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合集下载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1 原位生物修复
投菌法 生物通风法
地耕法 生物注气法 生物扩增法 生物冲淋法
只适用于具有多孔结构的土壤污染修 复。
翻耕土壤,充入氧气,适用于污染土 层较浅、通透性较差、污染物较易被 降解的情况下。
处理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及 上层土壤。
改变微生物营养状态,提高土著或外 源微生物的代谢能力,进而使有机污 染物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的一种降解 方法。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王芷晴 1871737
CONTENTS
1
2
3
4
微生物修复技术 原理和分类
植物修复技术原理 和分类
植物-微生物联合 修复技术
植物-微生物联合 修复技术应用
1
微生物修复技术原理和分类
1 微生物修复技术原理
微生物修复技术(microbial remediation)
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修复受破坏 的生态平衡,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实际上,大多数环境中都存在着天然微生物降解净化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过程, 只是自然条件下的位生物净化速度比较慢,因此能够被广泛应用到环境保护当中。 但是微生物修复大多都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提供氧气,添加各类营养 物质,接种经过驯化培养的高效菌株等强化修复过程,迅速去除污染物质。
1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
1
原位生物修复
指对受污染的介质不进 行搬运或运输,而在原 位或易残留的部位进行 的生物修复处理。
指被污染介质搬动或 输送至它处进行的生 物修复过程。
2 异位生物修复
3
原位-异位联合 生物修复
指在实行原位生物修复时, 若使用原位修复存在较大 的困难,或者污染物的浓 度过高,甚至肯对生物产 生毒害作用时,可采用一 些辅助手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者:杨晓琼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5期土壤重金属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soil)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并由其或其化合物造成的污染。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

1 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指直接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的过程。

具有成本低、原位修复不破坏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治理污染的模式等优点,引起人们关注。

土壤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驯化的功能微生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代谢降低土壤中有害污染物或将其降解成无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

因其具有高效、低成本、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受到人们关注,已成为治理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单纯植物修复及单纯微生物修复又有一定限制,如:目前发现的能用于植物修复的具有超富集能力的植物种类少,其生物量较小积累重金属量有限,积累速率有限等;微生物修复中大多数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的重金属还原能力有限,微生物对生存环境有一定要求,且大多数微生物只能通过将强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弱毒性的重金属元素来降低重金属污染程度,并非完全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纯植物和单纯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缺憾。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体系,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使用相互促进,共同降低土壤污染物、缓解环境污染的一种新兴生物修复技术。

2 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罗巧玉等介绍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宿主植物互惠共生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如能增强植物对Zn、Pb、Cu、As 和Cd 等重金属的胁迫耐受及吸收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科研热词 菌根真菌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土壤 鼠李糖脂 面源污染 非共生微生物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 超声波萃取 菇渣 紫花苜蓿 生物修复 生态修复 环境工程学 湿地 污染土壤 污染修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根瘤菌 有机污染 景观水 微生物菌剂 多环芳烃专性降解菌 多环芳烃(pahs) 土壤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人工瀑布 pahs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生态修复 2 污染源 2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2 土壤污染 2 人体健康 2 降解效率 1 铁载体 1 重金属污染 1 重金属 1 赤泥 1 芳香族分解菌 1 芘污染土壤 1 联合修复 1 红麻 1 筛选 1 硫素转化菌 1 甲磺隆 1 生物降解 1 环烷酸 1 油砂尾矿废水 1 污染土壤 1 水体 1 氮素转化菌 1 植物修复 1 根际效应 1 改良剂 1 抗镉微生物 1 微生物代谢特征 1 多氯二苯并二噁英/呋喃 1 多氯二苯并二嗯英;呋喃 1 土壤 1 修复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 高氯酸盐 限制因素 防治对策 镉 重金属 菌根真菌 综合治理 砷 电子垃圾 生物表面活性剂 污染 毒性 机理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pcr-dgge pahs-降解菌
推荐指数 3 3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重金属 联合修复 矿区 植物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 修复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逐渐凸显。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逐渐受到广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和效果。

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镉等超过国家标准的土壤。

这些重金属离子不易分解,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康。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存在治理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高效、环保的治理方案。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结合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特定微生物,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降解,从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

与传统的治理方法相比,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环保、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

国内外学者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前期研究成果。

例如,某些特定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的富集能力;同时,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有机酸等物质,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然而,该领域仍存在亟需解决的难点,如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微生物和植物的筛选与优化还有待加强等。

虽然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与其他治理方法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该技术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和优化等环节,治理周期较长;采用该技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微生物培养、植物种植和维护等费用,可能会增加治理成本。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将研究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旨在提高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具体来说,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筛选和优化微生物:通过实验筛选出对重金属具有较强活性的微生物种类,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率和活性。

生态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有哪些

生态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有哪些

生态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有哪些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其重新具备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生态修复技术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新突破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化和固定作用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在过去,常见的植物修复主要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上。

如今,这一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层次的发展。

1、超积累植物的选育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等手段,培育出了具有更强污染物吸收能力的超积累植物品种。

这些新品种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大大提高了植物修复的效率。

2、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某些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

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显著增强植物修复的效果。

例如,一些根瘤菌能够帮助植物固定氮元素,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从而更好地进行污染物的吸收和代谢。

3、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生态修复方面,水生植物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

一些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如睡莲、狐尾藻等,不仅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还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创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也不断推陈出新。

1、基因编辑微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一些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分解特定的污染物。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使某些细菌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等有机污染物。

2、微生物群落的优化配置不再仅仅依赖单一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修复,而是注重构建多样化、功能互补的微生物群落。

这样的群落能够适应复杂的污染环境,共同完成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3、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修复相结合,形成协同作用。

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养分和应对污染物胁迫,植物则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提高了整体的修复效果。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技术研究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技术研究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3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1.103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技术研究①魏睿(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摘 要:经克百威及毒死蜱等农药污染的土壤,有害成分量大,易阻碍植物生长。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药污染土壤的危害,强调了土壤修复的重要性。

基于此,主要从技术的应用机制以及应用方向两方面出发,阐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技术应用方案。

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了该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突出了技术在修复农药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植物 微生物 农药污染 土壤修复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4(b)-0103-02①作者简介:魏睿(1985,4—),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加大,农药污染土壤的面积明显增加。

随污染时间的延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流失的问题,较容易发生。

长期如此,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必然有所降低。

实践研究发现,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的方法,修复农药污染土壤,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可见,为促进农业发展,对该修复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加以研究较为关键。

1 农药污染土壤的危害克百威及毒死蜱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农药,两者对土壤的危害均较为严重。

以克百威为例,该农药又名呋喃丹,化学式C12H15NO 3,25℃环境下,易溶于水[1]。

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有效杀灭线虫等害虫,减轻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虫害。

但如克百威使用量过大,或频繁在同一片土壤中使用。

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将长期积累并残留在土壤之中,导致土壤环境被破坏。

对植物生长而言,毒性较大。

克百威对人体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可诱发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方面。

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有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概述土壤有机污染的现状与危害,阐述植物修复技术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将详细介绍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包括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等过程,以及植物与微生物、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植物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植物种类、污染物性质、土壤条件等,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这些因素提高植物修复效率。

本文还将关注植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和评价,旨在为植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展望植物修复技术在未来土壤有机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土壤有机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土壤有机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以及交通运输等。

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是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排放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废气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环境,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如直接填埋,也会导致土壤有机污染。

交通运输产生的油污、泄漏的燃油等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有机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有机污染物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土壤肥力。

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某些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

有机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因此,土壤有机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而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技术,在土壤有机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有机污染修复
针对石油、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选择具有较强 降解能力的植物和微生物进行联合修复。
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复
针对放射性核素如铀、铯等引起的土壤污染,利用对特定 核素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物进行联合修复。
生物修复工程实施
在具体的生物修复工程项目中,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 、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微生物组合,制定 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并进行实施。
03
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手段,创新联合修复技术与方法,推 动修复领域的技术进步。
04
加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修复 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原理
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共生关系,利用植 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以及微生物的降 解和转化能力,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 去除。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该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
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在理论 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修复技术。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汇报人: 202X-12-23
目录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概述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实践案例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概 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一种利用植 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污染环境进 行修复和净化的技术。
物理和化学强化
结合物理和化学强化技术,如电化学、光化学等,提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率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ppt
8
植物增强根际区的矿化作用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除了取决于植物本身的 吸收能力外,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 解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植物根际区的菌根真菌与 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独特的酶途径,用以降 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
植物根际区分泌物刺激了细菌的转化作用, 在根际区形成了有机碳,这些有机碳的增加可阻 止有机化合物向地下水转移,也可增加微生物对 污染物的矿化作用。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环境工程 0210180 谢鸿飞
教学ppt
1
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1.1作用原理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研究的
新领域,由于其具有利用太阳能作驱动力;能量 消耗和费用少;对环境的破坏小;可使用于大面 积的污染治理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系来共同降解污染物,清除 环境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根真菌(DB+AM)。
教学ppt
16
试验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5次重复。每盆播 种20粒紫花苜蓿种子,出苗10天后间苗,每盆留 10株。盆栽试验在温室中进行。在培养过程中的 第30、60、90天时分别取样。
每盆用小型不锈钢土钻随机采取3点,组成混 合土样。将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成两份,一份土 样于4℃保存,以供脱氢酶活性和PAHs降解菌数 量的测定分析用,另一份土样风干,过20目筛, 供PAHs含量分析用。
教学ppt
17
1.4试验方法
• 植物生物量测定 • PAHs的提取与测定 • 土壤中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PAHs降解菌数量的测定
教学ppt
18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
4个处理紫花苜蓿 的生物量顺序为: CK<AM<DB<DB+AM
教学ppt
19
在不接种微生物的情况下植物长势良好,说 明紫花苜蓿对土壤中的PAHs有一定的耐受性,但 接种菌根真菌(AM)和PAHs专性降解菌(DB) 能增加紫花苜蓿的生物量。PAHs专性降解菌对紫 花苜蓿的促进作用强于菌根真菌。菌根真菌与 PAHs专性降解菌联合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促进 效应强于两者分别单独处理,说明两者在促进紫 花苜蓿生长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接种微生物促进 了土壤中的PAHs降解,减少了其对紫花苜蓿的毒 害,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
教学ppt
2
植物生长时,通过根系提供了微生物旺 盛的生活场所;反过来,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增强了对污染物的降解,促使植物有更加 优越的生长空间,这样的植物-微生物联 合体系就促进了污染物的快速降解、矿化。
教学ppt
3
1.2高效植株的筛选及应用
• 有强大的须根系,最大可能地提供微生物 活动的根表面面积;
教学ppt
12
供试植物: 紫花苜蓿
教学ppt
13
化学品
菲、苯并[a]芘、蒽、芴、二苯并噻吩、 二氯甲烷、正己烷、环己烷、乙腈均为 HPLC级,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教学ppt
14
1.2选用菌种
1、专性降解菌:
对PAHs具有高效广谱降解能力,同时 具有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2、真菌:
(1)在改善植物营养、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方 面具有显著作用。
(2)真菌能产生独特的酶,降解不能被细菌 单独降解的PAHs,在土壤修复中具有特有 的优势。
教学ppt
15
1.3实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处理: ①只种植紫花苜蓿(CK); ②种植紫花苜蓿,接种菌根真菌(AM); ③种植紫花苜蓿,接种PAHs专性降解菌
(DB); ④种植紫花苜蓿,接种PAHs专性降解菌和菌
教学ppt
20
2.2土壤中PAHs含量的动态变化和降解率
同一时间内,各个处理 土壤PAHs含量顺序为: CK>AM>DB>DB+AM
教学ppt
21
培养结束时,不同处理 土壤PAHs降解率
教学ppt
22
只种紫花苜蓿的CK处理也能使土壤中 PAHs的量下降,其降解率为21.7%,AM、 DB处理的PAHs降解率分别是47.9%、 49.6%,DB+AM处理的降解效率最高达 60.1%。
教学ppt
6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
植物根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有机物的相对 亲脂性有关。
植物可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有机物,然后将无 毒的代谢中间体贮存在植物组织中,这是植物去 除环境中亲水性中等的有机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机 制。
教学ppt
7
植物分泌物或酶类去除有机污染物
植物根能释放出多种有利于有机污染物降解 的化学物质,包括单体有机化合物(氨基酸、脂 肪酸、酮酸、单糖类)和高分子化合物(多糖、 聚乳酸以及粘液等)。这些物质增加了根际土壤 中有机质的含量,可以改变根际土壤对有机污染 物的吸附能力,促进与腐殖酸的共聚作用,使根 际环境成为微生物作用的活跃区域,这样就间接 促进了有机污染物的根际微生物降解。
教学ppt
10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 供试植物 供试丛枝菌根真菌 供试PAHs专性降解菌 化学品
教学ppt
11
供试土壤
采自江苏无锡某由于多年化工废水 PAHs污染的农田。多点采集表层土壤 (0~20cm),捡出植物根系、石砾等残留 物,过2mm不锈钢筛,充分混匀,供盆栽 试验用。同时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 壤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 P,速效K,PAHs本底值。
• 能够适应多种有机污染物,生长旺盛,有 较大的生物量;
• 根系要深,能够穿透较深的土层
教学ppt
4
教学ppt
5
1.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主要机制
植物加强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物土壤主 要包括3种机制: • 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并在植物组织中 累积或代谢 • 植物释放的各种分泌物或酶类促进了有机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 植物增强根际区的微生物的矿化作用
教学ppt
9
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修复
多环芳烃(PAHs)是2个或2个以上的芳香环稠合 在一起的土壤尤其是高环PAHs污染土壤已成为目 前国内外土壤与环境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于PAHs重度污染土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受到 其毒害影响,相应微生物的数量较少,植物修复的修复 效率相对较低,可在利用植物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同时, 向土壤中接种细菌或真菌,增加微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 修复有机污染物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