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玉米田间测产实习报告

玉米田间测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学种植和精准测产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田间测产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农业科学素养,我参加了本次玉米田间测产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和掌握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某农业大学玉米试验田2. 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3. 实习内容:(1)了解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2)学习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对玉米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部位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样。

(4)分析玉米产量和品质数据,评估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参观了玉米试验田,了解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2. 实习中期,我们开始学习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农技专家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测产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测产尺、测产袋、电子秤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测产的操作流程,包括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

3. 实习后期,我们分组进入田间,对玉米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部位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样。

在测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测产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他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五、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农业科学素养。

2. 通过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为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玉米实习报告

玉米实习报告

玉米实习报告在现代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实习成为了学生和职场新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对于农业专业的学生而言,实地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过程,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下面,我们以玉米种植实习为例,展示一份标准的实习报告范本。

实习的田野位于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等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我跟随经验丰富的农技师,系统学习了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在播种前的准备阶段,我们进行了土壤检测,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施肥计划。

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并采用机械化播种,确保了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宜的种植深度。

随着玉米苗的渐渐长大,田间管理工作逐渐增多。

灌溉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关键之一,我们根据气候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调配水源,既保证了水分供应,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实习的重点内容。

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既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例如,当发现玉米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时,我们及时调整了施肥方案,补充了必要的微量元素,使玉米恢复了正常的生长状态。

实习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收获季节的到来。

站在金黄色的玉米田中,看着一穗穗饱满的玉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不仅是对实习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农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证明。

总结这次实习经历,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对玉米生长规律和管理技术的深入理解。

通过亲自下田,我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而且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田间工作中,我学会了与同事们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第1篇示例: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用适量的肥料则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探讨和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

我们在田间随机选择了几块相似的地块作为实验区,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在不同地块上施用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玉米肥料。

经过一季的玉米种植生长周期后,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产量以及养分吸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的效果。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不过,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等问题,降低了玉米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除了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也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

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合理施肥,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肥技术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肥料施用不均匀、养分流失等问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而且,由于土壤肥力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肥料利用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田间试验总结,我们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科学施肥技术、及时合理施肥等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第2篇示例: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支持,尤其对氮、磷、钾等肥料需求量较大。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实验地点:XX省XX县XX村玉米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 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玉米品种:XX品种2. 施肥材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3. 仪器设备:土壤养分测试仪、土壤取样器、电子秤、量筒等实验方法:1. 试验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形平坦、排水良好的玉米试验田。

2. 试验设计:将试验田划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00平方米,随机排列。

设置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 处理1:不施肥(对照)- 处理2:每亩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处理3:每亩施尿素4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硫酸钾40公斤- 处理4:每亩施尿素60公斤、磷酸二铵60公斤、硫酸钾60公斤- 处理5:每亩施尿素80公斤、磷酸二铵80公斤、硫酸钾80公斤3. 试验实施:- 玉米播种:3月15日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

- 施肥: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追肥分别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

-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

4. 数据采集:- 玉米产量: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进行测产,计算平均产量。

- 土壤养分:分别在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产量:- 处理2、3、4、5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50公斤/亩、850公斤/亩、950公斤/亩、1050公斤/亩,均显著高于处理1(不施肥)的450公斤/亩。

-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正相关,即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

2. 土壤养分:- 播种前,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1。

- 收获后,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处理1。

- 施肥量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下降。

玉米在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玉米在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测产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小组于XX年XX月XX日赴XX地区进行了玉米田间测产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影响因素。

3. 提高田间测产数据的准确性,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训内容1. 实训地点:XX地区玉米种植基地2. 实训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3. 实训人员:XX人4. 实训设备:测产工具、记录本、相机等5. 实训过程:(1)实地考察:了解玉米种植情况,包括种植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情况等。

(2)测产准备:熟悉测产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测产指标。

(3)田间测产:按照测产流程,对玉米株行距、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进行测量。

(4)数据整理:将测产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亩产量。

(5)结果分析:分析测产数据,总结玉米生产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本次实训共测产玉米面积XX亩,测产数据如下:(1)株行距:XXcm×XXcm(2)株高:XXcm(3)穗长:XXcm(4)穗粒数:XX粒(5)千粒重:XXg(6)亩产量:XXkg2. 结果分析(1)种植品种:本次测产玉米品种为XX,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种植密度:根据测产结果,玉米种植密度为XX株/亩,与当地玉米种植密度相比,本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3)施肥情况:本次测产玉米施肥情况良好,施肥量适中,有利于玉米生长。

(4)病虫害防治:本次测产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当。

(5)亩产量:本次测产玉米亩产量为XXkg,较当地玉米平均亩产量XXkg提高了XX%。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

玉米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玉米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学种植和精准测产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玉米测产技术的掌握,我们于2023年秋季开展了玉米田间测产实训。

本次实训以息烽县农业技术团队承担的“2023年省级粮油作物(玉米)高产竞赛”和“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为背景,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玉米测产技术的理解。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玉米产量测定的标准和方法。

3. 学会分析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流程(1)确定测产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田块作为测产区域。

(2)测量面积:使用测绳或测距仪测量测产区域的面积。

(3)抽样:在测产区域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点,样点数量根据测产区域的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确定。

(4)取样:在每个样点内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进行取样。

(5)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指标:使用卷尺、卡尺等工具对玉米植株进行测量。

(6)计算产量:根据测得的指标和样点数量,计算玉米产量。

2. 玉米产量测定的标准和方法(1)产量测定标准:根据《玉米产量测定方法》(GB/T 17891-1999)进行产量测定。

(2)产量测定方法:① 产量计算公式:产量(公斤/亩)=(样点产量×样点数量)/测产区域面积。

② 样点产量计算公式:样点产量(公斤/亩)=(样点产量×1000)/样点面积。

③ 样点面积计算公式:样点面积(平方米)=样点长×样点宽。

3. 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2)栽培技术: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如温度、降雨量、光照等。

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玉米田间试验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玉米田间试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田间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玉米田间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玉米种植与生长发育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玉米的种植。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我们掌握了玉米播种、施肥、浇水等基本田间管理措施。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包括株高、叶数、茎粗等指标的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2.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病虫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玉米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防治操作,如喷洒农药、清除病残体等。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田间试验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玉米田间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学习了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等。

在试验中,我们严格遵循试验方案,进行了不同处理组的设置,如施肥量、施肥方式等。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相关数据,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玉米田间试验过程中,我们认真收集了各项数据,包括玉米生长发育指标、产量等。

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学习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田间管理措施,掌握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玉米田间试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这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米试验实习报告

玉米试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玉米试验实习一、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掌握玉米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对玉米试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特参加此次玉米试验实习。

二、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田。

四、实习内容1. 玉米种植: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地整理、播种、施肥、灌溉等。

2. 玉米性状观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株型、叶色、穗型等性状进行观察记录。

3. 玉米病虫害防治:学习玉米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4. 玉米试验设计:学习玉米试验的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进行玉米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

五、实习过程1. 玉米种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土地整理、播种、施肥、灌溉等玉米种植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种植玉米的艰辛和重要性。

2. 玉米性状观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株型、叶色、穗型等性状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了解了玉米的生长习性和性状变化规律。

3. 玉米病虫害防治:学习玉米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识别了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并掌握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玉米试验设计:学习玉米试验的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了试验设计,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进行玉米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数据采集工作,并学会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六、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玉米的生长习性、试验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如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七、实习总结这次玉米试验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报告
玉米播种
1. 玉米品种:郑单958
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
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
a. 播深:5~6cm
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
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
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
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子长度的五分之四,今年春季气温较低种子萌发的速度较慢。

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
6. 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
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
2.玉米考苗记录
表4:玉米考苗记录(2013年
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
3.总结:从播种到玉米幼苗进入小花分化期对玉米的幼苗以及生长锥的动态进
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

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穗行数:数计果穗子粒行数。

行粒数:挑选粒数中等的一行数出这一行的籽粒数量。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风干果穗的重量(g)。

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风干重量(g),求平均数。

穗轴率(%)=穗轴重/ 穗重×100
出籽率(%)=穗粒重/ 穗重×100
千粒重:分别数取两个1000粒(风干)称重。

两次重量相差不能超过4-5克。

玉米测产
1.产量计算:
玉米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种植密度(株/667m2)=666.7m÷株距÷行距
本次玉米种植的行距为0.6m,株距为0.25m
种植密度(株/667m2)=666.7m÷0.25÷0.6=4445株/亩
玉米产量=1×4445×624÷1000×0.313×0.85=738Kg/亩
2.产量分析:测长得到的玉米的产量水平为738公斤每亩,达到普通的高产水
平,测定的玉米经济性状中穗行数和穗粒数的水平都与郑单958的平均水平持平或略高,但是千粒重水平却低于郑单958的平均水平17g,这说明我们的产量还有提高的潜力,如果千粒重能达到郑单958的平均水平的话亩产会增加40Kg,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的话,亩产提高这样的一个幅度由非常重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千粒重低于郑单958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是籽粒不够饱满,充实度不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玉米籽粒的充实度,提高粒重增加重要时期的田间管理,实现增产。

另外在考查玉米穗部性状的时候发现玉米有一定度的感染真菌性疾病,这也可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防治病虫害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