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血脂指标在不同肝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分析
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83例、肝硬化患者42例、肝癌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每组人员进行血脂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血脂检测内容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结果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血脂各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肝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肝组、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血脂各个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状况和肝实质的损伤程度,操作简便、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脂检测;肝脏疾病诊断;临床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人体内的血脂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肝脏是体内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参与合成及分解脂蛋白和中性脂肪,吸收脂类[1]。
通过对肝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可以及时掌握其体内的脂类代谢情况和肝脏的实质损伤状况[2]。
为了探讨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笔者选取237例肝病患者和69例健康人群进行血脂检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83例、肝硬化患者42例、肝癌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1~62岁,平均(37.1±8.5)岁;病程1~16年,平均(3.9±3.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28例,合并糖尿病31例。
血脂六项讲解

血脂六项讲解
血脂六项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
这些检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需要用药来调节血脂水平,以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是主要的参考指标。
如果血浆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超过/L、低密度脂蛋白超过/L,或者甘油三酯水平超过/L,就可以称之为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脂类,是脂肪的主要成分,也是体内储量最大和产能最多的能源物质。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原贮积病等。
而甘油三酯的病理性降低则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塞、营养不良、先天性α-β脂蛋白血症等疾病有关。
如果总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可以先通过饮食、运动调理。
如果治疗1~2周后血脂仍持续增高者,需要应用药物治疗。
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高热量的食物。
总的来说,血脂六项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预防和及时治疗与高血脂相关的疾病。
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诊断和建议。
不同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因子的人侵 , 使得 胎膜脆性增加 , 产 生羊膜前列腺素最终引起
宫缩导致胎膜早破 。 胎膜早破后宫颈 扩张速度减 慢 , 羊水会 经破 裂胎膜 流 出 而减少 。此时胎儿受 到的宫壁 压力无 法得 到足够 的缓 冲 , 可 能造成宫壁 紧贴胎体 , 脐 带受压 后极易 导致胎 儿窘迫 。本组 数 据显示 , 观察组 胎儿 窘迫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相符 合。 羊 水减少后子宫收缩 与未早破 相 比收缩不具 协调性 , 将 会产 生 胎位异常导致非正 常分娩 ; 同时对 孕妇 的造成 一定 心理影
增加 , 重者危及生命安 全。
综上 , 应对胎膜早破进行积极 预防 , 尽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的产生 , 确保 围生期母 婴安全 。加强宣 教帮助孕 妇 了解 相关 保健 和护理知识 , 正确 、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胎膜早破 由各种
因素综合产生 , 严重危 害母婴 生命 , 加强 围生期保健 和检查 ,
化、 肝癌, 血脂下 降显 著( P< O . 0 5或 P<0 . 0 1 ) 。结论 了解临床疗效 、 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血脂水 平在一 定程度 上能反 映肝脏 的功能 , 对 于
【 关键词】 血脂水平; 脂代谢; 肝病
肝脏是脂类代谢 的主要器 官 , 担负着脂质合成 、 转化与排 泄 的重要作用 , 当肝功能受 损时 , 会影 响到血 脂 、 脂蛋 白及载 脂 蛋 白的合成 、 转运和代谢 等生理代 谢过 程 ] 。血脂及 载脂
齐齐 哈尔 医学 院 学报 2 0 1 3年 第 3 4卷 第 9期
J o u r n M o fO i q ih a ru n i v e r s i f v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 V 0 1 . 3 4. N o . 9
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综 上所述 ,对 患有 非 乙醇性脂 肪肝 的 患者 的血糖 、血脂浓 度 以及 肝 功能指 标 的特点 进 行充 分 的了解 ,对 于 临床对 该病 患 者进 行更 加 准确 的诊 断 ,进 而 进行 有效 及时 的治 疗 ,都有 着积 极 的促
进作 用 。
1 统计 学 处理 :所 有 数据 均采 用 S S 0 计 学软 件进 行 处 . 4 P S 1. 4统 理 分析 ,以P 5 <0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0
的临床确诊患者 ,对这些患者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与6 例正常人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 6
果 :该 病 患者 的血 脂和 血糖浓 度 与正 常人 比较要 高得 多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00 );其肝 功 能指标 也 明显 高于 正常 人 ,差 异有 统 P . 5
醇性 脂 肪肝 的发病 有着 非 常密 切 的关系 。人 体 的肝脏 除 了 可以对 蛋 白质 、脂 肪 、维生 素等 物质 进行 代谢 之外 ,还 与糖 代谢 有关 的
1 方法 :对 抽 样 中 的6 例患 者 的 血糖 浓 度 、血 脂 浓度 以及 肝 . 2 6 功 能指标 进行 检测 ,并 将 检测 结果 与6 例正 常人 的相 关指 标进 行 6
统计学意义 ( <00 P . 5);其肝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O0 )。详见表1 2 P . 5 。
表l两组 患者的血糖浓度 和血脂浓度 比较 ( S mm U i± , o L)
[ 日 收稿 期: 01 91 编校:苏建东] 2 1 0— - 6
比较 。
各种 激素 的 主要靶 器官 和 发生 降解 反应 的一个 重要 的场所 。当该 类 患者 出现 高胰 岛素 m症 及胰 岛素抵 抗 症状 的时 候 ,会使 得体 内 肝糖 原 的合成 出现 障碍 ,不 能 够顺利 的将 过 高 的血糖 转化 为肝 糖
肝病患者血脂检测的重要意义

肝病患者血脂检测的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3-04-16T10:01:36.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吴飞[导读] 肝脏是TC、TG合成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病时,肝细胞受损,TC、TG合成受阻,血清血脂含量降低。
吴飞(沈阳市法库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综合科 110400)【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90例、肝硬化60例,肝癌32例,测定其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肝癌者以上指标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观察病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病血脂水平检测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68-02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多功能实质性器官,它几乎参与体内一切物质的代谢,不仅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物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还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重要功能[1]。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就可能发生脂类物质代谢的异常,从而导致血脂浓度发生改变。
故血清中血脂水平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程度、肝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脂类代谢紊乱的机理研究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测定,以了解它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脏病人206例肝病患者,男性122例,女性84例,年龄21-73岁,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90例、肝硬化60例,肝癌32例。
血脂六项临床意义

血脂六项临床意义血脂六项是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检测指标。
这些指标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总胆固醇(TC)是血液中胆固醇总量的测量指标。
过高的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 三酰甘油(TG)是血液中三酰甘油总量的测量指标。
高三酰甘油水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等问题,因此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症的管理至关重要。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有益的血脂,被称为“好胆固醇”。
较高的HDL-C水平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监测HDL-C水平有助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不利的血脂,被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监测和控制LDL-C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 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是LDL-C的一种亚类。
D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强,其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是血液中非HDL-C总量的测量指标。
较高的non-H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监测和控制non-HDL-C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血脂六项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及时监测和控制这些指标的水平可帮助维护人体健康。
血脂六项报告单解读

血脂六项报告单解读血脂六项报告单血脂六项报告单是测量血脂指标的重要报告,用以检查血脂水平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它是评估血脂异常及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或提高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报告。
此报告包括血脂指标中的六个主要指标:(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4)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分型(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ubfractions,HDL-2);以及(6)谷丙转氨酶( Alanine transaminase,ALT)。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血脂异常的有效指标,目前常见的指标参考范围如下:总胆固醇(TC):3.37 - 5.17mmol/L甘油三酯是一种胆固醇的运载载体,目前的参考范围是: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分型( HDL-2)是评估某些常见微粒溶血性血管病发作风险的有效指标,此指标参考范围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分型(HDL-2):0.80-1.52 mmol/L谷丙转氨酶( ALT)是定量检测肝病的主要血液指标,普遍的参考范围是:谷丙转氨酶(ALT):5-37 U/L如果血脂指标中的任何一项超出其参考范围的话,意味着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异常,会增加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以采取有效的血脂控制措施。
总之,血脂六项报告单是测量血脂指标,评估血脂异常及其相关病变,提高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报告。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每项指标都应符合给定范围内参考值,否则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及治疗。
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a m i n a t e t h e c h a n g e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s e r u m l i p i d s a n d c h o l i n e s t e r a s e i n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c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M e a s u r e a n d a n a l y s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s ( T G ) 、 e h o l e s t e r o l ( C H O L ) 、 h i g h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HD L ) 、 l o w d e n s i —
L D L 、L P( a ) 、 C H E f r o m h e p a t o c a r c i n o m a 、 h e p a t o e i r r h o s i s 、 v i r a l h e p a t i t i s w a s d e c l i n c e d s i g n i i f c a n l t y w 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s e v e i r t y o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项血脂指标在不同肝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04T13:35:06.827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7月第1期供稿作者:陈晓芳
[导读] 北京市延庆县医院检验科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参与脂类的吸收、蛋白质、中性脂肪和磷脂合成。
陈晓芳
(北京市延庆县医院检验科北京 1021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血脂六项检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度-2014年度被确诊的肝病患者200例,其中急性肝炎60例,慢性肝炎60例,肝硬化50例,肝恶性肿瘤30例,健康对照组70例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抽取。
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TC、TG HDL-C、LDL-C、APOA1、APO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急性肝炎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中除TG外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和肝肿瘤患者的下降更具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多项血脂检测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及脂类代谢情况,对临床观察病情的发展和指导用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病;血脂;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238-01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参与脂类的吸收、蛋白质、中性脂肪和磷脂合成、分解和代谢、胆固醇代谢等,正常的肝脏功能能够维持体内脂类代谢的相对平衡。
肝病时肝细胞及肝脏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势必影响到脂类的代谢过程,造成脂类代谢的异常[1]。
本文重点探讨各型肝炎患者各项血脂水平的变化,了解肝细胞受损程度,为临床提供观察病情以及用药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度-2014年度入院的被确诊的肝病患者200例,其中急性肝炎60例,慢性肝炎60例,肝硬化50例,肝肿瘤30例,诊断标准依据[2]: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70例来自我院健康的体检者,上述所选人员无其他脏器官损伤和内分泌疾病。
1.2标本采集
患者清淡饮食三天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3ml,3000r/min离心8分钟,取血清进行血脂六项指标测定。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olympus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使用原厂家配套校准液、质控液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TC、TG是中生试剂公司提供酶法测定,HDL-C、LDL-C由日本合光提供酶法测定,APOA1、APOB为九强试剂公司提供免疫比浊法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与健康组血脂六项测定结果见附表,急性肝炎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肝炎患者均随肝脏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慢性肝炎除TG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和肝肿瘤与对照组比较P<0.01更为明显下降。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储存、转化、分解脂质的主要场所,肝脏受到损害时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3]。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实验主要探讨肝病患者体内六项血脂水平代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肝脏是TC、TG合成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病时肝细胞受损,TC、TG合成受阻,血清含量随之降低,本研究显示肝病患者血清中TC、TG水平均有所下降,并随着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变化而变化。
急性肝炎患者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因其肝脏损伤相对较小,肝脏组织的各功能仍可以保证脂代谢的正常运行,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本研究显示慢性肝炎患者的TG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五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肝脏不仅是人体内进行生物合成TC最多的器官(60%~80%),也是TC转化与排泄的主要场所。
肝病时,因TC在肝脏合成减少,酯化作用受障碍,使血清TC水平减低,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增加(ALT水平升高),血清TC水平下降越多。
肝硬化时肝功能严重不可逆受损,造成TC水平显著下降,所以血清TC对急性肝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很有意义,能很好的反映急性过程,特别有助于重病肝炎的判断[4]。
HDL-C主要反映HDL颗粒运载TC的功能状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
肝病时,HDL-C合成减少且其水平与ALT含量呈负相关,表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关。
有报告,肝病患者血清HDL-C的浓度比动脉硬化患者低得多[5],可能代表肝功能的某一个方面,也可能比其他一些指标对肝脏损害更为敏感。
本研究测定结果显示,各型肝病患者 HDL-C、LDL-C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而肝硬化、肝癌组呈显著下降,并随着肝细胞受损严重程度而下降明显。
因此血清HDL-C、LDL-C浓度变化与肝病变化密切相关,尤其对HDL-C的动态观察更为重要,因为血清HDL-C浓度与肝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HDL-C进行性降低是病情恶化的表现,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因此HDL-C测定是肝病诊断的理想指标[6]。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poA1、ApoB含量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均显著下降,这与肝细胞受损,载脂蛋白合成减少有关。
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肝细胞合成 ApoA1、ApoB能力越差,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与文献报道相符[7] 。
综上所述,定期动态监测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能及时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的变化,了解肝脏受损的程度,对临床观察病情发展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杏仪. 肝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07,18 (2):110-115.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0,8(6):324.
[3]王国宝,林国英,胡兵.慢性肝炎病人血脂变化与病毒病原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3,3(31):41.
[4]kowdiey K V.ursodeoxycholic acid therapy in hepatpbiliary disease[j].am J wed,2000,108:481-486.
[5]ciccarese m ,tonolo g.serum apolipop rotein(a) phenotypes in patients wish liver ciihosis[J].am J gastyoneterol,1998,93(9):1505.
[6]Targett—Adams P,Boulant S,Douglas MW,et a1.LiPid metabolism and HCVinfection[J].Viruses,2010,2(5):1195—1217.
[7]梁颖惠,张滢洁 ,张孝伟等,肝脏疾病100例血脂检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1,40(5):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