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中国古代哲学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 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 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文 统化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哲学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佛教思想代表人物
龙树菩萨:提出中观学派,强 调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的 解脱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主张 众生平等,提倡慈悲、智慧和 修行
鸠摩罗什: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 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提倡 “有教无类”的教 育理念,对中国古 代教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儒家思想 强调“仁爱”、 “礼义廉耻”等社 会价值观,对中国 的社会道德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儒家思想强 调“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等政 治观念,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中国哲学发展历程
起源: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石 形成:汉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 发展: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交流融合
中国哲学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国哲学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更多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才
Part Nine
总结与思考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 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思想与价 值观
主要流派及其 代表人物
对现代社会的 意义与影响
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继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 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实践: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八极观点哲学图

八极观点哲学图

“八极观点哲学图”——简称“八极图”清明时节,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仅以此图纪念伏羲始祖!“八极图”及其基本注解(版本号V1.28)六星国民2006年首发于中华网本图及内容作者保留版权请勿用于非法及商业==========================================注:八极图是用来表示社科类问题的内部逻辑关系的图,请有缘人继续完善,谢谢!==========================================强调:1、本图是解释社科类观点的逻辑图,图中所有名称后请加上“观点”二字便于理解。

2、本图只能同时就一个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不便于分析人,请勿对号入座!3、不要只看“八卦”,关键看“粉红字体”和“亮蓝字体”所表述的逻辑关系!==========================================八极图基础:中心(太极):世界初始|思想起点两仪:正义(阳)+邪恶(阴)两翼:右倾+左倾四像:1真理(老阳)+2思维混乱(少阴)+3邪恶(老阴)+4意识混乱(少阳)基于以上,衍生出八极极限观点!八极注解(先天八卦):1乾卦位:真理正义极2兑卦位:右倾理性极3离卦位:思想紊乱极4震卦位:极左非理性极5巽卦位:左倾理性极6坎卦位:意识混乱极7艮卦位:极右非理性极8坤卦位:谬论邪恶极==========================================八极基本演化:中心(太极):⊙思想起点真理极(1乾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一般真理→质变为完美的真理谬论极(8坤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一般荒谬→质变为极其邪恶的谬论左倾理性极(5巽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理性愤青观点→质变为民族伟人的思想右倾理性极(2兑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理性XP观点→质变为国际友人的思想极左非理性极(4震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左粪过激观点→质变为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极右非理性极(7艮极):⊙→演变→达到量变界黄金分割点:右粪插屁观点→质变为汉奸卖国思想思想紊乱极(3离极):⊙→演变→既想右倾理性、又想极左非理性→质变为思想紊乱意识混乱极(6坎极):⊙→演变→既想左倾理性,又想极右非理性→质变为意识紊乱==========================================基本图形注解:以“1乾/8坤”为轴做对称,其对应位置的观点是左倾右倾的关系;以“3离/6坎”为轴做对称,其对应位置的观点是相反对立的关系。

一张表弄懂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核心观点

一张表弄懂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核心观点

一张表弄懂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核心观点中国历代思想家思想“标签“(西周——清朝)人物简介思想主旨西周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

制礼作乐。

敬天保民。

春秋管仲《管子》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

法治。

重经济,尊民意。

公孙侨郑国政治家、思想家。

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

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家学派先驱人物。

第一个反对“礼治”。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晏婴《晏子春秋》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施政:仁政爱民。

劝谏艺术:曲谏、诱谏。

人生观:看淡生死。

老子《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宇宙观:天道自然。

人生观:清虚自守。

政治观:无为而治。

孔子《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

义。

礼。

关尹《关尹子》周敬王之大夫,道家人物。

常无、常有。

“太一”为万物根本。

濡弱谦下。

内心虚静。

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不为人先。

文子《文子》道家祖师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弟子。

得道之人不为是非左右而超然自由。

“道”是统治者必由之路。

得道者其德柔弱容众、以柔克刚。

阴阳相互依存、包含并相互转化。

仲尼弟子《孝经》《中庸》等七十二贤。

颜回:德行。

仲由:勇武。

言偃:礼乐。

曾参:孝、忠恕。

子思:中庸。

……孙武《孙子兵法》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重战、慎战、备战。

知己知彼。

谋略制胜。

文武兼施。

恩威并重(治军)。

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

战国吴起《吴子兵法》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代表人物。

政治和军事相结合,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墨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乐。

节葬。

节用。

列御寇《列子》创立贵虚学派,道家学派介于老庄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宇宙生成四阶段说。

天体运动说。

地动说。

宇宙无限说。

杨朱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

生死一如。

贵己。

全性保真。

商鞅《商君书》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图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图

老子的自然思想总结图老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提出了自然思想,主张追随自然的道,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境地。

下面是一份将老子的自然思想进行总结的图表,以帮助理解他的观点。

1. 宇宙的本源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

在图表中,道以一条无限的曲线表示,代表了它的无始无终、无限无穷的特性。

2. 自然的循环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

通过图表中的循环箭头,能够看出万物无始无终的本质。

3. 道与自然道的属性和运行方式与自然界一致。

老子使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描述宇宙从无到有的过程。

图表中的箭头展示了这个过程。

4.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放弃过度的行动和干预,而是顺应自然,将事物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

图表中的顺流而下的箭头表示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5. 和谐共存老子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他提倡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并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图表中的双向箭头表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

6. 自然无为老子认为自然的无为是最有效的行动方式。

通过放下欲望和个人的意愿,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表中的人物放下了手中的东西,象征着放下欲望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总结出老子的自然思想: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放下欲望,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存。

需要注意的是,老子的自然思想非常宽泛和深奥,很难用简单的图表来完整地表达。

以上的图表只是对其核心思想的一个概括,更详尽和深入的理解仍然需要通过对老子的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国古代哲学 PPT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 PPT课件
图示:
相克:金→木→土→水→火
五行相克(相胜)的关系也不难理解,古人以镰刀和斧子 之类的金属工具伐木,所以金克木,用木作成工具来耕地翻 土地,所以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 烧的火,所以水能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 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 基本作用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 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即:“我生”“生 我”“我克”“克我”四种变化。
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 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 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
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 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 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 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 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 (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6)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
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 衰于四季;
哲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思想 核心。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 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哲学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变化不息 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 不已日新月异的创化过程,而且是人类道德精神与 天道融合,不断升华的发展过程。中国哲学视生命 的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强调天人同性 共德,万物一体,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天人合一的 精神境界;认为人的道德理想高于一切,把哲学与 政治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注重个体道德意识 的完善,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较为注重客观 辩证的认识世界,表现出了唯物而辩证的思维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行法(包括面向 和风水)
洪范五行:五行是五种能动的、相互作用的力量。
邹衍:阴阳家代表。五行按照一定顺序相生相克,四季按照五 ? 行相生顺序嬗变;朝代更替也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
韩非子
法术势:君主的统治学说。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 ? ;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就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
逻辑学:最早提出类(类名,类的概念)、故(原因或理由,强调推论)等概念;
明鬼:肯定天志(天有意志);肯定鬼神存在;天志和鬼神让人兼爱,奖赏实行兼爱的人,惩罚交相别的人。
后期
墨家
义和利:义和利应该是统一的;义不应当只是主观动机,也应 ? 该是可观效果上的利益。
知识的三种来源:亲知(亲身感觉得到的知识)、闻知(由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用推理的方法得到的知识)
代表人物:吉藏
二谛:俗谛(世俗人认为宇宙万物真实存在)真谛(宇宙万物虚幻不实)
八不中道:万物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天台宗
(法华宗)
经典:《法华经》
代表人物:智觊
倡导止观双修:止即禅定,观即智慧
一心三观: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即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空、假原是诸法一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从全体看不应偏于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空、假、中同时具于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
一张表看完中国古代哲学史
先秦哲学
人物
思想
孔子
正名:仁德为本,修己利人,齐家治国。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仁由己不由人;己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天命:否定人格化的天;天命有主宰性和必然性;君子畏天命
净土宗
经典:《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
代表人物:道绰、善导修行方法:“观想”(作各种净土羁勒世界的遐想)“念佛”(口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律宗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静因之道:认识事物,要摒弃偏见,排除杂念,按照事物本来 的样子理解认识;“虚”“一”“静”“因”。
易传
阴阳: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辩证法: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退而变化生;一切事物的产 ? 生和变化都是由于阴阳对立面的交配、交合、交接的结果。
阴阳家
阴阳家:先秦的阴阳家源于古代的方术。
认识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孟子
仁政:以德行仁者王;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人性本善;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要成就道德,必须反求诸己
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及道德修养
荀子
性恶论:人性本恶,善良都是人为养成的。礼乐文化,是将人性的恶转变成善的关键。
天行有常:天道是客观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积极改变世界: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老子
道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根本;道是一,道生万物;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无为和玄德:道无为而无不为,道顺应万物本性,生育万物却不主宰其命运。
“独化”说: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任何东西“为”和创造的;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而突然发生的。
晋唐道教
葛洪:玄、道、无、一陶弘景:道生元气生天地万物
成玄英:重玄之道,非有非无王玄览:万物禀道生,道与万物是隐、显的关系
隋唐佛学
三论宗
经典:《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自性真空:指心处于一种“空虚”的境地,这种空不是空心静坐,念念思空,而是连心“空”的概念、甚至成佛的念头都没有
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在修行方法上,心不受外物迷惑,就是无念。无念不是“百物不思”,不想任何事,而是不受外境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韩愈
李翱
柳宗元
韩愈:道统说——中国儒家关于先王之道传承系统的理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及其传焉”
理事无碍:理,一真法界之性;事,一切世间之相。即观平等之理性与差别之事法炳然而存,二者能相遍、相成、相害、相即、相非而圆融无碍。
事事无碍:事物都是本体所变现的虚幻现象,每一现象都包含本体,所以各现象之间彼此包容,没有差别和对立。
禅宗
经典:《坛经》代表人物:慧能
本性即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人人皆能成佛;佛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个人的心中;?
气:理是第一性的,创造万物的根本;气是形而下的,创造万物的材料;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人性:性分为天地之性(人之所得于理者)和气质之性(人之所得于气者)
心学
陆九渊
心即理:心与理“至当归一,精义无二”
反省内求:穷理就是反省内求自我本心,“若能 ? 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王阳明
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是世界万 物的根本,离开心就无所谓天地万物
致良知:认识来源于内心,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 ?;人人皆有良知,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遮蔽住了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 ? 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
王阳明以后的明清哲学
罗钦顺
气和理:气是世界的本源;理是气运动变化的必然 规律
王廷相
“理在气中”:气是最初的,唯一的实体;气是永恒的,不灭的;理在气中
自然观和无神论:否定鬼神、否定有意志的“天”;
道、理:第一次把道、理分开;道是万物总体的规律;理是每 ? 一具体事务的具体规律。
汉唐哲学
董仲舒
儒家和阴阳家:将阴阳家的天人关系与儒家的政治、社会哲 ?学结合在一起
宇宙观:宇宙由十种成分组成:天、地,阴、阳,五行的,木 、火、金、水,人。 ?
天人关系:天有喜怒哀乐,与人相副,天人一也;人副天数 ?,人是天的副本;天人感应,人的行为符合天意,天就喜欢,反之,天就震怒。
李翱:复性说——成为圣人的一套学说;性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欲的蒙蔽,使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就能成为圣人
柳宗元:元气论——宇宙由混沌元气构成,没有主宰;运动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
宋元明清哲学
宋初宇宙发生论者
李觏
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元气,太极分化为阴阳二气,二气交汇形成五行万物
元亨利贞: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元(事物的开 始)、亨(事物的成长)、利(生存条件)、贞(事物发展显示自身的基本特征)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墨子
批儒:儒家不信天鬼;儒家厚葬伪哀;提倡礼乐,怠慢生产
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天下所有的人都应当部分高低,彼此相爱;强调无差别、无差等的爱
三表:衡量一种言论的标准——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
唯识无境:意谓唯有识而无外在之对象。
转识成智:通过修炼,使八中识都变成佛的智慧。
华严宗
四法界:所谓“事法界”,指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杂”);所谓“理法界”,指清净的本体世界(“纯”)。这两种世界互相包容而无妨碍(纯杂无碍),这就叫“理事无碍法界”。各种事物之间也都互相包容而无妨碍,这就叫“事事无碍法界”。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未必吉,相克未必凶
王安石
五行:万物的体质、性能、形态以及他们所处的时间和方位,都由五行决定。
周敦颐
太极:宇宙的最初阶段是“无极而太极”;“无 ? 极”是指无形无象的最高实体,“太极” 是最大的统一体;“太极”动起来,就产生“阳”,动到极点,就静下来,静下来就生出“阴”;一动一静,分化出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出五行万物
逻辑理论:①肯定概念是表示可观事物的(所谓,实也;所以 谓,名也)②把概念分为三类:达(最高最普遍的名词概念)、类(同类事物的共同感念)、私(专讲某一事物的专有名词或个别概念)③判断分三类,尽(全程判断)、或(特称判断)、假(假言判断)
管子
《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上下;哲学思想最浓
精气说:精气就是道;精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本;人的身体 ? 、智慧、灵魂都是由精气构成。
黄宗羲
气外无理、心即是理:心外无气,一切都是即气即心的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气是唯一实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 ? ?律,依凭于气
即事以穷理:就事物现象探求其规律,反对立理 ? 以限事
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生成万物的材料是气,万物所以 ? 然的规律是理;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戴震
气化即道:“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 是故谓之道”;道就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过程。
密宗
指导思想:“菩提心为成佛的种子,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六大: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
密宗三部:杂密、胎藏界、金刚界。
唯识宗
又名慈恩宗
代表作:《成唯识论》
世界分为“我”“法”:我(指生命的主体,意识活动等)法(事物极其规律,如山河大地和人的肉体)
八识:阿赖耶识、末那识、了别境识(眼耳鼻舌身意)
神:“太极”动静生阴阳,“太极”的动静无形无状,微妙不测,称之为“神”,神就是太极的微妙作用。
邵雍
邵雍主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宇宙观;如果阳是宇宙生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毁的力量。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的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初爻表示毁的开始,坤卦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