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_《课时2_硫酸》基础练习

课时2硫酸一、选择题1.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
下列叙述与该现象无关的是()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SO2、O2、N2B.HCl、Cl2、C O2C.CH4、H2、COD.S O2、Cl2、O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的H I、H2S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铁、铝钝化4.在下列物质的转化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①Cu→CuSO4②C→CO2③FeO→Fe2(SO4)3④Fe2O3→Fe2(SO4)3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5.[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考试]下列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Ⅰ中气体是H2B.实验Ⅱ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实验Ⅲ中气体是SO2D.浓度、温度影响实验现象6.[2020广东海丰彭湃中学期末联考]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铜丝与足量浓硫酸的反应,装置(已略去夹持仪器,其中铜丝可抽动)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②中可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C.为了进行尾气处理,③中可以是NaOH溶液D.反应后,通过直接向①中加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判断反应有硫酸铜生成二、填空题7.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内含物质)进行实验。
(1)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流向,连接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填字母,下同)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课练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课练:3.2.3硝酸

第3课时 硝 酸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硝酸可氧化Fe 2+D .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2.下列有关硝酸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稀硝酸与铁反应,有氢气放出 B .浓硝酸跟铜反应,有二氧化氮气体放出 C .硝酸跟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D .硝酸受热时,有二氧化氮、氧气放出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4.铜与1 mol·L-1的硝酸反应,如果[NO -3]下降0.2 mol·L -1,则溶液中[H +]同时下降( )A .0.2 mol·L -1 B .0.4 mol·L -1 C .0.6 mol·L -1 D .0.8 mol·L -15.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l -、NO -3、Fe 2+、H +B .Ag +、NO -3、Cl -、SO 2-4C .K +、Ba 2+、OH -、SO 2-4D .Cu 2+、NH +4、Br -、OH -6.在下列反应中,HNO 3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H 2S +2HNO 3===S ↓+2NO 2↑+2H 2O B .CuO +2HNO 3===Cu(NO 3)2+H 2O C .4HNO 3=====△4NO 2↑+O 2↑+2H 2O D .3Cu +8HNO 3===3Cu(NO 3)2+2NO ↑+4H 2O7.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磷酸钠)。
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 .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 .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 .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8.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Cu +AgNO 3Cu(NO 3)2 B .Cu +HNO 3(稀)Cu(NO 3)2 C .Cu +HNO 3(浓)Cu(NO 3)2D .Cu ――→O 2(空气)△CuO ――→HNO 3(稀)Cu(NO 3)2 9.北京2008奥运会中,中国取得了51块金牌的好成绩,本届的奥运金牌为金镶玉,直径为70 mm ,厚6 mm 。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3氧化还原反应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2.3氧化还原反应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A 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2019·泰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D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解析:选C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种元素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如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中,Cl 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A 项错误;如果某元素在化合态中显示正价,则它转化成游离态需要发生还原反应,如果某元素在化合态中显示负价,则它转化成游离态需要发生氧化反应,B 项错误;在很多反应中只有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 项正确;非金属单质也可做还原剂,如H 2,D 项错误。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Na 2O 2+2H 2O===4NaOH +O 2↑B .NH 3+HCl===NH 4ClC .2NaOH +SO 2===Na 2SO 3+H 2OD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解析:选A A 项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其余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3.下列物质久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铁杆生锈B .FeSO 4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C .Na 2O 2由淡黄色变成白色D .石灰水表面附有白色固体解析:选D A 项,铁单质→Fe 2O 3,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项,Fe 3+2+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成Fe ,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项,Na 2O 2与水或CO 2反应生成氧气,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石灰水吸收CO 2,转化成CaCO 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必备知识基础练1.(浙江武义三中高一期中,改编)已知三种因素:①所含微粒数②微粒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正确组合是( )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2.(福建泉州高一期末)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 mol CO(气态)和1 mol CO2(气态)相比较,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A.分子数B.原子数C.密度D.质量3.取五个相同的气球,同温同压下分别充入CO和以下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状况,如图所示。
则A、B、C、D四个气球内,与CO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4.(安徽芜湖高一期末)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B.71C.28.4 g·mol-1D.71 g·mol-15.(广东揭阳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B.25 ℃、101 kPa下,44.8 L H2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O2和O3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1∶16.在标准状况下,a g气体X与b 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X和Y的体积之比为b∶aB.同温同压下,气体X和气体Y的密度之比为b∶aC.25 ℃时,1 g气体X和1 g气体Y的原子数之比为b∶aD.等物质的量的气体X和气体Y的质量之比为b∶a7.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A.XY2B.X3Y2C.X2Y3D.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9.填空(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同步课时练习

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多少B.原子、电子、中子、桌子等都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C.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微粒的物理量D.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的质量相同解析:选C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观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并不是指物质的多少,也不能用来描述桌子等宏观物体,A、B错误;1 mol SO2和1 mol SO3的分子数目是相等的,但1个SO2和1个SO3分子的质量并不相等,因此二者的质量也不同,D错误。
2.下列物质所含原子的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A.1 mol Cl2B.0.5 mol CO2C.1 mol氖气D.0.5 mol SO3解析:选C A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B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C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D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
3.(2019·泰安高一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具有相同的原子数B.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 g·mol-1D.1 mol铁原子的质量约为56 g解析:选D A项,气体单质分子具有的原子数有1、2、3等,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错误;B项,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所以镁原子的质量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错误;C项,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错误。
4.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最大的是( )A.10 mL H2O B.0.8 mol H2SO4C.54 g Al D.1 g CaCO3解析:选D 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或体积的多少无关。
四个选项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18、98、27、100,故选D。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同步练习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 戴维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的表层采用高温时自动烧蚀的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内部温度不致过高。
B. “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分子,钙、铁则分别是钙离子和铁离子。
C. 下图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则其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g)+B(g)=2C(g);△H=QkJ/mol(Q>0)D. 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3.在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A. 提出了元素周期律B. 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C. 揭示了燃烧的本质D. 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4.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舍勒——研究软锰矿时发现了氯气B. 汤姆生——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C. 维勒——合成尿素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D. 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5.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A. 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B.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 氢原子光谱发现电子分层排布: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D.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子: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6.三位科学家因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领域做出贡献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利用原子、分子的组合,制作了最小的分子马达和分子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B.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C. 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D.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7.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高一上学期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常用作氧化剂的是A .COB .AlC .FeCl 3D .H 22.下列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 .Cl -→Cl 2B .FeCl 2→FeCl 3C .C→CO 2D .KMnO 4→MnO 23.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 .还原剂B .氧化剂C .氧化产物D .还原产物4.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在烧瓶中加入少量的MnO 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④通过分液漏斗慢慢向烧瓶中注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浓NaOH 溶液吸收;⑥当有连续气泡出现时,开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④②①⑥⑤C .①④③②⑥⑤D .①③④②⑥⑤5.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 . 3Fe+4H 2O(g)Fe 3O 4+4H 2 B .2Na 2O 2+2H 2O+4NaOH+O 2↑ C .2F 2+2H 2O+4HF+O 2D .Cl 2 + H 2O ⇌ HCl + HClO 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①2KClO 32MnO Δ 2KCl +3O 2↑ ②2HgO Δ2Hg +O 2↑ ③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 .3∶1∶1B .3∶1∶4C .1∶1∶1D .2∶1∶17.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化合价一定降低为08.下列化学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A.Cl2+H2O═HCl+HClO B.2F2+2H2O═4HF+O2C.2Na+2H2O═2NaOH+H2↑D.CaO+H2O═Ca(OH)29.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的是A.2NaW+Z2=2NaZ+W2B.2NaY+W2=2NaW+Y2.C.2NaZ+X2=2NaX+Z2D.2NaX+Y2=2NaY+X210.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 B.0.09mol C.0.11mol D.0.08mol11.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B.2KClO32KCl+3O2↑C.S+O2SO2D.CH4+2O2CO2+2H2O12.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复分解反应B.KNO3发生氧化反应C.NaN3是还原剂D.NaN3和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均降低13.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Cl2> Br2> Fe3+>I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质量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mol H2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1 mol氢的质量为1 g,它含有N A个氢分子C.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组成该物质的微粒2.(山西吕梁高一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1B.1 mol OH-的质量为18 gC.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g·mol-1D.1个H2O分子的质量为18 g3.(北京朝阳区高一期末)0.5 mol Na2SO4中( )A.含0.5 mol Na+B.含0.5个Na2SO4分子C.约含3.01×1023个S O42-D.含1 mol氧原子4.设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1,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12ab B.b12aC.bN AD.aN A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N AB.0.2 mol H2O所含的H原子数为0.2N A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N A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N A6.(北京顺义区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B.22 g CO2的物质的量为2.2 molC.1 mol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D.常温常压下,1 mol N2的质量为7 g7.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8.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1.1走进化学科学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原子弹爆炸D.生产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解析:选C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原子之间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如A、B、D三项;而C项中原子弹爆炸会发生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而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2.1803年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答案:C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解析:选A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它不能直接体现化学对生活的改善,A项错误;光纤是化学物质SiO2,光纤的使用使通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B项正确;有机合成药物每年以上百万种的速度发展,保障了我们的健康,C项正确;环保涂料属于有机物,它为我们生活增光添彩,D项正确。
4.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B.花香四溢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解析:选A A项,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项,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项,木已成舟只是木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5.《食品安全法》立法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保障民众健康。
下列造假行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硫黄燃烧去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解析:选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A、D项是物质的混合,B项是石蜡熔化又冷却的过程,只有C项中硫黄燃烧有新物质SO2生成。
6.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做发动机的燃料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解析:选D A项,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显然与常识相悖,水就是化学物质;B项,氮、磷都不是微量元素;C项,水不能燃烧,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项,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7.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将块状固体药品直接放入垂直放置的试管内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熄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解析:选D A项,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应把试管平放,将药品放入后再慢慢竖起,使药品慢慢滑入试管底部,错误;B项,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错误;C项,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硼酸,错误;D项,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8.(2019·济南高一期末)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③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制取蒸馏水时,先通冷却水,后加热烧瓶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 D.全部解析:选B ①试管的加热是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正确;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排除空气后再加热,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正确;③在反应进行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进行实验,错误;④点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时,要先验纯,之后再进行实验,正确;⑤在做蒸馏的实验时,应先通冷却水,再进行加热,正确。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废气中的SO2是产生酸雨的重要因素,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气脱硫方法,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做建筑材料B.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大,曾用作灭火剂,由于它与水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有毒物质,现已停用C.私家车与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均大约是后者的1/5,因此应该大力提倡驾驶私家车出行D.“外卖”使塑料餐盒泛滥成灾,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目前实现“绿色外卖”的方法之一解析:选C 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和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钙,从而将硫固定,同时硫酸钙可做建筑材料,故A正确;CCl4高温时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故B正确;在运送相同人数的前提下,私家车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远大于公交车,所以应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耗油量和排污量,有利于环保,故C错误;塑料餐盒多为一次性餐具,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故加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解决外卖污染的方法之一,故D正确。
10.(2019·聊城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或所用装置安全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酒精灯应该使用火柴点燃,不可使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避免酒精着火发生危险,错误;B项,蒸馏操作过程中,为了增加冷凝效果,冷凝管中通水方向应该为逆向通水,即从冷凝管下口通水;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以便控制馏出产物,所以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错误;C项,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液体流到分液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的内壁,图示操作方法合理,正确;D项,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浓硫酸稀释过程中还应该使用玻璃棒搅拌,错误。
11.(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③④⑥D .③⑤⑥(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
”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________;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
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3)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
①军事武器的灵魂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②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③照明弹是利用________、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④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②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⑥包含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熟石灰又与CO 2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O 2固体易气化吸热,给环境降温;可灭火;供给植物呼吸,释放O 2。
紫红色有消毒作用的物质是KMnO 4。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中与武器关系最密切的是火药;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Mg 、Al 燃烧时可产生耀眼白光;磷燃烧生成P 2O 5,化学方程式为4P +5O 2=====点燃2P 2O 5。
答案:(1)C (2)CO 2 KMnO 4(3)①火药 ②干冰 ③镁 ④4P+5O 2=====点燃2P 2O 512.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
请回答。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此变化为________变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
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已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
(2)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能吸收色素使红糖脱色。
(3)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 3COOH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1)+5 (2)吸附性 物理 (3)CH 3COOH(或醋酸) (4)CH 4 CH 4+2O 2=====点燃CO 2+2H 2O13.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
“—”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其中A 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 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C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 是一种气体,D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 的化学式:________,C 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放入B 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