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折旧详解及例题
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

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的财务世界里,有个挺重要的概念叫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这玩意儿乍一听,可能会让您觉得有点头疼,但别担心,跟着我一起捋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先来说说啥是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简单来讲,就是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计算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然后再根据各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
那计算公式是啥呢?公式就是: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为了让您更清楚地明白这个公式,我给您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一家运输公司,买了一辆大货车,原价 30 万,预计能跑 60 万公里,预计净残值率 5%。
那这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就是 300000×(1 - 5%)÷600000 = 0.475 元/公里。
假如第一个月,这辆大货车跑了 10000 公里,那这个月的折旧额就是 10000×0.475 = 4750 元。
您看,通过这个例子,是不是对这个公式有点感觉了?我还记得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帮忙整理财务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那公司新购置了一台生产设备,花了 20 万,预计能生产 50 万件产品,净残值率 4%。
当时财务人员对这个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有点迷糊,算来算去总是对不上。
我就跟他们一起,按照公式一步一步来。
先算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200000×(1 - 4%)÷ 500000 = 0.384 元/件。
结果第一个月实际生产了 8000 件产品,可算出这个月的折旧额是8000×0.384 = 3072 元。
经过这么一折腾,大家都弄明白了,也都感叹这公式其实用对了就不难。
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还是很实用的。
比如说一些使用程度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像运输设备、大型生产设备等等,用这种方法计提折旧,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损耗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例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是一种常用的资产折旧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
它的特点是在前几年折旧额较高,后几年逐渐减少。
下面将以一例题为例,详细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和计算步骤,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例题假设某公司购入了一台机器设备,设备原值为10,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残值为2,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 公式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为:第一年折旧额 = (2 / 使用寿命) * (设备原值 - 累计折旧)其中,设备原值为资产的原始成本,累计折旧为前几年的累积折旧额。
3. 计算步骤根据上面的例题,我们来逐步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
第一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0) = 4,000元第二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4,000) = 1,600元第三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5,600) = 640元第四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6,240) = 256元第五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6,496) = 102.4元4. 结果分析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年折旧额最大,逐年递减,符合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
在计算折旧的过程中,需注意累计折旧不能超过资产的净值(原值-残值),并且折旧额需四舍五入到合适的数字。
5. 总结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提方法,其公式简单易懂,计算规则清晰。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资产的原值、使用寿命和残值来确定折旧额,确保资产的折旧能够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化。
同时也要注意在税务申报和财务报表编制中,合理运用折旧方法,合规合法地处理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工作。
以上便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分析,希望读者能对该计提方法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当。
继续深入探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相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1. 对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A.双倍余额递减法1、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例题: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会计分录: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160000贷:累计折旧160000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96000贷:累计折旧96000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57600贷:累计折旧57600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借:递延税款6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累计折旧368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400000B、收到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1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1000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B.直线法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附答案)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例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年折旧率=(l-4%)/5=0.19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15200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2: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例3: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52800(元)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例题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 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 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 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 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 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20×3
20×4
11,560 57800×2/15=7,707
20×5 合计
(58000-23200-139208352-200)/2=(12528200)/2=6164 11,560 57,800×1/15=3,853 6,164
57,800 57,800 57,800
年份
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 年按直线法) 20×1 58000×1/5×2=23200 58000×1/5×2=23200 20×2 (58000-23200) (58000-23200) ×1/5×2=34800×40%=139 ×1/5×2=34800×40%=1 20 3920
20×3 (58000-23200-13920) (58000-23200-13920) ×1/5×2=20880×40%=835 ×1/5×2=20880×40%=8 2 352 20×4 (58000-23200-13920-8352)(58000-23200-13920×1/5×2=12528×1/5×2 8352-200)/2=(12528200)/2=6164 =5011.2 6164 20×5 58000-23200-13920-83525011.2-200=7316.8 合计 57800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折旧方法计算工式年限平均法①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核心区别:双倍余额递减法=不断下降的余额×固定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固定不变的金额×不断下降的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的区别:预计使用年限是指总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是指还可以使用多少年.比如一项固定资产总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0年,已使用3年,那么,他的尚可使用年限就是7年(10-3)小提示:1、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期折旧额时,均需要考虑预计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仅在计算最后两年的折旧额时考虑预计净残值。
2、上述工式均假设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注①:平均年限法是直线法的一种直线法还有工作量法等只要是按照一定标准平均计提折旧就是直线法如果题目中出现用直线法算折旧,就等于是年限平均法。
例题:1、2011年1月1日购入一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元A、33B、27.5C、30D、362、某公司有汽车一辆,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是()A、0.45 B 、0.56 C、0.5 D 、0.43、某企业2012年6月15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2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A、1200B、700C、600D、7404、某企业2010年12月4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年数总和=5+4+3+2+1=15或=5×(5+1)÷2=15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折旧计算表(年数总和法)年份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1 60000-3000=57000 5/1519000190002570004/1515200342003570003/1511400456004570002/157********5570001/153********某公司2004年6月30日自行建造的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建造成本7,4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000元。
求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5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多少元?答案为:(7,400,000-200,000)x 5/15÷2+[(7,400,000-200,000)x 4/15÷2]=2,160,000元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
1.年限平均法
例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
按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
年折旧率=(l-4%)/5=0.19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152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例3: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
=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提折旧详解及例题
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
式如下: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
[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年数总和=5+4+3+2+1=15或=5×(5+1)÷2=15
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
折旧计算表
(年数总和法)
年份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
1 60000-3000=57000 5/151900019000
2570004/151520034200
3570003/151140045600
4570002/157********
5570001/153********
某公司2004年6月30日自行建造的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建造成本7,4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000元。
求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5
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多少元?
答案为:(7,400,000-200,000)x 5/15÷2+[(7,400,000-200,000)x 4/15÷2]=2,160,000元
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
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
净值平均摊销。
[例12]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固定资产原价为3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
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300000元×40%=120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40%=720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00-120000-72000-43200=64800元
第四、五年应提折旧=(64800-8000)÷=284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
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
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