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第1篇】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略)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第【1】篇〗《凉州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并背诵;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班内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寄宿,让学生谈谈刚开始住校时想念家人的感受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一)读通诗歌【师生活动】1、学生齐读课文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rèn qiāng 仞(万仞)羌(羌族)3、出示多音字:间(jiān 中间 jiàn 挑拨离间)度(dù角度 duó猜度)(小组交流注音并组词。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二)读懂诗歌【师生活动】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

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三)读透诗歌【师生活动】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1)“杨柳”有何含义?(“柳”谐音“留”,留恋故乡,想念亲人)(2)“何须怨”是什么意思?(不必怨。

)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为何要“怨”?(怨愤: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

2、抓住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西域沙漠,人烟稀少,战争频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

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以此为曲,以边塞的生活见闻为词,写下了一首首豪迈大气的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 齐读课题。

二、分环节教学,确定学习古诗的标准。

1.读古诗,正字音(确定读的标准:节奏分明)(1).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 生试读,师相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正字音,读准节奏;(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男女分读,全班齐读;2.说古诗,明诗意(确立理解古诗的标准:结合注释,适当想象)(1)请学生分句解释诗句意思,师相机引导;(2)同桌互说整首诗意思;(3)请一位学生当堂展示,并总结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借助注释,适当想象)3.抓诗眼,悟诗情(确定明悟诗情的标准:抓诗眼,品悟诗情)(1)品味“酒美”a.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行诗写的是庆功宴上热闹欢乐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是通过诗中的哪一个词写出来的?b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c .酒在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里,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酒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别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d .对于戍边的战士来说,美酒意味着什么?(大胜之后的庆贺,以酒助兴。

越是美酒越是说明将士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越是高兴就更该喝更好的酒)(2) 品味“催”a .多好的美酒啊,战士们喝到了吗?那是因为一个字:催。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学目标: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我们三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出示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谁来试试?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1、诗象:孤城、万仞山(1)这座孤单单的城。

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王之涣凉州词教案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

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

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出示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评价。

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

播放朗读,以作示范全班齐读。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1、读一读: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播放黄河课件。

3、你有什么感受4、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吗5、读一读: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

诗人将目光移动,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1、诗象:孤城、万仞山(1)这座孤单单的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背诵《出塞》。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了解诗人王翰。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朗读。

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4.品读悟诗情。

(1)齐读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句意: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2)齐读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A.“醉”是因什么而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b.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c.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d.配乐赛读、齐读。

e.背诵。

三、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