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合集下载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A.双倍余额递减法1、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例题: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会计分录: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160000贷:累计折旧160000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96000贷:累计折旧96000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57600贷:累计折旧57600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借:递延税款6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累计折旧368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400000B、收到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1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1000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B.直线法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先直线法后变更为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先直线法后变更为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先直线法后变更为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你说,折旧这个事儿吧,说起来都能让不少人皱眉头。

其实啊,折旧就是企业用来摊销固定资产成本的一种方式,听起来复杂,但其实并不难理解。

你想啊,咱们买了一台设备,设备的价值并不会一开始就全都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变旧、损坏,或者在技术上被淘汰,这时候就得把它的价值逐渐摊销掉。

简单来说,就是设备买回来时花的钱,并不是一下子就全用掉,而是分摊到若干年中。

像是买个新手机,虽然一开始花了大价钱,但总不能指望手机一年后还能值那么多钱吧,得慢慢的把那部分钱从总账里“移走”。

有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假设咱们公司买了一台机器,价格是十万块。

按照直线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假设这台机器的使用年限是五年。

每年折旧的金额就是十万块除以五,得出来的是两万块。

也就是说,每年机器的折旧额就是两万块,五年下来,机器的价值就从十万块减少到零。

这就是直线法,它每年都按相同的金额来折旧,看起来挺简单的,没啥复杂的。

但是你想啊,这机器买回来的时候,刚开始它可不一定用得特别好。

也许是因为使用频率不高,或者是刚刚安装完没有发挥出最佳性能,那这时候按常规折旧法算出来的折旧可能就有点“过头”了,反倒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是乎,聪明的财务大佬们琢磨出了年数总和法。

这种方法呢,就是更灵活,针对那些一开始价值高、后期贬值速度慢的设备,年数总和法显得更有优势。

年数总和法是怎么算的呢?咱们先来看一下,假设这台十万块的机器还是用五年的时间来折旧,但是不再每年定额折旧,而是按年数总和法来处理。

先算出五年总的折旧数值。

这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把五年的年限按倒序排列,从5、4、3、2、1开始,然后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和15。

然后,第一年的折旧占的比例就会是5/15,第二年就是4/15,依此类推。

那咱们第一年折旧的金额是多少呢?是十万块乘以5/15,得出来的就是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块。

第二年呢?就是十万块乘以4/15,得出来是两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块。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用的计提折旧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

本篇文章将介绍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折旧方法。

计提折旧是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反映固定资产产生的价值损耗。

而折旧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年数总和法就是其中一种折旧方法。

年数总和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其核心思想是假设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呈线性降低,且折旧费用在使用年限内保持恒定。

这就意味着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是相同的,不受实际使用情况的影响。

下面我们以一台机器设备为例,来说明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步骤:假设这台机器设备的总成本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率为10%。

首先需要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第一年的折旧费用等于总成本减去残值,再除以使用年限。

对于这台机器设备,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0万元 - 10万元)/ 5年 = 0万元。

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也是如此。

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万元 - 10万元)/ 5年 = 0万元。

以此类推,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的折旧费用都是0万元。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年的折旧费用都是0万元。

这也符合年数总和法的特点,即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恒定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逐年下降的情况。

如果某个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存在突变,或者不符合线性降低的情况,那么年数总和法可能并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他的折旧方法。

总结来说,年数总和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计提折旧方法。

通过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的估算,可以计算出每年恒定的折旧费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只适用于线性降低的情况,对于其他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年数总和=5+4+3+2+1=15或=5×(5+1)÷2=15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折旧计算表(年数总和法)年份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1 60000-3000=57000 5/1519000190002570004/1515200342003570003/1511400456004570002/157********5570001/153********某公司2004年6月30日自行建造的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建造成本7,4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000元。

求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5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多少元?答案为:(7,400,000-200,000)x 5/15÷2+[(7,400,000-200,000)x 4/15÷2]=2,160,000元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A.双倍余额递减法1、(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内(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例题: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会计分录: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160000贷:累计折旧160000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96000贷:累计折旧96000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57600贷:累计折旧57600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借:递延税款6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累计折旧368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400000B、收到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1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1000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B.直线法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使用价值较高的资产,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年限的增加、技术的陈旧与设备的磨损而逐渐失去价值。

为了反映这种价值的流失,企业需要计提折旧费用,以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原值。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支付的直接费用,不包括与将来的维护费用相关的成本。

预计残值是企业估计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资产的经济价值。

使用年限是企业估计固定资产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设备价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万元。

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0-2)/5=3.6万元这样,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3.6万元的折旧费用。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一种递减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1)其中,折旧率是根据资产使用年限来确定的,折旧率是每年递减的。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车辆,车辆价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折旧率为20%,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20%+1)=12万元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12万元的折旧费用。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适用于生产或商业设备这类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折旧费用与产量或产值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总产量×实际产量其中,预计残值和预计总产量是预估的数值,实际产量则是实际生产情况下的数值。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个生产设备,设备价格为30万元,预计总产量为10万件,预计残值为2万元。

2024年度实际产量为3万件,那么,该年度的折旧费用为:(30-2)/10×3=8.4万元以上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三种常见公式和实例。

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期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折旧年限积数法”,它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种类。

【举例】2018年12月3日,某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并投入使用,原价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不考虑其他因素,2019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元。

【解析】2018年12月购入的设备,2019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是一致的,由于该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所以2019年计提的折旧额=(60000-3000)×5/15=19000(元),该设备的账面价值=该设备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题不涉及)=60000-19000=41000(元)。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例题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老化、过时等原因而逐渐失去其原有价值的过程。

在会计上,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折旧核算。

其中,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用的折旧方法之一。

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将其分摊到预计使用年限内,每年折旧额相等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总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例题。

假设某公司购置了一台机器,原值为20万元,残值为2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

现在,我们使用年数总和法来计算其每年折旧额。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预计使用年限总和,即:
预计使用年限总和 = 1 + 2 + 3 + ... + 8 = 36
接下来,我们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得到折旧基数:
折旧基数 = 固定资产原值 - 残值 = 20万 - 2万 = 18万
最后,我们将折旧基数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总和,得到每年折旧额:每年折旧额 = 折旧基数 / 预计使用年限总和 = 18万 / 36 = 5万
因此,这台机器每年的折旧额为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年数总和法中,折旧额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而改变。

如果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超过了
预计使用年限,那么其价值将会被低估,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如果实际使用寿命低于预计使用年限,那么其价值将会被高估,需要进行调整。

总之,年数总和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折旧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折旧额的固定性和对实际使用情况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二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二(预计使用年限一已使用年
数)/ [预计使用年限X (预计使用年限+ 1)+ 2]
年折旧额二应计提折旧总额X年折旧率
[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年数总和=5 + 4+ 3+ 2+ 1 = 15 或=5X(5+1)- 2= 15
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
折旧计算表
(年数总和法)
年份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
1 60000 —3000 = 57000 5 /15 19000 19000
570004/151520034200
2
3570003/151140045600
4570002/157********
5570001/153********
某公司2004年6月30日自行建造的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建造成本7,4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000元。

求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5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多少元?
答案为:(7,400,000-200,000 )x 5/15 - 2+[ (7,400,000-200,000 )x 4/15 - 2]=2,160,000 元限为
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二[50000- (3000- 1000)]/10 = 4800 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 - 12)= 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

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十固定资产原价]
十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十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十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50000- (3000-1000 )] -(10X 50000 )= 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 %- 12= 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 元X 0.8%= 400 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E (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十刀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净残值率)]十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X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 1 ]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 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
为300000 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 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 X (1-5% )- 300000=0.475 元/公里本月折旧额=5000 元X 0.475 = 2375 元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
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2十预计使用年限)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十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 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例12 ]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固定资产原价为300000 元,预计净残
值为8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5 年。

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 十5)X 100%= 40%
第一年应提折旧= 300000 元X 40%= 120000 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 300000-120000 X 40%= 72000 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 300000-120000-72000 X 40%= 43200 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00000-120000-72000-43200 =64800 元第四、五年应提折旧=(64800-8000 )-= 28400 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 来计算。

四)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 [预计使用年限X (预计使用年限+1)+ 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十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 月折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