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

合集下载

对你家乡保定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礼仪文化进行总结

对你家乡保定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礼仪文化进行总结

对你家乡保定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礼仪文化进行总结我家乡保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古代科技文化和礼仪文化,下面我将对其进行总结。

在古代科技文化方面,保定有着较高的声誉。

首先,保定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在保定工作和研究。

例如清代科学家祖彦达,他在保定建立了一所天文学研究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

此外,保定还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冯·诺伊曼的出生地之一,他在保定的家庭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为他未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其次,保定在古代的军事技术和工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保定历史上曾是中国北方的军事要塞,拥有悠久的军事历史。

在保定出土的古代军事遗址和文物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军事工艺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例如,在火器方面,保定是中国火器制造技术的发源地之一,曾经生产出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高科技含量的火器。

在这方面,保定对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保定还是著名的古代纺织技术中心之一、在保定的历史上,纺织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保定的纺织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特别是在丝绸制造方面的技术更是有着很高的声誉。

保定出产的丝绸质地鲜美,色彩鲜艳,曾经成为中国古代丝绸的代表。

除了古代科技文化,保定还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保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代的礼仪习俗和传统仍然在当地保留至今。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保定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和彩车游行,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新年的祝福。

此外,保定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庆典,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

此外,保定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尊师重教。

保定历史上崇尚教育,尊师重教的思想在当地非常盛行。

人们将教育视为至高无上的事物,对师长和教育者充满敬意,并尽力遵守由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礼仪规范。

总的来说,保定作为中国古城,拥有丰富的古代科技文化和礼仪文化。

古代科技文化方面,保定在科学研究、军事技术和工艺制造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保定文化

保定文化

2名胜古迹A
1大慈阁:建于南宋宝庆三年, 位于保定裕华路北侧,以“市阁 凌霄”之美誉成为古城保定的象 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 定”之说。 2古莲花池:唐上元二年(675)在 临猗亭的基础上建立,主要建筑 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 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 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 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 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 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 。 1988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秀丽的风光跻身于"全国十大 名园"之列。
3旅游景区
2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抗
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 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 十景之一,在秋季金风送爽 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 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 满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 媲美。山麓沟壑从横,山中 颜色如黛墨之画,云山雾里, 大自然的神奇景象展露无遗。
保定文化
1保定简介 2名胜古迹 3旅游景区 3文化遗产 5特色小吃
保定简介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
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 成黄金三角,是京津冀地区 中心城市之一,素有“京畿 重地”、“首都南大门”之 称。保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 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戏曲之乡、游泳之乡、也被 人们称为“长寿之城”、 “冠军之城”,以前为河北 省省会。
3旅游景区

1白洋淀: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 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5—8月份粉、 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 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 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 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 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 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当地居民除捕 鱼、织席外,春挖藕,夏采莲,秋采 荷叶、菱角、鸡头米,故有"日进斗 金,四季皆秋"之称。这里因水鸭繁 多而盛产松花蛋,人称"河北皮蛋", 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它以个大、 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有关部 门还在白洋淀建水泊梁山宫、帝王行 宫、大型游泳场、水上体育乐园、野 生动物观赏区景点,并将辟几个具有 民俗风情的村庄,供游人参观。

徐水旅游景点大全

徐水旅游景点大全

徐水旅游景点大全
徐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是一处旅游胜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徐水县的主要旅游景点,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徐水县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徐水古城。

徐水古城建于明代,历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古城墙高大厚实,城门巍峨壮观,古街巷纵横交错,古建筑古韵犹存,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其次,徐水县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天河景区、龙潭景区等。

天河景区位于县城西南,是一处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的自然风光区。

景区内山峦叠嶂,碧水潺潺,林木葱茏,洞壑幽深,是一处天然的风景画卷。

龙潭景区则是以龙潭瀑布为中心,周围有着茂密的森林和奇特的岩石地貌,给人以神秘而壮丽的感觉。

除此之外,徐水县还有一些特色小镇和村落,如下花园镇、徐家庄村等。

下花园镇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镇,古街古巷、古井古树、古庙古祠,处处都透露着古朴的韵味。

而徐家庄村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农村景观,村落宁静安逸,民风淳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总的来说,徐水县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您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探寻,还是喜欢大自然的感受,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您在徐水的旅行中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

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

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

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

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

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

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

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建立国家。

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

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

但同时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隋书·地理志》说:" 自这里的民风质朴而悍劲,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

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然涿郡自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

"隋唐五代时期, 保定区域经历了隋初和盛唐的稳定发展阶段, 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纷纷战乱。

保定历史文化

保定历史文化

概述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

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自然气候气候条件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自然资源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县域经济特色明显。

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去年产粮食526万吨、果品60万吨、肉类46万吨。

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酱菜、雄县红小豆、满城草莓、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

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高阳纺织、容城服装、曲阳石雕、王铁匠铁球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

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63%,农业产业化比率达31%,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关于徐水博物馆的讲解稿

关于徐水博物馆的讲解稿

关于徐水博物馆的讲解稿摘要:一、引言二、徐水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三、徐水博物馆的馆舍及展览内容介绍四、徐水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及亮点五、参观徐水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六、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徐水博物馆是我国一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向人们展示了徐水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本文将对徐水博物馆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馆舍及展览内容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座博物馆。

【徐水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徐水博物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地处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徐水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徐水博物馆的建立旨在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徐水历史文化的平台。

【徐水博物馆的馆舍及展览内容介绍】徐水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000 平方米,馆舍面积8000 平方米。

馆内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包括徐水历史陈列、徐水民俗陈列、徐水自然资源陈列等。

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徐水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徐水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及亮点】徐水博物馆的特色展览有“徐水古代文明陈列”和“徐水红色文化陈列”。

其中,“徐水古代文明陈列”通过出土文物展示了徐水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徐水红色文化陈列”则展示了徐水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这两个展览充分展示了徐水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传统。

【参观徐水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参观徐水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徐水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自然资源,还能感受到徐水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徐水博物馆作为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与展望】总之,徐水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参观价值。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保定历史简介概述保定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河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保定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保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1.古代历史1.1 夏朝至西周保定地区在夏、商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是当时的首要政治中心之一。

此后,周朝建立,保定成为北方的重要都城之一。

1.2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保定地区是军事要地,为中央政权的重要边防。

保定的军事重要性为历代朝代所重视。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城市规模扩大,建筑风格多样化,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遗产。

2.唐宋元明清时期2.1 唐宋时期保定在唐宋时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

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成为文化名城。

2.2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保定成为中国重要的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建筑风格以古典汉风为主,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如汉中故城、清东陵等。

3.近代历史3.1 清朝末年保定在清朝末年经历了许多战争与政治变革,成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及1912年的辛亥革命对保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保定成为中华民国北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

保定曾经是北洋的临时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在此进行。

4.现代保定4.1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保定继续保持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在建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4.2 当代保定现代保定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逐渐现代化,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保定地区: 指中国河北省的保定市及其周边地区。

2.唐宋时期: 指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时期,公元618年至1279年。

河北徐水

河北徐水

河北徐水河北徐水,位于中国北方的河北省,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县城。

自古以来,徐水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今天,我将为您介绍河北徐水的发展历程、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北徐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代,当时这里是燕国的所在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水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商贸中心,吸引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

在唐代,徐水被列为一个县城,而且是燕京的重要驿站之一。

徐水县的最著名景点之一是淝水湖,它位于县城的西北部。

淝水湖是一个湖泊群,由小淝河和大淝河流经而成。

湖泊水域辽阔,四周被山脉环抱,景色优美宜人。

这里的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繁衍,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鸟类保护区。

每年秋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北方飞来,在淝水湖边停歇,给这里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自然色彩。

除了淝水湖,徐水县还有许多其他自然景观,如石狮岭风景区、燕山湖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景点都有各自独特的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徐水县也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不断提升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徐水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其独特之处。

徐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这里曾是燕京的辖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徐水县还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如红螺寺、六角亭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徐水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徐水县还以农业资源丰富而闻名。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近年来,徐水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引进了一系列农业科技成果。

通过科技的帮助,徐水的农业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徐水县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让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份宝贵的财富。

同时,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徐水县实现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宜居县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

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1.1地理位置 (1)1.2历史发展进程 (1)1.3土特名产 (4)1.4保定旅游资源系列分类 (5)1.4.1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 (5)1.4.2水体形胜、自然风光系列 (5)1.4.3专业购物市场系列 (6)1.4.4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 (6)1.4.5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系列 (7)1.4.6“上谷八景” (7)1.4.6.1“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7)1.4.6.2市阁凌霄 (8)1.4.6.3奎楼应宿 (8)1.4.6.4横翠朝晖 (9)1.4.6.5涟漪夏艳 (9)1.4.6.6东皋春雨 (9)1.4.6.7西刹秋涛 (9)1.4.6.8鸡水环清 (10)1.4.6.9狼峰竞秀 (10)1.5保定历史名人及典故 (10)2. 徐水简介 (11)2.1历史发展进程 (11)2.2土特名产 (12)2.2.1驴肉火烧 (12)2.2.2刘伶醉酒 (12)2.2.3红星二锅头白酒 (13)2.2.4草编工艺 (13)2.2.5漕河驴肉 (13)2.3徐水古迹 (13)2.3.1尚存: (13)2.3.2圮: (15)2.3.3无可考: (15)2.3.4废: (15)2.3.5传: (15)2.3.6遗址 (16)2.3.7徐水八景 (16)2.3.7.1旧八景 (16)2.3.7.2新八景 (16)2.4文艺介绍(详见徐水文艺) (16)2.5徐水故事传 (17)2.5.1釜山文化(县西二十里,即遂城镇): (17)2.5.2田光与荆轲(赤鲁村名的由来)城北二十里田村铺: (17)2.5.3刘伶醉的传说(武遂:县西二十里,即遂城镇) (18)2.5.4杨家将抗辽之冰城退敌(遂城) (19)2.5.5杨家将抗辽之羊山伏击战 (19)2.5.6醉斩蛇妖(徐水县一大集镇西樊) (20)2.5.7郑洛的传说(县西二十里) (21)2.5.8韩家营名字由来 (21)2.6徐水名人 (23)2.7徐水非物资文化遗产 (23)1.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

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1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1.2历史发展进程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

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

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称保定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置保塞军。

太平兴国六年(981)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

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

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

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

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金天会七年(1129)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

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宋熙宁四年(1071)保州建州学。

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

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

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

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

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

十二年(1734)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

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乾隆十七年(1752)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观以乾隆皇帝观视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刻制棉花图,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并将其献与乾隆皇帝,对植棉和纺织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

《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

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

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

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

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

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1921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

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

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

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

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

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

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

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

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

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

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往石家庄。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

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保定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