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论文
【论文】论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论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摘要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在目前的情况下,全世界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
其中,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异问题尤为突出,引起有远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等的关注。
经济地理学在研究这些问题上发挥着特殊作用,也具有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一:经济地理学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贡献世界人口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
由于人口激增,世界越来越拥挤,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激化。
另一方面,世界人口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仍维持高增长势头。
如2002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3%,欧洲和北美分别为-0.1%和1.2%,而非洲却达2.2%。
低发展水平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影响国民生活水平、入学、就业等,也影响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如非洲中部饥民外逃,使邻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经济地理学者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协调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等,在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中占有了重要一席。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都是经济地理学家研究的课题。
比如,世界人口的食品供应上,粮食生产的增长是否可满足21世纪中期100多亿人口的需要?饥民问题是否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可否引起其它问题?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给以有价值的回答。
二:经济地理学对世界资源问题的贡献世界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经济地理课程论文

上海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洋山港和北仑港——诸侯经济的产物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号:12120072姓名:罗冬晖2015年10月10日正文一、现阶段中国存在的“诸侯经济”问题概述我国一位涉外政府官员在一次和西方同行交流时曾说过:我们国家名义上是中央集权,实际上拿税务机构为例,税务机关我们就分成国税和地税,其它相关部门还有财政、海关等等等,缴个税你要跟四五个部门打交道。
人家美国名义上是联邦制,实际上就一个税务局解决全部问题,到底谁才是分权?但是另一面,从人事方面看,美国地方行政首脑由本行政级别民意机关选举产生,对本行政级别负责。
中国地方行政首脑(实质上)要报上一级组织部,对上级负责,以这个标准来看,中国又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理想的中央集权政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中央政府的领导、立法和决策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它有资格领导;二是地方政府的政治伦理是过关的,也就是说,它以服从为天职。
但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这二条都不符合。
首先,计划经济和中央一手抓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已被确认是行不通的,只能放任地方自由发展;而对第二条而言,人的利己倾向是天生的。
因此形式上的中央集权,就会被实质上的诸侯经济冲散。
百度百科中对“诸侯经济”的基本内涵界定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严重存在的各个地方一味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一些错误做法。
我们国家现阶段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上课提供的关于大小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之间的案例就可以窥见诸侯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作用。
二、大小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简介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是中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的依仗。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国际港口协会会长皮特斯特鲁伊斯先后三次来洋山港,感叹:“我走过世界上所有大港,也见过一些建在海岛的港口,但像依托洋山这样的孤岛,在离大陆如此远的地方,建规模如此大的现代化港口,殊为罕见。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目录摘要---------------------------------------------------------3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1交通枢纽作用-----------------------------------------------31.2增长极作用-------------------------------------------------4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4.2时间错位差异------------------------------------------------64.3生态位扩充差异----------------------------------------------7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5.1发展水平----------------------------------------------------85.2发展能力----------------------------------------------------86.总结-----------------------------------------------------------8附录:参考文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摘要一国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芜湖市南瑞社区商业布局调查通过对南瑞社区的实地调研,然后分析器商业布局的可行性、合理性,我们小组实地去考证了南瑞小区的分布及其对应的商业区位、街道分布、商业中心的布局、医院、学校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来分析南瑞社区商业布局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布局的因素。
要深入了解南瑞社区的商业布局,首先要了解商业布局的定义,所谓的商业布局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商业细胞规律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人为组合模式及其运作体系。
商业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是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每一个地区、区域的商业布局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商业布局也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结构与年龄等。
南瑞社区的概况说明:1、南瑞社区位于芜湖市弋江区中心区域,北至利民东路,南至元亩塘,东至弋江南路,西至芜铜铁路(2015年左右新建高铁:宁汉高铁),占地面积1990.5亩,现有居住组团7个,分别为沐春园、荷夏园、锦秋园、金坤园、瑞东园、南苑小区、江城国际,现已入住居民13000多户,4万多人。
这是芜湖市最大的社区,自成一个独立的商业区域,而且南瑞社区的东边是是二环路弋江东路,通往铜陵等地区,是芜湖市的一条主干道,同时北面是一条自西向东的芜湖市内环路利民路,而且社区内部有二条自西向东的道路:马仁山路和红花山路,将南瑞社区自北向南分成三部分,瑞湖东路、瑞湖西路自北向南从南瑞社区穿过。
2、上面从交通上介绍了南瑞社区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下面从南瑞社区的小区分布来介绍,南瑞社区围绕马仁山路程集中型分布,沿利民路自东向西分布有:南苑小区、荷夏园、沐春园,其中荷夏园与沐春园中间有瑞湖,风景优美空气质量高,适合居住;沿马仁山路自西向东有锦秋园、金坤园、瑞东园;因此南瑞社区的集中性分布更加容易进行商业布局的规划,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理想之所。
3、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绿化建设上来看,在南瑞社区的中心位置有瑞湖,是居民休息和锻炼的好去处,同时在南瑞社区中还有一所南瑞实验学校在锦秋园旁边,在马仁山路的西段有南关小学,及南瑞社区内有近十所幼儿园,南瑞社区内的街道二旁分布着大量的绿化,小区里面的绿化更是比比皆是。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浅谈经济活动区位摘要: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
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
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影响因素;1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
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尽管我们将区位定义为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现代区位理论并不把诸如动值物占据某特定场所繁殖、生存的行为纳入区位理论范畴,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既然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那么人类活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与变化。
因此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
农业经济时代中,人类如何选择作为其主要经济活动的农业活动的场所是社会面临着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运费作为一个影响空间成本的重要因子,受到格外关注,因此最早出现了以成本(主要是运费)最小的韦伯工业区位理论;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多地受到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子倍受关注,因此就有了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而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的区位理论应运而生。
人类活动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在消费和流通活动中的区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出现了反映作为人类生活基本场所的城市和聚落的空间配置规律的理论,如中心地理论得到了发展。
经济地理学论文

跨国公司(企业)的区位选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的企业形式出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本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国的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为这些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企业在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
随着开放的深入,跨国企业为了达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寻求更好的区位,一些原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企业会进一步转移到内陆地区,最终再转向西部。
本文主要分析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概念研究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需要理解区位的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跨国投资;二是选择在何国家投资;三是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公司为何跨国投资呢?查阅相关资料,有多钟相关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拉格曼的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等以下主要介绍经济地理文献中引用较多的产品周期理论和折中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1、新产品引入阶段。
新产品创新国家在满足本国需求基础上,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
2、成长和成熟阶段。
其他国家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制造略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创新国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出口下降。
3、标准化阶段。
随着技术发展和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以成本优势制造类似产品返销到产品创新国和其他市场。
产品周期模式图式折中理论: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经济地理论文

探究中关村之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工商大学摘要:说到北京市海淀区人们总能首先想到这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方——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里聚集着国内外各种高新技术型企业上万家,国内企业如方正,联想等,外资企业如诺基亚,惠普,IBM,微软等。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地位的日益提高,其发展也带领中关村成为北京市开发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电子通信产业一、基本状况(一)中关村是北京高科技中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位于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
他与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相邻。
从园区的构成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八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石景山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石景山园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是最新建造的科技园。
八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五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十五”初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增速有所放缓,中期阶段增长势头再次加剧。
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带动整个制造业进入高增长的发展阶段。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姓名:田曦芳学号:*********** 学期:2012-2013 第一学期目录1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3)1.1 济宁市地下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 (3)1.1.1 济宁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1.1.2 解决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的对策 (4)1.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 (4)1.2.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特征 (4)1.2.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 (4)2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 (5)2.1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 (5)2.1.1 大庆市建设用地概况 (5)2.1.2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 (5)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 (6)2.2.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6)2.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6)2.2.3 珠江三角洲投入产出与建设用地效率的耦合关系 (7)2.2.4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 (7)2.2.5 解决措施 (8)3 城市建设与耕地的矛盾 (8)4 土地集约利用 (9)4.1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 (9)4.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9)4.1.2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9)4.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1 香港与深圳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11)4.2.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3 香港与深圳差距产生的原因 (12)4.2.4 深圳今后应如何向香港学习 (1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用地景观逐渐替代了农业用地、自然用地为主的景观。
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为使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了解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经济环境对攀枝花市发展的影响摘要城市的形成往往因其独具的区位因素、资源结构因素、人文因素。
攀枝花这一新兴城市则以其资源结构形成了以重工业为核心,旅游、经济农业为支撑的新型资源化城市。
毫无疑问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则该城市发展的助推核心主要依赖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水平,在很大程度是以该国的钢铁生产总量来衡量的,在工业建筑建设、机械设备制造钢铁都有着无可替代作用,因此更加速了攀枝花市的发展。
攀枝花这一新型工业城市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成立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国防建设、战略大后方建设而诞生,因此它的成立在某些方面讲具有一定历史偶然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勘测其地方拥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而秘密新建的城市。
如今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钒钛之都”,已探明钒的储量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不少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而它的发展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资源环境;地理气候;城市发展1资源型工业及其特点资源型工业的概念工业是采掘自然界的物质资源或对工,农业产品原料进行再加工的物质部门,资源是工业生产与布局的物质基础。
资源型工业基本上包括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等,能源工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能源资源的能量转化为原动力的工业部门,包括煤炭工业,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三大部门。
冶金工业是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冶炼与加工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部。
有色金属工业指开采,冶炼和加工除锰,铁,铬以外所有金属的部门。
钢铁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主体,是国家工业化的主体。
资源型工业的特点资源型工业是原料为基础,所需的燃料原料多,运输量大,用水耗电多,生产环节多,综合性强,设备复杂,机械化程度高,“三废”污染严重2攀枝花市的资源和发展情况攀枝花及凉山州地区是我国少有的资源负极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有后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优越的光热等气候资源使得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和资源基础。
攀枝花地区已经建立起较强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建设大型能源和原材料的理想基地。
在六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技术和时代环境以及地形地势影响导致这一地方一度与世隔绝。
时人对它的认识都有一定偏见,地处深山、交通极度不便、以及民族成分复杂,以其是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不毛之地也因此无人问津。
因此攀枝花的发展得益于丰富的矿藏和攀钢的建立。
攀枝花的地理资源攀枝花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资源丰富,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这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堪与非洲大裂谷媲美,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攀枝花市现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图一)。
2007年末,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亿吨,其中:伴生钛保有储量亿吨,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保有储量1038万吨,占全国的63%,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钴保有储量亿吨,此外还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多个项目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之最。
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亿吨,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0万吨,苴却砚保有储量2098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储量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亿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万吨,硅藻土保有储量1650万吨,花岗石保有储量8375万立方米,大理石保有储量5399万立方米[3]。
攀枝花市重工业的发展攀枝花市属于资源导向型城市,该市主要以重工业为基础,形成了以攀钢为发展核心的以矿石开采、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链,攀钢就煤就铁就水(图二),其发展是建立在有“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的攀西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
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攀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年产铁560万吨、钢560万吨、钢材530万吨、钒制品(以V2O5计)万吨、钛精矿25万吨、钛白粉6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2003年,攀钢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7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
截止2003年底,攀钢的资产规模已达343亿元,成为了我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图 一 图 二企业集团[1]。
攀钢急剧的拉动着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在新历史时期背景下为该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血液。
由于攀钢建设带动了不少周边产业,辐射周边城市,吸引不少投资者在该市投资建厂,这一因素也推动服务了攀枝花的经济建设。
也正是该市产业结构单一,以第二产业为主体超重型,忽视了一三产业导致发展滞后,这是该市产业转型极为不利因素,会导致下岗人员增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攀枝花市是资源导向型以单一的资源为产业主导,而资源又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不断开采,资源会越来越少,开采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图三)。
且市场需求有多变原因这些企业的生产就会非常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以裁员来降低成本,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尤其是以攀钢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所占比例更大。
由于长期以来攀枝花市以主体是国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小且发展滞后,这些大型企业在裁员时使这些小企业没有吸收大量下岗职工的能力,使再就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严重问题。
解决方法 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措施解决下岗员工再就业问题,使下岗人员尽快再就业。
第一:市政府和攀钢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开办下岗人员培训班,使他们能掌握一门技术,尽快找到就业门路第二: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第三:鼓励私人创业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增加就业岗位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下岗人员的生活负担问题第五:下岗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自强自立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再就业。
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制约该市发展攀枝花市的生态问题攀枝花市以矿产资源产业结构为主体,是依托以对钒钛磁铁矿资源大量开发基础上的属于高耗能产业。
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发以来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中以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恶化。
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水污染等对该市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由于攀枝花市各企业对矿产的开发导致地区空气中可吸入污粒和有毒气体增多,导致了许多呼吸疾病和职业病,严重影响该地区居民生活生存空间因此城市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解决办法第一:改善生存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排除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和做法用统筹结合方法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第二:对已造成的自然破坏进行改造如植树造林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减少污染物排放第四:对粗放型企业实行强制治理如若治理不得当实行高额罚款或强制性关闭第五: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第六: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自身对空气的净化能力等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步改善攀枝花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提升综合实力促进攀枝花的发展。
3地理环境对攀枝花发展的影响地形对该市发展的影响该市位于攀西大裂谷中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地形以山地为主。
正因为攀枝花市地形多山地且地势比较险峻城市结构呈条带状,严重影响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布局。
拉大了两地间的距离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影响制约了该市交通枢纽发展导致信息阻塞和开放程度不足,不能及时吸纳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资金,在另一角度讲天高皇帝远容易滋生内部腐败。
发展建议第一: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结构,建设卫星城,不断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形成攀枝花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第二:不断完善齐全各项交通枢纽方便该市独特资源的出口及技术人才引进。
已建成的成昆铁路、攀西高速路、以及在建的丽攀高速都将成为攀枝花连接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屏障。
第三:加强群众监管和领导班子的问责制度发扬官为民所用的公仆关系。
气候对攀枝花市发展的影响攀枝花是属于南亚热带——北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多日照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
因而地区气候严重影响着该地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温差和日照的原因使这里四季瓜果飘香,河谷地带土壤肥沃,现已形成大规模的大棚种植,其中米易已形成了——攀西地区最大的蔬菜基地,其瓜果产品,如:石榴、木瓜、芒果等和品种多样齐全的蔬菜,行销川内和国内各地。
在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大大的促进了攀枝花市经济的和谐发展。
4旅游资源对该市发展的影响攀枝花市是成昆线上一座新兴的旅游枢纽城市,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洋溢着浓郁的亚热带风情,城市周边的自然风光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坪、地下海子为一体[2]。
由于攀枝花市独特的地势地貌和气候环境每年都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到此观光;如被辟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二滩电站、格萨拉民族特色地区、红格温泉和惊险刺激的水上活动——“长江第一漂”以及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的享有巴蜀三宝之称的“攀枝花苏铁”等都吸引众游客的感官知觉和视觉,但是由于对外宣传不足,以及环境问题制约着此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应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让外界认识和熟悉攀枝花市,打造精品的旅游项目。
综合利用各项地理资源优势,努力改善环境,努力发展以工业为主体,旅游业为客体的独特旅游城市。
5政策对该市发展的影响由于攀枝花市属于国家重要战略储备基地、国防后方基地,因此中央和省委对攀枝花市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给予了一些倾斜性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资金援助等多途径来辅助攀枝花的发展,以最终实现其重大战略目标,攀枝花市因抓住发展契机,努力促进该市的发展。
结论综合各方因素,就目前攀枝花市发展状况而言,攀枝花应尽快摆脱单一产业链,帮助企业制定转型目标,有重点、有步骤的制定鼓励转型政策,开发新型产业,如综合利用该地夏季长,日照多的有利条件,发展太阳能产业以及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发展,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提高社会的就业率,政府增加财政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比例,并积极参与一些关于民生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否则,在不久的将来资源开发难度逐渐增大甚至枯竭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灾难。
参考文献:[1][2]何林夏.玩转四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中国交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