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W-ZD-920K(A2)(主型)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检验报告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GB 4715-9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代替GB4715-84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hest sensitive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的根据散射光、透射光原理(光电感烟)和电离原理(离子感烟)工作的探测器。
其他环境中安装的、根据其他原理工作的探测器,除特殊技术要求应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亦应执行本标准。
2 引用标准GB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 2423.1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GB 6113 电磁干扰测量仪3 技术要求3.1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灾,其烟参数达到预定值时,探测器应输出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或起同等作用的共他显示器,显示信号应予保持,直至手动复原为止。
3.2 探测器应装配网眼最大尺寸不大于1mm的网织品或采取其他预防昆虫进入的措施。
3.3 探测器应耐受住本标准第4章所规定的各项试验,并满足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4 试验方法4.1 试验的一般要求4.1.1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是型式试验,探测器试验按附录A 规定进行。
4.1.2 可复位探测器按附录A规定试验。
不可复位探测器按附录B规定试验。
4.1.3 探测器在试验前均需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述要求时,方可进行试验:a、表面无腐蚀、涂覆层剥落、起泡现象,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b、文字符号和标志清晰,结构无松动。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检验作业标准

把待测试的探测器安装在测试底座上,电流表的指针随着探测器指示灯闪亮周期性跳变;
指针周期性的跳变之前,电流表的显示值应小于50μA ;
拨动电流表工装上的电压选择转换开关,指针周期性的跳变之前,电流表的显示值应小于50μA 。
拟 制
审 核
批 准
会签栏
部门
签字
受控状态
生效日期
备注
—
第1页 共2页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及要求
检验工装
及设备
全检
抽检
检验作业标准
外
观
检
查
1
壳体表面质量
无腐蚀、涂覆层剥落和起泡等现象,无明显划伤、裂痕、毛刺等机械损伤。
无√—2源自紧固件紧固部件、紧固螺钉无松动、紧固螺钉无缺失现象。
3
防虫网
防虫网无挤压变形。
4
指示灯
指示灯无裂痕、被遮挡等现象。
编号
WI-PZ-330/1.0
适用的产品
名称
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型号
8
报警功能检验
把监视状态检测好的探测器安装在测试底座上,红色指示灯应周期性的闪亮;
用加烟工装给探测器加烟,探测器应能报火警:红色指示灯常亮,电流表显示在17mA-23mA;
拨动电流表工装上的电压选择转换开关,再用加烟工装给探测器加烟,探测器应能报火警:红色指示灯常亮,电流表显示在17mA-23mA;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及要求
检验工装
及设备
全检
抽检
检验作业标准
功
能
检
验
7
工装准备
将200mA电流表工装的的两组输入端子分别与稳压源的两组输出端子连接,稳压源的两组电压分别调为9V和30V。电流表工装输出端子与测试底座连接。
JTW-BD-FST-851C(主型)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检验报告

;StU;iSii[S3f e-;i^^SHIE$;*S 430# 1 ^#^S3*S
201203 86-21 28943433
if f
X 8621-60758196
& & *E ^
Non7?min?453 t 7 55 H 3 ^ f
JTW-BD-FST-851CM M!S^^&S!']ii (AD :
/v [i yv ii
4
iiiji>v:ir-)-|iijwt t
4. 4
o C/min lO'C/miii 20'C/min 18H|j;>v:il-fl'iiJ
: )"C/min OlminO2s
5
i'.';i7iAiii'!i; u;ijf t
4. 6
:rc/min
20'C/inin
Olmin52s
0Onii n46.s
iii"j/>v:iifi'nj 18 6
4. 7
lUJli KK
10niin07s 0linin26s 09min34s 0lmin20s 3"C/min
ililk I-.K 10min09s Olmin37s liJK I-.K 09min42.s OlminlHs 20'C/min 01min38s 01min23s OlminOH.s 01minl9s
2. f is**p/ f iauSo
5. jytM^ f i iA*T, IE i *&B^lf e|A mf iff^sSB^af e
Honeywel l International Inc. -i^s] , Strif e ilk jtj US Honeywe I I
JTW-ZOF-GST9712(Ex)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安装、使用产品前,请阅读安装使用说明书JTW-ZOF-GST9712(Ex)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Ver.1.08,2018.05)一、注意事项1.产品仅应被安装在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所明示规定的使用环境,不适用于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包括使用磷化铝杀虫剂的烟草仓库)。
产品不可被安装在对设备有特殊认证要求的环境或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煤矿瓦斯、粉尘爆炸性环境、船舶、飞机、火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
如有特殊需求,请联系本公司相应销售人员。
2.GST-LD-8332编址接口模块应安装在安全区域,本安侧和非本安侧接线应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至少50mm)。
3.安全栅接地必须可靠,连接螺钉必须拧紧,不可松动,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Ω,本安回路最大分布参数不应超过规定值,即电缆间分布电容不得大于0.083 F,分布电感不得大于4.1mH。
4.经防爆检验合格的产品,维修时不能随意更换或改动影响防爆性能的元器件和结构。
二、概述JTW-ZOF-GST9712(Ex)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适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具有防爆要求的1区及2区使用。
与GST-LD-8332编址接口模块配合使用,接入本公司生产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完成探测器的信号处理。
该探测器防爆类型为本质安全型,符合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和GB 3836.4-2010《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的有关规定。
探测器具有A1R和BS两种类别,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使用编码器进行现场设置。
三、特点本探测器结构新颖、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可靠,特别适用于发生火灾时有剧烈温升的场所,与感烟探测器配合使用更能可靠探测火灾,减少损失。
四、技术特性1.探测器类别:P(A1R和BS可设,出厂默认类别为A1R)2.工作电压:DC16V~DC28V3.静态电流≤60μA (注:静态时探测器可工作在DC16V~DC28V电压范围内。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采样管(含支管)的长度和采样孔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3)非高灵敏度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
测器不宜安装在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
(4)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在设置为高灵敏度时,可安装在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并保证至少有2个采样孔低于16m。
(5)安装在大空间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的要求
(1)当探测区域的高度不大于20m时,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当探测区域的高度大于20m时,光束轴线距探测区域的地(楼)面高度不宜超过20m。
(2)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
(3)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
(1)当探测区域的高度不大于20m时,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当探测区域的高度大于20m时,光束轴线距探测区域的地(楼)面高度不宜超过20m。
(2)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
(3)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
(4)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光路上应无遮挡物或干扰源。
(5)发射器和接收器应安装牢固,并不应产生位移
尺量、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查
2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电缆桥架、变压器等设备上的安装
宜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敷设时,宜敷设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
观察检查
3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
(1)安装位置应根据被探测气体的密度确定。若其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探测器应位于可能出现泄漏点的上方或探测气体的最高可能聚集点上方;若其密度不小于空气密度,则探测器应位于可能出现泄漏点的下方。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火灾探测器种类
现场的信息采 •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集类型
• 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
设备对现场信 • 离子型探测器, 息采集原理 • 光电型探测器、线性探测器
现场的安装方 • 点式探测器
式
• 缆式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
火灾探测器种类
现场的信息采 •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3.检查电感烟火灾探测器接线是 否正确
4.盖上上盖接线完成
使用及操作
编码时可利用海湾电子编码器进行编码时将电子编码器与探测 器的总线端子接好即可以进行地址码的写入和读出。
1. 地址码的写入 a) 打开电子编码器电源。 b) 输入地址码(1—242)按下“编码”键屏幕上将显示一个 “P”表明相应的地址码已被写入按下“清除”键返回。 c) 若编码失败则显示错误信息“E 示“0”可重新进行操作。 2. 地址码读出 a) 打开电子编码器电源按下“读码”键屏幕上将显示设备 的地址码。 b) 若读码失败屏幕上将显示错误信息“E”按“清除”键 清除可重新进行操作。
集类型
• 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
设备对现场信 • 离子型探测器, 息采集原理 • 光电型探测器、线性探测器
现场的安装方 • 点式探测器
式
• 缆式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海湾
利达华信
盛赛尔
烟散射光法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感光电极处于 激光照射下发生电信号,当火灾烟雾遮蔽激光时, 电极失电,发出报警信号。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 红外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光子接收元件)在其探测 室内的设置通常是偏置设计。二者之间的距离~般 在20-25mm.在正常无烟的监视状态下,敏元件接收 不到任何光,包括红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在烟粒 子进入探测室内时.红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则被烟 粒子散射或反射到光敏元件上,并在收到充足光信 号时,便发出火灾报警,这种火灾探测方法通常被 称做烟散射光法。
泛海三江产品性能及技术特点

投标产品性能及技术特点1 产品特性1.1可靠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模块控制结构。
系统中任何设备的单个元件故障均不造成系统关键性故障或控制设备的误动作。
产品均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产品设计符合国家标准、ISO系列国际标准。
在器件选型方面,大量采用CE认证和UL 认证部件,充分保证其可靠性。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000小时;维修性:平均修复时间MTTR≤10分钟;系统的可用率≥99.99%。
1.2配置灵活性我司生产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满足于大中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
控制器与探测器之间采用无极性信号二总线连接,控制器与各类编码模块采用四总线连接(无极性信号二总线、DC24电源线有极性)。
火灾报警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各信号总线回路板采用拔插式设计,系统容量扩充简单、方便。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任一地址编码点,即可由编码火灾探测器占用,也可由编码模块占用,在工程编码时可以混编。
根据工程情况,可配置多块多线制控制盘及总线手动控制盘,多线控制盘最大可扩展到4000点,总线手动控制盘可扩展到3600点,完全能够满足各种项目对消防控制系统中重要设备的控制。
1.3便于操作性系统采用7.4吋液晶作为显示部件,能同时显示火警、设备反馈、故障等信息,报警信息一目了然。
操作界面采用仿Windows菜单及窗口界面,接近电脑操作使用习惯,简单易学。
用户通过鼠标就可以调出下拉式菜单即可非常快捷地进行测试、调试、配置、事件管理、监视和报告处理等工作。
1.4抗干扰性1)在产品方面:产品设计参考了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和IEC标准,在电磁兼容设计方面,采用软硬件滤波、屏蔽和浪涌吸收等设计方法,抗辐射电磁场性能可达10V/m,符合IEC标准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可有效防止大气过电压、电磁波、无线电和静电等干扰侵入系统内部,造成系统设备的损坏和误动作。
2)传输信号线路上的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总线可通过采用RVS双绞线、电源线采用屏蔽双芯电缆,可有效抑制环境中的强电磁干扰,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点型感温火技术要求及灾探测器试验方法.doc

点型感温火技术要求及灾探测器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4.84:681.2:620.1GB4716-一84Tecbalcal requireaeats and test methodsfor heat seasitiVe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目录1技术要求2试验方法3标志附录A可复位探测器试验纲要附录B不可复位探测器试验纲要附录C响应时间试验附录D振动试验附录E冲击试验附录F碰撞试验附录G腐蚀试验附录H低温试验附录J高温响应试验附录K电压波动试验附录L湿度试验附录M绝缘电阻试验附录N耐压试验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的点型感温(包括定温、差温和差定温组合式)火灾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
其他环境中安装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探测器,除特殊技术要求应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亦应执行本标准。
1.技术要求1.1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灾,其温度参数达到预定值时,探测器应输出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显示器。
1·2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灵敏度级别应符合2.2.3.2项的规定。
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应符合2.2.3.4项的规定。
1.3探测器在额定工作电压降低15%和升高10%的条件下应能可靠工作。
1·4探测器应能耐受住表1中规定的气候条件下的各项试验。
各项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第2章有关试验的要求。
表11.5探测器应能耐受住表2中所规定的机械环境条件下的各项试验。
各项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第2章有关试验的要求。
表21.6探测器的所有接点和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在表3所列两种条件下测量时,应分别不小于表中相应的规定值。
表31.7探测器的所有接点和外壳间在正常大气条件下保持24h后,应能耐受住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60s的试验。
试验电压按表4中的要求确定。
试验期间的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第2章有关试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