,酒精和CO2产生少,所以发酵的表面显得比较平静,糖分消耗也比较慢,持续10h 左右,温度控制在26-28℃主发酵期:酵母细胞数可达1亿/mL以上,由于发酵醪中的氧气已经消耗完毕,酵母菌基本停止繁殖而主要进行酒精发酵作用。
醪液中糖分迅速下降,酒精逐渐增多,产生大量CO2,产生很强的CO2泡沫响声,醪液温度迅速上升,生产控制温度在30-34℃。
主发酵时间一般在12h左右后发酵期:发酵作用减弱,产生热量减少,发酵醪的温度逐渐下降,醪液温度控制在30-32℃左右。
产量的提高:(1)在发酵前期,创造条件让酵母继续繁殖到一定数量,使糖化醪中的淀粉和糊精继续被分解,生成发酵的糖分。
(2)在发酵过程中期后期,创造厌氧条件,使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发酵成酒精。
(3)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应设法排除,加强CO2排除时被带走的酒精的捕集回收。
3、生物工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举例说明。
答:①古老的生物技术产品食品/食物:制酱、酿醋、做豆腐天花/疫苗: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②初期的生物技术产品:1680年观察到微生物;19世纪60年代建立了纯培养技术;1897年发现酶;19世纪末出现发酵工业,酒精,乳酸,淀粉酶,蛋白酶等,多为出击代谢产物,厌氧发酵③近代生物技术产品④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例 1975年英国的Kohler及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利用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细胞融合而获得在体外培养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细胞。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及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
代谢控制发酵:利用生物化学或遗传学的方法,人为地改变或控制微生物代谢,使其有用产物大量积累的方法。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的能形成酸性的无机氮源称为生理酸性物质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的能形成碱性的无机氮源称为生理酸性物质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微量的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DE值: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是指葡萄糖(所有测定的还原糖权当葡萄糖来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代谢产物糖类厌气代谢产物特点:(1)微生物类型,厌气性菌或兼性厌气菌,这种类型发酵都在厌气性环境下进行的厌气性发酵;(2)代谢途径明确,EMP、HMP、丙酮酸循环;(3)产物率高、产量大、原料广,与消耗碳源有准量关系,产物有:酒精、丙酮。
糖类好气性代谢产物特点:(1)好气性微生物,有氧呼吸好气发酵。
菌体生长速度降低或停止生长时,产物才能大量生长;(2)代谢途径清楚;(3)与消耗碳源无准量关系。
次级代谢产物定义:既不作为细菌或酶的结构成分,也不是一般的细胞储存物质,它对产生菌本身的生理功能物不明确的一类代谢产物。
培养基定义: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提供除营养外的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营养、环境条件)要求:(1)都必须要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2)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3)一定的PH条件;(4)工业生产培养基所用的原材料还必须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质量稳定;②根据生产菌的营养特性与产物合成两者兼顾;③符合工艺、设备的要求(配制培养基时要有利于发酵液质量)。
作用: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是否恰当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物的形成、提取工艺选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碳源:(1)形式:糖类、油脂、有机酸、低碳醇等(2)功能:①为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②为合成目的产物提供所需的碳成分。
自考 生物工程 05971生物工艺学 自学考试辅导材料

05971生物工艺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1.生物工艺学——生物工艺学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这里所谓的生物作用剂可以是酶、整体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一般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2.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空间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的特点,使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从而选育出优良菌种。
3.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4.准性生殖——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
5.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的球状体(原生质体),再用诱导融合剂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重组,这一技术叫原生质体融合。
6.抗生素——抗生素是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用其它方法获得的一种能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它种生物或肿瘤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如强力霉素。
7.活性污泥——指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泥粒状的微生物群体。
8.酶的交联法——利用双功能基团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间交联因而得到固定的方法。
9.实罐灭菌——间歇灭菌,是指每批培养基全部流入发酵罐后,在罐内通入蒸汽加热至灭菌温度,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的过程。
10.化学需氧量——用强氧化剂来氧化水中污染物时需消耗的氧量。
11.连续发酵——指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的发酵方式。
1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半连续培养,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13.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含填空题)

一、名词解释1.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对于菌体生长的抑制剂常是次级代谢产物形成的促进剂。
2.组成型突变:在DNA上,调节基因R和操纵基因O的突变可干扰阻遏蛋白的形成或结合。
RNA聚合酶不需要诱导物便能工作,这类作用称“组成型”突变作用。
3.反馈抑制:某代谢途径终点产物的过量积累抑制该途径前面第一步或第二步酶的活性。
4.次级代谢物:次级代谢物又称次生代谢物,是某些微生物通常在生长后期(分化期)合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不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但对产生菌的生存有一定价值。
5.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半连续培养,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遏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6.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或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7.连续发酵:也称连续流动培养,既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同时连续排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
8.工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和改良,并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转化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9.富集培养:是指能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种数量的一种技术。
方法要领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种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种生长的条件。
10.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11.原始亲本:经考察选定的准备用来配对杂交的菌株称为原始亲本,常是具有应用潜力的野生菌株或需要进一步改良的现用生产菌株。
12.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自然选育。
13.直接亲本:微生物杂交育种直接用来配对杂交的菌株称为直接亲本。
直接亲本由原始亲本经诱变获得,经诱变后带有适当的遗传标记,常用的遗传标记有颜色、营养要求和抗药性等。
14.原生质体融合:在等渗条件下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混合,由聚乙二醇(PEG)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灭菌,.菌种的扩大培养 . 生长因子,. 临界氧浓度. 诱变育种,.培养基 .前体,. 反复补料培养.呼吸商, . 临界稀释率,. 生物反应动力学, . 比生长速率μ,. 空气的相对湿度补料分批培养,. 竞争性抑制,. 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发酵. Ks .空气湿含量,.合适诱变剂量,. 倒种,. 自然选育,生物反应动力VVM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不产孢子的菌丝体来说,那种方法最为理想且保存时间长。
A 菌丝速冻法B 沙土管保藏法C真空冷冻干燥法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2.下面出现那种异常情况最可能是噬菌体污染了。
A pH上升B pH下降,菌丝体畸变C pH下降,菌丝体消解D pH上升,菌丝体畸变3.下面那种诱变剂在不同pH下以不同机制进行诱变,并有“超诱变剂”之称。
A NTGB 快种子C 氮芥D 亚硝酸4. 进行淀粉酶生产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那种原料作为碳源。
A 乳糖B 淀粉C葡萄糖D 蔗糖5.种子罐的种子移植到发酵罐中主要采用()法。
A 差压法B 火焰接种法C 微孔接入法D 紫外无菌接种6.下面哪个选项能够表达接种龄()。
A 对数后期B 对数中期C 对数前期D 培养12小时7.种子的总量为50m3,发酵罐培养液消后体积为500m3请问接种量为()A 9.9%B 10%C 91%D 50m38.分批培养过程中,不考虑抑制作用,减速期的长短下面那种说法正确()。
A Ks值越大减速期越长B Ks值越大减速期越短C u max越大减速期越短D u max越大减速期越长9. 初级代谢产物或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相关型10.连续培养时,容易遭到那种杂菌的污染()。
A 杂菌一次污染量太多B比生长速率大C 杂菌比生长速率小D 对数期的杂菌11.对于产孢子能力强、孢子发芽快、生长繁殖旺盛的菌种主要采用()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菌种的扩大培养 . 生长因子,临界氧浓度诱变育种,.培养基 .前体,. 反复补料培养.呼吸商, . 临界稀释率,空气的相对湿度补料分批培养,. 竞争性抑制,. 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发酵. Ks .空气湿含量,.合适诱变剂量,. 倒种,. 自然选育,生物反应动力 VVM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不产孢子的菌丝体来说,那种方法最为理想且保存时间长。
A 菌丝速冻法B 沙土管保藏法 C真空冷冻干燥法 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2.下面出现那种异常情况最可能是噬菌体污染了。
A pH上升B pH下降,菌丝体畸变C pH下降,菌丝体消解D pH上升,菌丝体畸变3.下面那种诱变剂在不同pH下以不同机制进行诱变,并有“超诱变剂”之称。
A NTGB 快种子C 氮芥D 亚硝酸4. 进行淀粉酶生产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那种原料作为碳源。
A 乳糖B 淀粉 C葡萄糖 D 蔗糖5.种子罐的种子移植到发酵罐中主要采用()法。
A 差压法B 火焰接种法C 微孔接入法D 紫外无菌接种6.下面哪个选项能够表达接种龄()。
A 对数后期B 对数中期C 对数前期D 培养12小时7.种子的总量为50m3,发酵罐培养液消后体积为500m3请问接种量为()A 9.9%B 10%C 91%D 50m38.分批培养过程中,不考虑抑制作用,减速期的长短下面那种说法正确()。
A Ks值越大减速期越长B Ks值越大减速期越短C u max越大减速期越短D u max越大减速期越长9. 初级代谢产物或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 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相关型10.连续培养时,容易遭到那种杂菌的污染()。
A 杂菌一次污染量太多 B比生长速率大 C 杂菌比生长速率小D 对数期的杂菌11.对于产孢子能力强、孢子发芽快、生长繁殖旺盛的菌种主要采用()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
A 菌丝体B 孢子C 子实体D 芽孢12. 发酵罐的装料体积500m3为从一级种子罐到发酵罐的接种量都为10%,第一级种子罐装料体积为50升,请问种子罐发酵级数()。
A 5级B 6级C 7级D 4级13. 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无关14.分批培养过程中,不考虑抑制作用。
关于减速期的长短下面那个正确()。
A Ks值越大减速期越长B Ks值越大减速期越短C u max越大减速期越短D u max越大减速期越长15.利用米氏方程进行双倒数估计Vm和Km时,1/v对1/s作图,得到的直线在1/s轴上的截距为()。
A VmB 1/VmC KmD - 1/Km16.α1为碳源的含碳量,α2为细胞的含碳量,Yx/s为碳源对细胞的得率系数,那么无因次生长得率系数为()。
A α1/α2Yx/sB α2/α1Yx/sC Yx/sD α2/α117.细胞生长速率可以看作是关于细胞浓度的一级反应即dX/dt= ( )。
A μ〃1/XB μ〃XC 1/μ〃XD 1/μ〃1/X18.关于临界氧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适氧浓度B 不影响呼吸(产物形成)的最低氧浓度C 不影响呼吸(产物形成)的最高氧浓度D 由发酵罐供氧能力决定19.当培养基成分选择大分子复杂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时,我们首先应当考虑菌体对该物质的()。
A异化能力 B敏感性 C亲和力 D 同化能力20. 沙土管保存法,适合于那些生理特征的微生物保存。
A 产孢子或产芽孢 B产芽孢或不产孢子 C产孢子或不产芽孢D 不产孢子或不产芽孢21.2mol某种碳源完全氧化时,生成4mol二氧化碳那么它完全氧化时呼吸商为()。
A 0.5B 2C 21/2D 23/222.对于底物抑制的酶反应,随着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
A 增加B 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在增加C 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减小D 一直减小23.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发酵的生长期pH经常会出现降低下面那种说法不正确()。
A 由于葡萄糖利用加速,代谢物造成B 由于生长过快溶解氧不能满足C 由于一些生理酸性盐的利用D 由于少数菌体发生自溶。
24.目前发酵行业主要用以下那种方法表示溶氧浓度()A 利用氧分压B 绝对浓度C 空气饱和度百分数D 空气的流速25.在分批发酵过程中,关于静止期那种说法正确。
A 菌体的生长速率为零B 菌体的净生长速率为零C 菌体的死亡速率为零D 菌体的比生长速率为零26.在利用压差法接种时为了顺利将种子罐中的种子悬液移入发酵罐中,我们应当怎样控制()A 种子罐压大于零,发酵罐压等于零 B种子罐压大于发酵罐压,发酵罐压等于零 C 种子罐压大于发酵罐压,发酵罐压大于零D种子罐压等于发酵罐压,罐压大于零27.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工艺条件不同,其接种龄是不一样的一般要经过多次试验、考察其在发酵罐中的()来确定最适的接种龄。
A 生产能力B 菌体的繁殖能力C 菌体的适应能力D 原料的利用率28.下列几种不同过滤介质的过滤器,那种适宜做总过滤器A 纤维及颗粒状介质过滤器B 滤纸过滤器C 金属烧结管过滤器D 微孔膜过滤器29.在污染噬菌体期间,我们一般在空气预处理流程中,将贮气罐()空气压缩机。
A 远离B 靠近C 用冷却器隔开D 用过滤器隔开30.我们把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称为()。
A 促进剂 B前体 C 生长因子 D 激活剂31.霉菌在杂交育种通过体细胞重组可形成那些分离子的类型?()A 非整倍体、双倍体B非整倍体、单倍体C 单倍体、双倍体 D单倍体、双倍体、非整倍体32.基因工程菌在培养过程中由于质粒的丢失,工程菌的发酵实际上就是两种菌的混合培养,在非选择性条件下,宿主菌的生长速率(V H)和工程菌的生长速率(V G)比较。
A V H ≤ V GB V H≥ V GC V H = V GD V H﹥ V G33.对于底物抑制的酶反应,当底物浓度为()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A (KsK)1/2B (KsK)1/3C KsKD Ks/K34.如果产物的还原性比基质大时,其呼吸商RQ值就要()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与还原性无关,不能做出判断35. 12.细胞生长速率可以看作是关于细胞浓度的一级反应即dX/dt= ( )。
A μ〃1/XB μ〃XC 1/μ〃XD 1/μ〃1/X36.在对过滤器失效检测中发现过滤器两侧的压降过大说明过滤器被()A 介质不均匀B 介质和过滤器壁结合不实C 介质受潮D 介质堵塞37.种子罐的原料要比发酵罐中的培养基成分要精细,但最后一级种子罐中培养基成分要求()A更加精细 B上一级种子罐一样 C 和摇瓶培养基成分相似 D与发酵罐要相近38.如果接种量过多往往会造成菌体生长过快,造成()增加而影响产物的合成。
A发酵液黏度 B溶解氧 C 菌体浓度 D 菌体生长速率39.在进行恒速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A 能够达到稳态 B比生长速率要小于稀释率 C能够达到准稳态 D不能达到准稳态40.单底物酶促反应, Km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
A pHB 温度C 培养基组成D 底物浓度41.在抗生素生产中添加的苯乙酸属于()A 促进剂B 碳源C 前体D 辅酶42. 反竞争性抑制反应表观最大反应速率为()A Vm(1+ K i / i)B Vm/(1+i/K i)C VmD Vm(1-i/K i)43.在菌种选育过程中,为了提高菌种的分离效率,选用物理加热的方法对材料进行预处理目的是()。
A 增加目的的数量 B减少总的菌体数量 C 增加目的的比例 D 减少非目的菌的数量44.当培养基成分选择大分子复杂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时,我们首先应当考虑菌体对该物质的()A 异化能力B 敏感性C 亲和力D 同化能力45.大多数微生物最佳的pH跨度为()A 0.5~1B 3~4C 4~5D 7.0左右46.在连续发酵时以下关于基质利用常数Ks 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影响残留限制性基质的浓度 B 影响菌体稳态是的浓度C 不影响最大稀释率D 影响残留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但不影响最大稀释率47.对于底物抑制的酶反应,随着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
A 增加B 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在增加C 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减小D 一直减小48.产黄青霉菌进行抗生素生产,在种子实验室制备阶段主要生产大量的( )A 芽孢 B萌发孢子 C菌丝体 D孢子49.如果接种量过多往往会造成菌体生长过快,造成()降低而影响产物的合成。
A 发酵液黏度 B溶解氧 C 菌体浓度 D 菌体生长速率50.单底物酶促反应, Km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
A pHB 温度C 底物种类D 底物浓度51.对于不产孢子的菌丝体来说,那种方法最为理想且保存时间长。
A 菌丝速冻法B 沙土管保藏法 C真空冷冻干燥法 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52. 进行淀粉酶生产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那种原料作为碳源。
A 乳糖B 淀粉 C葡萄糖 D 蔗糖53. 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无关54. 我们利用米氏方程进行双倒数估计Vm和Km时,1/v对1/s作图,得到的直线在1/s轴上的截距为()。
A VmB 1/VmC KmD - 1/Km55.下列几种不同过滤介质的过滤器,那种适宜做为总过滤器()。
A 纤维及颗粒状介质过滤器B 滤纸过滤器C 金属烧结管过滤器D 微孔膜过滤器56. 我们把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称为A 促进剂 B前体 C 生长因子 D 激活剂57.如果产物的还原性比基质大时,其呼吸商RQ值就要()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与还原性无关,不能做出判断58.种子罐的原料要比发酵罐中的培养基成分要精细,但最后一级种子罐中培养基成分要求()A更加精细 B上一级种子罐一样 C 和摇瓶培养基成分相似 D与发酵罐要相近59.在连续发酵时以下关于基质利用常数Ks 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影响残留限制性基质的浓度 B 影响菌体稳态时的浓度C 不影响最大稀释率D 影响残留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但不影响最大稀释率60. 硫酸铵作为培养基的氮源成分属于()A 生理碱性盐B 生理酸性盐C 生理中性盐D 慢速利用氮源61.下面出现那种异常情况最可能是噬菌体污染了。
A pH上升B pH下降,菌丝体畸变C pH下降,菌丝体消解D pH上升且菌丝体畸变62.下面那种诱变剂在不同pH下以不同机制进行诱变,并有“超诱变剂”之称。
A NTGB 快种子C 氮芥D 亚硝酸63.细胞生长速率可以看作是关于细胞浓度的一级反应即dX/dt= ( )。
A μ〃1/XB μ〃XC 1/μ〃XD 1/μ〃1/X64.关于临界氧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适氧浓度B 不影响呼吸(产物形成)的最低氧浓度C 不影响呼吸(产物形成)的最高氧浓度D 由发酵罐供氧能力决定65.在分批发酵过程中,关于静止期那种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