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及其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的诊断和治
炎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 锻炼、呼吸训练、放松技巧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理功 能和社会功能。
长期随访与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持续有效的治 疗和管理。
XX
PART 07
研究与展望
REPORTING
XX
PART 03
鉴别诊断
REPORTING
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感染性肠炎
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症状与炎性肠病相似,但病程较短 ,且抗感染治疗有效。
缺血性肠炎
肠道肿瘤
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可引起肠道狭 窄、梗阻等症状,与炎性肠病相似, 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可协 助鉴别。
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引起的炎症,常见 于老年人,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且伴 有便血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和狭窄等病变。
腹部CT或MRI检查
有助于评估肠道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发现肠外并发症。
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炎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 并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小肠镜检查
对于怀疑累及小肠的炎性肠病患者,可选择小肠镜检查以明 确诊断。
XX
炎性肠病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汇报人:XX
2024-01-23
REPORTING
• 引言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炎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性肠病

(一)一般治疗
• 1. 必须要求病人戒烟:继续吸烟会明显降 低药物疗效、增加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 • 2. 营养支持:CD病人营养不良常见,注意 检查病人的体重及BMI,铁、钙等物质及维生 素(特别是维生素D、维生素B12)的缺乏, 并作相应处理。对重症病人可予肠外或肠内 营养 。
(二)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 意见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 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 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
一、诊断
1.诊断标准:该病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 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 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2.临床表现: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1.01.3:1)。可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 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 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口腔溃疡、结节 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关节(外周关节炎、脊 柱关节炎)、眼(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和 肝胆(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 的肠外表现,其中血便是最常见症状
• 疾病活动性评估 临床上用克罗恩病活动指 数(CDAI)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以及 进行疗效评价 • 简化CDAI计算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Best CDAI 计算法 • <150分为缓解期,≥150分为活动期,150220分为轻度,221-450分为中度,>450分 为重度
疗效标准
• 将CDAI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 • 1.疾病活动:CDAI≥150者为疾病活动期。 • 2.临床缓解:CDAI<150作为临床缓解的标 准。缓解期停用激素称为撤离激素的临床缓 解。 • 3.有效:CDAI下降≥100(亦有以≥70为标 准)。 • 4.复发: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CD相 关临床症状再次出现,并有实验室炎症指标、 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疾病活动证据。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因素
▪ 微生物:副结核分枝杆菌和麻疹病毒,但 证据不足。
▪ 针对正常肠道菌群的免疫反应。
▪ IBD动物模型在肠道无菌环境下不发 病,在肠道正常菌群状态下发病。
▪ 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对某些IBD患者 有益。
免疫
病因和发病机制
❖ 肠道粘膜系统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 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及非免疫细胞
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 * 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
❖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表现 ❖ 全身表现 ❖ 肠外表现
❖腹泻及粘液脓血便 ❖腹痛 ❖其它消化道症状 ❖体征
(一)腹泻和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 现 1、原因 (1)炎症导致大肠粘膜对水钠吸收障碍 (2)结肠运动功能失常 (3)粪便中的粘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和粘膜糜 烂及溃疡所致
3、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少数病变并非从直肠连续扩展而呈区域性分布, 称区域性结肠炎,罕见。近年来发病率增加。
4、根据病情分期:活动期、缓解期 Sour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
(DAI) 通Biblioteka 对腹泻、便血、镜下粘 膜表现来评分,<2分为缓解 。
四、并发症
(一)、中毒性结肠扩张: 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 病因: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 丛,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 量积集,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为最严重 2.诱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药或阿片类 制剂而诱发。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主要亚型。
高达50%的IBD患者至少合并一种肠外表现(EIM),可能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其中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IBD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从广义上说,经典的EIMs可源于肠道远端器官的炎症病理反应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其中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指南根据ECCO标准化方法制定,由ECCO指南委员会遴选的20名胃肠病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并邀请皮肤病、风湿病及血管病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讨论。
对每一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系统综述后,共识小组就每个专题内容起草了声明及对应的支持性文案。
随后进行两轮在线投票和修改,以及一轮会议表决,对每条声明的证据等级(evidencelevel,E1.)和共识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本指南。
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声明1【发病率】旧D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UC和CD中的发生率相似[E1.2]o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活动性疾病、住院和手术旧1.2]。
[共识:100%]声明2.1【预防】建议在IBD患者因急性内科疾病或大手术住院期间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E1.I]。
接受大手术的IBD患者应该接受预防性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直到出院后至少3周[E1.3]o对于住院后或重症IBD的门诊患者,可以考虑血栓预防[E1.4]0[共识:100%]声明2.2【治疗】对于出现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IBD患者,建议按治疗剂量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E1.I]。
应调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抗凝时间[E1.I]。
[共识:100%]心血管疾病声明3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E1.2]>缺血性心脏病[E1.2]>肠系膜缺血[E1.4]、房颤[E1.3]和心力衰竭[E1.3]的风险略有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与IBD治疗相互独立。
炎性肠病的症状及治疗

便血颜色
02
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而异
。
伴随症状
03
便血时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
炎性肠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贫血 、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炎、结节性红斑、 口腔溃疡等肠外表现。
并发症
炎性肠病可能并发肠梗阻、肠穿孔、中毒 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炎性肠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完 全清楚,但遗传、免疫、环境等 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
家族遗传、不良饮食习惯、吸烟 、肠道感染等是炎性肠病发病的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炎性肠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 ,但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病率
06
心理干预与康复辅导
心理问题筛查及干预策略制定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康复辅导内容和方法介绍
康复辅导内容
包括疾病知识教育、心理调适技巧、生活习惯改善等方面。
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通过特异性结合并中和TNF-α来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受 的中重度患者。
整合素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止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来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 受的中重度CD患者。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等)、 存在癌变风险等情况。
炎症性肠病诊治指南

手术治疗
绝对指征:
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出血、穿孔
明确的或高度怀疑癌变者
相对指征:
内科最大剂量治疗无效的重型结肠炎患者
伴巨结肠的重型结肠炎患者
病情顽固,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不能耐受内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者
患者的手术
• 1/5患者需行结肠切除术 • 患病10年的手术切除可能19.4% • 患病25年的手术切除可能 30% • 男性、90年代后发病者手术可能性更大
强的松0.75 治疗4周,疾病仍处于活动状态,不能缓解者
免疫抑制剂抵抗型 1. 手术治疗:结肠切除术(更合适) 2. [1b, B]:没有其禁忌症时
合适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2–2.5、6-巯基嘌呤0.75–1)治疗满3个月,疾病仍处于活动状态或复发者
复发的治疗
1.
对于复发的患者,通常使用初次诱导缓解的治疗方案[5, D]
其它
抗生素 肝素 干扰素-a 白细胞洗脱术 其它生物制品:、、、02、、
难治性直肠炎和远段结肠炎 静脉应用类固醇激素,研究发现对于难治性直肠炎和远段结肠炎,静脉应用类固醇激素明显快于且优于口服药物
或局部药物治疗 静脉应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佳时,可以尝试应用、或
口服激素6-8周治疗后仍存在症状,病变部位局限在直肠或左半结肠者
5的适宜剂量 3-6天,美沙拉嗪 4-4.8天,巴柳氮 6.7天,奥沙拉嗪 2天
轻、中度广泛性结肠炎: 1. 口服5(>2)[1a, A]+局部应用5[1b, A] 2. 单一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只能诱导少数患者缓解[1a, A] 3.如果5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或那些已经采用适当的维持疗法者,可以全身应用皮质激素[1b, C] 4. 重度广泛性结肠炎患者,需住院治疗[1b, B]
炎症性肠病(IBD)

汇报人:
2023-12-30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症状与诊断 • 治疗与管理 • 并发症与风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炎症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针对肠瘘
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通过静脉输 液补充营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 染;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针对脓肿和腹腔感
染
使用强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形 成的脓肿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治 疗;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患 者免疫力。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IBD的病因、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 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IBD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 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IC)。
发病原因和机制
遗传因素
IBD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提示遗传因素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免疫因素
IBD患者存在肠道免疫异常,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 答失调,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炎症反应。
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肠外表现
如关节炎、皮肤病变、眼部病变等。
诊断方法和标准
01
病史采集
02
体格检查
03 实验室检查
04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
05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 检查患者的腹部体征、全身状况等。 包括血常规、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 如X线钡剂灌肠、腹部CT等。 如结肠镜、小肠镜等,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ppt课件

+++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1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2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3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4
IBD的肠外表现
大 约 有 60% 的 炎 症 性 肠 病( IBD )患 者有肠外表现,最重要的是关节痛、 皮 肤 改 变 、眼 症 状 和 肛 周 损 伤 ,他 们 可能有症状,如关节炎、结节红斑, 偶然在慢性肝损伤中发现是原发性 硬 化 性 胆 管 炎( PSC)的 患 者 导 致 溃 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葡萄膜炎又是全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的眼部 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和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15
结节红斑
结 节 红 斑 好 发 于 女 性 ,20— 30 岁 ,好 发 于 春 、 秋季,
有低热、全身不适,伴关节痛和肌病。 皮损突然发生,对称性的分布在双下肢,直
葡萄膜炎 主 要 症 状 :
1、 疼 痛 、 流 泪 、 畏 光 -睫 状 神 经 的 刺 激 症 状 与 睫 状 充 血 强 弱 呈 平 行 关 系 ,疼 痛 局 限 于 眼 部,可扩展到眼眶周围、前额、面颊;
2、 视 力 下 降 ,房 水 浑 浊 、 角 膜 水 肿 、晶 体 色 素沉着。
炎症性肠病(IBD)的肠外表现
unexplained relapsing m ild pancreatitis 肾 : 草 酸 性 结 石 O xalate stones 关 节 : 单 一 关 节 炎 M onoarthrit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性肠病及其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的诊断和治
发表时间:2018-05-21T15:39:39.2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蒋剑峰
[导读]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健康安全。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省永州市 425000
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及其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任意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表现判断、结肠镜检查以及接受钡餐检查等,观察患者的并发症以及肠外表现的诊断过程以及治疗过程。
结果: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35例并发症,包括肠出血10例、肠穿孔8例、肠梗阻8例、炎症包块4例、瘘管3例、肛管炎1例以及癌变1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71%。
此外,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72例肠外表现,具体包括关节炎30例、皮肤病17例、肝胆疾病12例、口腔溃疡8例以及眼部疾病5例等,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为73.47%。
结论: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患者同时伴有并发症以及肠外表现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并发症;肠外表现;诊断;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健康安全。
同时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伴有并发症和肠外表现,不仅仅发生在肠道,会影响患者的全身器官部位,故此本文旨在研究炎症性肠病及其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的诊断和治疗,特此选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所示。
1.具体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
任意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严格符合下列要求(1)我国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年龄11~45岁,平均年龄(31.25±1.45)岁;根据性别不同可分为男性60例、女性38例。
1.2诊断过程
具体过程包括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判断,之后接受结肠镜检查以及接受钡餐检查等,如下所示:
(1)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大多数炎症性肠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且病程大多在4~6周;此外患者的肠外表现多伴有皮肤、口、眼部、关节等病变;
(2)接受结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且大多呈弥散性的分布;而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后多表现为黏膜血管往往会充血水肿、并伴有脓性分泌物;结肠袋变浅甚至消失;出现假性息肉;有明显的弥散性的溃疡或者糜烂等;
(3)接受钡餐检查,多表现为黏膜出现颗粒样变;肠管缩短甚至消失,结肠袋囊消失;肠管边缘呈锯齿状等。
1.3观察标准
采用SPSS17.0软件,观察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并发症种类以及发生率、肠外表现的种类以及发生率等。
2.结果
2.1并发症种类以及其发生率
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35例并发症,包括肠出血共10例(10.20%)、肠穿孔共8例(8.16%)、肠梗阻共8例(8.16%)、炎症包块共4例(4.08%)、瘘管共3例(3.06%)、肛管炎共1例(1.02%)以及癌变共1例(1.02%)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71%。
2.2肠外表现的种类以及其发生率
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72例肠外表现,具体包括关节炎共30例(30.61%)、皮肤病共17例(17.35%)、肝胆疾病共12例(12.24%)、口腔溃疡共8例(8.16%)以及眼部疾病共5例(6.94%)等,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为73.47%。
3.讨论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以及回肠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甚至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全身症状包括贫血、发热以及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而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数量、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和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沉检查等[3]。
临床上由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其他结肠炎等,且病情发反复不易检查,因此对于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困难十分大[4]。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损害疾病,不仅仅损伤肠道,对全身的各个器官包括关节、皮肤黏膜、眼部、肝胆、胰腺、心脏以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
其中炎症性肠病中影响的关节可包括外周关节炎、中央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皮肤和黏膜包括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等;眼部的结膜炎、虹膜炎、角膜病以及夜盲症等;肝胆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肝胆炎、肝胆并发症等;胰腺包括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心脏的心包炎、心肌炎等;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及间质性肾炎等等;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症等,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6]。
另外通过此次实验可知,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35例并发症,包括肠出血10例、肠穿孔8例、肠梗阻8例、炎症包块4例、瘘管3例、肛管炎1例以及癌变1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71%,可见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多见于肠出血、肠穿孔以及肠梗阻等。
此外,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72例肠外表现,具体包括关节炎30例、皮肤病17例、肝胆疾病12例、口腔溃疡8例以及眼部疾病5例等,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为73.47%,可见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表现多为关节炎、皮肤病以及肝胆疾病等。
综上所述,患者的肠外表现以及并发症等可明显作为诊断炎症性肠病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秦娟秀,马硝惟,戴颖欣等.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6):761-766.
[2]兰平,何晓生,吴现瑞等.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概念[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2):1135-1139. [3]刘钊.炎症性肠病患者肠外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治疗措施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42-143.
[4]冯云,刘玉兰.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631-640. [5]马喆,张慧,王茎等.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的思考及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2):2188-2193.
[6]葛文松.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诊治策略[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7,7(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