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保定文化

保定文化

2名胜古迹A
1大慈阁:建于南宋宝庆三年, 位于保定裕华路北侧,以“市阁 凌霄”之美誉成为古城保定的象 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 定”之说。 2古莲花池:唐上元二年(675)在 临猗亭的基础上建立,主要建筑 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 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 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 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 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 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 。 1988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秀丽的风光跻身于"全国十大 名园"之列。
3旅游景区
2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抗
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 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 十景之一,在秋季金风送爽 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 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 满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 媲美。山麓沟壑从横,山中 颜色如黛墨之画,云山雾里, 大自然的神奇景象展露无遗。
保定文化
1保定简介 2名胜古迹 3旅游景区 3文化遗产 5特色小吃
保定简介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
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 成黄金三角,是京津冀地区 中心城市之一,素有“京畿 重地”、“首都南大门”之 称。保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 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戏曲之乡、游泳之乡、也被 人们称为“长寿之城”、 “冠军之城”,以前为河北 省省会。
3旅游景区

1白洋淀: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 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5—8月份粉、 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 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 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 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 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 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当地居民除捕 鱼、织席外,春挖藕,夏采莲,秋采 荷叶、菱角、鸡头米,故有"日进斗 金,四季皆秋"之称。这里因水鸭繁 多而盛产松花蛋,人称"河北皮蛋", 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它以个大、 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有关部 门还在白洋淀建水泊梁山宫、帝王行 宫、大型游泳场、水上体育乐园、野 生动物观赏区景点,并将辟几个具有 民俗风情的村庄,供游人参观。

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

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

目录1. 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

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1.1地理位置 (1)1.2历史发展进程 (1)1.3土特名产 (4)1.4保定旅游资源系列分类 (5)1.4.1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 (5)1.4.2水体形胜、自然风光系列 (5)1.4.3专业购物市场系列 (6)1.4.4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 (6)1.4.5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系列 (7)1.4.6“上谷八景” (7)1.4.6.1“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7)1.4.6.2市阁凌霄 (8)1.4.6.3奎楼应宿 (8)1.4.6.4横翠朝晖 (9)1.4.6.5涟漪夏艳 (9)1.4.6.6东皋春雨 (9)1.4.6.7西刹秋涛 (9)1.4.6.8鸡水环清 (10)1.4.6.9狼峰竞秀 (10)1.5保定历史名人及典故 (10)2. 徐水简介 (11)2.1历史发展进程 (11)2.2土特名产 (12)2.2.1驴肉火烧 (12)2.2.2刘伶醉酒 (12)2.2.3红星二锅头白酒 (13)2.2.4草编工艺 (13)2.2.5漕河驴肉 (13)2.3徐水古迹 (13)2.3.1尚存: (13)2.3.2圮: (15)2.3.3无可考: (15)2.3.4废: (15)2.3.5传: (15)2.3.6遗址 (16)2.3.7徐水八景 (16)2.3.7.1旧八景 (16)2.3.7.2新八景 (16)2.4文艺介绍(详见徐水文艺) (16)2.5徐水故事传 (17)2.5.1釜山文化(县西二十里,即遂城镇): (17)2.5.2田光与荆轲(赤鲁村名的由来)城北二十里田村铺: (17)2.5.3刘伶醉的传说(武遂:县西二十里,即遂城镇) (18)2.5.4杨家将抗辽之冰城退敌(遂城) (19)2.5.5杨家将抗辽之羊山伏击战 (19)2.5.6醉斩蛇妖(徐水县一大集镇西樊) (20)2.5.7郑洛的传说(县西二十里) (21)2.5.8韩家营名字由来 (21)2.6徐水名人 (23)2.7徐水非物资文化遗产 (23)1.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

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

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

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

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

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

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

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建立国家。

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

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

但同时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隋书·地理志》说:" 自这里的民风质朴而悍劲,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

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然涿郡自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

"隋唐五代时期, 保定区域经历了隋初和盛唐的稳定发展阶段, 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纷纷战乱。

古城---保定

古城---保定

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古楼文化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 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北 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 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 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 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 衔头。 曾就读保定的名将(包括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前身):熊秉琦、吴佩孚、 齐燮元、孙岳、李景林、王都庆、孙传芳、王承斌、蒋介石、张群、 杨杰、陈调元、李济深、商震、季方、叶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 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陈宝仓、 黄绍竑、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余汉谋、刘文辉、陶峙 岳、唐生智、李树春、杨爱源、李品仙、郝梦龄、乔明礼、罗卓英、 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 薛岳、陶钧、胡宗铎……
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原为河北省 保定制药厂,始建于 1947年,原为 国有大二类企业。 1997年7月,长天 集团公司对河北省保定制药厂实施控 股兼并后,组建了长天药业,成为集 团公司的核心企业。 长天药业是河北省重点医药骨干企 业,曾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 “保定市特企”等称号。占地面积 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有省级技术中 心,装备先进,是集新药研发、制造 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长天 药业以生产最终制剂药品和生物制药 为主。具备生产小容量注射剂、大容 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散剂、溶液剂、酊剂、原料药、中药 制剂等剂型的能力。拥有产品批准文 号126个。
化其四州落 为色尺治星 石赤,西石 ,黄厚二, 故如一里学 人璞尺许名 称玉七,陨 落。寸道石 星查。左。 石传其有清 有质石道 星浑,光 坠朴横年 于坚斜间 此洁三,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北省的保定市。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保定的历史文化、风景胜地和美食佳肴。

1. 历史文化
保定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秦汉时期,保定是北方的重要政治、军事和交通中心。

在隋唐时期,保定成为地方贸易和手工业的中心。

在明清时期,保定成为了重要商业城市和文化中心。

保定有很多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和文化景观,比如人民公园、洪洞石窟、卢沟桥、清西陵等等。

这些文化景观是保定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代表了保定的历史和文化。

2. 风景胜地
保定有很多风景胜地,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

比如中国旅游胜地蟒山,这是一座山间公园,可以进行爬山、徒步和观光。

还有野三坡景区,在这里既可以观赏自然风光,又可以体验游乐项目。

还有白洋淀新区,这里有许多水上活动和美丽的风景。

3. 美食佳肴
保定有很多美食佳肴,代表了保定的饮食文化,比如保定双桥烧饼,这是一种早餐食品,以薄饼、五花肉、葱花、黑芝
麻和甜面酱为原料,味道香脆可口。

还有炖羊肉,这是保定的传统名菜,因为用药材和调料炖制,所以味道极为美味。

还有驴肉火烧,这是一种非常有名的快餐食品,以驴肉、油条、豆腐皮、葱花和酱汁为原料,味道味美可口。

以上就是关于河北古城保定的导游词,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风景胜地和美味的饮食文化,希望大家能够来到保定,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谢谢!。

河北保定简介

河北保定简介

河北保定简介
河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它位于华北地区,距离北京仅有120公里。

河北省的首府保定,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古老而充满活力。

保定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倚黄河,东依燕山,西濒京杭大运河,南接渤海,素有“黄燕交界”之美誉。

这里是中国四大发祥地之一的中华文化发源地,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商朝以来就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

保定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古都的缩影。

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西汉到北魏、隋唐,保定历史上的精彩瞬间已经传承了上千年。

保定有三大文化景点,分别是乐寿古城、蔚县农庄、兴隆县保定文化村。

乐寿古城是河北省保定古城的代表,它是一座典型的古都,被誉为河北省“第一古城”,以其历史悠久、文化鲜活而闻名。

在文化方面,保定历史悠久,主要以文字文化、诗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等多种文化闻名。

在文字文化方面,保定拥有中国古文字发祥地之一的滦县,一说起滦县就与古文字息息相关,其中以滦县古字拓本最有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诗意文化方面,保定为全国著名的“古诗之乡”,几乎每一座古城都会有很多古诗;在宗教文化方面,保定拥有巍峨的佛光寺,是河北省最大的佛教地;在民间文化方面,保定拥有海量的民间小说、戏曲、神话、童谣、民歌等。

此外,保定的景观也很美丽,有著名的桃花源公园,其中有四处盆景,山水相映,树木杂生,绿色美景,是休闲娱乐非常不错的场所;还有秦淮河畔的宝山公园,游人如织,公园绿植葱葱。

总之,保定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是一座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保定历史简介概述保定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河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保定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保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1.古代历史1.1 夏朝至西周保定地区在夏、商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是当时的首要政治中心之一。

此后,周朝建立,保定成为北方的重要都城之一。

1.2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保定地区是军事要地,为中央政权的重要边防。

保定的军事重要性为历代朝代所重视。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城市规模扩大,建筑风格多样化,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遗产。

2.唐宋元明清时期2.1 唐宋时期保定在唐宋时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

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成为文化名城。

2.2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保定成为中国重要的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建筑风格以古典汉风为主,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如汉中故城、清东陵等。

3.近代历史3.1 清朝末年保定在清朝末年经历了许多战争与政治变革,成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及1912年的辛亥革命对保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保定成为中华民国北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

保定曾经是北洋的临时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在此进行。

4.现代保定4.1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保定继续保持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在建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4.2 当代保定现代保定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逐渐现代化,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保定地区: 指中国河北省的保定市及其周边地区。

2.唐宋时期: 指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时期,公元618年至1279年。

河北保定民俗

河北保定民俗

河北保定民俗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

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

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

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

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等名人志士辈出。

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

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

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1700多名将军。

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

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本文将从保定最地区最流行的,最具影响力的,最有地方特色的以及我个人最喜欢的民俗入手,来简单介绍保定地区的民俗特性。

一.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民俗1.春节俗称“过年。

过年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

冬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

从冬至起开始数九。

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腊八节俗称腊八儿。

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

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

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自然气候气候条件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自然资源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县域经济特色明显。

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去年产粮食526万吨、果品60万吨、肉类46万吨。

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酱菜、雄县红小豆、满城草莓、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

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高阳纺织、容城服装、曲阳石雕、王铁匠铁球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

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63%,农业产业化比率达31%,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旅游景区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2处(白洋淀,野三坡)、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

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

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苇绿荷红,胜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云蒸霞蔚;天桥瀑布、龙门天关飞流直下,气象万千;西胜沟峡谷龙潭、峰回路转,北岳庙历览千年,风采依然;万倾桃园“乱花渐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浅草才能没马蹄”;紫荆关畿南第一天下险,古栈道地下长城世间奇!市阁凌霄(大慈阁)大慈阁位于保定市裕华路,西与古莲花池紧邻,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筑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

大慈阁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为保定八景之首,史称“市阁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阁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

昔人登临大慈阁留下“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等赞美诗句。

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阁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阁后有全国罕见坐南朝北的关帝庙。

大慈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莲漪夏艳(古莲花池)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

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

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

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

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

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

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假山叠,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

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隶布政使增温维修后,将莲花池辟为“莲花公园”。

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巡使曹锟集资重修,并请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古莲花池”四字匾额。

园中以临漪亭即水中亭为中心,由君子长生馆、观澜亭、濯锦亭、寒绿亭、藻咏亭、响琴榭等组成十二景,它们皆环池而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狼峰竞秀(狼牙山)狼牙山位于易县,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峰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

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

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内易县西南45公里处太行山东麓,距保定市45公里。

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

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

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锏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历史文化历史发展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

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

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称保定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置保塞军。

太平兴国六年(981)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

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

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

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

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金天会七年(1129)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

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宋熙宁四年(1071)保州建州学。

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

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

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

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

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

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

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乾隆十七年(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观以乾隆皇帝观视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刻制棉花图,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并将其献与乾隆皇帝,对植棉和纺织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

《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

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

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

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

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

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