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X线物理与防护(优选.)
放射防护学 第三章 X射线的产生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影响X线量的因素 在管电压、管电流、投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阳极靶的原子序数愈高,X线的量愈大; 在一定管电压下同种靶物质的X线的量与管电流
成正比; 在一定管电流下同种靶物质的X线的量与管电压
的平方成正比;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影响X线量的因素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薄靶周围X线强度的分布
根据薄靶产生X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管电压较 低时,利用反式靶在技术上很有好处;但对使用超 高压X线管时,管电压过高,考虑能量分布因素,则 须采用穿透式靶,电子从靶的一面入,X线从另一面 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使用的就 是穿透式的薄靶。
一、薄靶周围X线强度的分布
第三节 X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
一、X线的产生条件
1.要有一个电子源,一般称为阴极。 2.要有一个能经受起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 靶,即阳极。 3.要有高速电子流。
二、X线的发生装置
1.阴极(cathode) 2.阳极(anode) 又称阳极靶面,分固定和旋转两种 3.管电压与管电流 4.管壳
二、X线的发生装置
动量: p mc h h h~ c
一、X线的本质
(二)X线的粒子性 X线的波动性突出表现在其传播时,如反射、干涉、 衍射、偏振等现象;而X线的微粒性主要表现在其与物质 相互作用时,如光电效应、电离作用、荧光作用。
二、X线的基本特性
(一)物理特性 X线属于不可见的电磁波,在均匀的且各向同性 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X线不带电荷,所以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 响,即它在经过电场和磁场时不会发生偏转;
h max eU
h c eU
m in
X线防护(共8张PPT)

表所规定的剂量限值。
• (3)孕妇:腹部表面的剂量限值不超过
2mSv。
• 2.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
第七页,共8页。
四. X线防护的目的、原则和措施
• 1. X线防护的目的 • 2. X线防护的原则 • (1) X线检查正当性:指所进行的X线检
查是必要的
• (2) X线防护最优化 • (3)个人受照剂量限值 • 3. X线防护的措施 • (1)时间防护 • (2)距离防护 • (3)屏蔽防护
第三节 X线防护
•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不久,在从事X线
试验的人员中发现了放射性皮炎和继发 性结膜炎,相继还发现了受照者出现毛 发脱落、白细胞减少、皮肤癌等疾患, 并且这些疾患的严重程度和试验人员所 接受X线的照射剂量有关,从而引起了 人们对辐射危害的高度重视.
第一页,共8页。
一.X线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也可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照射量是用来描述辐射场固有特性的一种物理量。
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 这种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接受的剂量超过阈值,这种效应才会发生,如白内障、皮肤辐射损伤等(也可视为近期效应)。
(1) X线检查正当性:指所进行的X线检查是必要的
• 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也可分为近期效应
和远期效应。电离辐射可以直接使细胞中 的染色体或其 他重要成份断裂,如果损伤 的细胞是体细胞,则表现出躯体效应;如 果损伤的是生殖细胞,辐射效应表现在受 照者的后代身上,则表现为遗传效应。
第三页,共8页。
•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从辐射防护角度出
发,将这些效应分成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两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不久,在从事X线试验的人员中发现了放射性皮炎和继发性结膜炎,相继还发现了受照者出现毛发脱落、白细胞减少、皮肤
第三章 X线物理与物理

第一节X线的产生一、X线的发现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线。
二、X线的产生(一)产生X线的必备条件1、电子源钨丝加热至一定温度放出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电子云。
2、高速电子流电子高速冲击阳极,须具备:①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间加以高电压,通过在两极间产生的强电场使电子向阳极加速;②为防止电子与空气分子冲击而减速和灯丝的氧化损坏,必须保持高真空度。
3、阳极靶面接受高速电子撞击,使高速电子所带的部分动能转变为X线能。
靶物质(焦点面)一般是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
作用:接受电子撞击;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诊断和治疗用的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特殊用途(乳腺)的X线管用钼制成。
(二)X线的产生原理(一)连续X线1、连续X线的产生高速电子进入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区域,后飞离强电场区域完成一次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电子向外辐射电磁波损失能量,电子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轫致辐射,这种辐射所产生的能量为hυ的电磁波称为连续X线。
连续X线光子能量取决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核电荷。
2、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λmin)。
可见最短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
(二)特征X线1、特征X线的产生高速电子与靶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作用,电子被击脱,外壳层电子跃迁填充空位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X线)的形式放出,即特征X线。
2、特征X线的激发电压eU=W(结合能)时,U=W/e称为最低激发电压。
故管电压低于某系最低激发电压时,则此系特征X线将不会发生。
四、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一)X线产生的效率X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电能的比值,叫做X线的产生效率。
忽略极少的特征X线,η=K1ZU。
X线产生效率不足1%,其余在阳极变成热能,使阳极靶面升温。
(二)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1、影响连续X线产生的因素包括靶物质、管电压、管电流和高压波形。
(1)靶物质连续X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不同靶物质的X线谱高能端重合,是因为X线谱的最大光子能量只与管电压有关,与靶物质无关;不同靶物质的X线谱低能(3)管电压连续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X线放射物理与防护

04
X线放射物理研究进展
X线技术的新发展
脉冲X线技术
利用快速切换的X线脉冲,提高 成像速度和分辨率,为动态成 像和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
纳米焦点X线技术
通过将X线聚焦到纳米级,可实 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成像, 为微小病变的检测提供了可能
。
X线光学系统
利用X线的干涉、衍射等特性, 开发新型X线光学系统,提高成
防护鞋
避免脚部受到辐射损伤。
防护眼镜
避免眼睛受到辐射损伤。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01
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 理制度
包括辐射安全责任制度、辐射安全培 训制度、辐射安全操作制度等。
02
加强辐射安全监管
对各种设备和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监 测,确保辐射安全。
03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制定应急 预案,确保受照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辐射防护问题
X线产生的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长期接触X线可能会引发癌症等疾病。 因此,辐射防护成为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 题。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一系列辐射防 护措施,如使用铅围裙、戴手套、佩戴剂 量计等,以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VS
技术更新与设备升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X线设备也在 不断升级和更新换代。针对老旧设备进行 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是必要的,同时还需 要对新设备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以提高 其性能和可靠性。
05
X线在医疗中的发展前景与 挑战
X线在医疗中的发展前景
医学影像诊断的进步
X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 三维成像、断层扫描和功能成像等,X线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3第三章1:x线的产生

第一节 X线的发现
• 进一步实验发现这种射线能穿透木板、衣 服和厚厚的书本,但可被铅板遮挡;在电 场和磁场中不偏转,说明它不带电荷
• 12月28日,他宣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将 这个性质不明的射线叫做X射线。
第一节
X线的发现
世界上第一张x线照片: 1895年11月22日, 伦琴夫人手的照片。
第一节 X线的发现
x线的发现也是基于它的荧光作用。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 透视用的荧光屏; • 摄影用暗盒中的增感屏; • 影像增强器中的输入屏和输出屏; • 测定辐射量的闪烁晶体; • 荧光玻璃等,都是根据这一作用制成。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5.电离作用: • 使原子核外的电子脱离。 • X线虽不带电,但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
•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伦琴发现X线 后,并没有自此全身心地投入X线研究,而 是继续自己以前的实验。伦琴是位无私的 人,他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把X线的研 究留给了后来人。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一、X线的本质
• X线是电磁辐射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 • X线与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射线完全
• 透视、摄影、CT检查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人体组织对x线的穿透性
易透过组织 中透过组织 不易透过组织
肺、胃肠道 肌肉组织
骨(钙盐)
鼻窦、乳突 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血液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4.荧光作用: 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荧光物质如:磷、钨酸钙、铂氰化钡、银 激活的硫化锌镉等。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3.X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 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 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等现象;
x线物理与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x线物理与防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X线的本质是:A. 可见光B. 电磁波C. 无线电波D. 微波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X线的特性?A. 穿透性B. 电离性C. 荧光效应D. 热效应答案:D3. X线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是:A. 诊断B. 治疗C. 消毒D. 杀菌答案:A4. X线机的高压发生器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X线管所需的高压B. 产生X线C. 控制X线的方向D. 调节X线的强度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过量防护答案:D6. X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A. X线的强度B. 照射时间C. 照射部位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X线防护措施?A. 使用铅屏风B. 穿戴铅围裙C. 增加照射时间D. 使用防护眼镜答案:C8. X线摄影中,影响影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A. 曝光时间B. 焦点大小C. 胶片类型D. 以上都是答案:D9. X线机的控制台主要功能是:A. 控制X线的产生B. 调节X线的强度C. 选择照射部位D. 以上都是答案:D10. X线机的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保持机内温度B. 延长机器寿命C. 防止机器过热D. 提高机器效率答案:C11. X线机的滤线器的主要作用是:A. 减少X线的散射B. 吸收软X线C. 提高X线质量D. 以上都是答案:D12. X线透视检查中,为了减少辐射剂量,应:A. 增加透视时间B. 增加透视距离C. 减少透视次数D. 增加透视强度答案:C13. X线机的高压电缆的主要作用是:A. 传输高压电B. 传输X线C. 传输冷却液D. 传输信号答案:A14. X线机的球管的主要作用是:A. 产生X线B. 调节X线方向C. 调节X线强度D. 调节X线焦点答案:A15. X线机的自动曝光控制的主要作用是:A. 保护患者B. 保护操作者C. 保护机器D. 以上都是答案:D16. X线机的滤线栅的主要作用是:A. 减少散射B. 吸收软X线C. 提高对比度D. 以上都是答案:D17. X线机的自动曝光控制的主要原理是:A. 根据照射部位自动调节曝光时间B. 根据照射部位自动调节曝光强度C. 根据照射部位自动调节焦点大小D. 根据照射部位自动调节电压和电流答案:D18. X线机的高压发生器的主要类型是:A. 旋转阳极B. 固定阳极C. 单相高压发生器D. 三相高压发生器答案:C19. X线机的球管的主要类型是:A. 旋转阳极B. 固定阳极C. 单焦点D. 双焦点答案:A20. X线机的控制台的主要类型是:A. 模拟控制台B. 数字控制台C. 手动控制台D. 自动控制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X线的特性包括:A. 穿透性B. 电离性C. 荧光效应D. 热效应答案:ABC22. 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过量防护答案:ABC23. X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A. X线的强度B. 照射时间C. 照射部位D. 照射方式答案:ABC。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2)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2)内容比较多,所以整理时间比较长,希望大家认真看,用最少的时间消化吸收。
37、国际上选择和定义辐射量及其单位的权威组织是“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
38、照射量(X):X或γ射线光子在单位质量(dm)空气中产生出来的所有次级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量(dQ)的绝对值,即X=dQ/dm。
根据照射量的定义可知:dQ并不包括在所考察的空气dm中释放出来的次级电子所产生的韧致辐射被吸收后而产生的电离电量;照射量是从射线对空气的电离本领的角度描述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辐射场性质的量,它不能用于其他类型的辐射(如中子或电子束等),也不能用于其他的物质(如组织等)。
它只适用于射线能量在10KeV到3MeV射线。
国际单位为C/kg(库伦每千克),原有单位为R(伦琴)。
1R=2.58X10^-4C/kg照射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即时间间隔dt内照射量的增量(dX)除以间隔时间(dt)的商。
照射量率的SI单位为C/(kg*s)(库伦每千克秒)。
专用单位为R/s(伦琴每秒)。
39、比释动能(K):间接致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dm)的物质中,由间接致辐射所产生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dEtr),是dEtr除以dm之商,即:K=dEtr/dm。
比释动能适用于间接致辐射,受照物质可以是任何物质。
国际单位为J/kg,又名Gy(戈瑞),曾用单位为rad(拉德)。
1Gy=100rad比释动能率是时间间隔(dt)内的比释动能的增量(dK)。
比释动能率的SI单位为Gy/s(戈瑞每秒)。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定X线机输出额的表示,采用光子在空气中的比释动能率Gy/(mA*min)[戈瑞/(毫安*分钟)]40、吸收剂量(D):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在任何电离辐射授予质量(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en)除以dm的商,即:D=dEen/dmdEen为平均授予能。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3第三章3:x线的产生

第五节 X线的量与质
• 各种因素对X射线强度的影响
影响因素(增加) X射线的质 X射线的量
管电压
增加
增加
Hale Waihona Puke 靶原子序数增加增加
毫安秒
不变
增加
滤过
增加
降低
距离
不变
降低
电压脉动
降低
降低
第五节 X线的量与质
X线的量:也就是X光子的数目。 X线的质:它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
第六节 X线的产生效率
• X线的产生效率η与管电压和靶物质的原子 序数成正比。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压波形越接 近恒压,产生X线的效率也就越高。
第六节 X线的产生效率
• 研究表明,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一 般不足1%,而绝大部分的高速电子能都在 阳极变为了热能,使阳极靶面产生很高的 温升。
第六节 X线的产生效率
• 另外,从X线管射出供使用的那部分有用X 线,不足阳极靶面产生X线总量的10%。其 余的绝大部分都被阳靶、管壳、管壁、绝 缘油等吸收了。可见,X线的利用率也是很 低的。
第七节 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 从X线管焦点上产生的X线,在空间各 个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在不同的 方位角上的辐射强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均 匀的分布称为辐射强度空间分布或称辐射 场的角分布。
• 所以管电流和照射时间的乘积能反映X线的 量。
第五节 X线的量与质
•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管电流(mA)和照射 时间(s)的乘积来反映X线的量。以毫安* 秒(mAs)为单位。
第五节 X线的量与质
二、X线的质 • X射线的质又称为线质。它表示X线的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1、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做阴极射线管放电实验时发现X线;1901年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把X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钠盐的放射性。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2、产生X线的基本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①X线管阴极和阳极间加高压,管电压越高,产生X线的最短波长越短;②为防止电子与空气分子冲击而减速和灯丝的氧化损坏,必须保持高真空度;(3)阳极靶面: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金属制成;阳极有两个作用: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3、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会产生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最终高速电子的动能变为辐射能、电离能和热能(上岗证考试考过,职称考试也会考)。
三种能量的比例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变化和靶物质性质的差别而不同。
4、连续X线(轫致辐射):高速电子流与靶物质的原子核作用。
一束波长不等,连续的混合射线。
连续X线光子的能量取决于:(1)电子接近核的情况;(2)电子的能量;(3)核电荷。
重点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λmin):λmin=1.24/U(kV)nm。
其最短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X线的最短波长越短。
X线最短波长,对应最大光子能量。
重点尤其是公式一定要看好单位还要记住是连续X线5、特征X线(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作用电子被击脱,外壳层电子跃迁填充空位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X线)的形式放出,即为特征X线。
不同的靶物质其质子结构不同,发出的X线的波长也不尽相同,这种由靶物质所决定的X线称为标识放射,与X线管电流无关。
管电压必须满足eU ≥W,W是结合能,当eU=W时,U=W/e称为最低激发电压。
各线系的最低激发电压大小按其相应的壳层内电子结合能大小顺序排列,即UK>UL>UM>UN。
壳层越接近原子核,最低激发电压越大。
若管电压低于某激发电压,则此系特征X 线将不会发生。
6、X线产生的效率:在X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电能的比值。
η=KZU。
一般不足1%。
公式一定要记住7、影响连续X线产生的因素:(1)靶物质:连续X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2)管电流:管电流的大小并不影响X线的质,但在管电压一定时,管电流越大,说明撞击阳极靶面的电子数越多,X线强度越大,X线强度I与管电流i(mA)成正比。
(3)管电压:连续X线强度与管电压(kV)的n次方成正比(在诊断范围内,n近似为2)。
当管电流、靶材料(原子序数Z)固定时,随管电压的升高,连续X线谱最短波长和最大强度所对应的波长均向短波方向移动。
(4)高压波形:1)单相半波/全波、三相6脉冲/12脉冲。
X线辐射强度由脉动电压产生的要比峰值相当的恒定电压产生的X线强度低;X线的平均波长由脉动电压产生的也比峰值等高的恒定电压产生的波长长。
2)峰值电压相同:三相比单相产生的X线硬度成分多,且管电流相同,其X线的辐射强度(或输出量率)也大。
8、影响特征X线产生的因素:特征X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管电压大于激发电压时才发生K系放射,并随管电压的继续升高K系强度迅速增大。
9、在X线的两种成分中,特征X线只占很少一部分,并不重要。
对钨靶X线管来说,低于K系激发电压将不会产生K系放射;管电压在80~150kV时,特征X 线只占10%~28%;高于150kV特征X线相对减少;高于300kV时,两种成分相比特征X线可忽略。
可见,医用X线主要使用的是连续放射,但在物质结构的光谱分析中使用的是特征辐射。
10、阳极倾角指垂直于X线管长轴的平面与靶面的夹角。
11、在通过X线管长轴且垂直于有效焦点平面内,近阳极端X线强度弱,近阴极端强,最大值约在10°处,其分布是非对称性的,这种现象称为阳极效应,又叫足跟效应。
阳极倾角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
口诀:阴盛阳衰在通过X线管短轴且垂直于有效焦点平面内测定,在90°处最大,分布基本对称。
12、X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并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它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则突出表现粒子特性。
X线光子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
重点13、X线是一种电磁波:1)物理特性:(1)不可见:在真空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2)非带电:X线不带电,不受磁场、电场影响;(3)穿透性:由于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的能量,物质对其吸收较弱,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4)荧光作用;(5)电离作用:X线的电离作用主要是它的次级电子的电离作用;(6)热作用:X线被物质吸收,最终绝大部分都将变为热能,使物体产生温升。
测定X线吸收剂量的量热法就是依据此原理研究出来的。
2)化学特性:(1)感光作用:它可使胶片乳剂感光,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反应。
(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期大剂量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称为着色作用或脱水作用。
3)生物效应特性: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
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14、光电效应:X线光子与构成原子的内壳层轨道电子碰撞时,将其全部能量都传递给原子的壳层电子,原子中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X线光子则被物质的原子吸收,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正离子,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外层电子填充空位,放出特征X 线。
特征X线离开原子前,又击出外层轨道电子,使之成为俄歇电子,这种现象称为俄歇效应。
光电效应的产物有光电子、正离子、特征放射和俄歇电子。
15、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轨道电子结合能必须“接近相等”(稍大于)才容易产生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发生概率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和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正比。
它说明摄影中的三个实际问题:(1)不同密度的物质能产生明显的对比影像;(2)密度的变化可明显地影响到摄影条件;(3)要根据不同密度的物质选择适当的射线能量。
口诀:光原四正,光能三反16、光电效应不产生有效的散射,对胶片不产生灰雾。
光电效应可增加X线的对比度。
在光电效应中,因为光子的能量全部被吸收,使病人接受的剂量比任何其他效应都多,为减少对病人的照射,在适当的情况下,要采用高能量的射线。
17、当一个光子击脱原子外层轨道上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时,入射光子损失部分能量,并改变原来传播方向,变成散射光子(散射线),电子从光子处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核束缚,按一定方向射出,成为反冲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光子入射和散射方向的夹角称为散射角,即偏转角度。
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和入射光子的传播方向的夹角称为反冲角。
一个光子被偏转以后能保留多大能量,由它的原始能量和偏转角度来决定,偏转的角度越大,能量损失就越大,光子波长就越大。
X线摄影中所遇到的散射线几乎都是来自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发生概率与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反比,即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
18、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在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突然消失,同时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这个作用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个电子对的静止质量能是1.02MeV。
入射光子的能量就必须等于或大于1.02MeV。
光子能量超过该能量值的部分就变成了正、负电子的动能。
电子对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成正比,近似地与光子能量的对数(lnhv)成正比。
19、相干散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干涉的散射过程:包括瑞利散射(主要)、核的弹性散射和德布罗克散射。
相干散射是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唯一不产生电离的过程。
重点相干散射的发生概率与物质原子序数成正比,并随光子能量的增大而急剧地减少。
在整个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都有相干散射发生,其发生概率不足全部相互作用的5%,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20、光核反应:光子与原子核作用而发生的核反应。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光电效应、康普顿相应、电子对效应三个主要过程和相干散射、光核反应两个次要过程。
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只能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相干散射,电子对效应、光核反应不可能发生。
光核反应在医用电子加速器等高能射线的放疗中发生率也很低。
21、在20~100keV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重要的,相干散射所占比例很小,并不重要。
随光子能量hv增大,光电效应概率下降。
22、90kV时,电子的能量为1.44X10^14J,λmin=0.0138nm。
最大强度对应的波长值称为最强波长(λmax),λmax=1.5λmin。
连续X线的平均能量,一般为最大能量的1/3~1/2,λmean=2.5λmin。
23、X线强度是垂直于X线束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乘积的总和,即X线束中的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
设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断面积上的X线光子数目为N,若每个光子的能量为hv,则单色X线强度:I=Nhv。
可见,单色X线强度I与光子数目N成正比。
在实际应用中,常以量与质的乘积表示X线强度,连续X线波谱中每条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连续X线的总强度。
掌握24、X线质又称X线的硬度,它是由X线的波长(或频率)决定的。
X线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X线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X线的穿透力就越强,即X线质硬;反之,X线的波长变长,穿透力变弱,X线的硬度就小。
X线质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半值层(HVL),所谓半值层是指使入射X线强度衰减到初始值的1/2时,所需的标准吸收物质的厚度,诊断用X线的半值层一般用毫米铝(mmAl)表示。
它反映了X线束的穿透能力,表征X线质的软硬程度。
对同样质的X线来说,不同物质的半值层是不一样的。
但就同一物质来说,半值层值大的X线质硬,半值层值小的X线质软。
诊断用X线,若用半值层来表示,在1.5~4mmAl之间。
25、在医用X线摄影时,一般使用25~150kV管电压产生的X线。
应用于X线摄影中的X线波长在0.008~0.06nm之间。
26、管电压高、激发的X线光子能量大,即线质硬;滤过板厚,连续谱中低能成分被吸收的多,透过滤过板的高能成分增加,使X线束的线质变硬。
在滤过情况一定时,常用管电压的千伏值来粗略描述X线的质。
工作中有时也用半值层描述X线的质。
影响X线质的因素有管电压、滤过及整流方式(即高压波形)。
27、X线量是指X线光子的多少。
测量方法:用间接法来测量,方法是利用X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电荷的多少来测定X线的照射量;X线诊断范围内常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乘积(mAs)即管电流量Q来表示。
影响X线量的因素:X线量与靶面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管电压的n 次方成正比(诊断能量范围内n为2),与管电流及曝光时间成正比。
从X线管焦点到距离为r的面上的X线量H为:H=k(V^2ZIt)/r^228、以点源为球心,半径不同的各球面上的射线强度,与距离(即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一规律称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