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人环奖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王修彦)

.
Ma2 1 dcf dA cf A
b )M a 1 c f c d c f 与 d A 同 号 ,c f A
当Ma > 1时, dcf>0 →dA>0 ,采用渐扩喷管;
.
c )M a 1 c f c c f d A 0
截面上Ma=1,cf=c,称临界截面(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也称喉部(throat)截面],临界截面上速度达当地音速 (velocity of sound)
4) cf cr 21p0v01(cr)1
21p0v012111
21p0v0
21RgT0
ccr RgTcr
. 与上式是否矛盾?
3.背压pb对流速的影响
a)收缩喷管:
p b p c r p 2 p bc f 2 c 2M a 2 1
p b p c r p 2 p c rc f 2 c 2M a 2 1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15年1月
.
第八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Gas and Steam Flow)
.
工程中有许多流动问题需考虑宏观动能和位能,特别 是喷管(nozzle; jet)、扩压管(diffuser)及节流阀(throttle valve)内流动过程的能量转换情况。
c c r R g T c r 1 .4 2 8 4.2 7 1 4 9 2 .0 0 m s 1 7
o r 2 h 0 h cr 2 c p T 0 T cr
2 1 0 4.8 0 9 4 2 4 4 .2 1 4 9 2 .0 0 m /s 8 7
A cf
.
2
p2 T2 qm2 cf2 2
建环期末考试工程热力学答案

一、基本知识点1、理想气体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后,状态参数熵可能发生变化。
2、如果热机从热源吸热100kJ,对外作功100kJ,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3、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与外界传递的热量,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系统的初、终态和系统所经历的过程。
4、系统的总储存能为5、工质熵减少的过程必须伴随自发过程才能进行6、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热机a、b均进行可逆循环,a机工质是理想气体,b 机工质是水蒸气,其热效率和的关系为7、基本状态参数只有、、。
8、理想气体的下列定温加热过程的热力学能是不变的9、卡诺循环包括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等熵过程.10、什么叫强度性参数?目前只有温度和压力属于强度性参数11、工质经过一个循环,又回到初态,其熵不变12、提高循环热效率的不正确的途径是尽量增大各种传热温差13、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能量和质量交换。
14、理想气体多变过程的比热公式为15、对于闭口系统的任意过程,如果系统的熵变为零,则无法判断过程的可逆与否16、技术功的定义式为 ,可逆过程1-2的技术功可用17、熵流是由热量的流动带来的熵变,所以,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18、理想气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过程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19、卡诺循环循环热效率的公式为,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与供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20、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同的所有的循环中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21、热力系统的储存能包括热力学能、宏观动能、重力位能。
22、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为,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
23、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绝热节流过程,节流前后h1 = h224、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式为。
25、理想气体经历一个可逆过程1—2,过程中交换的热量为,过程中交换的膨胀功为.26、准静态过程就是不属于可逆过程.27、流动功不是过程量,是由流动工质的状态决定的。
28、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表达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29、对工质加热,工质的温度反而有可能降低。
微小通道内超临界R134a流动传热特性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4 期微小通道内超临界R134a 流动传热特性张巧玲1,马祖浩1,于子元2,刘梓俊1,黄铋匀1,杨振东1,马浩然1(1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8;2青岛沃柏斯智能实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0)摘要: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SORC )是回收中低品位能源较理想的新型动力循环技术之一,而超临界有机工质的传热特性严重影响了系统能效,目前已成为制约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向前发展的瓶颈。
基于此,本文实验研究了超临界R134a 在2mm 微小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参数范围为:热流密度60~120kW/(m 2·s),质量流速800~3000kg/(m 2·s),压力4.1~5.1MPa ,工质进口温度20~100℃,探讨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流体焓值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流体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热流密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流体焓值在拟临界值附近出现压降平缓区。
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微通道内R134a 的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预测误差均在±10%之内,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微小通道;超临界R134a ;流动传热;有机朗肯循环;传热关联式中图分类号:TK124;TQ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4-1667-09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research of supercritical R134a inmini-channel of tubeZHANG Qiaoling 1,MA Zuhao 1,YU Ziyuan 2,LIU Zijun 1,HUANG Biyun 1,YANG Zhendong 1,MA Haoran 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co-hydraulics in Northwest Arid Regio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Shaanxi, China; 2 Qingdao Wobes Intelligent Experiment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266100, Shandong, China)Abstract: The 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SORC) is an ideal new power cycle technology for recovering energy using 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ORC, the supercritical organic working medium, low grade energy recovery, and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critical organic working medium.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flow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R134a in a tiny channel with an inner diameter of 2mm).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heat flux ranging from 60—120kW/(m 2·s), mass flow rate from 800—3000kg/(m 2·s), pressure from 4.1—5.1MPa, and working medium inlet temperature from 20—100℃. The effects of heat flow density, mass flow velocity, pressure and fluid temperature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uid temperature. It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1273收稿日期:2023-07-24;修改稿日期:2023-12-09。
工程热力学第11讲-第6章热力循环

2
2'
s
乏汽压力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t1 , p1不变,p2 ↓
T
1
优点: •T2 ↓ ηt ↑ 4
5
6
缺点: 3 •p2↓ 受环境限制 •现在大型机组p2为3.5~5kPa, 相应的饱和 温度约为27~ 33℃ ,已接近可能达到的最低 限度。 •冬天热效率高
4'
2
3'
2'
s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
' 2
' h2 h2
t,RG t
物理意义: kg工质100%利用,1- kg工质效率未变。
蒸汽抽汽回热循环的特点
优点: 提高热效率 减小汽轮机低压缸尺寸,末级叶片变短 减小凝汽器尺寸,减小锅炉受热面 可兼作除氧器 缺点: 循环比功减小,汽耗率增加 增加设备复杂性 回热器投资 小型火力发电厂回热级数一般为1~3级,中大型火力发电厂 一般为 4~8级。
蒸汽回热循环热效率计算
T 吸热量: 1
1kg
6 kg a
q1,RG h1 h5 h1 ha'
放热量:
4
3
5
(1- )kg 2
q2,RG 1 h2 h2'
净功: s
wRG h1 ha 1 ha h2
热效率: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IGCC技术把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与洁净的煤 气化技术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环保性能, 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工程热力学课后答案--华自强张忠进(第三版)pdf

(2)当比热容为定值时,比熵的变化为
⎛
∆sM⎜cp0ln
T2
p⎞
−Rgln2⎟
⎝T1
p1⎠
由附表1,氧气的cp00.917kJ/(kg·K),故得
∆s32⎜0.917ln600−0.2598ln
2⎟22.73J/(mol·K)
⎝300
1.5⎠
3-12有一空储气罐自输气总管充气,若总管中空气的压力 为0.6 MPa,温度为27℃,试求:(1)当罐内压力达到0.6 MPa时,罐内空气的温度;(2)罐内温度和输气总管内空气温度的关系。
第三章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
3-1有1kg氮,若在定容条件下受热,温度由100℃升高到
500℃,试求过程中氮所吸收的热量。
解由附表1查得氮气的比定容热容为0.741kJ/(kg·K),因此,加热1kg氮气所需的热量为
qVmcVT2−T1=0.741×400=296.4kJ/kg
3-2有1mol二氧化碳,在定压条件下受热,其温度由800K升高到1000K,试求按定值比热容计算所引起的误差,并分析其原因。
3-7有1mol氧,设其温度为300K,因受热而升温至520K,设比热容按经验公式变化,试计算氧的热力学能变化。
解由附表2可知,氧的摩尔定压热容公式为
Cp0,ma0a1Ta2T2a3T3
25.481.5210−3T−5.06210−6T21.31210−9T3
由附表1查得,氧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于是
解由附表1查得空气的比定压热容为1.004kJ/(kg·K),则增压器消耗的功为
wsh1−h2cp(T1−T2)
=1.004(300-365.7=-65.96kJ/kg
3-6有一输气管断裂,管中压缩空气以高速喷出。设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15MPa,温度为30℃,当喷至压力等于0.1 MPa的环境中时,气流的温度降至0℃。试求喷出气流的流速,并说明必要的假设条件。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教学大纲 (3)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英文译名:Engineering Therodynamics (Architecture type)总学时数:54讲课学时:50(含习题课4)实验学时:8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材专业本科生课程要求:必修分类:技术基础课开课时间:第三学期主要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选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采用由我校廉乐明主编,李力能、谭羽非参编的全国建筑暖通专业统编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工程热力学》。
本书自1979年出版至今,历经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共四次修订,计十二次印刷,在全国发行量达12万余册。
本书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二等奖、建设部部优教材奖。
主要参考教材:1、清华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热力学》2、西安交通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热力学》3、 Krle C.Potter Craig W .Somerton《Engineering Therodynamics》(1998年版)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一门工程基础理论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热工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
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包括《供热工程》、《空调工程》、《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主要专业的理论基础外,而且能广泛服务于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冶金、石油、电力工程等各个研究领域。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能源动力系2015.1目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概论与学科技术前沿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热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外语阅读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力学基本概念1状态参数、热力学温标

Walther Hermann Nernst • (1864-1941) • 德国 • 热化学,熵基准 • 1920年诺贝尔化 学奖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方面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4)
• L.昂萨格 Lars Onsager
• (1903-1976) • 美国 •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
论 • 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
工程热力学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生物质
风 能
水 能
化 学 能
燃
料 电 池
风 车
水水
轮 机
车
燃 烧
核 能
聚裂 变变
热
地太 热阳 能能
利 用
光转 热换
能 90%
一次能源 (天然存在)
光 电 转 换
机械能 发电 电动 机机
热机 电
直接利用 能
二次能源
工程热力学
Future Energy to Low-Carbon Town in China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Renewable e nergy
Future energy
Conventional Energy clean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与节能
工程热力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建立节能的理论基础
工程热力学
(1) 中国能源资源缺乏 (2)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3) 能源环境问题突出
注意: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
U-tube manometer
示意图
Bourdon Tube
绝对压力与相对压力
absolute pressure relative press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人环奖1、在室内采暖温度和环境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采暖和用电炉采暖相比,从热力学观点看( A )A、热泵采暖合理B、电炉采暖合理C、二者没有差别,都合理D、二者都不合理2、一个橡皮气球在太阳下被照晒,气球在吸热过程中膨胀,气球内的压力正比于气球的体积,则气球内的气体进行的是(B)A、定压过程B、多变过程C、定温过程D、定容过程3、以下过程中可视为可逆过程的是(C )A、可以从终态回复到初态的过程B、没有摩擦的过程C、没有摩擦的准平衡过程D、没有温差的过程4、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有:(C )A、降低蒸发温度,提高冷凝温度B、提高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C、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D、降低发温度和冷凝温度5、测量容器中气体压力的压力表读数发生变化一定( D )A、有气体泄漏B、气体热力状态变化C、大气压力发生变化D、以上三者均可能6、下列哪一种说法可以表示热力学第一定律?( C )A、热可以改变功,功可以改变热,在转换中是有一定比例B、在孤立系统内能量总数保持不变C、第一永动机是造不成的D、热机热效率不能大于17、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BD )A、压力相等B、温度相等C、焓相等D、熵相等8、二元溶液中,组分A的沸点较低,组分B的沸点较高( B )A、沸点高低并不是决定它们挥发性的因素B、A组分具有较大的挥发性,B组分挥发性较小C、B组分具有较大的挥发性,A组分挥发性较小D、两种组分的挥发性相同9、流动工质向绝热真空刚性容器充气,充气终了时容器内气体的温度( A )A、高于充入气体温度B、抵于充入气体温度C、等于充入气体温度D、与充入气体温度间的关系不确定10、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出态,系统需要( C )A、可逆绝热压缩过程B、不可逆绝热压缩过程C、边压缩边吸热过程D、边压缩边放热过程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C )A、增大循环制冷量B、减少循环耗功量C、简化装置,提高运行稳定性D、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12、关于湿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绝对湿度为100%的湿空气为饱和空气B、相对湿度为100%的湿空气为饱和空气C、相对湿度低的湿空气,绝对湿度也低D、绝热饱和温度总是低于露点温度13、在p-v图上,以下哪个循环所包围的面积代表工质完成一个循环时与外界交换的净功量?( B )A 、任意循环B 、可逆循环C 、正向循环D 、逆向循环2011人环奖试卷-工程热力学1、已知湿蒸汽的干度为0.8,其中干饱和蒸汽的质量为6kg ,则饱和液体的质量为 kg 。
( B )A 、1B 、1.5C 、2D 、2.52、某体系从一个平衡态开始经过不同的两个过程达到相同的终态,其中一个过程为可逆过程,另一个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B )A 、S S ∆<∆不可逆可逆 B 、S S ∆=∆不可逆可逆 C 、S S ∆>∆不可逆可逆D 、A 、B 、C 均不成立3、绝热过程的状态方程pv κ=常数,其中p v c c κ=适用于( A )A 、理想气体定比热容可逆绝热过程B 、任意气体定比热容可逆绝热过程C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D 、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4、未饱和湿空气是指( C )A 、湿空气的压力达到与干球温度相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的空气B 、湿空气的压力达到与湿球温度相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的空气C 、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小于与干球温度相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的空气D 、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小于与湿球温度相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的空气5、湿空气在总压力不变,干球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湿球温度愈低,其含湿量(D )A 、不变B 、不定C 、愈大D 、愈小6、在p-v 图上,任意一个正向循环其( A )A 、膨胀功大于压缩功B 、压缩功与膨胀功关系不定C 、压缩功大于膨胀功D 、压缩功等于膨胀功7、迈耶公式p v g c c R -=( A )A 、适用于理想气体,是否定比热容无关B 、适用于任意气体C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定比热容D 、适用于任意气体,定比热容8、焓是状态参数,对于 ,其没有物理意义。
( A )A 、闭口系统B 、稳流开口系统C 、开口系统D 、绝热系统9、某理想气体自状态1经历一个可逆多变过程到达状态2,其温度下降、熵增大,则气体( D )A 、压力升高、比容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B 、压力降低、比容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C 、压力升高、比容增大,对外做功D、压力降低、比容增大,对外做功10、功不是状态参数,内能与推动(流动)功之和( A )A、是状态参数B、没有意义C、不是状态参数D、不是广延量11、水蒸气的汽化潜热随压力升高而( C )A、增加B、不变C、减小D、先增后减12、在T-s图上,任意一个逆向循环其( A )A、吸热小于放热B、吸热与放热关系不定C、吸热大于放热D、吸热等于放热13、工质绝热节流后,(B)A、焓不变,压力不变,温度不定,熵增大B、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定,熵增大C、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增大D、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不变14、理想气体的焓取决于(C)A、比体积B、压力C 、温度D 、A+B15、“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工质不能恢复原来状态”(C )A 、这种说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B 、无法判断C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D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6、在闭口绝热系中,一切过程必定使系统墒( B )A 、减小B 、增大或不变C 、增大D 、不变17、Q U =∆只适用于(C )A 、理想气体,定容过程B 、任意气体,定熵过程C 、任意气体,定容过程D 、任意气体,定温过程18、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A )A 、任意系统、任意工质、任意过程B 、任意系统、任意工质、可逆过程C 、开口系统、理想气体、稳定流动D 、闭口系统、实际气体、任意流动19、等量空气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出发,分别经过不可逆过程A 和任意可逆过程B 到达相同的终态,若空气的热力学能变换分别用A U ∆和B U ∆表示(C )A 、A B U U ∆<∆ B 、0A B U U ∆=∆= C 、A B U U ∆=∆ D 、A B U U ∆>∆20、闭口系统工质经历可逆变化过程,系统对外做功20kJ ,与外界换热-20kJ ,则系统的熵变(B )A 、不变B 、不定C 、增加D 、减小2012年人环奖试题工程热力1、对于一定大小汽缸的活塞式压气机,因余隙容积的存在( A )A 、使压缩每kg 气体的理论耗功不变,实际耗功增大,压气机产量下降B 、使压缩梅kg 气体的理论耗功不变,实际耗功增大,压气机产量不变C 、使压缩拟kg 气体的理论耗功增大,压气机产量下降D 、使压缩每kg 气体的理论耗功增大,压气机产量不变2、某体系从一个平衡状态开始经过不同的两个过程到同一过程,其中一个为可 逆过程,另一个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则( C )A 、△ < △B 、其他均不成立C 、△=△D△> △3、在不可逆过程中,闭口系统的熵增加,该系统必然(B)A、绝热B、不定C、放热D、吸热4、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主要区别是(A)A、可逆过程不但是内部平衡,而且与外界平衡B、可逆过程中工质可以恢复为初态C、可逆过程比准静态过程进行得快得多D、准静态过程是进行得无限慢过程5、分别处于刚性绝热容器两侧的两种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抽去隔板后气体发生混合,则容器内( B )A、熵不变、焓不变B、熵增大、内能不变C、熵不变、内能不变D、内能不变、焓不变6、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定义为PV/(R g T).其值A、= 1B、不同气休在不同条件下可大于、等于、小于1C、>1D、<17、等量空气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出发.分别经过不可逆过程A和任意可逆过程到达相同的终态,若空气的热力学能变换分别用U A人和U B表示,则( C )A、U AB、U A=U B=0C、U A=U BD、UA>UB8、1kg某气体(K=1.4,c=1.12kJ/(kg.K))被压缩过程中,接受外界功90KJ/kg,温度升高80℃,此过程中该气体对外界放热( C )A、154kJB、其他都不对C、26KJO、64KJ9、工质不可逆稳态流经某控制容积.则此控制容积内( A )A、储能增大,熵增大B、储能增大,熵不变C、储能不变.熵增大D、储能不变,熵不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温度是判别两个物体是否达到热平衡的唯一判据B、两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对应相等的两物体才能达到热平衡C、两个物休不接触,就不能判别它们是否达到热平衡D、两个物体不接触,永远不可能达到热平衡11、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 C )A、不变B、不定C、增大O、减少12、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经历某种可逆过程,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发生( D )A、吸热、升温、外界对气体做功B、吸热、降温、对外界做功C、吸热、升温、又对外做功D、吸热、降温、外界对气体做功13、在P-v图上,任意一个正向循环其(B)A、膨胀功大于压缩功B、压缩功与膨胀功关系不定C、压缩功大于膨胀功D、压缩功等于膨胀功14、湿空气在总压力不变,干球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湿球温度愈低,其含湿量( D )A、不变B、不定C、愈大D、愈小15、工质绝热节流后(B)A、焓不变,压力不变,温度不定,熵增大B、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定,熵增大C、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增大D、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不变16、某理想气体自状态1经历一个可逆多变过程达到状态2,其温度下降、熵增人,则气体( D )A、压力升高、比容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B、压力降低、比齐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C、压力升高、比容增大,对外做功D、压力降低、比容增大,对外做功17、理想气体流过阀门,前后参数变化为(D)A、T≠0,S>0B、T=0,S<0C、T=0,S =0D、T=0,S>018、热力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可能是(D)A、绝热系统B、开口系统或绝热系统C、闭口系统D、开口系统19、确定湿蒸汽状态的条件是( A )A、压力与比容B、温度或比容C、压力与温度D、压力或温度2013年人环奖试题工程热力学1.下列过程可以视为可逆过程的是( C )A、非自发过程B、绝热节流过程C、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D、自由膨胀过程2.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处的状态(D)A、是饱和汽状态B、是过热蒸汽状态C、是液态雾珠D、可以是饱和蒸汽状态.也可以是过热蒸汽状态3.对以密闭容器中的饱和空气进行等温加压,空气中的含湿量和水蒸气分压力将如何改变(C)A、空气的含湿量升高,水蒸气分压力升高B、空气的含湿量降低,水蒸气分压力降低C、空气的含湿量降低,水蒸气分压力维持不变D、空气的含湿量不变,水蒸气分压力升高4.工质稳定流过热力设备时,工质宏观动能和位能的变化以及热力设备对外输出的功合并在一起称为( B )A、轴功B、技术功C、体积功D、推动功5.某理想气休自状态1经历一个可逆多变过程到达状态2,其温度下降、熵增大,则气体(D)A、压力升高、比容减小,外界对气休做功B、压力降低、比容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C、压力升高、比容增大,对外做功D、压力降低、比容增大,对外做功6.PV=RT描述了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