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我从哪里来
小班我从哪里来科学教案

小班我从哪里来科学教案小班我从哪里来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
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爱好。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住着谁呀?”“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阅历,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小班我从哪里来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 老师出示水盆,提问。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2. 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
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起源。
2.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1. 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如图书、图片、实物模型等。
2. 选择一个适合的场地,确保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能够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利用图书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关于身体和生命起源的知识。
可以先让幼儿望图说话,观察图片中的人体器官和生命起源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向他们传递知识。
2. 观察身体(15分钟)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指、头发、眼睛等身体部位,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 制作人体模型(30分钟)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制作人体模型的材料,如纸板、颜料、棉花等。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个简单的人体模型,可以用棉花做头发,用颜料描画眼睛、嘴巴等。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模型,了解不同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4. 生命的起源(20分钟)利用图书或图片向幼儿介绍生命的起源,如种子变成植物,幼儿的出生过程等。
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奇妙之处。
5. 模拟种子发芽(20分钟)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种子和肥料,并向幼儿解释种子发芽的过程,然后让幼儿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花盆中埋一颗种子,并逐步给予水和肥料,观察种子在接受养分后的生长变化。
6.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幼儿在总结时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活动延伸:1. 带幼儿去实地参观植物园或动物园,进一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命过程。
2. 通过制作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和探索其他生命现象,如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3. 组织幼儿参与更多的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评估:1.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身体和生命起源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通过精心策划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到人类的最初起源,知晓生命的形成过程;2.启发幼儿思考,了解自己的生命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要保护自然环境;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自然,开阔幼儿的视野;4.培养幼儿好奇心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自然环境•给幼儿讲故事或引入课题:你和小动物有什么不同?2. 讲解“生命”•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各种生物的形态;•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跟其他的东西有什么不同?3. 讲解“人类的起源”•通过图片、绘本,引导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绘制幼儿身体的草图,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起源。
4. 活动环节•制作“探索自然”的标语,让幼儿感受到在自然中探索和发现的乐趣;•通过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幼儿感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和创新。
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问答法3.实物展示法4.活动探究法教学评价通过幼儿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1.幼儿是否能够理解讲解内容;2.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回答问题;3.幼儿是否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环境;4.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地探索和思考。
教学时长•本节课约45分钟。
教学材料1.图片或实物展示;2.绘本或支持课堂讲解的多媒体;3.活动相关材料,如拼图、手工制作工具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环节:让幼儿观察自然环境并给幼儿讲故事或引入课题;•讲解“生命”;•讲解“人类的起源”。
第二课时•通过活动环节,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活动结束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本篇科学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阶段。
通过讲解“生命”、“人类的起源”,以及互动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并探索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幼儿能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探究自然世界的乐趣,在积极探索中发现自我、开阔视野。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我从哪里来》教案篇1【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同学熟悉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哺育自己不简单,培育同学喜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育同学勤于思索、乐于探究、擅长学习的好习惯。
3、学问与技能关心同学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学问和收集资料、猎取信息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同学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哺育自己的不简单。
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发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预备】同学预备:1.请父母供应自己的诞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诞生时的状况。
3.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老师预备:1.了解同学的已有熟悉和感爱好的话题。
2.动物(小马、小鸡)诞生的情景录象。
3.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
(配解说词)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看录象:老马生小马、鸡蛋里孵出小鸡。
2、同学沟通:小鸡、小马从哪里来?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出示课题]同学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点评:儿童很喜爱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
通过观看小鸡、小马不同的诞生时的录象,将孩子们带入千姿万象的奇异的生命世界,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我们(人)从哪里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深厚的学习爱好和剧烈的探究欲望。
]二、图文结合,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1、同学围绕主题自由提问。
2、看图听录音介绍。
3、同学沟通:你知道了什么?4、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关心同学理解。
①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
②胎盘、脐带图。
了解: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妈把自己的养分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每天长大了。
[点评:“生命的产生”是一个简单、漫长的过程,各年龄层的孩子都有奇怪心,也有不同的性探究取向。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我从哪里来》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我从哪里来》包含对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积极探索对他们的来历有初步了解的愿望,体验父母的辛苦,大胆开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
发表评论,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从哪里来》,其中包含对教案的反思。
活动目标:1.最初了解您来自哪里,并体验父母的艰辛。
2.激发孩子积极探索的愿望。
3.能够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您的意见。
4,愿意与同行,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课件:我来自哪里?活动程序:1.以问题形式与幼儿沟通。
宝贝,你是哪里人?猜测。
“答案是不同的:有人说他们要来了,有人说母亲出生了。
不同的回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其次,看课件。
1.父亲的种子与母亲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老师问:爸爸的种子是什么?(像小小)老师:这些小姐妹真的会游泳!学习游泳和游泳。
他们在妈妈肚子里住什么?(子宫)2,妈妈吃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3,宝宝的阴谋在妈妈的肚子里,宝宝会在肚子里做什么?幼儿:会睡觉,会伸出手,也会翻身.让我们学习小胎儿做的事情。
老师:妈妈想改变婴儿的许多不良习惯。
4,婴儿看起来像他出生时一样。
有些婴儿会自己爬出来,有些需要医生帮助。
婴儿出生了,每个人都称他为婴儿或新生儿。
第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
对我妈妈说声谢谢。
妈妈,我爱你!妈妈真的很辛苦!我想帮我妈妈。
我想听妈妈的话。
教学反思:成功:良好的科学活动,尤其是关于婴儿的出生,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您不能很好地掌握它,它将变得很无聊。
我将充分利用课件来简化渊博的知识,以便孩子可以了解生活史的起源,并体验母亲的艰辛。
用孩子们的言行,许多婴儿都能理解自己。
它是我母亲出生的。
我相信,在这堂课之后,他们了解到,创造生活是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
不足之处:如果您可以请一个怀孕的母亲或医生讲述母亲的怀孕故事,并讲述婴儿的出生故事,那么孩子会更感兴趣,记忆也会更深刻。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教案背景幼儿园是孩子初步了解自我和环境的重要场所。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的重点之一,通过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素养。
此次科学活动教案的主题为“我从哪里来”。
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学习生命起源、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生命的认知,掌握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能力。
4.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并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增强对科学教育的兴趣。
活动准备1.土、果汁或水,芽苗或种子;2.构建细胞模型的材料:玩具球、面粉、食用色素、盐、苏打粉;3.来自不同生物的图片,如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等;4.准备可爱的小草娃娃。
活动步骤步骤一:讲授生命起源和发展1.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细胞、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等,并询问幼儿对它们的初步观察和认知。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3.通过对比让幼儿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并引导幼儿探究生命的起源。
步骤二:制作自己的植物1.给每一个幼儿一个小盆,在盆中放入土壤。
2.授予给每个幼儿一包芽苗或种子。
3.引导幼儿配合老师的指导,将芽苗或种子种植在土壤中。
4.芽苗或种子种植后每天给予充足的水分,以便促进生长。
步骤三:制作细胞模型1.准备团队活动,为小组准备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玩具球、面粉、食用色素、盐、苏打粉等。
2.引导幼儿合作,按照老师指导的步骤制作细胞模型。
3.鼓励幼儿说出他们的感受,以及在合作中的收获。
步骤四:制作自己的草娃娃1.给幼儿们一些材料和草、稻草或其他植物。
2.引导幼儿们制作自己的小草娃娃。
3.让幼儿们和小草娃娃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快乐。
反思1.本次活动通过对幼儿生命起源的介绍和实践,让幼儿对生命有了初步认知,提高了他们的生命敬畏感和重要性。
2.针对有的幼儿可能无法准确实现在活动中的要求,建议老师要更耐心地引导幼儿并鼓励他们去实践。
《我从哪里来》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从哪里来》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好奇。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理解生命的起源。
2.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等。
2.环境布置:温馨的亲子活动室。
3.人员准备:班主任、家长、幼儿。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游戏的快乐。
2.引入主题(1)教师出示一张婴儿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小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3.讲解生命起源(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生命的神奇。
(2)教师简单讲解生命的起源,如:生命的开始是一个小小的受精卵,经过妈妈的孕育,慢慢长大,出生。
4.观察讨论(1)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图片,如: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出生的宝宝等。
(2)幼儿相互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内容。
5.亲子互动(1)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完成一个亲子游戏,如:宝宝找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增进亲子感情。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如:学会了什么、最喜欢哪个环节等。
7.结束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
(2)教师颁发奖品,表彰幼儿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
(3)教师与家长、幼儿一起合影留念,结束活动。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增进亲子关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小班我从哪里来教案

小班我从哪里来教案教案一: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预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娃娃4个,靠垫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1、我今日请来一位客人看看是谁?(孕妇)她是一为即将成为妈妈的孕妇,她的肚子怎么这么大呀!我们来听听她讲讲肚子里的宝宝。
2、本来宝宝在肚子里这么不听话呀,那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绝对一样是个小捣蛋,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到底是什么形状呢?(二)基本部分 1、通过摸、听等方式感触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我这有四个娃娃每个组一个你们认为小宝宝哪里会动就给这个部位做个标志,然后我们一起来动一动。
(幼儿操作)2、通过想象,学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动一动。
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象个小蚕豆,紧紧的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
渐渐渐渐长大了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
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骑上我的小三轮真神气。
我还会愤怒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呀好精彩,出来出来最终出来了,啊啊啊。
(三)结束部分1、你们从小宝宝长到这么大最想谢谢的人是谁?(妈妈)2、嬉戏:我来做妈妈请小伴侣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教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当心走路——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3、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向来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无数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幼儿自由研究)4、我们小伴侣的确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哟!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我真的很不错)。
2教案二:《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看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预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教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 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
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
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