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作业设计准备任务实施

合集下载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方案:
1. 目标确定:确定植树造林的具体目标,包括植树数量、种类、地点等。

根据不同情况,可制定长期或短期目标。

2. 地点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源等要素,选择适合植树造林的地点。


先考虑已经退耕还林的土地、河流两岸及山坡等地。

3. 种子收集:根据植树造林的需要,收集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种子。

可通过国家
植物园、种苗基地等途径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4. 募集志愿者和资源:通过宣传、组织活动等方式,募集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工作,
同时争取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资源。

5.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土壤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树
木的生长和成活。

6. 植树造林:在确定的地点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根据树种的不同,合理布局树木的间距和密度,保证树木的生长发育。

7. 养护管理:在植树造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工作。

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止病虫害等,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

8. 监测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植树造林项目的成效。

对树木的生长情况、生态效益等
进行评估,以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植树造林的基本实施方案,具体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良好氛围。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的概念造林就是从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扦插、直播)起直至幼林郁闭前全过程的各种措施总和。

造林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三种方式。

明确造林目标任务我们要明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包括造林面积、林种、投资等。

然后根据目标任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文件。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一)总则1、为了规范造林作业设计,统一设计程序,提高造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与规划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3、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也要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提倡营造树种有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提倡营建乔灌草复合结构的人工群落。

造林树种选择可参照G B/T 15776 。

4、造林作业设计的林种选择以总体设计、森林分类经营方案为准,需要变更的,尤其是将生态公益林改为商品林,需按公益林事权等级管理权限报送原审批机构作为个案单独审批,按批复文件设计。

生态公益林的定义遵照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的区划遵照GB/T 18337.2。

(二)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1、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造林任务量已落实到小班的总体设计或其他规划设计文件;——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2、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落实年度造林作业任务,对每个作业区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指导施工。

(三)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

造林作业区原则上为一个小班。

当小班面积过大时,可划分为2至3个细班,每个细班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细班的编号可在小班编号后加①、②、③……予以区分。

当相邻或相近的数个小班其立地条件、经营方向、树种选择一致,而数个小班的总面积不大时,也可合并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造林作业设计准备1-2

造林作业设计准备1-2

▪ 造林地是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也称宜林地。
▪ 根据造林地环境状况的差异性划分:

⑴荒山荒地: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类。没有生长过
森林植被或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
荒地。

⑵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⑶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⑷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
林地及疏林地。
▪ 荒山荒地包括:草坡、灌丛地、竹丛地、荒地。 荒地
力、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的重要手段。

2.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

⑴依据:造林任务量已落实到小班的总体设计或其他
规划设计文件;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⑵任务:落实年度造林作业任务,对每个作业区做出
具体技术规定,指导施工。

3.造林作业设计的编制单元:

单元编制:造林作业区——小班——细班
二、造林地
▪ 1.造林地的种类:

立地类型组(group of site type)

立地类型(site type)
张万儒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系统
▪ 0级 森林立地区域(Forest Site Region)
▪ 1级 森林立地带(Forest Site Zone) ▪ 2级 森林立地区(Forest Site Area)、森林立地亚
荒地
荒山荒地
灌丛地,草地为草坡
农耕地
四旁地
撂荒地
采伐迹地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
火烧迹地
局部更新的造林地
2.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
▪ ⑴基本概念
▪ 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 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森林生长有重大 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造林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施工过程高效顺利、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造林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项目背景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总面积为XXXX亩,旨在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2. 施工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造林项目施工;•保证造林质量,确保树木成活率;•落实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组织设计方案1. 施工人员组织结构在项目施工期间,将按以下结构组织施工人员:•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体管理和协调工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劳务人员:负责具体的工程施工。

2. 工作流程1.实地勘查:了解地形地貌、土质环境等情况,制定施工计划;2.准备材料:采购所需的植物种子、肥料、工具设备等;3.土地准备:清理、平整土地,为植物种植作准备;4.植物种植:按照设计方案,逐步进行植物的种植工作;5.养护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等,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 安全与环保措施1.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减少土地扰动;3.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实现绿色施工。

四、总结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实现造林施工项目的高效顺利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需注重团队协作,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水平,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有所帮助。

造林作业设计书

造林作业设计书

造林作业设计书一、引言造林作业是指经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将荒山、荒地或者砍伐过度的森林进行重新种植的一项工作。

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还能保护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资源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造林作业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前期准备在进行造林作业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植被恢复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测,了解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适宜的树种和种植密度,确保植物能够适应生长环境并形成稳定的林地。

同时,还需要编制详细的造林作业计划,包括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施肥措施等,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造林设计要点1. 树种选择在进行造林作业时,选择适宜的树种是至关重要的。

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

例如,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杉木、柏树等喜湿树种,而在干旱地区则应选择适应干旱的阔叶树种如刺槐、沙柳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经济价值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树种,以提高造林项目的经济效益。

2.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树木数量。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目标林分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来说,苗圃培育的苗木生长较好,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野外移栽的苗木生长较弱,应适当减少种植密度。

同时,在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还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差异,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平衡和林分的稳定性。

3.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确保造林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种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健壮的苗木,根系发达、树姿端正的苗木生长潜力较大,更易存活。

其次,进行适当的修剪,修剪可以促进树木的分枝生长和根系的发达,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再次,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树种的需求,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最后,注意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及目标1.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造林工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2.目标:通过组织合理的造林施工工作,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功能的目标。

二、施工组织架构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包括项目计划制定、资源调配、施工进度监控、质量控制等。

3.施工队长:负责具体的施工工作,包括人员组织、设备维护、施工现场管理等。

4.行政人员:负责项目的相关行政工作,包括报表统计、材料采购、人员管理等。

三、施工组织过程1.前期准备(1)确定施工范围: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的具体范围。

(2)制定施工计划:根据项目计划和工期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人员调配、设备安排、工序实施等。

(3)采购材料:根据施工计划和项目需求,采购所需的造林工具、苗木等材料。

(4)技术培训: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造林技术水平。

2.施工实施(1)人员调配:根据施工计划和工序要求,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设备安排:根据施工计划和工序需要,安排适当的设备投入施工,如挖掘机、铲车等。

(3)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确保施工工地的秩序和安全。

(4)工序实施:按照施工计划,逐步实施各个工序,包括清理现场、翻土、栽种、浇水等。

(5)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如对栽种的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对施工工序进行过程管控等。

3.后期管理(1)验收工作:对施工完成的区域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维护管理:对已造林的区域进行长期维护管理,包括定期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档案整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档案资料,包括施工记录、验收报告、材料采购单等。

四、风险管理1.人员安全风险: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设备故障风险: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2)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2)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理土地和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植树造林的土地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包括清除杂草、石块和其他障碍物,确保土地平整和适于植树。

2. 调查和筹备资源:调查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情况,了解当地适宜的树种种类和生长条件。

同时,筹备植树所需的人员、设备和资金等资源。

3. 选取合适的树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种类。

考虑到当地的特殊要求,如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选择具有耐寒、耐旱或防护功能的树种。

4. 制定布局和种植密度:根据土地的大小和条件,制定种植的布局和密度。

根据树种特点和生长习性,合理分布各类树种,使得植被分布均匀、密度适宜。

5. 进行地面改良和施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地面改良,如翻耕、施肥等。

采用有机肥或化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树木的生长条件。

6. 进行播种或移栽:根据种植树种的要求,进行播种或移栽工作。

如果采用播种,可以通过直接撒种或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进行。

如果采用移栽,需注意保护树苗的根系,并在种植后进行浇水和固定。

7. 种植后的管理:种植树木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根据树种的特点和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8.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植树造林的效果和成果,包括树木的生长情况、存活率、树冠覆盖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效显著。

林场春季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林场春季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林场春季造林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春季是林业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造林工作的最佳时机。

为了有效推进林场春季造林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提高造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目标。

本次春季造林工作的目标是,完成XX亩的造林任务,提高林场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业资源产出。

三、工作内容。

1. 科学选址。

在进行造林工作前,要进行科学选址,根据土壤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地点,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 种苗培育。

要提前做好种苗培育工作,确保供应充足的优质树苗。

同时,要做好树苗的质量检验,确保种苗的健康状况。

3. 土壤改良。

在实施造林工作前,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4. 种植管理。

在进行种植工作时,要根据树种特点,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5. 养护管理。

在种植完成后,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确保树木的良好生长。

6. 防火防病。

要加强防火防病工作,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林火隐患和病虫害,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要加强对春季造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林场干部和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到春季造林工作中来。

3. 加强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林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确保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春季造林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五、工作保障。

1. 资金保障。

要做好春季造林工作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物资保障。

要做好春季造林工作所需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各项物资的供应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造林作业区总面积与年度计划应尽量吻合,正 负误差最大不超过10%。
三、操作步骤
▪ 2.现场踏查 ▪ 根据初步确定的造林作业区,由组织者和设计人
员到现场共同查看、核实,并确定造林作业区界 线。踏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类或小班界线是否 变更、总体设计的设计内容是否合理。 ▪ 在踏查核实现场时将造林作业区位置用铅笔勾绘 在以乡镇为单位分幅的总体设计图或地形图上。 如使用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与总体设计的设 计图要一致,最小作业区的成图面积≥2mmX2mm。 同时,逐年的作业区要标注在同一份地形图上。
三、操作步骤
▪ 3.作业区测绘 ▪ 造林作业区的面积以实测为准。可采用
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测量, 并将其位置 绘制在林业基本图或地形图上,最小作 业区的成图面积2mm x 2mm。
三、操作步骤
▪ (1)方法 ▪ ①地形图勾绘法适用于地形地物明显的造林作业区,面积
误差不超过5%
▪ ②测量法作业区平坦、形状规则且面积小的可用皮尺量测; 作业区边界不规则时可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法,闭合 差不大于1/100;或用经过差分纠正的全球定位系统 (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 GPS) 接收机测量,面积 误差不超过5%。
▪ (2)要求 ▪ 测量过程中,明显地物、地貌应勾绘,并尽量做到现场成
图。
▪ (3)比例尺 ▪ 绘图比例尺1/5 000~ 1/2 000
三、操作步骤
▪ 4.作业区调查 ▪ (1)基本情况记录 ▪ ①作业区编号邮政编码” +“村屯名的汉语排音缩写(大
写字母,双声母选第1个字母)”++“年份”+“一”+“阿 拉伯数字序号(3位数) ▪ 示例: 100102NHQ 一2002 - 008 ▪ ②日期完整填写调查年月日。 ▪ ③调查者签署调查者个人姓名,不得签署xX调查组、X x 科、X X调查队等不能确认调查者个人身份的名称。 ▪ ④位置乡镇(林场、分场),村屯(工区),林班,小班;所 在地形图比例尺、图幅号、公里网区间。
造林作业准备 任务实施
肖庆涛
任务实施
▪ 一、器具材料
▪ 1.器具:罗盘仪、视距尺、花杆、皮尺、钢卷尺、 工具包、锄头、铲洋镐、劈刀、土壤袋、指示剂、 比色板、记录板、绘图工具、方格纸、笔等。
▪ 2.材料:造林作业设计调查记录用表、1: 10000(或 1:25000)的地形图或林业基本图、山林定权图册、 森林资源调查簿、森林资源建档变化登记表、林业 生产作业定额参考表、各项工资标准、造林作业设 计规程、造林技术规程等有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 等;造林作业区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资料; 造林作业区的劳力、土地、人口居民点分布、交通 运输情况、农林业生产情况等资料等。
三、操作步骤
▪ ⑤石砾含量依石砾含量分为:轻石质<40%;中石质40%~60%;中石质 >60%
▪ ⑥结构分为屑状、 粒状、核状、块状。 ▪ ⑦结持力(坚实度、紧密度)依土壤刀插入和拔出的用力程度分为
四级: ▪ 疏松:稍加压力即可插入; ▪ 松散:加压力时顺利插人; ▪ 紧实:用力能插人,拔出稍难; ▪ 极紧:大力时能插人,取出很困难。 ▪ ⑧孔隙度孔隙的 大小和多少。 ▪ ⑨侵人体和新生体生物侵入体、机械侵人体(石砾、贝壳、木炭
二、任务流程
三、操作步骤
▪ 1.造林作业区选择 ▪ 造林作业区由组织者负责选择,由设计人员进
行指导,依据造林总体设计图及附表、年度计 划选择造林作业区,将任务落实到各个造林作 业区。
▪ 造林作业区应选择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低产低效分改造等适宜造林的地块。
▪ 造林作业区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 于施工。
手; ▪ 湿:用手压时,有水流出。
三、操作步骤
▪ ④土壤质地形分为: ▪ 砂土:松散,湿时不成团,捏时沙性感强,有沙
沙声;
▪ 砂壤土:易散,捏时有沙性感,施时能成团但不 成条,有轻微沙沙声;
▪ 壤土:湿捏无沙沙声,微有沙性感,揉成条易断; ▪ 黏土:面粉感觉,可搓成条,或压成土片,有裂
痕;
▪ 重黏土:黏性、韧性强。手捏时光滑,可塑性强, 可压成大片,无断裂。
三、操作步骤
▪ (2)地形地势调查 ▪ 调查所属的大区地形(低山、丘陵、平原等),地形部位
(山脊、山坡、山洼),坡向(东、南、东南......坡度。 ▪ (3)土壤调查 ▪ 根据土壤调查的记载方法,标准地必须挖标准土壤剖面,
并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分层,调查记载以下内容: ▪ ①厚度 ▪ 腐殖质层厚度(A层):依厚度分为3个等级:薄层<10cm;中层
等)。 ▪ ⑩根系分布情况草根盘结度、树木及灌木根系的多少。
三、操作步骤
▪ 主
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 高度。如为退耕还林地则要调查原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 立木:应指出其起源(天然林、实生林、萌.林....,.组 成,郁闭度,年龄、生长情况....天然更新情况; ▪ 下木:记载下木的组成,郁闭度,分布特点,物候期; ▪ 层外植物; ▪ 草本植物:必须记载植物名称、多度、盖度、平均高度、 分布情况等(表1-7)。
10~ 20cm; 厚层> 20cm。 ▪ 土层厚度(A+B):依厚度分为3个等级:薄层≤40cm;中层30~
80cm;厚层> 80cm;
三、操作步骤
▪ ②颜色 ▪ ③湿度分五级: ▪ 干:无凉意,吹时飞尘; ▪ 润:有凉意,吹时无飞尘; ▪ 湿润:有潮湿感,能捏成团,能使纸变湿; ▪ 潮湿:使手湿润,能揉成团,无水流出,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