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

合集下载

2024年小班科学标准教案《漂亮的冰花》

2024年小班科学标准教案《漂亮的冰花》

2024年小班科学标准教案《漂亮冰花》一、教学内容《漂亮冰花》选自2024年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季节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冰花形成过程,解冰花特征,探索冰花与季节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解冰花形成过程,知道冰花特征,理解冰花与季节变化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花形成过程理解,冰花特征认识。

2. 教学重点:观察冰花,探索冰花与季节变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花实物或图片、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它们是怎形成?”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冰花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解冰花与季节变化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冰花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冰花特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冰花,观察冰花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季节性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冰花形成过程2. 冰花特征3. 冰花与季节变化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季节性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现象,描述其特征,分析其与季节变化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解冰花形成过程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季节变化对周围环境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

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深入解冰花等自然现象。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漂亮冰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物理现象”中第一章“物质变化”展开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状态变化,尤其是水三态变化,重点聚焦于冰形成,即漂亮冰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冰花形成原理,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奇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冰花特征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花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和描述冰花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花模型、实物投影仪、温度计、冰箱、热水壶、杯子。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冰花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朵预先准备冰花,让孩子们观察它形状、颜色,激发他们兴趣:“大家看看,这是什?它为什是透明,而且有这多漂亮花纹?”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冰花模型和实物投影仪,讲解冰花形成过程:“冰花是水在遇冷时变成,就像我们冬天出气会变成白雾一样。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分组观察冰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冰花细节,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讲解与互动结合观察记录,引导幼儿描述冰花特征,并探讨冰花形成原理。

强调冰花是水在低温下变成,解释冰花花纹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冰花形成水遇冷结成冰形成花纹2. 冰花特征透明有花纹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冰花,并用彩笔上色。

2. 答案示例冰花可以是任何形状,颜色可以是蓝色、白色或其他孩子们认为冰花应有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冰花形成原理有基本理解,但在描述冰花特征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冬天观察窗户上冰花,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增强实践体验。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水其他状态变化学习,如水蒸发、水沸腾等,让幼儿更全面地解物质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这是激发幼儿兴趣关键步骤。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单元《美丽的冬天》中的第5节《漂亮的冰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冰花的形成原理,观察冰花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冰花与气温的关系,探索如何在生活中制作冰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花的形成原理,知道冰花与气温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花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冰花的形状、结构,学会制作冰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花实物或图片、PPT、温度计、冰箱。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盐、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冰花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冰花的外观特征,引导他们讨论冰花是在什么天气条件下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冰花的形成原理,通过温度计展示冰花形成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观察冰花实物或图片,描述冰花的形状和结构,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冰花的形成原理。

4.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冰花制作活动,指导孩子们用彩纸、盐、绳子等材料制作冰花,并观察冰花在冰箱中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冰花》2. 内容:冰花形成原理冰花的形状和结构冰花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冰花,并记录观察到的冰花形成过程。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观察记录,给出相应的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冰花制作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讲解冰花形成原理时,部分孩子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冰花,观察冰花在室外环境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冰花与气温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冰花形成原理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冰花,激发他们对冰花的兴趣。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漂亮的冰花”。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认识自然界中的冰花现象,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冰花是由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了解冰花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花形成过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花图片、视频、实验器材(杯子、热水、盐、绳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冰花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冰花的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冰花的兴趣。

2. 讲解:播放冰花形成过程的视频,讲解冰花是由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让学生了解冰花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冰花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冰花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冰花现象的理解。

4. 练习: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冰花,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漂亮的冰花2. 内容:冰花的定义和特点冰花的形成过程冰花制作实验步骤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附近出现的冰花现象,描述其外观特征和形成过程。

2. 答案示例: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形状各异,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树枝。

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随着气温升高,冰花会逐渐融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冰花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024年小班科学精彩教案《漂亮的冰花》

2024年小班科学精彩教案《漂亮的冰花》

2024年小班科学精彩教案《漂亮的冰花》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征,知道冰可以变成漂亮的花。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冰花,学会制作冰花。

2.教学难点:观察冰花的变化,理解冰花形成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冰块、各种造型的模具、食用色素、绳子、挂钩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温馨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冰块可以变成什么吗?”2.认识冰花(1)教师展示各种漂亮的冰花,引导幼儿观察冰花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冰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冰花呢?”3.制作冰花(1)教师讲解制作冰花的方法:将水倒入模具中,加入食用色素,放入冰箱冷冻。

(2)教师示范制作冰花的过程,引导幼儿注意安全。

(3)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观察冰花的变化(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冰花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这样?”5.讨论冰花形成的原理(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冰花形成的原理。

(2)教师提问:“你们在制作冰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的?”7.活动延伸(2)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冰,记录冰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制作冰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过程。

在观察冰花变化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通过讨论冰花形成的原理,幼儿对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解决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高效。

重难点补充: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些冰花,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对了,冰花可以是五颜六色的,而且它们摸起来滑滑的,凉凉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花是如何形成的;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冷冻盐水、冰块、幻灯片或图片;2. 教具准备:幻灯机、屏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或投影幻灯片,向幼儿展示漂亮的冰花,引起幼儿对冰花的兴趣。

并引导幼儿回忆冬天里见到的冰花。

“冬天来了,你们见过冰花吗?冰花是漂亮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漂亮的冰花吧!”2. 实施(30分钟)首先,老师向幼儿简单解释冰花的形成过程。

“冰花是水分子在凝结时形成的。

一般来说,当水温降低到0℃以下时,水分子会慢慢凝结成冰。

那么,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接着,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将冷冻盐水倒入冰块上,然后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冰花变化。

“现在我们拿出一些冰块,然后将冷冻盐水倒在上面。

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让幼儿仔细观察冰表面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冰块上面是否出现冰花了?我们来看一下。

”通过实践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总结(10分钟)让幼儿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并给他们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我们今天一起做了一个实验,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总结,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反思(10分钟)对本堂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通过反思,老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冰花形状和颜色的实验;- 制作冰花手工艺品,加深对冰花的理解;- 了解冰的其他形态,如冰雹、冰柱等。

六、教学心得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冰花的形成过程非常感兴趣,并对观察和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自然奇趣》第三单元“有趣的冰”,详细内容为第三章“冰的变化”,着重探讨冰的形成与特性。

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分析漂亮的冰花,让学生了解冰的结晶过程及其独特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冰花形成的原因,理解冰的结晶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花的形成原因和结晶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冰花形成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冰花标本、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湿布、盐、碗、冰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冰花的形态,引发学生对冰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冰花的形成原因和结晶过程,解释冰花为什么会呈现出漂亮的形状。

3. 实践:分组让学生在冰箱中制作冰花,观察冰花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冰花形成的条件。

4. 举例:通过显微镜观察冰花标本,让学生了解冰花的微观结构。

5.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冰花的形成过程,并进行课堂问答。

六、板书设计1. 大漂亮的冰花2. 小(1)冰花的形成原因(2)冰花的结晶过程(3)冰花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冰花的形成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冰花会呈现出漂亮的形状。

2. 答案:冰花形成过程:水在低温下结冰,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形成六角形的晶体。

冰花呈现出漂亮的形状,是因为水分子在结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六角形的晶体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冰现象,如霜、雪等,让学生了解它们与冰花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制作冰花,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冰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探究与发现》的第二章节,主题是《漂亮的冰花》。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制作冰花,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以及冰和水的性质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知道冰和水的性质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知道冰和水的性质变化。

难点:动手制作冰花,并观察冰花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设备、显微镜、冰花样品。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根吸管、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一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冰花样品,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冰花的形成过程。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播放设备,向幼儿介绍冰花的形成过程。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冰花的形成过程,并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制作过程如下:(1)在每个玻璃杯中倒入一半的水。

(2)用吸管在水面吹气,使水面产生波纹。

(3)将彩纸剪成喜欢的形状,轻轻放在水面上。

(4)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冻层,冷冻4小时左右。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制作冰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观察与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冰花的形成过程:水→ 波纹→ 彩纸→ 冷冻→ 冰花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冰花的形成过程。

2.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冰和水的性质变化,并和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制作冰花,让幼儿了解了冰花的形成过程,以及冰和水的性质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冰和水的性质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程计划:美丽的冰花
[活动]
1.观察结冰的自然现象,并观察冰的特征和变化.
2.选择材料,体验冰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粉笔,每个稻草一个.
【活动程序】
首先,寻找结冰现象并感知冰的特征.
1.带小孩在户外寻找它,并谈论它被冻结的地方,冰的样子.
2.老师和孩子一起从冰箱里取出自制的冰块,每个人一个.
老师:昨天我们在瓶盖上放了一些水.看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
老师:触摸并按下它.冰块触摸和上升的感觉如何?
老师:把冰从容器中拿出来,透过冰块看.你发现了什么?(词汇丰富:透明)
老师:为什么水会形成冰?
摘要:冰冷,坚硬,滑溜,透明.当温度很低时,水会形成冰.
第二,做小实验,发现冰的变化.
1.实验1:冰块上的洞.
请使用您孩子的常识将冰块与移液器()对齐并继续吹气,并谈谈您自己的发现.
鼓励孩子们利用他们的习惯吹自己的手掌并讨论:你为什么习惯这个洞?
2.实验2:冰块消失了.
我用手揉冰块,发现冰块不断变小.看看你手里拿着什么?水来自哪里?冰块完全融化后,引导孩子们讨论:冰块在哪里?
看看田野上的冰融化后留下的水渍,用粉笔勾勒出水渍,并谈谈它的样子.
老师:为什么冰块会融化?冰融化后会变成什么样?
三,自我阅读步骤图,制作冰冻冰.
阅读在儿童书中制作冰花的步骤,并学习如何冻冰.根据孩子对步骤图的理解,老师的常识是制作冰花,看它是否正确.孩子们最喜欢的容器和颜色,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漂亮的冰.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