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604)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报告标题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二、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教学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历史文化名城(2)考察目的:了解近代史在该地区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3)考察内容:①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该地区近代史发展脉络;②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感受近代史人物的生平事迹;③参观历史遗迹,了解近代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2. 文献查阅(1)查阅资料:近代史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2)查阅目的: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观点和研究成果(3)查阅内容:①梳理近代史重要事件、人物和时期;②分析近代史发展原因、特点和影响;③总结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近代史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讨论目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内容:①分析近代史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②探讨近代史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③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近代史精神。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考察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2)考察过程:参观博物馆、故居、遗迹,拍照记录;(3)考察总结:整理考察照片、笔记,撰写考察报告。
2. 文献查阅阶段(1)查阅资料:挑选与近代史相关的教材、文献、学术论文;(2)查阅过程:阅读资料,做笔记,总结观点;(3)查阅总结:撰写文献综述,提炼研究重点。
3. 小组讨论阶段(1)讨论前准备:确定讨论主题,分配任务;(2)讨论过程:各成员分享观点,展开辩论;(3)讨论总结:形成共识,撰写讨论报告。
五、实践成果1. 实地考察报告2. 文献综述3. 小组讨论报告4. 个人总结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变革的关键时期。
中国近代史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期。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本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和实践,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探究其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实践活动,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实践活动1. 参观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我参观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在博物馆中,我仔细观看了陈列的历史文物和实物,细致阅读了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展板和文字资料。
通过观看展览,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社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为了对中国近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我阅读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
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潮转向》、《晚清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了解到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我积极参加了一些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
在这些活动中,我听取了历史学家和专家的讲解和观点,参与了一些专题研讨和讨论,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了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看法。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学术能力。
三、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
以下是我重点研究和了解的一些事件和人物: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制度向共和制度的转变。
在实践活动中,我详细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下是对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2. 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近代史。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教案和课件。
(2)课堂讲授:按照教学计划,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5)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教材重点,同时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实践背景】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引言】作为一名资深的文案专家,我近期参加了一次近代史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详细记录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体验感受以及对近代史的理解与思考。
【实践结果与心得】在本次近代史社会实践中,我参访了几个重要的历史场馆并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与探索,对于近代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参观了一座近代历史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的展板和多媒体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观看展品和阅读相关介绍,我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运动以及外交事务等方面有了更为详实的了解。
我深刻感受到,近代中国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革,勇敢的人民不断追求民主、自由和国家独立。
其次,我参观了一处历史文化遗址,那是一座旧式的民居。
通过对这座民居的考察与了解,我了解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在困境中的顽强求存。
房内的陈设和摆放都透出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使我更加贴近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于近代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敬意,同时也对他们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感到心痛。
最后,我还参观了一座近代受难纪念馆。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近代历史上一系列的战争和暴行,以及无数无辜牺牲的生命。
通过观看照片、文件和录像资料,我在心中描绘出了当时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岁月。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
【结语】通过本次近代史社会实践,我对于近代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的信心。
历史是人民的财富,是我们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我将继续在实践中学习,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传承和发扬近代历史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暂无。
【附录】暂无。
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

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一、引言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变革的总称,对于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形成今天的国家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围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社会变革以及对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发生在1911年,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这次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道路,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规模示威运动。
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并积极参与到国家事务中,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表现出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三、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1. 经济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
清末启蒙思想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介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新兴工业的兴起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2. 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包括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抗日战争等。
这些变革使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并逐渐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迈向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3. 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中,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
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大胆创新和思想解放成为了社会主流,为中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0世纪的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__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此时,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而后又遭遇法西斯的日本的入侵?民族危难关头,以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代表的两派爱国人士正积极的投身革命,意图变革中国这种混乱的局面和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由此就有了后来两次两党合作美好的局面。
19__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像世人宣告了它是多么觊觎中国的野心。
但此时我们的人民还未觉醒,他们正忙着安内,国共在经过第一北伐合作之后,国民党意识到共产党将会成为以后的大对手,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就无故开始叛变并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士,他可能吸取了近代为了富国强民所做的先大力增强国内实力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我们忙着肃内,而日本正全力的为侵略中华做着充分的准备呢!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即将面对的灾难。
19__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
因为蒋的坚持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加快了日本侵华的进程,加深了日本嚣张的气焰,加强了日本侵华的部署,加紧了横扫亚州的动作。
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做出了团结全国,共同抗日的主张,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和巩固;游击小分队陆续组成并发挥作用;抗日统一战线慢慢的壮大;中国军队英勇的开始阻击日军?而此时蒋介石也无力顾及安内的事情,也加紧投入到抵抗外来侵略的战略上来。
我们都知道,蒋先生小时后深受入学的熏陶,青年时代是去日本留过学的,是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而且在民国成立后追随孙先生,它在军事、政治、文学才能和素养也是相当精明的。
所以在孙先生逝世后,中华民国在他领导下也具有相当的战斗力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决定社会实践的地点选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的川沙烈士陵园。
关于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五篇】

关于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五篇】【篇一】近代史《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发表标志这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水平,文章开篇便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便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也更深层次的讨论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在发表政治文章的初期便表现出对农民的极大关注,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写照与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也反映出中国国情与农民的重要关系,这不仅在八十余年前是这样,在今天更是这样。
农民始终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关注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农民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经过实践探索,毛泽东彻底告别了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是实用的,又是超前的;既是马克思理论的,又是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既是个人的,又是全中国的。
他在发展思想是所用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实地考察和实事求是。
更值得学习的还是那种创新精神,马克思理论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创,但他通过学习和研究,结合具体国情,发展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并最终挽救了革命。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乃革命发展之本!【篇二】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我班于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班长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参观了黄骅市博物馆。
二、调查目的人们来到博物馆,是为了感受历史,获取知识,小而言之,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大而言之,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的。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实践教学过程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
实地考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现场,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1)考察地点:南京、上海、杭州、绍兴等地。
(2)考察内容: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鲁迅纪念馆等。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生需对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物事迹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考察报告。
(1)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2)研究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产生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1)讨论主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讨论形式:小组内自由讨论、辩论、报告等形式。
四、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学生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在撰写考察报告、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更加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 实践题目:南京总统府一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实践时间:2016年5月29日实践地点:南京总统府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班级:14级数普1班小组成员:吉路(1440710023)李娇(1440710035)陈瑶(1440710024)一、小组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为重温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解放的革命历史。
通过对南京总统府的实地考察, 以及和当地大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我们重温党的伟大革命历程,增强我们大学生对 党革命征程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戴明月(1440710031)宗文韵(1440710027)郑雅(1440710025)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加强和升华,从而更加坚定不移的听从党的指挥,跟随党的脚步为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上,金陵古城一南京是值得牢牢记忆的一座城市。
为了拯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派在南京这座古城中付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近代南京城的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共十年对峙,从日本侵华战争到国共和谈,最后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进而2解放全中国,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南京这座苍老的古城见证了中国革命的热情。
因此,了解这段峥嵘岁月,重温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当代大学生定能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实践中矢志不渝地感受革命精神,进而进一步听党指挥、跟党走。
而南京总统府已有160多年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在中国当时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在此活动过。
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史的重要遗址。
二、小组实践活动记录①、2016年5月29日我们一同坐车去南京总统府②、参观总统府,六个人按照分工,依次收集各建筑资料介绍,拍照留影③、参观后整理资料,照片,借助上网搜集补充,整理出总统府的近代史,著名建筑④、由相应小组成员负责网络调查问卷,基于对南京总统府近代史的了解,收集数据,得出结论2《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⑤、根据以上材料,做了一份有关总统府近代史PPT实验报告一份以及实践活动心得三、小组实践活动报告1、总统府历史简介南京总统府是我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
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府、两江总督署。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次为“行宫”。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
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21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总统府。
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2、总统府建筑构造简介南京总统府除中轴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三四条自成一体的小轴线。
总统府建筑群经历六朝、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历史时期,最终奠定了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在一次又一次扩建、改建、重建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大小共八条轴线。
中轴线一总统府建筑群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
门楼建于1929年,这里是太平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清两江总督府以及旧督军署大门旧址。
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大堂后有东、西厢房各一。
二堂是洪秀全处理军国大事的真神天父殿。
八字厅是当年送别宾客时经常合影留恋的地方,建于1917年,是冯国璋任副总统时期在一次大火后的废墟上所建,后来作为内、外宾会客室。
中轴线的最北端,为总统府最重要的建筑子超楼,为办公所在处。
西轴线,分为一轴、二轴、三轴、四轴线,主要有临时大总统秘书处、中山广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楼、太平湖、主计处办公楼、桐音馆、花厅、观戏台、贵宾休息室、礼堂、四小院。
其中,煦园是著名建筑之一,煦园是典型的江南林园,与总统府连为一体,还保留许多遗址,如石舫、夕佳楼、忘飞阁、涟漪阁、印心石屋等。
清军破城时被毁,曾国藩予以重建。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
以后,又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总督府、督军署等机构的办公处。
东轴线,分为一轴、二轴、三轴线,主要由东部诸小院、东湖、文官处宿舍楼、6排平房、陶林二公祠、行政院南楼、北楼、北门组成。
其中,主要以复园、行政院、马厩等建筑闻名。
行政院是总统府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掌理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
1937年11月,行政院4《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946年5月“还都”南京后,行政院迁至原铁道部办公,直至 1949年4月迁至广州。
3、重大历史事件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政权后,为了笼络人心,在此建立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汉王府,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子陈理。
到 1404年,这里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的王府;到 了清代,清王朝把这里改建成两江总督衙署。
康熙时,又把原来的汉王府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
期间,在 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民国时期, 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4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于 9月移驻这里办公。
1937年12 月南京沦陷后,这里先后成为日军第 16师团部和伪维新政府住地。
1946年 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这里仍为国民政府所在地。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国民政府称此地为 “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时,洪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四、小组实践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近代史了解程度调查结果第1题您的性别:《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第2题你的年级是:选项小计比例大一10256.82%大二7038.64%大三8 4.55%大四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0第3题你去过几次南京总统府:选项小计比例没去过78 -------------- 43.18%一次70.38.64%两次29二15.91%三次3 2.2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0第4题你去总统府的感受:选项小计比例没去过70 ------------ 38.64%没兴趣,无聊29= 15.91%挺有意思的5731.82%深有感触2413.6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0第5题去过家乡的有关近代史的历史遗迹吗选项小计比例去过139//.2/%没兴趣不去41' ------ 22.7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0《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第6题你喜欢历史吗选项小计比例不喜欢45= ------ 25%喜欢70■----------- 38.64%没感觉不知道喜不喜欢6536.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0对近代史了解程度结果分析:一.基本概况1. 相对于女生,男生更了解中国近代史2•将近一半受访者没有去过调查地(南京总统府),只有少数人愿意多次参观总统府3.对参观过近代史馆受访者,多半人对近代史馆感兴趣,女生的感触较男生深刻二.参观者行为透析1. 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2.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进而去了解中国近代史3. 把近代史馆当做旅游景点,去欣赏风景4. 响应集体号召,跟随班级或参加团队活动三.趋势预测1.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观近代史馆2. 近代史馆参观人群年龄两极分化,即青少年化(低龄化)和老年化,《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而成人很少单独参观五、小组实践活动心得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初中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中国的近代史。
参观南京总统府馆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占地面积约为5万余平方米,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参观首都博物馆,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
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12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
中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数亿人民百姓。
二为史。
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
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
老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
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南京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
真正老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
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南京的美无处不在,近代史的没无处不在。
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近代史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
再看从总统府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向我们展示了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