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湖南省造林检查验收办法05

湖南省造林检查验收办法05

湖南省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为了加强造林质量监测和造林成果的管理,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验收对象与内容一)检查验收对象(一)面积1亩以上的人工造林、更新造林。

人工造林:指荒山荒地、疏林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等增加森林面积的造林。

人工更新:指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恢复森林面积的造林。

按权属分:国营、集体、个人及股份、联营造林部分。

按林种分: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二)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间伐、种苗生产、乡村林场建设、平原绿化建设等营林生产情况。

二)检查验收内容(一)人工造林、更新造林核实人工造林、更新面积,检查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作业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抚育、管护、年度造林检查验收、档案和造林用种、苗的良种使用情况。

(二)封山育林1、封山育林实绩检查封山育林地块是否符合封山育林适用条件、核实封山育林面积、检查封山育林作业设计、管护(机构、人员)、年度检查验收、资料档案情况以及封山育林固定标志设立、育林措施的实施。

2、封山育林成效四年前上报的封山育林面积(国家检查五年前上报面积)。

检查封山育林地块是否符合封山育林适用条件、核实封山育林面积、检查封山育林作业设计、管护(机构、人员)、年度检查验收、资料档案情况以及封山育林固定标志的设立、育林措施的实施和是否达到成效标准。

(三)低效林改造重点工程:核实低效林改造面积,检查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作业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抚育、管护、年度造林检查验收、档案;面上:核实低效林改造面积,检查低效林改造质量情况以及作业设计、管护、年度检查验收、档案情况;(四)中幼林抚育间伐重点工程:核实幼林抚育面积,检查幼林抚育质量情况以及作业设计、管护、年度检查验收、档案情况;面上:①幼林抚育:核实幼林抚育面积,检查幼林抚育质量情况以及作业设计、管护、年度检查验收、档案情况;②中林间伐:核实中林间伐面积,检查中林间伐质量情况以及伐区作业设计、年度检查验收、档案情况;(五)种苗生产检查育苗面积、用种量,核实育苗保存面积及合格苗木产量,检查种、苗良种使用情况。

人工林作业道设计及施工原则

人工林作业道设计及施工原则

人工林作業道設計及施工原則一、定義人工林作業道係以營造健康的森林為目的,專供林業機械車輛運行,為降低林木經營成本而開設。

二、基本原則(一)作業道有別於道路系統,並未考慮車行速度之安全規格,主要係配合林業機械車輛之運行,朝向開設及維護成本低,且不易損壞的設施加以規劃設置。

(二)作業道應選擇於穩定的地點開設,考量造林地現場地質、地形等條件及使用林業機械車輛種類,採最小限度的挖土、填土,力求挖填平衡,並儘可能利用現地自然資材完成。

三、設計規範(一)最大寬度:以2.5公尺為原則,倘地質及地形條件良好,則可放寬至3公尺。

(二)平曲線最小半徑:以6.5公尺為原則。

(三)最大縱坡:以30%為限,其在20〜30%坡段長度不得超過30公尺為原則。

(四)倘因造林地現場條件、伐採作業方式、所使用林業機械車輛及搬出木材的長度等狀況,無法依上述規範設計時,應評估開設作業道對林地水土保持的影響,並考量通行安全,依林道相關規定審慎辦理。

四、注意事項(一)選線1.作業道開設前可藉由等高線地形圖與航照圖等圖資判讀,將危險及安全區域,預先以顏色標定後,再決定作業道經過的範圍,最後以現地踏勘來決定路線。

2.路網是為了更有效率的作業道系統而設置,可依據造林地的經營型態做彈性的選擇,並依施業的優先順序,進行相對應之規劃設置,但於不安定的地質及地形,路網是否有其危險性須慎重考量。

3.線形(1)作業道幹線是主要的搬出路徑,為能取得到鄰近林道或土場之最短距離,通常在安定的稜線部分描繪出S形,並審慎配置迴頭彎。

支線則為主要的集材路徑,可從幹線迴頭彎的外側依等高線來配置。

(2)須考量伐採等施業計畫之區域,路線形狀是否相互連結、是否為有效率的線形、預定的林業機械車輛之運行是否會有障礙。

(3)路線形狀須考量等高線分布及降低挖填坡面高度,儘可能以少設置路側構造物之路線為宜。

(4)作業道開設為現地主義,實際施工時若有崩塌之可能性,必須立即修正路線形狀。

4.縱坡(1)作業道的縱斷坡度與中心線的路線形狀一樣,必須重視挖填高度、控制挖填土量,並防止災害發生。

造林绿化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要求

造林绿化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要求

造林绿化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要求第1条设计依据造林绿化作业设计应依据批复的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程实施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度实施方案,或造林绿化合同(协议书)等文件。

第2条设计内容(一)人工造林1、明确林种、树种,苗木的种类、来源、规格及其处置与运输要求,栽植技术要求,乔灌木树种的栽植配置(结构、密度、株行距、行带的走向等),林地清理、整地方式与规格,整地与栽植的时间等。

2、明确未成林抚育时间、次数与技术要求等。

3、测算林地清理、整地、栽植等的用工数量,苗木、肥料等造林材料种类、数量,以及其它工程量等。

4、根据工程量和定额指标或市场价格测算造林投资。

5、根据季节、种苗、劳力、组织等的状况安排施工进度。

(二)封山育林1、明确封育类型、方式、年限;2、明确封育组织和封育责任人;3、制定封育作业措施;4、进行投资测算与效益分析。

(三)低效林改造1、低效林改造对象(小班);2、改造方式与时间安排。

疏伐作业明确采伐方式、对象、强度、株数、材积、材种与出材量、伐区清理等。

补植作业明确补植树种、株数、苗木规格、整地、栽植等,经济林还应明确品种、嫁接方式、抚育管护等。

3、工程量和经费测算等。

第3条设计深度(一)人工造林和低效林改造以小班为设计单元,封山育林以封育区为设计单元,技术措施、工程量、投资等分别落实到小班、封育区。

(二)作业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小班(封育区)作业设计图、种植点配置图。

总平面布置图以1:10000电子地形图为底图绘制,标注作业设计小班。

小班(封育区)作业设计图以小班为单元,人工造林标注种植行的走向,封山育林标注林班、小班号、封育类型与方式等,比例尺以图幅不超A4纸的原则确定。

种植点配置图标注种植点的相对位置、株行距、混交林的树种配置等,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

(三)设计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附图、附表。

作业设计说明书包括位置与范围(行政区域)、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情况、作业区现状、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造林、低效林改造)技术、(人工造林)未成林幼林抚育设计、工程量与投资测算、进度安排等。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一、前言湖南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了保护和增殖森林,人工造林成为一项重要的措施。

为了规范人工造林作业,保证造林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二、造林规划1.造林地选择(1)根据土壤质地、坡度、水源等要素,选择适合人工造林的地块。

(2)避免采伐后的裸露地面,应优先选择已采伐地块进行人工造林。

2.林木种类选择(1)根据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进行造林。

(2)建议选择本地常见树种,避免引入外来种类。

3.林地布局(1)遵循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林地布局,保留自然水源、植被等环境特色。

(2)根据树种特点和森林类型,合理划分林地,并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

三、造林技术1.土壤改良(1)根据土壤条件,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透水性和肥力。

(2)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进行土壤改良。

2.树苗选育(1)选择符合林木品种要求的树苗,包括苗龄、苗高、根系等方面。

(2)避免选择生长矮小、生病虫害严重的树苗。

3.栽植方法(1)根据树种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栽植方法,如条播、穴播、直播等。

(2)保证栽植质量,确保树苗的生存率。

4.灌水管理(1)根据树种和幼树生长需要的水分,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水管理。

(2)避免过度灌水或积水,以免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或根部腐烂。

四、造林质量检测1.树木生长情况检测(1)定期测量树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指标,评估树木生长情况。

(2)记录并分析树木的生长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异常的树木。

2.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树木,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2)定期对树木进行病害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趋势,进行有效防治。

3.成活率检测(1)对每一批次的人工造林树苗进行成活率检测,评估造林效果。

(2)根据成活率结果,及时对死亡树木进行补植或二次造林。

五、经济效益管理1.人工造林的经济效益(1)对人工造林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包括木材产量、销售收益等指标。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管理、编制单元、编制方法、造林作业设计的文本与附表、附图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造林作业,人工更新及未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造林作业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飞机播种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0000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2 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2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3 术语和定义3.1 造林 afforestation从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扦插、直播)起直至幼林郁闭前全过程的各种措施总和。

3.2 造林作业区 afforestation site预备栽植或正在栽植乔灌木及防风固沙草本植物的地块。

造林作业区与造林地意义相近。

造林地的时间跨度大于造林作业区。

造林地既可用于表达造林作业前的地块,也可表达已完成造林作业的地块。

造林作业区仅表达计划造林、尚未完成造林作业的地块。

3.3 造林作业设计 Design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为完成栽植树木的地块预先编制出的工作方案、计划,绘制的图件。

4 总则4.1 为了规范造林作业设计,统一设计程序,提高造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与规划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4.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4.3 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也要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1、为了促进全省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油茶造林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的油茶造林。

油茶造林是指油茶人工造林和更新造林。

二、引用规范文件LY/T、1328—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4300B64033•1—89、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

DB43/094—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本办法引用的上述规范性文件,应根据其修订情况,使用文件的最新版本)。

三、林地选择3.1、社会条件:领导重视、群众有要求、劳力充足、林地权属清晰、交通便利。

3.2、自然条件:原则上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土壤较肥沃、pH值4.5~6.5的红壤、黄红壤的荒山荒地、迹地,油茶或其他树种的低产林地。

四、规划设计4.1、实施方案:油茶造林必须根据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厅编制的《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由各基地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编制本县的油茶造林实施方案,并纳入县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批准的县级总体规划,提前一年上报年度油茶造林实施方案,经市州林业局审核报省林业厅批准后再编制年度作业设计。

4.2、年度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施工的依据,按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操作。

作业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由市州林业局审定,上报省林业厅备案,作为年度专项检查验收依据。

必须按批准的作业设计施工,确需变更的,须将变更内容补充作业设计依原审批程序审定备案。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和作业设计图组成。

依托林业工程项目进行油茶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与各工程项目作业设计按照相关林业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进行。

《湖南省伐区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伐区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林木采伐伐区作业设计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和目的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保证伐区调杏设计质量,实现林木采伐作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湖南省境内进行林木采伐伐区作业设计,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调查设计资格伐区调查设计由具有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从事伐区调查设计的人员必须持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

第二章技术标准第四条采伐类型林木采伐类分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更新采伐四类。

第五条主伐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采伐,适用于对用材林、薪炭林的采伐,包括皆伐、择伐、渐伐三种方式。

一、皆伐:适用于单层同龄的成、过熟林以及需要更换树种林分的采伐。

天然阔叶林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森林,禁止皆伐。

皆伐面积以5公顷以下为宜,坡度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且能及时更新的地方,面积可适当扩大,但一次连片皆伐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0公顷。

皆伐伐区之间间隔的面积不得少于皆伐的面积。

二、择伐:适用于复层异龄林或皆伐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单层林以及经营、运输条件受限制的地方进行林木采伐。

择伐林木的年龄须在近熟林以上,对影响周围树木生长的“霸王树”、遭病虫、雷击、风、雪压等危害无生长前途的林木优先安排择伐,择伐强度一般不得大于伐前总蓄积的40%,当林分内成、过熟林木较多时,可适当提高采伐强度,但择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留0.50以上。

两次择伐的间隔期不得少于一个龄级期。

三、渐伐:适用于天然更新能力强且伐后人工更新困难的成、过熟单层林。

上层林分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达更新标准,可分两次进行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当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则可分三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木蓄积的50%,林内幼树达到更新标准,并开始郁闭时,最后将留下的成、过熟林木全部伐光。

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人工造林是重要的生态工程手段,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为了推进人工造林工作,我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对造林规划、选地、设计、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首先,人工造林应该进行规划设计。

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确定
合适的造林方案,包括树种组成、间作、间伐等。

同时,在树种选择上,应该注重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和经济发展。

其次,选地也是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

在选地时,需要考虑土地
的物理性质、水分、光照等因素,同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
保护因素,确保造林效果最大化,同时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用科学的栽植方法和管理模式,确
保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对不同树种采用不同的栽植时期、栽深、施肥等方法,同时定期巡视、除草、修剪等,确保森林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人工造林技术规程的制定,促进了人工造林事业的发
展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只有加强规划、选地、设计和管理,才能
更好地实现人工造林的目标,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外业调查与设计第三章内业设计第四章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第五章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第六章造林作业设计审批第七章附则附录 A(规范性附录)A-1、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地类、权属面积汇总表A-2、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林种、树种面积汇总表A-3、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单价表A-4、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概算表A-5、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附录 B(资料性附录)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附录 C(规范性附录)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人工造林建设质量,提高人工造林建设成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条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

第三条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提倡营造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乔灌复合结构的人工林。

第四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湖南省人工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

更新造林参照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第五条作业设计主要依据一、《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二、《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三、《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1706-2007)。

五、《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

六、《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七、《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 年5 月)。

八、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九、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第六条作业设计原则一、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二、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坚持以造林小班为单元编制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七条作业设计方法和内容一、作业设计的组织作业设计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二、造林小班的选择依据总体设计图及附表、年度计划选择造林小班,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造林小班可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其他适宜造林的地类中选择。

造林小班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施工。

作业设计总面积应与年度计划相吻合。

造林者负责提供造林地选择区域,由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共同现场调查、核实。

在现场核实后将造林小班勾绘在1∶10000 的地形图上,最小小班的成图面积为1.0 公顷(因工程项目特殊需要的,可放宽至0.3 公顷),小班最大面积不超过20 公顷。

三、造林施工设计(1)小班调查调查方法:先踏查整个造林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测记载。

调查记录内容:小班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位置(乡镇场、村工区、林班,图幅号)、小班立地因子(海拔、地形、地貌、地类、坡度、母岩母质、土壤)、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调查日期、调查者等。

(2)树种设计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并参考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林树种。

(3)造林技术措施设计根据本县(市、区)现有的立地条件类型,结合造林区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作业设计区域的造林立地类型表。

根据造林区域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林种和造林树种,并参考本县(市、区)现有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编制适用作业设计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参见附录 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附录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技术模型,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抚育措施等。

三、苗木供应及辅助工程设计。

四、用工量测算与经费预算。

五、作业设计以小班为设计单元,以片成图,以乡镇编号,以县(市、区)编写设计说明书,以乡镇为统计单位,以县汇总,图、表、书“三位一体”。

第八条作业设计程序一、作业设计准备。

二、小班区划与调查。

三、内业设计。

四、编制作业设计成果资料:整理作业设计外业资料、编写作业设计说明书、统计各种内业表格、绘制作业设计图和造林图式。

五、报批作业设计文件。

第二章外业调查第九条外业调查准备设计单位在接受作业设计任务后,应收集项目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做好仪器工具、图形材料、调查用表、作业设计用品等准备,对参加调查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方法和成果资料编制要求。

第十条外业调查应收集的资料一、项目区工程规划资料及作业设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项目区农村与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劳力、农民收入及主要来源等。

三、国家公开发布的1∶10000 地形图。

第十一条小班区划一、区划系统:采用县、乡(镇、场)、村(工区)、小班四级区划。

二、区划依据和标准1、地类分为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

2、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向7 个坡位。

3、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无坡向9 个方位。

4、坡度分为五级,即I 级为平坡≤5°;Ⅱ级为缓坡6°~15°;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6°~45°;Ⅵ级为险坡≥46°。

5、母岩母质分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紫色岩、石灰岩、第四纪粘土和河湖沉积物七大类。

6、土类划分:全省自然土划分8 个土类,即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潮土。

7、土层厚度等级:根据A 层+B 层的厚度划分,共分三级,即厚层>80 厘米、中层40~80 厘米、薄层<40 厘米。

三、区划方法:利用1∶10000 的地形图,采用对坡调绘,小班面积调绘精度在95%以上,有条件的可用GPS 实测小班面积。

第十二条小班调查一、位置:记载所在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小班。

二、权属:记载所有权、经营权。

三、地类:按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记载。

四、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形、海拔。

五、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盖度、高度。

如为退耕还林地则要调查原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六、土壤:土壤类型、母岩母质、土层厚度等。

七、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树种。

第十三条种苗调查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和下达的年度任务量,按树种、苗木类型与规格测算需种量和需苗量,落实种苗来源和苗木类型,同时要确保造林的苗木为良种壮苗。

第十四条辅助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实地确定需要建设的瞭望台、林道、防火线和防护林带,林地水保设施等,明确位置,布设线路与走向,测量长度,其位置要标示在设计图上。

第十五条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填写以乡镇或相当于乡镇级单位(林场、农场等)为单位填写《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内容包括:单位、小班号、图幅号、小地名、权属、小班面积、林种、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技术措施、抚育设计、种苗数量、用工量、投资概算等项。

第十六条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为保证项目设计质量,在外业调查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发现小班调绘、地类划分错误、树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应令其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深入现场调查的设计者要严肃处理。

第三章内业设计第十七条外业资料整理内业设计前,应对外业调查材料进行逐项检查核对,确认图、表、卡相符、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第十八条小班面积求算根据调绘小班绘制成电脑图,采用湖南省营造林管理系统软件(GIS),通过计算机求算面积,或采用求积仪或透明方格纸求算面积,小班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九条造林技术设计一、设计内容根据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林班和小班顺序,采用表格形式编制的立地类型表、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结合林种布局和林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确定造林类别、林种、树种、营造方式。

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以营造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或用材林为主,在水土流失严重、坡度25 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石质山地、山脉顶脊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

根据工程要求,造林小班应进行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乔灌与混交树种配置方式、整地方式、造林方式、苗木类型、幼林抚育的技术措施设计。

二、造林技术设计1、造林方式:人工植苗。

2、造林技术设计根据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及造林作业区实际情况,按照项目造林实施方案或本县(市、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造林技术模型表和小班调查情况进行小班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1)林地清理: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林地清理方式,要防止水土流失,尽量避免全砍全烧。

(2)造林整地: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和母岩类型、不同的林种、树种、培育目的确定不同的整地规格、整地时间和方式,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以穴垦为主,沿等高线布穴,规格为40×40×30 或50×50×40 厘米,做到呈“品”字型排列,并要求表土还穴;经济林以大穴整地或水平带状撩壕为主。

为防止水土流失,坡度25 度以上的山地不得进行全垦和撩壕整地。

(3)树种选择:造林树种应选择生长快、产量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广的树种,生态林造林时在一个小班内阔叶树比例应达30%以上。

(4)造林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的、树种特性等因素确定,营造生态防护林要适当密植。

通常杉木每公顷1650—4500 株、马尾松3000—6750 株、湿地松1500—2400 株,杨树240—675 株,毛竹330—625 株,油茶1200—1650 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