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陈嘉庚
陈嘉庚的事迹材料归纳

陈嘉庚的事迹材料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奉献。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陈嘉庚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陈嘉庚的人物简介1.商业佳话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效劳,共做了13年。
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
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立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
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
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
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
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辛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
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辛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入同盟会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
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在此期间,孙中山曾与陈嘉庚初次会面。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新加坡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作为一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们团队前往嘉庚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和深入了解,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了嘉庚精神和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们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经历。
二、实践活动概况1. 活动时间和地点我们的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于2021年7月在福建省厦门市进行。
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教育家陈嘉庚而建立的综合性陈列馆。
2. 活动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了参观嘉庚纪念馆的永久陈列馆和临时展览、听取讲解、参加主题讨论等环节。
在参观和讲解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嘉庚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巨大影响。
在主题讨论中,我们就嘉庚精神对我们的影响、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三、实践收获1. 对嘉庚精神的深入了解在嘉庚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嘉庚先生的思想、作为教育家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嘉庚坚信“教育救国”,提出了“实事求是、厚德载物”的教育理念,以及“兴则兴家、兴则兴业”、“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对我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嘉庚纪念馆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嘉庚先生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坚持为扶危济困、振奋中华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我们深受其影响,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总结。
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体会1. 对嘉庚精神的思考在嘉庚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们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嘉庚精神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奉献,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我们要秉承嘉庚精神,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陈嘉庚 3100字

三一文库()〔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陈嘉庚 3100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题目:教育先驱——陈嘉庚姓名:陈磊学院班级:材料学院12级高分子学号:1214121005 指导老师:刘颖实践时间: 20xx年4月302013 年 5 月 4 日1目录陈嘉庚的生平 ................................................ . (3)我的探索 ................................................ (6)2一陈嘉庚的生平1874年 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 9岁。
在南轩私塾就学。
1890年 17岁。
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 18岁。
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 21岁。
归国与张氏成婚。
1895年 22岁。
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 25岁。
回国奔母丧。
1899年 26岁。
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xx年 27岁。
归国葬母。
19xx年 30岁。
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xx年 31岁。
在此后三年间,创业颇有成果,奠定一定经济基础。
19xx年 37岁。
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这是致力教育事业的开始。
19xx年 38岁。
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
19xx年 39岁。
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xx年 40岁。
集美学校正式开学,购地扩建校舍和操场。
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19xx年 42岁。
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xx年 43岁。
购进三千吨轮船一艘,命名为“东丰号”。
19xx年 44岁。
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
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
践行陈嘉庚精神的作文600字【推荐】

导语:一个国家的兴旺离不开青年朋友的支撑,而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弘扬嘉庚精神,不忘先辈遗志,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下面是关于践行陈嘉庚精神的作文600字,欢迎参考。
篇一:践行陈嘉庚精神作文“诚毅”这两个字常常萦绕耳畔,让人记忆深刻。
可是往往大家听了却不明白是什么含义,其实诚则是诚实,诚信;毅则是坚毅。
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就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这便是我们的嘉庚精神。
嘉庚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也是家喻户晓的杰出爱国主义者。
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也让人敬佩不已,认识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连连叫好。
这嘉庚可以说是我们的榜样,他用诚毅来告诉大家做人的基本。
嘉庚曾说过: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嘉庚用这句话来鼓励支持我们的教育事业,给更多的青少年鼓励与自信。
他建立了110多所校园,他倾资兴学,培育英才。
不错,正是陈嘉庚,他是我们华人的领袖,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他有许多所学校,但是他从为奢侈过。
该花的他自然会花,不该花的,他是一丝一毫也不多用。
他曾说过:诚者,诚以待人;毅者,毅以处事。
可见他将诚毅二字看得十分的重。
他也将诚毅设为校训,可以希望师生们能够将诚毅二字藏心中,这样子一来,他就死而无憾了。
而他也希望诚毅可以成为师生们的座右铭。
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都不忘诚毅二字。
这诚毅对于他们的将来也一定会有用处的。
他也用行动来告诉大家,一个人失去了诚毅是有多么的可怕。
嘉庚一生中最注重的就是诚毅,他认为一个人失去了诚毅的话,人生一定失去了意义。
他不止在海内有近110多所学校,在海外嘉庚也拥有许多的学校。
无论是海外海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嘉庚的爱国故事人人皆知。
学生、工人、主席,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他们都知道嘉庚的事迹。
对于嘉庚来说,他从未骄傲过,而是虚心的学习。
正是他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人心服口服。
单单说却不知道嘉庚那些辉煌的过往,又有何用呢?接下来就随我一同欣赏吧!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后,也常常教诲身旁的人要诚实守信。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嘉庚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西南联大的创立者孙嘉庚先生而建立的。
作为嘉庚先生的故居,嘉庚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孙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也承载着他对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深入参观和了解嘉庚纪念馆,加深对孙嘉庚先生的了解,认识他对中国教育与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将这些深刻的认识与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二、实践过程1. 参观纪念馆在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和实践团队一起来到嘉庚纪念馆,首先深入参观了馆内的陈列展览。
馆内陈列丰富多样,包括孙嘉庚先生的个人资料、学术著作、珍贵历史图片等。
通过参观,我们对孙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领略到了他对教育、文化的不懈追求和不懈奋斗。
特别是在参观中,我们更加明白了嘉庚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对西南联大的创办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参与主题讲座除了参观纪念馆外,我们还参与了纪念馆组织的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广泛,涉及了孙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在讲座中,我们得以聆听到一些曾经与孙嘉庚先生共事过的老教授们的讲述,深入了解了孙嘉庚先生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这些讲座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对嘉庚先生的学术与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3. 与社区交流在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和当地社区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社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孙嘉庚先生和嘉庚纪念馆的认知与建议。
这次互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内容,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嘉庚纪念馆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收获与感悟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践,我们对孙嘉庚先生的学术成就、为国家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嘉庚先生一生对教育与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奉献,使我们坚定了继承和发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也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珍惜眼下我们所接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嘉庚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是为了纪念近代爱国人士嘉庚先生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活动内容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参观活动。
首先,我们参观了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其次,我们参加了嘉庚纪念馆举办的讲座和教育活动,听取了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嘉庚纪念馆外围的纪念碑和雕塑,进一步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二、实践经历与感悟通过参与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伟大和他对国家的贡献。
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他勤勉好学、勇于创新,不断为国家培养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令我深为敬佩。
在参观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时,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先见之明和领导才能。
他在困难的岁月里不畏艰险,坚持为国家寻求发展道路,为国家的独立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嘉庚纪念馆的讲座和教育活动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加深了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我了解到嘉庚先生不仅在教育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还在工商业和农业方面有着很多的成就。
他的多元才能和远见卓识令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在未来不断进取的动力。
三、实践体会与收获参加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加了对嘉庚先生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同时,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素养,增强了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通用8篇).doc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通用8篇)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1)他是一位忠于奉献的慈善家;他是一位才华超群的教育家……他是谁?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陈嘉庚!他的一生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他自己确实干干净净地﹑简朴地离开了人世……陈嘉庚的一生是万分简朴的一生。
但是,之所以简朴,让他短暂的一生更有意义!他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付出了多少?他把自己用汗血换来的一切全部都给了国家,用它们创办了许多学校和大型公司。
他其实是十分有钱的,但他为什么还过得如此简朴呢?他不是特别有钱吗?那他为何还要如此地节约呢?刚开始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顿时茅塞顿开。
它讲的是发生在陈嘉庚家的事:陈嘉庚为国家建立了很多“财源”后,得到不少利息,但他还是住着那个又破又矮小的茅草房。
吃的`依旧是地瓜粥,用的依旧是那把老旧的木椅子。
有一次,一位领导来到陈嘉庚家里做客,按理说陈嘉庚是应该用大鱼大肉等好东西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领导的。
可陈嘉庚却不,他吩咐工作人员去买了一包糖果。
结果那个领导只吃了一颗糖果就走了。
事后,陈嘉庚把那位人员叫来,厉声批评道:“你呀你!是谁叫你买了整整一包糖果的?人家只来了一个人,糖果最多就吃两三颗,你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还买这么多!那你说,多出来这么多糖果怎么办?”陈嘉庚节约到连一包糖果的钱也不肯花!难道他真的连这一点儿钱都没有吗?不是的,他完全出得起这包糖果的钱,他甚完全可以把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有的糖果都买下来!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明明有很多钱呀!那是因为陈嘉庚他不想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钱,他要用这些钱干什么呢?他想把这些钱都无私无悔地奉献给国家。
也许会有些人还是不解:“就这么点点钱而已呀,献给国家也不见得有什么明显作用啊。
还不如留着自己用,何必这样节约呢?”你不知道,在你心中就是这么点的钱,在陈嘉庚心中,也是一笔钱哪!陈嘉庚的一句名言是:“再少的奉献也是为国家除了一份力!”陈嘉庚呀陈嘉庚,他一生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但他却默默简朴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观者,踏入陈嘉庚纪念馆,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一个充满教育意义和历史沉淀的地方。
这座纪念馆不仅记录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更展示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在这次参观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生追求的意义。
走进陈嘉庚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庄严肃穆的陈嘉庚先生塑像。
他的神情庄重,深邃的眼神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他一生的奉献和付出。
看着这尊塑像,我感受到了一种崇敬和感慨。
陈嘉庚先生是一位勤勉好学、乐善好施的爱国企业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
他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尊敬的。
在纪念馆内,展示着丰富的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和作品。
通过生平事迹、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让人更加全面地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生。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利天下、弘扬教育、永不服输”的理念,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的故乡,他建立了许多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的根本。
陈嘉庚先生把教育事业视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他以崇高的爱心和责任感,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陈嘉庚先生一样,热爱教育,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此次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更加热爱教育,更加关注社会公益。
我将秉承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嘉庚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先贤风采的地方,更是一座传递教育理念和人文情怀的殿堂。
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智慧,感受到陈嘉庚先生那种坚毅不拔的奋斗精神。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拼搏,勇攀科学高峰,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陈嘉庚纪念馆,是一座教育人心、陶冶情操的宝库,也是一座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教育先驱——陈嘉庚
姓名:陈磊
学院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2013年4月30 2013 年 5 月 4 日
目录
陈嘉庚的生平 (3)
我的探索 (6)
一陈嘉庚的生平
1874年 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 9岁。
在南轩私塾就学。
1890年 17岁。
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 18岁。
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 21岁。
归国与张氏成婚。
1895年 22岁。
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 25岁。
回国奔母丧。
1899年 26岁。
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00年 27岁。
归国葬母。
1903年 30岁。
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 31岁。
在此后三年间,创业颇有成果,奠定一定经济基础。
1910年 37岁。
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这是致力教育事业的开始。
1911年 38岁。
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
1912年 39岁。
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13年 40岁。
集美学校正式开学,购地扩建校舍和操场。
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1915年 42岁。
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16年 43岁。
购进三千吨轮船一艘,命名为“东丰号”。
1917年 44岁。
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 。
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
筹款二十多万元救济天津水灾。
1918年 45岁。
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
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 46岁。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
回国筹办厦门大学。
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受益者三十多校。
1920年 47岁。
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
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21年 48岁。
厦门大学在集美开学。
1922年 49岁。
第六次出洋新加坡。
1924年 51岁。
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 52岁。
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 53岁。
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
创办集美农林学校。
开始面临逆境,胶价暴跌,营业亏损甚巨,被迫将厦大和集美两校校舍建筑工程局部停工,但经费仍竭力维持。
1928年 55岁。
5月3日,日军侵占济南,组织山东残祸筹赈会,募款救济受祸难胞。
1937年 64岁。
"七七"事变发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 65岁。
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
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40年 67岁。
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
1941年 68岁。
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
组织南洋闽侨总会。
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 69岁。
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
1945年 72岁。
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
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1946年 73岁。
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7年 74岁。
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屠杀印尼巨港华侨暴行,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
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949年 76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
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 77岁。
最后一次出洋新加坡,结束未了事务。
当年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1954年 81岁。
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5年 82岁。
视察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1956年 83岁。
当选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1959年 86岁。
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创立厦门华侨博物院。
1961年 88岁。
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鳌园安葬。
二我的探索
首先,我先去了集美学村,参观了龙舟池边的道南楼,沿着鳌园路一路走下去,看到了南薰楼。
然后,我去了陈嘉庚纪念馆,旁观了陈嘉庚的一生,陈嘉庚先生倾囊助学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我怀着缅怀的心情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陵墓——鳌园,
最后,我去了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先生出资新建了很多学校,例如: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等。
据早年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陈嘉庚从1904年(30岁)独立创业到1931年(58岁)企业临近收盘的28年间,其各种费用总支出1331万元(叻币),其中捐资兴学支出837万元,为兴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元,两项合计共12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捐赠其他公益事业、还债及佣金等合计74万元,占总支出的6%;家庭费用30万元,仅占总支出的2%。
解放后,他依然尽己所能倾资兴学,并把所有的遗产留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有人统计,陈嘉庚一生中花在办教育方面的钱超过一亿美元。
时至今日,先生创办的集友银行还在源源不断地为家乡教育事业提供资金。
有人估计,如果他在当时买黄金,估计在1981年时的价值已达到1亿美元左右。
陈嘉庚在给集美学校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也。
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
”这封信件充分说明了他对于中国教育和崛起的深远见解。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孕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反映在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
而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条主线,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嘉庚先生以祖国的利益为人生的最高利益,以祖国的需要为人生的最大需要,以祖国的富强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爱国主义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嘉庚精神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