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西卷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高考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答案】CCCDCB7.【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轴轳千里旌旗蔽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答案】A、C(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答案】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

②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课标卷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辨析修改病句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辨析修改病句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辨析修改病句(新课标卷Ⅰ)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病句【试题解析】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相搭配。

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新课标卷II)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答案】C【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句成分残缺。

B句偷换主语。

D句句是杂糅。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语文分类汇编:W5江西小作文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语文分类汇编:W5江西小作文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2014·江西卷] 语言综合运用。

(15分)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 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场面描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多个人物活动进行概括性与细节性的描写。

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江西卷小作文从写作要求到评卷等情况来看,更像是一个问答题,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特别关注几个得分要点:一是时间是春节,可能会附带写出自然景物特征和自然环境;二是场面氛围应是祥和喜庆的;三是表达上要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四是运用分总的结构形式。

整个片段切忌没有具体描写而只有概括地记叙。

9.2014·江西重点中学一联黄中祥先生于2014年3月1日来育才高级中学办事时,不慎将内有5000元现金、3张信用卡及其他重要证件的手包遗失在该校图书馆附近。

手包被该校任仲谋同学拾到,该同学在原处等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将手包交还给失主才离开,并婉拒了失主的500元酬金。

现在请你根据上述内容以失主的身份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1)写信对象是该校校长,具体感谢对象是任仲谋,写信时间是第二天;(2)格式规范;(3)不少于200字。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四川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安徽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广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西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1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2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重庆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安徽卷(课标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舐,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舏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舔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语文江苏卷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语文江苏卷

2014·江苏卷(课标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2014·江苏卷]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1.C[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用心”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

此处应该选“匠心”。

“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照应“宜少见轩敞”,此处应该选“别有洞天”。

“浑成”指天然生成,常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然,浑然一体,不见雕琢的痕迹;“饱满”指丰满,充足。

照应“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此处应该选“浑成”。

2.[2014·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2.A[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没有A项“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3.[2014·江苏卷]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3.B[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31份 (纯word可编辑)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31份 (纯word可编辑)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31份word可编辑)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字音.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字形.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3.标点.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4.词语熟语.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5.病句.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6.扩展语句.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7.压缩语句.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之仿用句式.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之变换句式.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之选用句式.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9.修辞.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1.文言文.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2.诗词鉴赏.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3.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4.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课标版).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5.科学类文章阅读(仅指大纲卷).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6.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7.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8.文学类文本阅读——戏剧.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19.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0.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1.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2.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微写作(北京).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福建、江西).doc 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江苏文科附加题.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江西小作文.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湖南选做题.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3.地方特色题型-论语选段阅读(浙江).doc2014高考语文解析分类汇编:24.2014年材料作文.doc15.[2014·安徽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蓓.蕾/烘焙.拾.级/拾.麦穗箪.食壶浆/殚.精竭虑B.倚.重/旖.旎禅.趣/口头禅.卷帙.浩繁/秩.序井然C.毗邻./聆.听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D.翡.翠/斐.然开拓./拓.荒者物产丰饶./百折不挠.15.B[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江西卷(课标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2014·江西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翌.(yì)日贲.(bēn)张黑魆.(yuè)魆沆瀣.(xiè)一气B.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魑.(chī)魅伛偻.(lǚ)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ànɡ)D.笑靥.(yè) 圭臬.(niè)打擂.(lèi)台绿.(lù)林好汉1.D[解析]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A. 黑魆.(xū)魆;B. 角.(jué)斗士;C. 心广体胖.(pán)。

2.[2014·江西卷]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弭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 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 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 萦回撺掇黑黝黝入目三分2.C[解析]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A.舶来品;B.蜚声;D.入木三分。

3.[2014·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_。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B. 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 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 词语未免无可非议3.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词语”指词和词组;字眼。

“词汇”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也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或一个领域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

题目所指的是“应试教育”这个具体的词语,所以不能选“词汇”。

第二空,“不免”指免不了,是一种客观现实,只能用于肯定句。

“未免”除了表示“不免”外,还指“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是对他人做法的一种带有委婉的语气的批评,可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

本句中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评价,表示不以为然,因而用“未免”。

第三空,“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根据句意,应选“无可非议”。

4.[2014·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4.D[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

A项,成分残缺,第二句应在“要求”前加上主语“中心思想的概括”。

B项,成分赘余,“可说”与“堪称”语义重复。

C项,“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不合逻辑,“须眉”指的是男子,是性别概念,与“老年职工”不对应。

5.[2014·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A.④⑤③②①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5.C[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备填句中的“或许”(第①句),与原文中的“或许”可以构成并列,由此能判断出第二空应填①。

填在第一空的,只能是②或④,但④句讲的是远处的情景,与语境不协调,所以第一空填②。

后三空谈论的是同一个话题。

显然,第④句承接前面的两个“或许”所描写的两种景致,故④放在第三空最为合适。

③⑤两句是对④句的具体描绘,⑤句的“跃起”衔接④句中的“空中”,③句承接前文具体描绘“圆弧”和“闪光”。

6.[2014·江西卷]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

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

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

(《家》)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另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

(《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

品罢茶,黛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红楼梦》)6.B[解析] A项,觉新是催觉慧让巫师进房捉鬼,而不是觉民。

当时觉慧紧闭房门,不让巫师进入,并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请来巫师闹得鸡犬不宁。

C项,孔子对冉求的评价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朽木不可雕也”是评价白天睡觉的宰予的。

D项,此题内容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喝茶的地方是妙玉所在的栊翠庵,而不是怡红院,因此“黛玉”应改为“妙玉”。

二、(9分,每小题3分)[2014·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的符号形像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你看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钝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

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

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旋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

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

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

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

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为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则逐渐增多。

7.C[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错误,原文第五段第三行中说的是“由写实到符号化”。

“由再现到表现”和“由写实到符号化”是对同一个过程的不同角度的表达。

B项,对应的原文是第三段第一句话,此句说的是“仰韶彩陶的特点”,而不是“有意味的形式”。

D项,对应的原文在第五段,原文说“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了”。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

D.仰韶陶器器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8.A[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项,主客颠倒,由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可知,应是仰韶型的彩陶纹样是社会氛围的反照。

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符号形像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 .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9.D [解析] A 项,文章开头说的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选项表述的是“母系氏族社会”,范围扩大了。

B 项,对应的原文在第三段,鱼意味着“瓜瓞绵绵”的祝福,闻一多先生最早只说到《诗经》《周易》,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在文中并无定论。

C 项,“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不能说它“包含着形式”。

三、(9分,每小题3分)[2014·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李 翱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