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同步练习2+.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同步练习2+.doc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田田”意指_________________,“袅娜”意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叶相连的样子荷花柔美的样子2.“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歌声”的前边用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等修饰语,表明歌声远,听不真切,具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的特点。

荷香是微风送过来的,又是“缕缕清香”,因此也具有“歌声”的那些特点。

答案: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通感3.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解析: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从喻体的特点去理解本体特征。

答案:三个比喻分别侧重明亮、闪烁、洁白等方面。

4.给这段文字拟定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描写的主体和事物的特点。

这里“荷塘”是主体,“月下”是事物的特点。

答案:月下荷塘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推荐下载】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推荐下载】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键入文字]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2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2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阅读下文,完成1~3 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田田意指_________________,袅娜意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叶相连的样子荷花柔美的样子
2.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歌声的前边用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等修饰语,表明歌声远,听不真切,具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的特点。

荷香是微风送过来的,又是缕缕清香,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同步练习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同步练习1+.doc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踱(慢步行走)着朗(稀朗)照蓊(草木茂盛)郁B. 乘(利用)凉眠(睡眠)歌苍(青色)茫C. 亭亭(直立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空隙(缝隙)D. 丰姿(姿态) 点缀(组合) 惦(挂念)着2.如果将下面加点的句子改成括号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

D.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乱七八糟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

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心绪的烦乱;这也正是作者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

B.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在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句话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并不割爱此句,是因为作者心中有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

D.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前边“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一句;在感情上,照应前边“心里颇不宁静”的心绪。

答案:1.B(A.“朗照”的“朗”应为“光线充足” C.“亭亭”应为“形容高耸” D.“点缀”的“缀”应为装饰) 2.C 3.A(这句话直抒情怀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含蓄”地表达)。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4 2《荷塘月色》(同步习题)(解析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4 2《荷塘月色》(同步习题)(解析版)

《荷塘月色》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曲折(qū) 歌曲(qǔ) 弥漫(mí) 明眸善睐(móu)B.颤动(zhàn) 煤屑(xiè) 脉搏(mài) 含情脉脉(mò)C.霎时(shà) 袅娜(nà) 负荷(hè) 荷枪实弹(hè)D.譬如(pì) 梵文(fàn) 出差(chāi) 差强人意(ch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B项,“颤(zhàn)”应读作“chàn”。

C项,“娜(nà)”应读作“nuó”。

D项,“差(chà)”应读作“chā”。

故选A。

2.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加点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点明了妻子半睡半醒的状态。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样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净美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加点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叠词的意思和文章的语境分析叠词的效果,再辨析选项分析的正误。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同步试卷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同步试卷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同步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蔡岳勋最初无意再翻拍人文题材的作品,听说《深夜食堂》是一个讲述来来往往的食客的故事,更加兴趣寥(liáo)寥,但拗不过朋友的坚持,他最终允诺先看下漫画再做决定。

B . Uber(优步)的发展展现出其所向披靡的画面,但快速扩张也导致监管问题接踵(zhǒnɡ)而至,全世界的竞争对手都在虎视耽耽地盯着Uber。

这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公司正亟待改革以化解危机。

C . 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毋(wú)庸赘(zuì)言,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巨大的诱惑性,另一方面是年龄条款限制、实名注册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形同虚设,这一切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D . 许多人对泡菜不屑(xuè)一顾,但眼下这种用发酵(jiào)数月的大蒜制作而成的辣味腌菜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

某研究美食外交的教授说,千禧一代对尝试健康食品和精心烹饪美食尤其感兴趣。

2.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不妨辜付精力不继风声鹤唳B . 寒喧讫今展露头角迥然不同C . 鞭挞怂恿心无旁骛光风霁月D . 诡密撮和兴高彩烈辘辘饥肠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 . 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 . 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挡,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耳鬓厮磨,感情别提多好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1.1 荷塘月色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1.1 荷塘月色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达标训练·固双基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曲.折(qū)歌曲.(qǔ)弥.漫(mí) 明眸.善睐(móu)B.颤.动(zhàn) 煤屑.(xiè)脉.搏(mài) 含情脉.脉(mò)C.霎.时(shà) 袅娜.(nà)负荷.(hè) 荷.枪实弹(hè)D.譬.如(pì) 梵.文(fàn)出差.(chāi) 差.强人意(chà)解析:B项,“颤”应读“chàn”;C项,“娜”应读“nuó”;D项,“差强人意”的“差”应读“chā”。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谐婉转敛裾蓊蓊郁郁B.掂量惦记篇幅迷迷乎乎C.点缀啜泣酣眠没精打彩D.倩影靓装幽僻曲突徙薪解析:B项,乎—糊;C项,彩—采;D项,装—妆。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到过顶楼的人说,在那里可以俯瞰武大风光,整个珞珈山尽收眼底,到处是蓊蓊郁郁....的绿树。

B.一些人的工作内容重复性高、对外接触较少、琐事多,工作期间无所事事....,甚至很少和周围人说话,这是中了职场“慢性病”的招。

C.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这首歌颠覆了凤凰传奇之前豪迈动感的形象,风格清新婉约,别有风味....。

D.城门的石块历经风雨后,已经斑驳陆离....,断墙石缝里长出许多杂草、野花。

瑟瑟秋风中,枯黄的杂草点缀在灰色的天空下,一种苍凉弥漫开来。

解析:B项,“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此处宜用“无精打采”。

答案:B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元芳,你怎么看”曾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政治理念,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1一、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出生于东海县的朱自清,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背影》《绿》《荷塘月色》《春》《匆匆》等________的名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成为________的佳作,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朱自清文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东海县特设立“朱自清小荷散文奖”,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未获过任何奖项。

为挖掘弘扬朱自清文化,________东海城市文明,涵养东海市民品格,作为朱自清先生的出生地,近年来,东海县委、县政府和东海各界高度重视挖掘和弘扬朱自清文化,平明镇和各中小学校在朱自清文化挖掘弘扬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是朱自清先生________120周年和逝世70周年,东海县将以此为契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实举措上,更好地传承弘扬朱自清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宏大艺术造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朱自清文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东海县特设立“朱自清小荷散文奖”,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未获过任何奖项。

B.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朱自清文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的魅力,东海县特设立“朱自清小荷散文奖”,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未获过任何奖项。

C.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朱自清文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东海县特设立“朱自清小荷散文奖”,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未获过任何奖项。

D.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朱自清文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的魅力,东海县特设立“朱自清小荷散文奖”,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未获过任何奖项。

解析:本句有三处错误:“弘扬和传承”语序不当,“感受”缺少宾语,“报刊和杂志”并列不当。

答案: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语言却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

人教必修2荷塘月色同步训练

人教必修2荷塘月色同步训练

荷塘月色·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加粗的词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树梢上隐约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算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概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咱们此刻早已无福消受了。

(享受,多用于否定)2.别离选出与以下词语加粗字的意义[ ](1)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A.欲盖弥彰 B.弥天大谎C.弥补过失 D.弥留之际(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A.彩陶文化 B.光彩夺目C.五彩缤纷 D.兴高采烈3.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那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当中②作者③内心是一团乱麻④也能够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4.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非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恍如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滑腻的布。

C.那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恍如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样。

D.轻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恍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选出对以下句子修辞手法判定无误的一组[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光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③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A.①拟人、比喻②比喻③拟人、反问、反问B.①拟人、拟人②比喻③拟人、反问、反问C.①拟人、暗喻②比喻③拟人、设问、反问D.①拟人、暗喻②拟人③拟人、反问、反问6.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尽管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因此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正是到了益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表转折 B.表停顿C.表说明说明 D.表递进7.对《西洲曲》一诗分析适当的一项[ ] A.此诗是北朝乐府中的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荷塘月色1.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答案】C2.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答案】C3.下列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答案】C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答案】D5.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情态、样子)【答案】C6.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嬉游渺茫阴森森迷迷糊糊B.斑驳旋律梵婀玲蓊蓊郁郁C.约略风致峭楞楞没精打彩D.丰姿羞涩西洲曲妖童媛女【答案】C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袅娜(nuó)倩影(qiàn)独处(chù)蓊蓊郁郁(wěng)B.脉脉(mò)悄悄(qiāo)曲折(qū)妖童媛女(yuán)C.颤动(chàn)霎时(chà)乍看(zhà)不绝如缕(lǚ)D.羞涩(sè)琐屑(xiè)踱步(duó)参差斑驳(cī)【答案】D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成为一批“四不像”大学。

B.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C.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D.美国“监控门”事件触发的新风波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抨击美国,其中不乏铁杆盟友,令美国左支右绌,理屈词穷。

【答案】B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考古部门在南京老城墙的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该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这本《朱自清作品精选》书页上多处做了精读的记号,可见即便告别校园多年,他对朱先生的作品仍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

C.朱自清把诵读作为理解与欣赏原著的重要方法,主张阅读诗词需要吟诵,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也需要反复熟读。

D.近日土耳其表示,在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将寻求中国的帮助。

这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

【答案】C1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4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怦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不好意思。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分)何须惆怅近黄昏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转,招致严重的损伤。

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

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

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转为“分区防御”。

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

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

王瑶闻讯前来探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

”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

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

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

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上面写道: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

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

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

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

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

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

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

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

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

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

享年51岁。

(摘编自陈孝全的《朱自清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

D.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情也每况愈下,年仅五十一岁就过早辞世,主要是由于他不肯购买国民党发放的美援面粉。

E.朱自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家人不要买国民党发放的美国面粉,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感和高尚的节操。

【答案】BE2.朱自清明知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却仍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国民党政府发放可低价购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其目的是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本质乃是配合美国的扶日政策;②当时的知识分子为反对美国的扶日政策,为抗议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发起了拒买美援面粉的运动;③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并认为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