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资源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1. 引言巢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原因,本报告对巢湖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 水样采集:我们在巢湖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采集了多个水样。

对于每一个采样点,我们使用专业的采样瓶采集水样,并且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标注和保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水质监测: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我们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

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试。

- 调查问卷:我们还针对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

3. 调查结果3.1 水质状况通过水质监测,我们对巢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关键指标:- 浑浊度:巢湖的浑浊度普遍偏高,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溶解氧:巢湖的溶解氧含量普遍偏低,远低于生态需要的标准。

- 氨氮:巢湖的氨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磷:巢湖的总磷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氮:巢湖的总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3.2 调查问卷结果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都认为巢湖的水质呈现下降趋势。

- 巢湖的水污染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 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

4. 分析与讨论4.1 水污染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巢湖水质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大,并且存在排放不合规的情况,导致了巢湖受到了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污染。

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报告

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报告

第16巷第3瑚污染防治技术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高蓉菁。

张利民,邹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报告摘要:综述了巢湖的基本情况、历史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九五”期『日j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提“l’”十//”朝间的治理计划与坝期目标,通过调研,有助于江苏省今后开展湖泊治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巢湖流域;概况;水污染;对策中圈分类号:X8209;X5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95X【2003)03—0088—02InvestigationReportonCurrentWaterQualityand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ofChaoLakeBasinGAORong—jing,ZHANGLi—rain,ZHOUMin(JiangsuAcadem)’ofEnvironmentalScience,№埘ng,Jiangsu210036,China)Abstract:It,sdescribe,,ithegeneralsltuation.hislorica[backgroundandthepresentwaterqualityproblemsofChaoLakewhlthone¨rthefivebiggestfreshwaterlakesinChina.ItisreviewdthemainpollutioncnntmlofChaoIakeaudIheat,hievementsmadeduringtheninthmP—yearplanperiodfhecountemmasuresandtheexpectedwaterqualitytargetsdufitgthetenlhfive-yearphmperiodpointedoutThisinvestigationwillhelpfurtherde*elopcountermeasuresforlakepollutioncontrolinJiangsuprovinceKeywords:Chaolakebasin:Generalsituation:Waterpollution;CountemleB㈣s中日太湖水环境修复示范项目研究已开展r近两年,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巢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然而,近年来巢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原因,本调查报告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巢湖周边地区的水体污染情况,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勘查、样品采集和分析、统计数据分析等。

三、巢湖水污染状况1·水质指标分析通过对巢湖水体的采样和分析,发现其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水质指标普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了污染或严重污染的级别。

2·水生生物调查在巢湖进行了水生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已受到破坏。

四、巢湖水污染原因分析1·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不当,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导致了巢湖水体的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和养殖场的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活动导致了巢湖的农业面源污染,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引发水华等问题。

3·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直接排放到巢湖,污染水质。

五、解决方案1·加强环保管理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水污染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投入资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其处理效果,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再排放。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巢湖水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附件:1·水质采样记录表格2·水生生物调查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保法规:指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保护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污染物:指对环境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或能量,常见的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巢湖湿地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巢湖湿地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巢湖湿地管理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巢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巢湖湿地资源,本报告对巢湖湿地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湿地资源与生态功能巢湖湿地面积广阔,水域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种类,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

巢湖湿地是水鸟栖息地、鱼类产卵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长期的人类活动对巢湖湿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湖泊周边的农业和工业污染、湿地的填埋和开垦等活动,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3. 现有管理措施为了保护和管理巢湖湿地,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3.1 湿地保护区划对巢湖湿地进行了划定保护区域,并建立巢湖湿地管理机构,负责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和管理工作。

不同区域的湿地按照其生态功能和保护需求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

3.2 生态修复与保护针对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开展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采取种植湿地植被、湿地水域的净化处理、禁止湿地填埋和开垦等措施,以恢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

3.3 宣传教育与科普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与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巢湖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参与度。

组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讲座、展览和实地考察,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3.4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违法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

加强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湿地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4. 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巢湖湿地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4.1 不同部门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巢湖湿地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管理,而不同部门间的协作存在不足。

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一体化难以实现。

巢湖近期案例调查情况汇报

巢湖近期案例调查情况汇报

巢湖近期案例调查情况汇报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域之一。

近期,我们对巢湖的一些案例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巢湖水质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巢湖水质整体呈现出好转的趋势。

在监测的水质指标中,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质浓度有所下降,水质逐渐向着优良方向发展。

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巢湖水环境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强排污口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等,为巢湖水质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我们对巢湖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巢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湿地保护、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对巢湖周边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当地政府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总的来看,巢湖近期的案例调查显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巢湖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水域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

因此,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巢湖的环境质量,为巢湖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巢湖的环境变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巢湖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巢湖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巢湖_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_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于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共有15名同学参与,指导老师为李教授。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知识,提高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2. 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构造运动等基本特征。

3.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巢湖地区地质构造概述巢湖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1)断裂构造:巢湖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郯庐断裂带、庐枞断裂带和巢湖断裂带等。

(2)褶皱构造:巢湖地区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巢湖褶皱带和庐枞褶皱带等。

2. 巢湖地区地层巢湖地区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宙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主要地层包括:(1)太古宙: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元古宙沉积岩为主。

(2)元古宙:元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为主。

(3)古生代: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为主。

(4)中生代: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为主。

(5)新生代: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以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主。

3. 巢湖地区岩性巢湖地区岩性多样,主要有以下类型:(1)沉积岩:沉积岩是巢湖地区最主要的岩性,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等。

(2)变质岩: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为主。

(3)岩浆岩: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巢湖地区西部,以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

4. 巢湖地区构造运动巢湖地区构造运动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1)印支运动:印支运动是巢湖地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之间,是长江的支流周河的发源地,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巢湖不仅是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重要饮用水源,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却日益堪忧,多年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巢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巢湖的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巢湖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巢湖的水体呈现出以下的质量问题:1. 化学污染巢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巨大。

2. 生物污染巢湖水质中的细菌、藻类、寄生虫等生物污染物较重,其中,青藻、蓝藻等断续爆发,给湖泊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破坏。

3. 悬浮物质巢湖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污、农业和养殖业废水等,这些悬浮物质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巢湖的水生态系统。

二、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巢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周边的工业和矿业企业向巢湖排放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长期积累在巢湖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排污周边城市向巢湖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水体的生物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

3. 农业污染周边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巢湖生态系统中,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化学污染。

三、应对措施巢湖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几个应对措施: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周边工业和矿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加强治理力度,限制排放污染物。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排污的水平和质量。

合工大勘查 巢湖实习报告

合工大勘查 巢湖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1.实习目的、任务及意义1.1实习目的这次巢湖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将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实习能够融会贯通起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融会。

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质的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锻炼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也提升了专业素养。

此次的巢湖实习,让同学们离开了课堂,去到真正的环境中观察实物进行野外现场地质调查,观测,搜集而获得调查地区的地质信息。

培养同学们在野外工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难的顽强的拼搏精神。

同时学会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及高尚的情操。

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实习任务1)做到能够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角度、方位;2)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3)学会通过各地层的性质划分地层;4)能够用肉眼并借助放大镜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碳酸盐岩、砂岩、粉砂岩等)、岩浆岩侵入体,并能掌握岩石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内容;5)认识实习区沉积岩的各种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生物遗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释地质现象;6)掌握褶皱和断裂等构造的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能够掌握断层的判断依据;7)能够发现和分析张、剪节理,并能够说明其如何产生;8)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运动动力学分析,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重塑构造演化历史;9)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10)掌握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11)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方法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画基本技能;12)学会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调查背景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的合肥市境内,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被称为传统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风景秀美,沿湖周围名胜古迹众多。

1987年8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渔业资源丰富,出产的银鱼、虾米、螃蟹被誉“三珍”。

并且是国家重要湿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巢湖流域沿线城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巢湖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水体污染加剧了巢湖的富营养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巢湖水体就开始呈现富营养化状态,90年代后成为中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如今,巢湖已变成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对巢湖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直观上的认识,调查了巢湖富营养化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理解。

调查发现,巢湖蓝藻水华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但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回归理性,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具有系统完整性的湖泊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流域,在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下恢复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

三.巢湖及周边水系概况巢湖水系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主体处于安徽省中部。

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以皖河流域毗邻。

呈东西长、南北窄状分布。

流域总面积13486平方千米(含铜城闸一下牛屯河流域404平方千米),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9.3%。

其中,巢湖闸以上9153平方千米,巢湖闸以下4333平方千米。

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及安庆4市的16个县区。

该水系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自西向东流注,经巢湖,由裕溪河(及裕溪河支流牛屯河)进入长江。

以巢湖为中心,四周河流呈放射状注入。

较大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白石天河、兆河等。

巢湖闸以下为裕溪河,主要支流有清溪河、牛屯河以及联通裕溪河和黄陂湖之间的西河。

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以及皖河流域毗邻。

呈东西长、南北窄状分布。

流域总面积13486平方千米(含铜城闸以下牛屯河流域404km2),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9.3%。

其中,巢湖闸以上9153km2,巢湖闸以下4333km2。

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及安庆4市的16个县区。

安徽中部多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巢湖水系尤其典型。

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8月,总体分布规律是南大北小。

除长江洪水顶托倒灌外,流域内洪水由暴雨形成。

1954年全流域性大暴雨,又遭遇长江历史最高洪水位,致使巢湖最高洪水位达12.93。

1991年连续两次发生大暴雨,雨量极大,持续时间长,但长江水位相对较低,巢湖最高洪水位为12.71米。

历史最大洪水位又1849年和1931年。

四.污染状况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目前我国的水质状况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劣V类不适合饮用,基本丧失其功能性。

湖区水质:巢湖水质受氮、磷营养盐与耗氧有机物的污染,全湖综合水质劣于地面V类水标准,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全湖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合肥市饮用水源所在地的塘西水域尤为严重。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巢湖耗氧量为18mg/L。

据悉今年4月份巢湖再度爆发蓝藻,塘西水域是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据该局长介绍,超湖水的循环周期为四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其中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巢湖日排水量1000吨,耗氧量(COD)为18mg/L。

由于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湖内藻类的大量滋生,而藻类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大量藻类死亡后腐烂发臭,并漂浮于湖面,遮挡阳光,是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含氧量下降,从而造成大量鱼虾死亡,也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主要水系:在主要环湖河流中,巢湖境内的柘皋河水质优,白石天河、兆河和裕溪河水质良好。

此外,杭埠河水质轻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污染较重。

在巢湖水之中,东半湖区水质中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区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杭埠河是巢湖第一大入水河,其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55.5%,耗氧量高达12.8mg/L。

南淝河是巢湖第二大如水河,也是入湖河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道之一,非离子氨超地面水III类标准13倍。

渔业资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鱼类种类数减少了40种。

湿地:从1955年到1985年的三十年间,巢湖周围的湿地减少了近200km²。

目前,巢湖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蓝藻水华频繁暴发。

2011年巢湖水质整体评价为V 类,西湖区水质为劣V类,东湖区水质为IV类,TN、TP是主要超标污染物西湖区入湖河流,南淝河、派河和十五里河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氣和生化需' 氧;te杭掉河水质为IV类,主要超标抟染物为石柚类9东浙E出入湖河流,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和裕溪河水质以HI类为主,水质状况良好;双桥河水质为劣V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

五.污染原因工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农业氮、磷的严重流失。

巢湖周围土地肥沃,但是过度开垦,化肥流失,加之城市和工业污水集中排放,巢湖污染非常严重。

巢湖沿岸大量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产生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并且基本上未经处理就随着入湖径流直接或间接进入湖泊,造成湖水污染物含量快速增加。

而且巢湖水比较浅,底泥容易被风浪翻起,增加营养盐污染物与水土界面交换和向水体的释放,减弱湖泊自净作用,加剧了水体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与其工农业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水。

巢湖沿岸主要城市有合肥和巢湖,合肥在近些年大力进行大拆迁大建设来追求最终的大发展,城市人口、工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而与此同时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巢湖的污染程度与合肥的发展是同步的,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有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不够理想,管网不配套。

有的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已成,但运行不正常,与国家的要求差距较大。

部分地区生活废水处理缺乏相应的措施,部分地区工业结构性污染仍很突出,排污量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

行政区划调整使巢湖治理在管理体制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合肥市的责任主体地位更加明确。

但在各市内部!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又分属水利环保"建设等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水利部门管水量,环保部门管水质,建设部门管污水处理,污染源一旦进了河道湖泊谁也不管,谁也管不了。

这种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各有关水污染治理的机构普遍缺乏交流和协调,形成部门分割较严重的“多龙治水”现象。

巢湖水污染与当地政府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政府环保意识的缺失表现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过度考虑经济发展淡化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优先的理念”不能落到实处,扭曲的政绩观使各级官员没能意识到为此所付出的环境的代价,甚至部分领导仍然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等落后观念;企业的环保意识的淡薄体现在单方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周围环境任意破坏公民环保意识的缺失表现在对环境污染漠不关心。

历史上巢湖与长江通过裕溪河沟通,为了治理水患人们建起了裕溪闸和巢湖闸"隔断了巢湖与长江的联系。

巢湖成为半封闭型湖泊,巢湖与长江天然沟通大大减少,导致巢湖与长江的换水周期加长,水体自然交换量大大减少,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输出能力变差。

水不流动没有自净能力没有物质能量的交换,湖水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是必然结果, 再加上发展观念的落后人们肆无忌惮地乱砍滥伐造成山体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巢湖流域土壤本体中磷的含量高更加重了水体的污染沿湖居民围湖造田既加重了水土流失又造成环湖生态湿地损失严重。

六.治理措施推广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染,严格控制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是造成巢湖富营养化的外因。

清洁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

只有开展清洁生产,才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减污增效”的“双赢”举措。

发展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针对巢湖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和保护滨湖陆地各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并形成特色规模生态种养业。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兴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污水处理是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必要手段,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前提。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用水良性循环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要加强处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实施底泥疏浚,减少内源污染内源污染主要通过生物调控技术、生态修复、疏挖工程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理,放养链、鱼类,吞食蓝藻,以减轻水体氮磷污染负荷,控制水体营养化。

,加速水体交换,恢复湖体正常吞吐巢湖有一条60多公里长的裕溪河与长江贯通。

历史上每年汛期江水倒灌入湖,汛期后湖水处流长江,水体交换十分活跃。

1962年修建巢湖闸后,巢湖由天然吞吐湖变成了人工控制水位的半封闭型湖泊,大大限制了巢湖水体自然交换力。

由于水体交换不畅,大量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在湖泊内积累,使水生态环境改变,加快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根据水位水情变化,对巢湖实行水位调控,适时引江济巢,加大巢湖水体交换量,以改善巢湖水质。

冬季可以降低水位晒滩,以利水生植物生长。

加强湖滨带生态建设,恢复湖体自身净化能力湖滨生态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屏障,许多湖滨生态带上的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对陆源、水源污染物都有阻滞、过滤、吸收及净化能力。

建设湖滨带生态湿地,充分利用疏挖底泥,既加固了湖滨堤防,又恢复生态林地。

七.以滨湖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巢湖水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在近岸的湖区利用湖底淤泥筑堤,构筑防护堤坝减少污染物向湖内扩散。

实行退耕还林,种植树木,构筑生态防护林。

疏通沟渠河道使公园与十五里河进行贯通,形成活水,净化水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