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

合集下载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测定其中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平衡指标(如pH值、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和标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参数,以评估机体的氧合状态、通气功能和酸碱平衡,并指导医学治疗。

本文将介绍动脉血气分析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动脉血气分析的原理动脉血气分析是基于Henry定律和气体扩散原理而建立的。

根据Henry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动脉血样中气体的分压,可以间接反映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而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气体在体内通过浓度梯度的差异而发生扩散,从而实现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方法1. 采样点的选择动脉血气分析需要从体内动脉血管中采集血样,常用的采样点有桡动脉和股动脉。

选择采样点时应注意避开瘢痕、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的部位,并对采样点做好消毒。

2. 采血样的方法采集动脉血样通常使用注射器或针式采血器。

将采集器与采血针连接后,打开采血器中的阀门将其与患者动脉连接,然后快速吸取适量的动脉血样。

3. 采集后的处理采集完血样后应立即封闭采血针或取出抽血针,然后将血样转入专用试管中,注射3-5滴的抗凝剂,并轻柔地上下翻转几次,以确保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4. 报告结果的解读动脉血气分析的报告结果包括PaO2、PaCO2、pH值等指标,以及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和标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酸碱平衡指标。

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病情,综合分析这些指标的数值,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通气情况和酸碱平衡是否正常。

三、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评估氧合状态通过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可以评估机体的氧合状态。

低于正常范围的PaO2指示机体的氧供应不足,常见于肺部疾病、循环系统障碍等情况。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PaO2可能提示氧合过度,如高原性病等。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呼吸功能以及酸碱平衡状态。

本文将从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结果解读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脉血气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检测血气参数,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平衡指标(pH、标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血浆碱剩余)等,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机体的氧合情况、肺功能、呼吸代谢状态和酸碱平衡调节能力。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是评估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中,动脉血气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

其次,动脉血气分析还对评估肺功能和呼吸代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PaCO2、血浆碱剩余等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还可以评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判断肺部弥散功能是否受损。

对于动脉血气样本的采集和分析结果的解读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血液样本的采集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空气污染和血液稀释。

其次,分析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数字结果。

例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可能是由于呼吸衰竭导致的,但也可能是由于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引起的。

另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还需考虑患者的基线值、年龄、代谢状态等因素进行判断和解读。

此外,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还应注意一些临床细节。

首先,血气样本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气泡和血栓的形成,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分析结果在不同仪器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熟悉所使用仪器的性能和校准方法。

最后,对于严重酸碱失衡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频繁地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能够评估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通过合理的采样和准确的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动脉血气分析讲解

动脉血气分析讲解

2.判断原发为呼吸性/代谢性紊乱
PH反应了四种情况:呼酸、呼碱、代酸、代碱 PaCO2大于42可能为呼酸
PaCO2小于38可能为呼碱 HCO3-小于22可能为代酸
HCO3-大于26可能为代碱
呼吸性酸碱失衡继续第3步 代谢性酸碱中毒跳到第4步
3.判断呼吸性紊乱为急性/慢性
急性PaCO2升高10mmHg,PH下降0.08; 急性PaCO2下降10mmHg,PH升高0.08 △PH=- △PaCO2/10× 0.08
动脉血气的主要内容
氧合情况 酸碱平衡情况
氧合情况
PaO2的正常值: PaO2=104.2-0.27×age(海平面吸入空气) PaO2=100-1/3×age(简化)
P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反应了氧弥散情况,明 显升高大于16提示肺本身病变。 PA-a =[FiO2 ×(760-47)-PaCO2/0.8]-PaO2 PA-a =150-PaCO2/0.8-PaO2(吸入空气时)
例1:男性,22岁,1天前出现胃肠型流感,进食 少,伴呕吐。10年DM史,用胰岛素治疗,近日 未用,血糖明显升高
PH:7.20 PaO2:68 PaCO2:25 Na:130 HCO3:10 Cl:80
分析氧合情况
PaO2应当为93,明显下降 PA-a为51,明显升高
分析酸碱平衡
PH 7.20,为酸中毒血症 HCO3明显下降,为代酸 第3步与呼吸紊乱相关,跳过 Ag为40,明显升高 校正HCO3为38,高于24,提示有代碱存在 预计PaCO2为21-25,呼吸充分代偿
55mmHg,超出即存在呼酸
分析血气时必须与临床病情结合分析 了解引起各种酸碱代谢紊乱的原因
引起呼酸的原因
中枢受到抑制(镇静剂、CNS疾病、肥胖低通气) 胸膜疾病(气胸) 肺病(COPD、肺炎) 肌骨骼疾病(脊柱畸形、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

医学专题动脉血气分析

医学专题动脉血气分析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参考值35-45mmHg。 当PaCO2>50mmHg为肺泡通气不足,见于呼吸性酸中
毒,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Ⅱ型呼衰; 当PaCO2 < 35mmHg为肺泡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
毒,也可见于Ⅰ型呼衰。 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
二氧化碳总量(TCO2)
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
低钾指的是低钾血症,即血清钾离子浓度小于谢性碱中毒,其机制为: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减少,也会引起跨细胞的H+与K+的 交换,而此时的交换是K+移出细胞,而H+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细胞外液H+浓度减少,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另外,这种离子交换也发生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就使得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增多,因此近端小管的H+-Na+ 交换增强,导致H+的排出增多,加重代谢性碱中毒。
酸碱失衡的规律
1.HCO3- 与Pa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话均可引起另 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
原发HCO3-升高,PaCO2代偿性升高 原发HCO3-降低,PaCO2代偿性降低
酸碱失衡的规律
2.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
pH<7.40 原发失衡可能为酸中毒 pH>7.40 原发失衡可能为碱中毒
碱中毒时会导致低钾血症,其机制为:碱中毒时,细胞外液H+浓度降低,细胞膜上发生H+与K+交 换,即H+移出细胞,而K+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另外,肾小管上皮细胞上 也发生这种交换,使得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减少,近端小管上发生的H+-Na+交换减弱,这样到达 远端小管时,远端小管官腔中Na+与远端小管主细胞内Na+的浓度梯度增大,使Na+进入主细胞增 多,结果导致主细胞分泌到小管腔内的K+也相应增多,加重低钾血症的发生。

动脉血气分析课件-PPT

动脉血气分析课件-PPT
按代酸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PaCO2=1、5×HCO3-+8±2=1、5×14+8±2 =27~31 mmHg
实测 PaCO224<27mmHg ,呼碱存在 结论:pH 7、39在正常范围内
可诊断为呼碱并代酸
3、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综合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虽对酸碱失衡得判断甚为重要,
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得诊断,有时难免 有错误得。为使诊断符合病人得情况,必须结合临 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得动态观察
▪ 呼碱并代酸
(Respiratory Alkalosis plus Metabolic Acidosis)
▪ 呼碱并代碱
(Respiratory Alkalosis plus Metabolic Alkalosis)
(2)新得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
▪ 混合性代酸(高AG代酸+高Cl-性代酸) ▪ 代碱并代酸
时,由于血液在毛细血管停留时间延长、组织利用 氧增加,可出现PaO2正常,而PvO2明显降低。因此 在判断呼吸功能时,一定要用PaO2,决不能用PvO2 替代
6、血氧饱与度(SO2) 指血红蛋白实际上所结合得氧含量被全部血红
蛋白能够结合得氧除得得百分率
动脉血氧饱与度以SaO2表示 正常范围为 95%~99%
➢ 休克病人 经皮血氧饱与度得监测没有意义
4、注意酸碱失衡与电解质关系 ▪ 低钾碱中毒 碱中毒并低钾 ▪ 高钾酸中毒 酸中毒伴高钾 ▪ 低钾酸中毒 ▪ 肾小管性酸中毒 ▪ 应用醋氮酰胺
五、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得正确判断首先要依赖于动脉血 气分析参数得正确,而获得正确得动脉血气分析 参数,除了实验室要把握各个测定环节外,临床科 室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得就是: ▪ 动脉血样品采集与保存 ▪ 静脉血替代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得可行性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②血氧饱和度(SO):血氧饱和度是指血红蛋白实际上所 结合的氧含量与全部血红蛋白能够结合的氧含量之比 (%)。动脉血氧饱和度以SaO2表示,正常范围为 95%~99%,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分压间的关系即 是氧离解曲线。
③氧合指数:氧合指数=PaO2/FiO2,正常值为53.3~ 66.7kPa(400~500mmHg)。
5、结果判断-酸碱失衡判断方法
(1)核实实验结果是否有误差:pH、PCO和HCO33个变量 一定符合H-H公式
(pH=PK+logHCO3- α·PCO)。若报告所示pH、 PCO2和 HCO3- 值代入H-H公式,其等式不成立,必表 明报告有误差,须重新测定。
(2)分清原发与继发(代偿)变化以及机体代偿水平 酸碱 失衡代偿必须遵循下述规律:
5、结果判断-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③HCO3-即实际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AB):是指 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值。 正常值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动、静脉血 HCO-大致相等。它是反映酸碱失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HCO-<22mmol/L,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HCO-> 27mmol/L,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④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在标准条 件下[PaCO2 5.33kPa(40mmHg)、Hb完全饱和、温 度37℃]测得的HCO3-值。它是反映酸碱失衡中代谢因素 的指标。正常值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正常 情况下AB=SB;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AB↓< 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正常值:动脉血 7.35~7.45,平均值7.40,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 0.05。pH<7.35时为酸血症;pH>7.45时为碱血症。 ②PaCO2: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称为 PaCO2。正常值动脉血4.67~6.00kPa(35~45mmHg), 平均值5.33kPa(40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67~ 0.933kPa(5~7mmHg)。它是判断酸碱失衡中呼吸因 素的主要指标。当PaCO2>6.00kPa(45mmHg)时,应 考虑有呼酸或代碱的呼吸代偿;当PaCO2<4.67kPa (35mmHg)时,应考虑为呼碱或代酸的呼吸代偿。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与功能的诊断工具。

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和酸碱平衡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代谢状态以及酸碱平衡情况,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主要包括测量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碱剩余(base excess,BE)等指标。

这些指标提供了评估患者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的关键信息。

首先,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呼吸功能。

通过测量PaO2和PaCO2,可以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和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的情况。

PaO2反映了肺部向组织输送氧气的能力,太低可能表示肺部功能存在问题。

PaCO2则是衡量呼吸性酸碱平衡的指标,高值可能说明呼吸功能不足,而低值则可能表示呼吸过度。

其次,动脉血气分析对于评估代谢状态也很重要。

通过血液中的pH值和BE值,可以判断患者的代谢性酸碱平衡情况。

pH值小于7.35表示酸中毒,而大于7.45则表示碱中毒。

BE值是一种测量体内酸碱平衡的指标,它表示在血液中所需的碱量或酸量。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代谢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

此外,动脉血气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机械支持需求。

通过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气分压(PaO2),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辅助通气或氧气治疗。

SaO2反映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而PaO2则反映了肺部对氧气的摄取和传递能力。

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及时的机械通气和氧气治疗可以挽救生命。

总之,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关键的气体和酸碱平衡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代谢状态以及呼吸机械支持需求。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以及预测病情的变化都非常重要。

动脉血气分析护理

动脉血气分析护理

无创监测技术
探索无创、无痛的血气监 测技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实践中的改进建议
定期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血气分析技术培训,提高操作 水平和结果解读能力。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并推广血气分析操作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操 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
建立血气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设备进行校 准和维护,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采集过程中的护理
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采血 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定位
选择合适的动脉采血部位,如桡动 脉、肱动脉等,并确保穿刺部位的 动脉充盈良好。
采集
采血时应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对 血管的损伤。同时,要确保采集的 血量充足,以满足血气分析的需要 。
采集后的护理与观察
止血
采血完毕后,应立即对穿刺部位 进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止血效果

样本处理与保存
抗凝处理
采集的动脉血液需要进 行抗凝处理,以防止血
液凝固。
标记与记录
对样本进行标记,记录 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分
析。
保存方式
将样本保存在适当的温 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 阳光直射和剧烈震荡。
送检时间
尽快将样本送至实验室 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
03
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与解 读
主要指标解析
标准碳酸氢根(SB)
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HCO₃⁻值,正常 值为22-27mmol/L。与HCO₃⁻类似, SB降低表示酸中毒,升高表示碱中毒 。
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呼吸衰竭和 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手段,对于 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具有重要
意义。
结果解读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采集血标本注意事项
动脉血标本采集
(一)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 适应症:
1、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

3、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三)采血部位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1、桡动脉
定位:解剖位置表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即腕横纹上1-2cm处。

特点:易触及搏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

采血时只需暴露前臂的1/2,平卧位、半卧位坐位均可,从而有效减少操作时间,为抢救争取时间。

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的发
生率。

不足之处:管腔细、易滑动,疼痛感较强,血流较少。

2、肱动脉
定位: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以肘部皮肤皱褶稍上
处(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特点:位置表浅,动脉管径较粗,搏动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患者暴露部位少,医护人员操作方便,方便观察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家属及患者容易接受。

不足之处:软组织多,不易止血,容易抽到静脉血,病人直视,恐慌心理。

3、股动脉
定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线的中点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为股动
脉穿刺点。

特点:管径粗,动脉压力较高,血流量大,搏动较易触及,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止血时按压力度要大,止血时间较长,且病人及家属不易接受。

较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患者。

不足之处:病情体位限制心衰、肺水肿,易抽到混合血,不易压迫止血,病人不
易接受。

4、足背动脉
定位:足背动脉的通过处足背内、外踝的中点,在第1、第2趾骨之间通过
特点: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不易滑动,患者容易配合,按压方便。

但不适
用于低血压、休克、未梢循环差的患者。

不足之处:成功率较低,循环差,疼痛感强。

(四)采血方法
1、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及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动脉于两指间,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刺入或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血液涌进注射器,即以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左手抽取血液至所需量。

2、穿刺前先抽吸肝素液(2ml肝素钠注射液12500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其中每ml含125单位),湿润注射器管腔后弃去余液,以防止血液凝固。

3、采血过程中保持针尖固定。

4、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
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出。

将注射器轻轻转动,可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
按压10-15分钟。

进针角度:桡动脉45-60度
肱动脉45-90度
股动脉90度
足背动脉10-15度
(五)注意事项
1、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及配合情况,做好沟通及
心理护理,避免因二次穿刺引起与患者发生纠纷。

2、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毫米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
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3、标本采集成功后一只手用棉签重压取血部位5-10分钟,另一只手迅速将针头刺入橡胶塞内,以隔绝空气,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至少10次,使其与抗凝剂
混合并立即送检。

4、动脉血必须防止空气混入,取血后不可抽拉注射器,以免空气混入,若血标
本有气泡,针头向上竖直即可排出。

5、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

6、若饮热水、洗澡、运动后,需休息半小时再取血
7、如有特殊用药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例如抗凝药物),尽量避免
进行股动脉穿刺。

8、如标本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入0-4℃冰盒内保存,最长不超过30min,避免细
胞代谢耗氧,PaO2 下降,PaCO2升高。

9、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务必要注明采血时间、体温,患者吸氧方法,氧浓
度、氧流量,机械通气的参数等。

动静脉脉血气值的对比:
项目动脉血气静脉血气
PH 7.35-7.45 低0.03-0.05
PaCO2 35-45mmHg 高5-10mmHg
PaO2 80-100mmHg 35-45mmHg
HCO3- 22-27mmol/L 大致相等
SaO2 95-100% 65-75%
静脉血气分析可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