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翻译、解析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古朗月行古诗原文

《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古朗月行古诗原文一、《古朗月行》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二、《古朗月行》原文翻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三、《古朗月行》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古朗月行原文赏析及诗意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

古朗月行原文赏析及诗意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注释】
①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②呼:称呼。
③疑:怀疑。
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此诗全文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古朗月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
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作品原文: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⑴。
又疑瑶台镜⑵,飞在青云端。
(节选)仙人垂两足⑶,桂树何团团⑷。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⑸?蟾蜍蚀圆影⑹,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⑺,天人清且安⑻。
阴精此沦惑⑼,去去不足观⑽。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⑾。
词句注释: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
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古朗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朗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朗月行》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朗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叫舒望,又名纤阿。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唐李白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如下:《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为乐府旧题。
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
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
意境含蓄。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
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1.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2.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
何:一作“作”。
团团:圆形貌。
3.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
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 白兔捣药。
”与谁:一作“谁与”。
4.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
”高诱注:“蟾蜍:虾蟆也。
”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
圆形,指月。
5.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
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
”李善注:“言月将夕也。
大明,月也。
”6.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
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
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
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7.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
阴精:指月亮。
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
”沦惑:灾难,蒙蔽。
8.去去:催人速去之词。
9.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
凄怆:一作“侧怆”。
【赏析】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
《古朗月行》全文及注释

《古朗月行》全文及注释
11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11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的两只脚开始慢慢出现。
桂树:传说月亮上有桂树。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捣成之后,究竟是给谁吃呢?
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
蚀:损坏。
圆影: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天人:天上人间。
清且安:清明安宁。
阴精:指月亮。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说明]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译诗]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
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
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
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
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
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
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
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
古朗月行全文注释 古诗古朗月行李白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 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 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 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 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 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 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 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 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பைடு நூலகம்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 “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 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 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 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 “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 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 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 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 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 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 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
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
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
”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创作背景
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
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
”(《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
日,君象;月,臣象。
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
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
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
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
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
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
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