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电装备设计

合集下载

机电系统设计分析

机电系统设计分析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机电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02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机电系统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确定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对机电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和运行环境进行 详细分析,明确设计目标。
收集相关资料与技术标准
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标准和规范,为后 续设计提供参考。
案例四: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分析
总结词
高效、可靠、柔性
详细描述
自动化生产线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关键设施之一,其设 计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设备选型、控制系统等多个 方面。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目标是实现高效、可靠、柔 性的生产,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增强生产线 的可调整性和可扩展性。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时需要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线布局和 设备配置,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
优点。
嵌入式数据库
嵌入式数据库是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基础,具有实时性、可裁剪性、可移 植性等优点。
嵌入式网络技术
嵌入式网络技术是实现远程控制和数 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具有低功耗、低 成本等优点。
05
机电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业机器人设计分析
总结词
功能全面、应用广泛
详细描述
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可编程性强等特点。在设计工业机 器人时,需要考虑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以及人机交互、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需根据 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
案例二:数控机床设计分析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其是指将机械、电子、信息、传感等技术综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现代军事战争对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促使现代武器中进一步深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无线装备的先进化程度。

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武器装备的分类进行阐述,并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主要特点和具体应用,希望为我国的武器装备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武器;特点;应用1 现代武器装备的分类1.1 定向能装备定向能装备又称束能装备,是利用束能产生杀伤力的武器装备。

其原理是利用各种激光束、声波束以及粒子束等能量。

从而产生高温、声波以及辐射等综合效应,用束的形式來摧毁目标。

定向能武器装备以载体的不同还可分为激光、粒子、微波等武器装备形式,无论哪种载体,其共性特点是束能速度可接近光速,一旦发射,即可击中目标,等待时间几乎为零;同时其能量的集中程度高,例如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可到达几百甚至几千千瓦,当目标被击中时,可造成烧毁或者融化;此外,由于发射的是激光束或者粒子束,通常聚集程度较高,并且时间迅速,导致对手难以发现光束来自哪里,因此,使对手猝不及防。

定向能武器装备分为激光武器装备、产生高功率的微波装备、射频武器装备以及粒子束武器装备等,其中高能激光和微波可击败处于任意发射阶段的导弹,因此威力巨大。

在定向能武器装备的操作过程中,都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上将机械装置和软件相结合,控制定向能装备。

1.2 动能和声波装备(1)动能武器装备是指发射高速飞行的高动能弹头,并可利用弹头摧毁目标,其可用在战略反导、反卫星以及航天器等,还可用于防控战术当中。

例如:电磁炮在发射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千米,还可携带几十枚射弹,拥有较强的火力,摧毁性强。

其中在其发射过程中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操控武器,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范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范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范文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的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物料搬运可是个大活儿,又累人又容易出错。

所以呢,我就想设计一个聪明的机器人来干这个活儿。

二、设计目标。

1. 精准定位:它得知道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不能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2. 安全可靠:在工厂里有很多人和设备,机器人可不能到处乱撞,得稳稳当当、安安全全的。

3. 高效搬运:毕竟是来干活儿的,要是慢吞吞的,那可不行,得快速准确地把物料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三、总体设计方案。

# (一)机械结构设计。

1. 底盘。

底盘就像是机器人的脚,我选择了四轮驱动的底盘结构。

四个轮子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轮子采用了特殊的橡胶材质,有很好的摩擦力,这样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就不容易打滑。

为了实现转向功能,我在底盘上安装了转向机构。

这个转向机构就像汽车的方向盘一样,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行驶方向。

2. 机械臂。

机械臂是用来抓取和搬运物料的关键部件。

我设计的机械臂有三个关节,可以灵活地伸展和弯曲。

每个关节都由一个电机驱动,通过精确的控制算法,能够实现机械臂在三维空间中的精确定位。

在机械臂的末端,我安装了一个特制的夹具。

这个夹具可以根据不同物料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调整。

对于方形的物料,可以使用夹板式夹具;对于圆形的物料,可以使用环抱式夹具。

# (二)控制系统设计。

1. 硬件部分。

控制器:我选用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作为机器人的大脑。

这个单片机可以处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并且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传感器:为了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我安装了多种传感器。

比如说,安装了激光雷达传感器,它就像机器人的眼睛一样,可以扫描周围的环境,构建出环境地图,这样机器人就能知道哪里有障碍物,哪里是安全的通道。

还安装了红外传感器,用于近距离检测障碍物,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另外,在机械臂上安装了力传感器,当夹具抓取物料时,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抓取的力度,避免用力过大损坏物料或者用力过小抓不住物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Design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Equipment)课程编号:03410132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0实验学时:2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冯辛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11月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为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机床的成形原理,根据加工对象的几何特征,分析机床的所需的运动,确定机床的传动方案。

课程目标2:能根据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特点,针对特定的设计对象,选择相应的设计手段,制定出合理的产品设计总体方案。

能够根据加工对象的技术特征合理的选择加工机床。

课程目标3:能根据机床的精度、刚度,振动、热变形的相关理论,设计与分析机床的传动结构,分析与处理机床常见的机械缺陷与故障。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6和毕业要求11:1.毕业要求指标点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流程,并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该指标点占该要达成度的10%;2•毕业要求指标点6-2:能正确认识机械制造过程和装备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该指标点占该要求达成度的30%;3.毕业要求指标点11-1:理解机械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该指标点占该达成度的15%o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装备设计(DOC)

机电装备设计(DOC)

2.1 主传动系统设计定义:运用转速图的基本原理,拟定满足转速数列的经济、合理的传动系统方案,确定主要传动件的空间布置。

内容:★选择变速组及其传动副数;★确定各变速组中的传动比;★计算齿轮齿数和皮带轮直径;★设计主要传动件的空间布置、轴向定位及其结构尺寸。

组成:由动力源、变速装置及执行件(如主轴、刀架、工作台),开停、换向和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动力源给执行件提供动力,变速装置传递动力以及变换运动速度,执行件执行机床所需的运动,完成旋转或直线运动。

2.1.2 分类和布局形式1、分类1)按动力源的类型,分为交流电动机驱动、直流电动机驱动和液压驱动。

○交流电动机驱动:单速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

调速交流电动机驱动:多速交流电动机和变频调速交流电动机驱动。

2)按变速的连续性,分为有级变速传动和无级变速传动。

○有级变速传动是在一定的变速范围内均匀、离散地分布着有限级数的转速,变速级数不超过20~30级。

有级变速方式:滑移齿轮变速、交换齿轮变速和离合器变速。

优点:除摩擦片式离合器外,传递功率较大,变速范围广,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应用于各种普通机床。

缺点:有速度损失,不能在运转中变速。

摩擦片离合器:可在运转过程中变换转速,操纵方式为机械的、电磁的或液压的,便于实现自动化。

但传动比不准确,发热量大。

无级变速传动:可在一定的变速范围内连续变速,以得到最有利的速度,能在运转中变速,便于实现变速自动化。

构成:由机械摩擦无级变速器、液压无级变速器和无级变速电动机实现。

特点:机械摩擦无级变速器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常用在中小型车床、铣床等的主传动中。

液压无级变速器传动平稳、运动换向冲击小,易于实现直线运动,常用于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如磨床、拉床、刨床等机床的主传动中。

※无级变速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或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可大大简化机械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变速、连续变速和负载下变速,广泛应用在数控机床上。

改扩建工程机电设计方案

改扩建工程机电设计方案

改扩建工程机电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带动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生产和研发。

本次设计方案旨在改扩建工程机械设备,提高其性能和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的要求。

本项目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多种工程机械设备,具体的设计方案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二、挖掘机1. 现状分析目前市场上的挖掘机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故障,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改扩建方案(1)采用先进的液压系统,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2)优化挖掘机的结构设计,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挖掘机的自动化操作和故障诊断。

3. 设计目标通过改扩建工程机械设备,使挖掘机的工作效率提高20%,能耗降低15%,故障率降低10%。

三、装载机1. 现状分析目前市场上的装载机存在工作稳定性差、操作复杂等问题,使得工程施工效率低下,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2. 改扩建方案(1)优化装载机的重量分布,提高其稳定性;(2)简化装载机的操作界面,降低操作难度;(3)加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装载机的工作状态,提高其安全性。

3. 设计目标通过改扩建工程机械设备,使装载机的工作稳定性提高30%,操作难度降低20%,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四、压路机1. 现状分析市场上的压路机存在振动幅度小、振动频率不稳定等问题,使得压路效果不佳,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2. 改扩建方案(1)采用高效的液压振动系统,提高压路机的振动幅度和稳定性;(2)优化压路机的结构设计,增加压路面积,提高压路效果;(3)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压路机振动频率的精准控制。

3. 设计目标通过改扩建工程机械设备,使压路机的振动幅度提高25%,压路效果提高20%,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五、技术方案1. 液压系统采用先进的液压系统,可以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对各项操作的精准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其关键是建立统一的全局产品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及共享的 机制,以保证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传到所 需的地方。
1、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先进制造 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 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 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1.2 丝杠螺母机构传动机构形式
作用:主要用来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 将直线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
1按摩擦类型分
滑动摩擦机构和滚动摩擦机构
• 滑动丝杠螺母机构
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自锁功能,但 其摩擦阻力矩大、传动效率低(30%~40%)。
• 滚珠丝杠螺母机构
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但其最大优点是摩擦阻力矩小 、传动效率高(92%~98%),因此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广 泛应用。
4、以“自动化”技术为发展前提
“自动化”从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辨识等发展到自学习、 自组织、自维护、自修复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
5、以“成化集”为发展的方法
“集成化”,一是技术的集成,二是管理的集成,三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6、以“网络化”为发展道路
利用网络,进行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等活动。
• 3、六轴以上联动-----加工任意曲面
数控设备
• 除了制造业的数控设备外: • 1 焊接设备 • 2激光切割机(刻字机) • 3数控雕刻机 • 4数控绕线机 • 5数控鞋楦机
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机电装备设计第三章6学时之三1

机电装备设计第三章6学时之三1

1 液体动压轴承
球头浮动式
○ 短三瓦滑动轴承由三块扇形 轴瓦组成。
○ 油膜压力需在一定的轴颈圆 周速度(v>4 m/s)时形成。
○ 三个压油楔能自动地适应外 加载荷,使主轴保持在接近于 轴承中心位置 。
○ 只宜朝一个方向旋转,不许
反转 。
14
工作原理: 当主轴以一定的转速旋转时→在轴颈周围能
形成几个压力油膜→把轴颈推向中央→因而主轴 的向心性较好→当主轴受到外载荷时→轴颈稍偏 心→承载的压力油膜变薄而压力升高→相对方向 的压力油膜变厚而压力降低→形成新的平衡。此 时承载方向的油膜压力将比普通单油楔轴承的压 力为高,油膜压力愈高和油膜愈薄,则其刚度愈 大,故多油楔轴承较能满足主轴组件的工作性能 要求。
原因: 滚动体和滚道产生弹性变形而产生摩擦热,为轴 系主要热源之一,轴承的摩擦热与轴承类型、预紧力、 转速、轴承的润滑等情况有关,预紧力越大,发热量越 多,随着预紧力增加,温升的增加越来越快。
9
5 精度保持性(Precision Preserve)
定义:指长期地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 要保证这些表面的耐磨性和有调整间隙的可能。
26
1 典型主轴轴承配置形式
1)速度型 主轴前后轴承都采用具有良好高速性能的角接触
球轴承(双联或三联)。 ○ 当轴向切削分力较大时,可选用接触角为25°的 球轴承; ○ 当轴向切削分力较小时,可选用接触角为15°的 球轴承。 ○ 角接触球轴承的承载能力较小,因而适用于高速 轻载精密机床,如高速镗削单元、高速CNC车床。
3.5.5 主轴组件的布局
主轴有前、后两支承和前、中、后三支承两种。其原则为: 1)适应刚度和承载能力的要求 2)适应转速要求 3)适应精度的要求 4)适应结构的要求 5)适应经济性要求 主轴轴承的配置,包括主轴轴承的选型、组合以及布置, 主要根据对所设计主轴组件在转速、承载能力、刚度以及精度 等方面的要求。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典形的配置形式:速度型、刚度型和刚 度速度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