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有利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影子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主体活动:a) 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并记录下来。

c)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会随着什么变化?3.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对影子概念的理解。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影子的变化。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有关影子的主题墙,引导幼儿持续关注。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活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手电筒照射下的影子,让幼儿自主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实验法: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内容1. 影子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影子的变化:观察影子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变化。

3. 光与影子的关系:探讨光线照射角度对影子的影响。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初步了解影子的概念。

2. 主体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影子。

3.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对影子概念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影子知识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影子》教案:课题:有趣的影子教材:科学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原理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手电筒和一张白纸。

2. 准备一些小玩具、卡纸和灯泡等物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教师手里拿着手电筒,透过白纸照射光线在墙上形成的影子。

实验活动:1. 教师将一个小玩具放在手电筒光线的路径上,观察其影子的变化。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着一个小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3.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观察影子的变化。

讨论和总结:1. 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线的传播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线的传播原理。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实验活动,并且对影子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会积极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条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但是有一些学生在实验时缺乏互相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他们更倾向于个人独立操作,而不是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和分享。

另外,我也会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比如在讨论环节,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线的传播原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线的传播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1、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用具手影戏《小鸟归巢》活动过程一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

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1、室内谈话:幼儿说一说散步时的发现,(1)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欣赏多媒体课件手影戏与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回到位置上,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再请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

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

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由开着的幻灯机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电筒也会发出亮亮的光,从而让幼儿进行探索操作。

由于手电筒在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于是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手电也能发光的功能。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5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5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教案主题:《有趣的影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光的传播和反射。

3. 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灯、白纸、物体。

2. 教学辅助工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激发学生对影子的注意。

2. 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样有趣的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当物体遮挡光线时,光线不能通过,就形成了影子。

2. 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让一名学生站在灯前,把手举起放在灯光前方的白纸上。

学生们观察到手在白纸上的影子。

2. 让学生们自行选取一件物体,放在灯光前方的白纸上,观察其影子。

之后,让学生们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白纸和一根铅笔。

2. 让学生们互相合作,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物体的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3. 让学生们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其影子的变化。

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影子形状。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们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问: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物体的形状对影子有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20分钟)1. 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2. 鼓励学生们自行设计简单实验来探究其他影子相关的问题,如:不同颜色的光源对影子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的传播特性。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并且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必备12篇)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必备12篇)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必备12篇)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

2、在探索欢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影子的变化。

活动难点: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活动准备:1只手电筒(做手影游戏用)、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用手玩一个游戏,你们来猜猜墙上会变出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玩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

(2)、讨论:墙上可爱的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手影吗?2、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1)、讨论:除了手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2)、用手电筒做试验,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其变化。

(重点)(1)、户外活动:请你在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些影子会不会变?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没有影子?(难点)(2)、改变光的位置,影子就会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

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4、阅读幼儿用书。

(1)、观察影子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影子?请你连线找到相应的实物。

(2)、看图说说:太阳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呢?(3)、观察手指动作和手影,看看像什么动物。

活动反思: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以及“做中学”的理念能较好地在本次活动得到体现。

1.选材内容的生活化。

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本活动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兴趣点,运用游戏这一幼儿特有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丰富而又有趣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动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变戏法的秘密等问题,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热门8篇)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热门8篇)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热门8篇)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3、扩散思维:(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引导孩子说一说)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活动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培养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水彩笔。

2.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老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品,观察产生的影子。

(二)基本部分1.影子产生的原因(1)老师讲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即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的部分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2.影子的变化规律(1)老师展示不同物品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2)邀请幼儿上台操作,改变物品与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

3.影子游戏(1)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配对”游戏,即找出相同物品的影子。

(2)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4.影子画(1)老师发放白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影子画。

(三)拓展部分1.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影子现象?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影子画作品,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影子的大小变化规律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影子产生的原因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和物体遮挡光线形成影子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2篇)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2篇)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教案名称:有趣的影子适用年级:大班(4-5岁)教案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影子的观察和发现能力;2. 通过观察影子的特点,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影子实物:椅子、玩具、水杯等;2. 白色纸张;3. 彩色笔或蜡笔;4. 教学频道或计算机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讨论他们对影子的认知:影子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2.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影子实物,引导孩子们发现实物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与讨论(20分钟)1. 给孩子们发放白色纸张和彩色笔,让他们在纸上画下自己的影子。

2. 鼓励孩子们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与自己绘制的影子进行比较和讨论。

3. 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影子的形状和自己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影子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三、游戏与实践(30分钟)1. 提供一些影子实物(椅子、玩具、水杯等),让孩子们在光线的照射下观察并描绘实物的影子。

2. 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找出和自己影子形状相似的实物,让他们将实物放到自己的影子上,观察影子的变化。

3. 组织孩子们合作,使用实物的影子拼图,让他们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影子拼图。

四、小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影子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孩子们总结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到的东西,并鼓励他们运用影子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表达。

3. 引导孩子们思考: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影子来创造有趣的事物?五、延伸活动(10分钟)1. 鼓励孩子们回到家里,观察自己的影子,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提供一些有趣的影子实物图片,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或创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影子的认知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游戏和实践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
2019-05-08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

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