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砂垫层允许偏差表

砂垫层允许偏差表

砂垫层允许偏差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砂垫层概述2.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原因3.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具体标准4.砂垫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5.结论正文1.砂垫层概述砂垫层,又称砂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基础类型。

它是由砂粒经过筛选、清洗和级配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承载能力的基础材料。

砂垫层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如桥梁、涵洞、大型设备基础等。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砂垫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了解砂垫层允许偏差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2.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原因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施工环境复杂:砂垫层施工往往受到气温、湿度、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砂垫层的厚度、平整度等指标出现偏差。

(2)施工工艺及设备: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等因素也会影响砂垫层的质量。

(3)材料性质:砂垫层的材料性质,如砂粒的级配、含水量等,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3.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具体标准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8)的相关规定,砂垫层允许偏差的具体标准如下:(1)厚度偏差:砂垫层的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

(2)平整度偏差:砂垫层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 50mm。

(3)砂粒级配偏差:砂垫层的砂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

(4)含水量偏差:砂垫层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偏差为±2%。

4.砂垫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保证砂垫层施工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合格的砂料:砂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砂粒的级配、含水量等指标。

(2)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设备: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3)严格控制施工参数: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厚度、平整度等关键参数,确保砂垫层质量。

(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砂垫层质量符合要求。

5.结论综上所述,砂垫层在施工过程中允许一定的偏差,但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控制。

砂垫层

砂垫层

1.道路基层1.1砂石垫层1.1.1 前言砂石垫层是地基浅层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属于换填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路基的要求,厚度又不很大时,常采用强度较高的砂石垫层,换填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满足路基上覆荷载的要求。

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施工简单、快捷,质量易于控制。

1.1.2 特点砂垫层所用的砂石料具有强度高、压缩性小、透水性良好和容易碾压密实等特点。

在工程中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①提高地基承载力由于路基基层的地基承载力与基础下卧层的抗剪强度有关,以抗剪强度较高的砂石垫层置换较软弱的土层,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另外,砂石垫层密实度大、强度高,可把基底压力扩散传递至其下。

②减少基层沉降量一般路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大,以压缩模量高、压缩性小的砂石垫层置换上部软弱土层,可以显著地减少这部分沉降量。

此外,由于砂石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其下卧土层上的压力减少,也相应减少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改善了地基的变形条件。

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砂石垫层透水性能好,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良好的排水面,可使基层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强度的提高,避免地基土破坏。

④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因为粗颗粒的砂石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也可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1.1.3 适用范围:砂石(砂砾、砂卵石)垫层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中的浜、塘、沟等的局部处理;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流速快、流量大的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

1.1.4 工艺原理砂石垫层料可归于无粘性粗颗粒土,一般认为,粗粒料形成骨架,细粒料充填孔隙,充填愈好,整个土体密度愈大,抗剪强度愈高,深陷变形愈小,则承载力愈高。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般项目
1
垫层表面质量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观察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15
mm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
标高偏差
+20
mm
水准仪检查
4
坡度偏差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mm
坡度尺检查
5Hale Waihona Puke 厚度偏差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且不大于20mm
钢尺检查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1I--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控项目
1
砂和砂石质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
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2
垫层干密度(或贯入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检查数量:
主控项目
1)砂、砂石:应全数检查。
2)干密度:应按规定方案抽检。
3)表面质量:应全数检查。
4)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过道按10延米,仓库、厂房按两轴线为1间),但不少于3间;其他建(构)筑物按垫层面积每30m2〜50m2抽查1处,且不少于3处。
2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一、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砂垫层或砂石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2)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颗粒级配应良好;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3)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二)材料要求(1)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2)级配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物,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3)在缺少中砂、粗砂的地区,可以用细砂代替,但宜同时掺人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主要机具设备(1)根据砂石和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蛙式打夯机、柴油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等;工程量较大时,大型机械有: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及翻斗车等。

(四)作业条件(1)填砂石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施工前应采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

二、施工工艺(一)工艺流程检验砂石料→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分层铺砂石→洒水→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二)操作工艺(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砂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级配是否符合要求;(3)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1总则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

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建筑地面建筑物底层地面 (地面)和楼层地面 (楼面)的总称。

(2)面层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3)结合层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间层。

(4)基层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5)填充层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6)隔离层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到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7)找平层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 (轻质、松散材料)眪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8)垫层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9)基土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10)缩缝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11)伸缝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12)纵向缩缝平行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13)横向缩缝垂直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14)计量单位与符号本工艺标准中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一律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相应符号为国家法定符号。

9·1·3 基本规定(1)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照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表3·0·1执行。

(2)本工艺标准应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下执行;公司所有工程项目中的建筑地面工程均应执行本工艺标准。

(3)建筑地面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规定选用,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法定文字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10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10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1-2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Ⅳ10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中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

2 施工准备2.1材料2.1.1砂: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或砾砂。

2.1.2天然级配砂石、人工级配砂石:不得有粗细骨料分离现象。

碎石、卵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大于5%。

2.2机具设备2.2.1机械: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平板振捣器;大面积施工时应配备推土机、压路机(6~10t)、铲土机、自卸汽车、翻斗车等。

2.2.2工具:木夯、手推车、铁锹、喷水用胶管、筛子、小线等。

2.2.3计量检测用具:水准仪、坡度尺、塞尺、靠尺、钢尺等。

2.2.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口罩、护目镜等。

2.3作业条件2.3.1已弹出标高控制线或在地坪上钉木桩测设标高控制桩点,并验收合格。

2.3.2基土已夯压密实,符合规范要求。

2.3.3垫层下的管线、沟槽等已施工完,并办理完隐检手续。

2.4技术准备2.4.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条件等,通过试验来确定砂和砂石的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垫层的虚铺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

2.4.2大面积垫层采用大型机械施工时,应做好施工方案,确定行车路线、材料堆卸点等。

2.4.3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检验砂石(砂)质量→基层清理→分层铺筑砂石(砂)→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操作方法3.2.1检验砂石(砂)质量:对砂和级配砂石的级配、砂石含量及石子最大粒径等进行检查,如有超过垫层厚度2/3的大石子应剔除。

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时,应按比例将砂石搅拌均匀,其质量应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2.2基层清理:将基土表面清理干净,清除虚土、积水、淤泥、受扰动土、草根树叶等杂物,并拍底夯实。

3.2.3分层铺筑砂石(砂)3.2.3.1按设计要求的垫层厚度(砂垫层不小于60mm,砂石垫层不小于100mm)和试验数据铺筑。

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要求

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要求

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要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作为地面工程之下的基土与地面的过渡层,在建筑工程中也较为常见,特别在土源非常紧张的地区施工,这两种垫层使用的更为普遍。

为了施工方便起见,将砂、砂石垫层的施工要求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为止。

(3)砂和砂石垫层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

砂应采用中砂。

(4)砂石垫层中石子最大粒径不要大于垫层厚度的2/3。

(5)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由于砂石垫层是两种材料组成,因此在施工中不应有砂窝、石堆的现象出现。

(7)砂和砂石垫层的表面平整度,应使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允许偏差为15mm。

用水准仪检查垫层的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

如果垫层具有坡度,可以使用坡度尺检查,允许偏差为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并且不大于30mm。

至于厚度的检查,应使用钢尺检查,其允许偏差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第 1 页共1 页。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1.1 总则1.1.1 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建筑地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制定本标准。

1.1.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面(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等附属工程)工程中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

1.1.3 建筑地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必须采用工艺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1.1.4 本标准是施工操作和过程控制的依据。

采用本标准进行施工控制时,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

1.2 术语1.2.1 基层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1.2.2 垫层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1.2.3 基土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1.3 基本规定1.3.1 建筑地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3.2 垫层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使用前经有关人员检查认可。

1.3.3 垫层下沟槽、暗管、基土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垫层工程施工。

1.3.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

1.3.5 垫层工程所采用的拌合料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施工时,砂或砂石拌合料不应受冻。

1.3.6 当垫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1.3.7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3.8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

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为止。

1.4 施工准备1.4.1 材料准备1.砂垫层:中砂、中粗砂2.砂石垫层:天然级配砂石料。

1.4.2 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图纸、规范、标准以及工程情况等编制施工方案,并经批准;按批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敷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3.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1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控项目
1
砂和砂石质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2
垫层干密度(或贯入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1
垫层表面质量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观察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15
mm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
标高偏差
±20
mm
水准仪检查
4
坡度偏差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且不大于30mm
坡度尺检查
5
厚度偏差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源自0钢尺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