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析

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析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析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黄栌古诗词

黄栌古诗词
黄栌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与之相关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示例:
1. 《黄栌》——唐·白居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2. 《黄栌》——宋·张耒
黄栌木性坚且韧,赤山矶上生古根。
愿君采擷纫为佩,莫遣风欺霜压痕。
3. 《黄栌》——明·李攀龙
黄栌岭上白云深,北雁南归思不禁。
晓来谁把霜林染,总是离人泪满襟。
这些诗词中,黄栌通常被描绘为秋天的象征,以其红叶黄花的美丽景色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古诗思远人翻译赏析

古诗思远人翻译赏析《思远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前言】《思远人》为闺中念远之词。
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
“飞云”、“归鸿”两句云来雁去,不见来信。
写企盼之苦。
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
“泪弹不尽”而滴入研中“旋研墨”,细节生动而新颖。
最后三句最是传神之笔。
“红笺”“无色”,则此信红格因伤心而黯然失色。
象征暗示,将和泪研墨的深情惨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明白如话,似拙实巧。
【注释】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
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旋:便。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
⑤弹:挥洒。
⑥别来:分别以来。
⑦情:指相思之情。
⑧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翻译】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鉴赏】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红叶意象的诗句

红叶意象的诗句一、原文:《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衍生注释: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坐:因为。
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而停车观赏,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诗中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
五、运用片段:周末和朋友们去爬山,沿着那石径慢慢往上爬,真有一种“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感觉呀。
到了山顶,看到远处白云缭绕处的人家,这不就是诗中的景象嘛!观点结论:这首诗真的很经典,让人对秋天的山林充满向往。
一、原文:《满庭芳·枫叶流丹》枫叶流丹,芦花飘雪,秋光老去何堪。
夕阳西下,无语对寒川。
回首天涯路远,问归期、几度迁延。
长亭外,西风瘦马,寂寞旅人还。
相思难相见,离愁别绪,都在眉间。
念当时携手,漫步林泉。
今日情怀如梦,空惆怅、泪湿衣衫。
凭栏处,霜枫如火,染尽万重山。
二、衍生注释:流丹:形容枫叶的颜色如流动的丹砂般鲜艳。
寒川:寒冷的河流。
迁延:拖延。
三、赏析: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枫叶丹红、芦花飘雪的秋景,以及夕阳西下的萧瑟氛围,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旅人归家的寂寞。
下阕抒发了相思难见的愁苦和离愁别绪,回忆起曾经携手漫步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只能空惆怅。
最后以霜枫如火染尽万重山结尾,更增添了一种凄美之感。
四、作者介绍:未知。
五、运用片段:站在山顶,看着那枫叶流丹,芦花飘雪,哎呀,真有“枫叶流丹,芦花飘雪”的意境呢!想起远方的那个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离愁别绪。
观点结论:这首词很有意境,把秋天的景色和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原文:《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古诗词阅读理解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句子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常见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意思是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红笺为无色”,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宋词名作精选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1.黄花:菊花。
2.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3.旋:便。
4.红笺为无色: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评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
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各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
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
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
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
三、四句指在怀人。
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
下章三句,似秋语出平淡,却深挚动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这两句总括晚秋景物,兴发感秋情怀。
“红叶”、“黄花”意象,既是现景描写,又借现景以寓深情;”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黄花”,则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
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处女俗称“黄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
这便“秋意”的真正内涵。
“晚”者,兼融别之久与别绪之深。
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
晏几道《思远人》和晏殊《蝶恋花》古诗词比较阅读

晏几道《思远人》和晏殊《蝶恋花》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蝶恋花晏殊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来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的首句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烘托主题。
“千里”明两人分离之远。
B.第一首词中“红笺为无色”是因为情到深处,女主人公不停流泪,写信时泪水落到纸上使其褪去了颜色。
C.第二首词的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外物抒写心情,透露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D.第二首词的次句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弥漫着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燕的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
2.这两首词都写到无处“寄书”,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第一首词“何处寄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归鸿无信”之果,又是“泪弹不尽”之因;①第二首词“何处”以问句收束,将女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增加绵延不尽的情致,耐人寻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比喻”错,是拟人,菊花上笼罩着一层轻雾,好像人脉脉含愁,兰花上滚动着露珠,好像人在默默哭泣,赋予菊花和兰花人的情态。
关于红叶的诗句_描写红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红叶的诗句_描写红叶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红叶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红叶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第四五句,其全文如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翻译】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看天地间,山青水碧,白色的芦苇花飞扬,红色的枫叶艳丽,金黄的菊花开放。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山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翻译】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翻译】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
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谢亭送别》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翻译】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
出处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赏析《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
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
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