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吸附课题汇报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危害性已成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制备方法1. 材料选择本研究所选用的吸附材料主要包括活性炭、生物质材料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2. 制备过程(1)活性炭制备:采用物理或化学活化法,将含碳原料进行高温处理,得到活性炭。
(2)生物质材料制备:通过生物质材料的改性处理,如酸碱处理、表面接枝等,提高其吸附性能。
(3)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吸附材料。
三、性能研究1. 吸附性能(1)吸附容量: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比较各种材料的吸附性能。
(2)吸附速率:研究吸附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分析影响因素。
(3)选择性吸附:研究吸附材料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2. 化学稳定性通过酸碱处理、老化实验等方法,研究吸附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3. 再生性能研究吸附材料的再生性能,分析再生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变化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1)不同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及选择性吸附性能存在差异。
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速率,生物质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则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2)吸附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较好,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吸附性能。
(3)再生性能方面,部分吸附材料经过再生处理后,吸附性能可恢复至原水平。
2. 讨论(1)针对不同重金属离子污染情况,可选择具有较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以提高处理效率。
(2)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材料结构等方法,提高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吸附机理研究现状报告

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吸附机理研究现状报告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煤泥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金属阳离子对煤泥的污染特别严重,因此研究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机理,对于解决煤泥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表明,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机理与煤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颗粒大小、表面电荷密度等因素有关。
首先,煤泥颗粒的化学成分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具有重要影响。
煤泥中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含量较高,可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复合物并沉淀到煤泥颗粒表面上。
此外,煤泥中的有机质也可以通过类似吸附作用将金属离子吸附到煤泥颗粒表面上。
其次,煤泥颗粒的物理性质也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产生影响。
煤泥颗粒的孔隙结构可以影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
当煤泥颗粒孔隙中存在较多吸附位点时,金属阳离子的吸附量会相对较高。
另外,煤泥颗粒的颗粒大小也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颗粒大小越小,则其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最后,煤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也是影响金属阳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
瘤状煤或氧化煤等表面具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和羟基官能团,因而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和负电性,能更好地吸附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
综上所述,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为煤泥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未来还需要加强对于煤泥颗粒表面结构、表面化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吸附机理的认识。
金属阳离子在煤泥颗粒表面上的吸附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列出与吸附机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 煤泥颗粒的粒径分布数据:煤泥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5 μm,其粒径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标准差为6 μm。
从数据可以看出,煤泥颗粒的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变化范围较小,其吸附作用相对固定。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制备方法1. 材料选择本研究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能,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2. 制备过程(1)首先,将所选材料进行预处理,如清洗、干燥等。
(2)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化学或物理改性,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3)最后,将改性后的材料进行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出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三、性能研究1. 吸附性能本研究所制备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实验条件下,该材料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度。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可重复使用。
2. 化学稳定性该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不同pH值、温度和盐浓度等条件下保持较好的吸附性能。
这表明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选择性吸附性能该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在不同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该材料能够优先吸附目标离子,从而实现目标离子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四、应用前景本研究制备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首先,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领域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和回收。
其次,该材料还可用于土壤修复、地下水净化等领域,有效降低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贵重金属的回收和提纯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五、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该材料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土壤修复、地下水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制备工艺,有望提高该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为重金属离子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材料。
铅离子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铅离子吸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不同吸附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3. 分析影响铅离子吸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本实验采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的铅离子,主要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铅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铅离子标准溶液;- 吸附剂:活性炭、氢氧化铝、沸石等;- 铅离子吸附剂;- 水样。
2. 实验仪器:- pH计;-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烧杯、漏斗、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 配制一定浓度的铅离子标准溶液;- 配制不同pH值的实验溶液。
2. 吸附实验-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加入实验溶液中;- 在恒温水浴锅中搅拌一定时间;- 滤除吸附剂,测定滤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3. 结果分析- 计算不同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率;- 分析不同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 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率为85.3%;- 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次之,吸附率为73.6%;- 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差,吸附率为59.2%。
2. pH值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当pH值为6时,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当pH值为8时,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当pH值为7时,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3. 吸附时间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在吸附时间为30分钟时,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在吸附时间为20分钟时,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在吸附时间为15分钟时,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4. 吸附剂用量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铅离子的吸附率逐渐提高;- 当吸附剂用量达到一定值后,铅离子的吸附率趋于稳定。
六、结论1. 活性炭、氢氧化铝、沸石等吸附剂对铅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佳;2. 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3. 本实验为铅离子吸附净化水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课堂报告: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礼晓)

1.研究意义与进展
生物吸附剂 Biosorbent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细菌
杆菌
动胶菌属 (Zoogloea) 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
原 核 微 生 放线菌 物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粘细菌 (Myxobacteria)
鞘细菌
•多离子平衡:
Kong和Decarvalho 采用平衡数据构造了二元系统中的三维等温 吸附平衡曲面来取代一元系统中的吸附等温线, Kong还引入了三角平 衡相图来研究复杂的三元吸附系统。
2.机理研究 —— 影响因素
• pH值
对于静电作用为主的体系,pH影响很大。 生物表面一般存在等电位点,为细胞表面较多酸性集团较少碱 性集团综合作用结果。
一般而言,由于H+ 与被吸附阳离子之间的竞争吸附作用,p H 值较小时,溶液中的H+会占据大量的吸附活性点,从而阻止了 阳离子与吸附活性点的接触,吸附量下降;当pH值较高时,金属 离子以氢氧化物微粒的形式存在,从而使吸附无法顺利进行。一般 合适的pH为5~7
但对于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离子(Cr)最佳pH则在等电 位点及以下。
2.机理研究 —— 吸附平衡
•单离子平衡:
- Schiewer,质子-金属离子交换吸附模型。考虑到碳原子和硫原 子两个吸附位,平衡方程类似于多组分Langmuir模型方程式。能够弥 补系统中pH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拓宽了应用范围。但参数太多。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重金属离子,如铅、镉、铬等,具有很高的毒性和环境危害性。
因此,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本文以制备高性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为目标,探讨其制备过程及其性能。
二、材料制备本实验以某种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基材,以含硫或氮等基团的物质为功能团进行表面改性,进而合成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制备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原材料准备选用适宜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作为基材,并准备含硫或氮等基团的物质(如巯基乙酸或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材料合成将基材与功能团物质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三)材料处理将合成后的材料进行洗涤、干燥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材料的纯度。
三、性能研究(一)吸附性能测试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制备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与吸附材料混合,然后观察并记录其吸附过程,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材料的吸附性能。
实验发现,该吸附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优良,特别是在较低的初始浓度下具有较高的吸附率。
(二)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如pH 4-6),温度为室温时,吸附效果最佳。
此外,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逐渐增加,但达到一定时间后,吸附量趋于稳定。
(三)再生性能研究为了评估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还研究了材料的再生性能。
通过一定的解吸条件(如改变pH值、加入解吸剂等),使吸附在材料上的重金属离子脱离,从而实现材料的再生。
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经过多次再生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
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由于其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累积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于治理重金属离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一)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吸附剂原料、化学试剂、溶剂等;实验设备包括:搅拌器、烘箱、粉碎机、反应釜等。
(二)制备方法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以某种天然材料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具体步骤如下:1. 对天然材料进行预处理,如清洗、干燥、粉碎等;2. 将预处理后的天然材料与化学试剂混合,进行改性处理;3. 将改性后的材料进行烘干、粉碎,得到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三、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性能研究(一)吸附性能测试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
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与吸附材料混合,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计算吸附量和吸附速率。
(二)影响因素分析1. pH值:研究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观察吸附量的变化;2. 温度:研究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吸附实验,观察吸附量的变化;3. 吸附时间:研究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吸附量,绘制吸附曲线。
(三)性能评价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评价制备得到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性能。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吸附容量、吸附速率、选择性等。
同时,对吸附材料的再生性能进行考察,以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持续性。
四、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1. 不同条件下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数据;2. pH值、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3. 吸附材料的再生性能数据。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制备方法1. 材料选择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基体材料、吸附剂和助剂等。
基体材料一般选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材料,如活性炭、硅藻土等。
吸附剂则选用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的化学物质,如有机配体、无机化合物等。
助剂则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如增强吸附能力、提高稳定性等。
2. 制备过程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混合、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
首先,将基体材料、吸附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成型,如压制、挤出等。
接着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最后,进行烧结处理,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性能研究1. 吸附性能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通过实验测定,该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强,且选择性好,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高的吸附容量。
2. 稳定性稳定性是衡量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在酸、碱、盐等不同环境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吸附重金属离子。
3. 可再生性该材料在吸附饱和后,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再生,重复使用。
再生过程中,材料的性能基本不变,且再生后的吸附能力与新制备的材料相当。
四、应用前景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在环境保护、水资源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材料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此外,该材料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通过实验测定,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稳定性和可再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吸附法
—— 主要是通过吸附材料的高比表面积的蓬松结构或者特殊功 能基因对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物理吸附或者化学吸附,目 前所采用的吸附材料主要有活性炭、矿物材料、活性污泥、 蟹壳等。
高岭土
多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 如含杂质时可带有灰、黄、褐 等色。外观依成因不同可呈松 散的土块状及致密状态岩块状
• 由于酸和碱的共同作用, 高岭土颗粒中的Al、Si 等被其它基团置换出来增大了比表面积
——检验改性高岭土的溶液中是 否含有Si盐、Al盐的存在
• 由于引入可以和铜离子结合的基团,增大了化学 吸附的作用,从而使得改性高岭土吸附能力增加
——X射线衍射分析
Part 3 实验的总结以及后续工作
1.关于实验步骤的确定 ①在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参照他人的实验步骤,大致确定实验所需的基本步骤; ②根据自己实验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 ③在确定实验步骤后,找出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参数,尝试去改变参数,观测实 验结果的变化; ④在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尝试寻找结果异常的原因。
硫酸(AR) 氢氧化钠(AR)
烧杯若干
100ml、250 ml、500ml容量瓶若干 100 ml比色管若干 5 ml石英比色皿 移液管 玻璃棒
氨水(AR)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三水(AR) 五水合硫酸铜(AR)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原理
在pH=7的条件下,Cu2+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以1:2的比例混合, 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
Part 3 实验的总结以及后续工作
由于时间限制,实验的最后一步吸附剂的再生未能完成,根据参考文献,大致 确定出实验方案。 ①将达到吸附平衡的吸附材料从溶液中过滤分离,用超纯水快速冲洗,去除表面溶 液; ②将冲洗后的吸附材料转移至锥形瓶中,分别加超纯水、NaCl溶液(0.01mol/L)、 盐酸(0.01mol/L)、硫酸(0.01mol/L)、氨水(0.01mol/L)100ml; ③ 在25℃将样品置于恒温摇床中振荡(转速150r/min)然后取其上清液,过滤,定 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II)浓度; ④ 确定何种物质使得再生效果最好后,将再生效果最好的一组滤渣用去离子水冲洗 至中性,再过滤、烘干,得到再生后的吸附剂; ⑤再次用该吸附剂吸附处理100mL浓度为100mg/L的Cu(II)溶液后,再解吸,反复操 作三次,检测吸附材料的再生能力。
2 3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化学、生物方法去除 ——吸附法去除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 铜离子为例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实验
电镀废水
金属冶炼加工
化工废水的排放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土地污染、植物中重金属富集、 鱼类哺乳类动物死亡等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其化学组成为Al4[Si4O10]•(OH)8, 晶体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 酸盐矿物。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1 2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结果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化学、生物方法去除 ——吸附法去除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实验后的总结及后续工作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化学方法
混凝沉淀法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离子还原法和交换法
离子还原法是利用一些容 易得到的还原剂将水体中的重 金属还原,形成无污染或污染 程度较轻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重金属 离子交换剂与污染水体中的重 金属物质发生交换作用,从水 体中把重金属交换出来。
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 加石灰、NaOH、Na2S等物 质,引起水体PH升高,从 而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而 被除去。
给受重金属污染的水 体两端加上直流电场,利 用电场迁移力将重金属迁 移出水体。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生物方法
植物修复法
利用特定植物实施污 染环境治理的技术统称, 通过植物对重金属元素或 有机物质的特殊富集和降 解能力来去除环境中的污 染物,或消除污染物的毒 性
78.857 78.042 82.281 60.385 72.155 65.484 55.428
60 50 40 30 20 10 0 仅微波 0.5 mol/L 1.0 mol/L 2.0 mol/L 4.0 mol/L
吸附率(%)
硝酸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氨水 仅微波 未改性 0 10 20 30 40 50
理论方法
——将改性高岭土和硫酸铜溶液在磁力搅拌机中搅拌90分钟
到现在也没想出来什么好办法
Part 2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考虑到加速这一反应于是有了微波的加入
83 82.334
微波+硫酸 微波+氢氧化钠
吸附率%
82
+
81 80
高岭土
4~7min
完成改性
79.102
79 78 77
为安全起见并未用盐酸、硝酸和氨水进行实验
引入基团
羧基、氨基官能团 (化学吸附)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酸
碱
对高岭土进 行改性
改变 各种 条件 后
和配置的硫 酸铜溶液混 合搅拌
微波
得到吸附率 测出搅拌后的 Cu2+的浓度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仪器
微波炉 硝酸(AR)
药品
电热恒温干燥箱
紫外分光光度计 磁力搅拌机
盐酸(AR)
——我们希望这样能确定我们工作的方向
改性高岭土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
对高岭土进行改性
吸附铜离子
任务方法
任务目标
Part 1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改性的可能 改性的原理
通过酸、碱
增加孔隙
(物理吸附)
预想的结果
不同的改性药 剂会有比较明 显的差异 微波的加入会 显著改变实验 的进程
通过微波 通过酸或碱和 微波的共同作 用
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 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 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 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 成很大的危害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1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结果
3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 铜离子为例
改性高岭土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
市政工程环境工程领域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1 2 3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结果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化学、生物方法去除 ——吸附法去除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 铜离子为例
——实验开始的准备工作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实验后的总结及后续工作
动物修复法
应用一些优选的鱼类 以及其它水生动物品种在 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 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出, 以达到水体重金属污染修 复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法
主要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 的固定和形态的转化,固定是 微生物通过带电荷的细胞表面 吸附重金属离子,转化是通过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变重金属 的形态或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 效性。
通过参考文献大致确定 了被改性高岭土吸附后,溶 液中铜离子的含量 0.1 mmol/L、0.2 mmol/L、 0.3 mmol/L、0.4 mmol/L的 CuSO4溶液
Part 2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100 90 80 70 65.484 78.25 80.031 82.281 83.09
吸附率%
Part 3 实验的总结以及后续工作
2.关于实验参数的确定 ①在考虑参数影响时,先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再用正交实验法分析; ②参数的取值,如果可以取连续值,则采用连续取值,若难以采用连续取值,可 以考虑平均取值,若明显不是线性关系,可以采用等差或者等比的方式取值;
3.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①在得到实验结果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参数和次要的影响参数,比如本 实验中的药剂种类,是否加入微波是主要影响参数; ②根据实验结果所得的趋势线尝试寻找呈现规律性的原因(本实验的原因很简 单,因为饱和了);
硫酸浓度
改变药剂浓度
60
70
80
90
改变反应时间 改变微波功率
这里的药剂均为2mol/L
…………
Part 2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 对高岭土的改性时间较长——约40~60分钟
理论方法
——将高岭土和药剂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40~60分钟 感觉好像可 以有快捷的 办法
• 高岭土和硫酸铜溶液一起搅拌时间较长——约90分钟
微波+硫酸
微波+氢氧化钠
Part 2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86
微波+硫酸+氢氧化钠
85.5
吸附率
微波+氢氧化钠+硫酸
85 84.5
+
84.232
85.508 4~7min
高岭土
完成改性
84
83.5
微波+硫酸+氢氧化钠
微波+氢氧化钠+硫酸
Part 2 实验时新想法的加入
——由于时间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未能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