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3篇)

第1篇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与怀念。
2. 学会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2.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 学会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父母分别的经历?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亲情话题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 分析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深沉的爱与怀念。
2. 分析写作手法:a. 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车站、月台、人群等景物,烘托出作者离别时的凄凉心情。
b.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作者内心的痛苦、愧疚、思念等情感,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四、写作练习1.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写一篇关于亲情题材的作文。
2. 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亲情话题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背影》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与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2篇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通过阅读分析,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㈡过程和方法:1、通过边看课文边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重点赏析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把握文章主题;3、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和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㈠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㈡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㈢教学课时:三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1、导入课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是号雪芹,清代卓越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3、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社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4、看课文,听录音,了解大意。
5、重点字音。
翠幄Wò敕造Chì便宜biàn惫懒bèi放诞dàn伺候cì作揖yī嫡亲dí狡黠xiá杜撰zhuàn内帏wéi两靥yè忖度cǔn阜盛fù6、理清思路,分析情节链: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作者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学习、掌控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浏览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照、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照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进程〗一、导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同盟”。
7月由于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产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清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由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想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出现给中国劳累大众的一首歌颂诗。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三、一读——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鲁肃:惊讶、赞叹。
吕蒙:自豪、自得。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
首先是课堂教学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的详细规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学习文言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是课外阅读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处理。
教师会根据每一课的主题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课外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
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外,教案还会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教学评价则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个人作业等,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统编)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林黛玉进贾府》【学考目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复习】文学常识曹雪芹,名,字,号,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四大家族的故事为背景,以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第回,原回目是。
给加点字注音人烟阜盛敕造台矶攒珠髻绾着豆绿宫绦翠幄厢庑游廊珠玑安箸抱厦厅懵懂轩峻壮丽忖度赤金盘螭两靥杜撰盥沐惫懒錾银黼黻解释下列词语阜盛一射之地敕造不经之谈黼黻惫懒乖张内帏纨绔与膏粱布让万几宸翰可怜辜负好韶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熟悉文章内容本文以为线索,围绕的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初步展示了贾府的并对进行了初步描述,构思巧妙。
【达标检测】1.下面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敕(chì)造放诞(dàn)忖(cǔn)度盘螭(chī)B.惫(bèi)懒便(biàn)宜錾(zàn)银两靥(yè)C.丝绦(tāo)(juàn)烟幺(yāo)儿轩(xuān)昂D.宸(chén)翰黼黻(fú)内纬(wěi)膏梁(liáng)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A.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B.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C. 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D. 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3. 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是()A.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放纵B.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懒惰C. 疯疯颠颠,说了些不经之谈不合常理的话D.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4. 从对人物性格刻画角度看,对划线词解释不妥的分别是(1)请姑娘们来。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2份)-人教课标版

在问题中思考,在点拨中遨游——《过秦论》点拨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品析本文严密的论证,并学习其技巧。
.品味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及借助的方法。
.培养运用“捕捉文眼,纲举目张”的方法阅读较长文言文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品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感情;并学习辨证地看待历史,借鉴历史,陶冶情操。
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增强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严密的论证过程。
.品味本文文气酣畅、阔大宏伟的艺术特点。
.体会贾谊所提倡的仁政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阅读方法。
四、教学流程.巧妙引入:日本曾发生了百年乃至千年一遇的级大地震。
看完图片,大家都会感慨自然疯狂起来真可怕。
其实,跟疯狂的自然一样可怕的还有统治者疯狂的暴政,我国历史上的秦王朝就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一代王朝的覆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贾谊的《过秦论》。
.品读第三段:秦之强大;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以前分析文章,一般都是从哪些地方入手的呢?(开头,中间,结尾,字词,主题……)。
今天,让我们尝试另一种方式,那就是从名家的点评入手。
请同学们翻到课后方框内金圣叹先生的点评。
齐读并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金先生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即论述秦的过失。
秦的过失是什么,齐背课文里原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点拨:“攻守之势异”意思是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只是”、“一语便断尽”两词可见,此文作者的观点全在于此了。
()从金先生的这句评价可以看出,《过秦论》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你知道是哪两个内容的对比吗?(秦如此之强,陈涉如此之微)有个关键词连接了两个对比的内容,这个词是什么呢?(然)这个词在第几段?板书:然,秦如此之强,陈涉如此之微。
()哪一段最能表现秦极为强盛,也即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第段)板书:极盛这段中哪句话最能概括秦的强盛?用原文的四个字来归纳就是“威振四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的教案,目录如下:第一单元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导读:1. 《狂人日记》 2. 《孔乙己》词语解释:鲁迅与现代文学诗歌鉴赏:孔融让梨结合实践,要求学生以鲁迅思想为指引,写一篇个人小论文。
第二单元名篇鉴赏课文导读:1. 《遗憾》 2. 《匆匆》词语解释:文意双解、结构分析、常见句式分析文学欣赏:名篇名句实践与探究: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三单元语言运用与修辞课文导读:1. 《智取威虎山》 2. 《黄帝内经》词语解释:运用实践与探究:以黄帝内经为篇目,分组进行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心得。
第四单元文学细读课文导读:1. 《山海经》 2. 《蝴蝶》词语解释:细读实践与探究:以山海经为样本,准备一次班级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第五单元古诗新和课文导读:1. 《桂花》 2. 《对晚会而不欢的事》词语解释:细读文学欣赏:唐代江南曲实践与探究:以唐代江南曲为样本,进行创作一个母亲节歌曲。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课文导读:1. 《骆驼祥子》 2. 《葫芦娃》词语解释:课外阅读实践与探究:阅读骆驼祥子,进行一场班级阅读报告的展示活动。
第七单元口语运用课文导读:1. 《茶花女》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词语解释:口语运用文学鉴赏:中国经典名著实践与探究:以中国经典名著为样本,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口语表达。
第八单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课文导读:1. 《宁波古楼》 2. 《古琴》词语解释:文化遗产文学鉴赏:世界文化遗产实践与探究:策划一次班级文化讲座,讲述班级同学自己的家乡文化遗产。
第九单元读懂文本中的音乐课文导读:1. 《沁园春》 2. 《话剧与音乐欣赏》词语解释:音乐欣赏实践与探究:组织班级音乐会,要求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解读和分享。
第十单元语文课的社会化探究课文导读:1. 《国文课什么也教不了我》 2. 《国家语言安徽话》词语解释:社会化探究实践与探究:组织校内辩论,探讨语文课的社会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三、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
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
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四、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以上要点,并预期习重点的语段。
第二课时(学习并阅读分析1自然、6——9自然段)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本文的情节链是: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2、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
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二、重点课文阅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出这里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在整个小说中制约着黛玉的行动。
当然,在本节选的课文中,同样也体现这一点。
黛玉的悲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2、下面我们先来阅读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看看曹雪芹是如何刻划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的。
是通过怎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刻划这个人物的。
(1)王熙熙攘攘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
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
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五、学生装课后阅读这段课文,预习1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至14自然段)一、复习课文要点: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问题:(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
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
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二、学习班新课内容:1、学生阅读本课的内容,做书间笔记。
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
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内容。
然后学生分小组和大班研究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研讨情况,讲解以下要点:(1)本段属于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13段写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
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这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
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
)(4)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3、学生装朗读这两段课文。
并重点抄写以下词语: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日月、堂皇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学生预习下面的几段课文,着重预习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性格特征。
并在作业本上抄写三段文字,两段是写宝玉进来时和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两首词。
第四课时(学习和分析关于宝和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一、学生分小组和大班交流预习情况。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精要的重点分析指导。
要点是:1、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1)“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在宝玉眼中的黛玉是:,这是侧面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此诗写出了黛玉的内秀外美,体弱多病。
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2、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1)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
说明书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黛玉眼中的宝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3)关于两首《西江月》词:指导的有关的要点是:A、共用四组对偶句。
B、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
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
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