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习题(2018新版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1.《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2.推断正误①这首诗以其次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 )②"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好像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由于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为"顺'与"和'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色。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忙不行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④"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3.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第1页/共2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答:5."生'"入'采纳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给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人教版七班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感谢阅读!第2页/共2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1:《次北固山下》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 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3.引典“鸿雁传书”的句子是:答案:1.D(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错)2.C(红日西沉,错。

海日正从东方生起)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zhì)幸甚至哉(zāi)C. 星汉灿烂(càn)歌以咏志(yǒng)D. 杨花落尽子规啼(dì)枯藤老树昏鸦(kū)2.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C. .我寄愁心与明月(和,跟)D. 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4.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②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③李白十分担忧④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⑤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A. ①④⑤②③⑥B. ⑤④③①②⑥C. ①⑤④③②⑥D. ⑤③④②①⑥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味道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B. 古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C. 他从家到学校只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D. 此刻,正在播什么《大约在冬季》,弄得贾里心里冷飕飕的。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 ③⑤①②④C. ③①⑤②④D. ⑤①③④②二、默写7.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练习

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练习

1、这首诗是诗人王湾的代表;体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于()之作。

2、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寄向(),是向()(哪个方向寄?)3、《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这两句与“成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都表现了新旧交替的哲理。

5、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许多含“江”的诗句,其中你学过的诗句有“,。

”6、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10、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 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 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 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 (1). 不尽长江滚滚流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8. 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 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七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时练

七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时练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时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5.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尾联: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习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1.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20. D 21.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20. 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

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 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频道为各位同学准备了《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的资料。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初中《慈悲谷山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常识填空1.这是一首“下山”风格的抒情诗。

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使用/划分诗歌的阅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天/生命/残夜,江春/入口/旧年。

乡间图书/去哪里?桂岩/洛阳那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磁北固山下》一诗的对联是:潮平两岸宽风扬帆。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调查与改进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早春。

青山绿水平潮正风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想念你的家乡。

农村的书到哪里去了?返回洛阳。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宽广”是潮流的结果。

大潮汹涌,河水浩瀚。

看着它,这条河似乎与河岸齐平,船上人们的视野也开阔了。

“悬挂”指的是末端笔直、高高悬挂的外观。

风的“正”表示它是顺风的,同时也是柔和的风,所以帆的末端是笔直而高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对风景和季节的描述中,有一种交替时间序列的自然兴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12.(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2分)⑵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3分)参考答案:12.⑴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2分)⑵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3分)以上练习为您提供了“北山下谷同步学习”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 次北固山下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06次北固山下
1、唐王湾
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6、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7、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
8、D9、D 10、A11、D 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