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之心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

加油驿站七诊断学各章节重点(1~6周)第一篇问诊第二章1.问诊的内容。
第四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发热;吸收热;内源性致热原;热型;稽留热的定义。
2.致热原的分类。
3.各种热型及临床意义。
4.发热分度。
第三节水肿1.水肿的定义2.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3.心,肾,肝源性水肿发生机制与特点4.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第四节咳嗽与咳痰咳嗽咳痰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第五节喀血喀血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第七节发绀1.发绀的定义2.发绀的病因及分类第八节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概念2.肺源性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3.心源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得机制5.kussaul呼吸的特点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触诊方法;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第二章一般检查1.测量体温的3种方法(口,肛,腋)及其正常值2.表浅淋巴结分布第三章头部1.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症2.眼球运动检查方法3.对光反射,集合反射4.扁桃体增大的分度第四章颈部1.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分度2.气管检查方法;偏移的临床意义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第一节至第三节1.语音振颤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2.肺下界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3.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听诊部位4.啰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电图篇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额面六轴系统2、心电图导联体系3、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V1 ~V6二、心电图测量1、等电位线2、心率的测量3、各波段振幅和时间的测量4、平均心电轴测定方法:目测法(主要)、作图法、查表法正常心电轴范围为--300~+900之间,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512-5146、心房、心室肥大7、右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8、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9、心肌缺血与ST—T改变10、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五、心肌梗死1 、心梗分期2、心梗三大心电特征3、异常Q波诊断标准4、缺血性T波特征5、损伤型ST段特征6、心绞痛心电变化特征7、前间壁、下壁心梗异常Q波导联8、诊断心梗最有价值的波形:坏死性Q波第二临床学院05级眼耳鼻喉口皮法级委学习部学习小组2 008-4-8(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躯体验和感受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咨询诊的内容:普通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忆、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觉最要紧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要紧的缘故及持续时刻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事情与发病时刻②要紧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进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通过⑦病后普通事情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明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别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 内体温波动别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落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经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汲取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汲取,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别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XXX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别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群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名解+填空+简答+论述+重点+回顾)

诊断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3、脉搏短绌:当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同时测定的心率的脉搏脱落现象。
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6、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8、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9、紫癜: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3、肺野:含有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6、三凹征: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引言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
这种症状常常发生在劳力后或夜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护理措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1. 体位调整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通常采用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肺充血和心脏负荷。
护士应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并确保患者的头部略微抬高,保持呼吸通畅。
2. 呼吸辅助对于呼吸困难较为明显的患者,护士可采用辅助呼吸方式,如给予氧气吸入、使用呼吸机等。
在给予氧气吸入时,应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浓度。
3. 控制液体摄入量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往往伴有液体潴留,护士应监测患者的体重、尿量以及水肿情况,并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合理的液体管理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源性呼吸困难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应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5. 饮食调节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减少水肿和液体潴留。
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6. 情绪支持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士应给予患者情绪支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7. 定期随访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需要定期随访,确保病情稳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应定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病情变化,并在需要时向医生及时报告。
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护理措施是管理这种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体位调整、呼吸辅助、控制液体摄入量、药物治疗、饮食调节、情绪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心源性呼吸困难,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医学基础知识-诊断学-呼吸困难发病机制及表现-

医学基础知识—诊断学—呼吸困难发生机制
呼吸困难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临床上主要为三种类型。
1)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主要原因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导致的。
2)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困难,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主要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和小支气管的痉挛或炎症所致。
3)混合型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和呼气都费力,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快,可伴有呼吸音异常或支气管病理性呼吸音,主要是由于肺和胸膜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导致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是由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引起的,尤其是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主要有:①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②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中枢,③肺泡弹性减退,使肺泡减少,④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分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代谢性酸中毒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吸深长而规律,可伴有鼾声,多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第二种情况是药物中毒,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呼吸困难呈呼吸抑制表现,即呼吸浅、缓慢,节律不规则(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同时还有药物中毒史;
第三种情况是化学毒物中毒,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缺氧及呼吸困难明显,但经过给氧处理却很难缓解,须对症应用解毒剂才能缓解。
见于各种毒物中度。
诊断学__呼吸困难

3.化学毒物中毒
导致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困难,常见于一氧化碳中 毒、亚硝酸盐和苯胺类中毒、氢化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时,吸入的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 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 缺氧而产生呼吸困难。 亚硝酸盐和苯胺类中毒时,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 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缺氧。 氰化物中毒时,氢离子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 性,影响细胞呼吸作用,导致组织缺氧引 起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脑水肿抑制呼吸 中枢。
2.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如吗啡类、巴比妥类等中枢抑制 药物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呼吸中 枢受到直接抑制,呼吸减弱,肺泡通 气减少,有低氧血症及CO2储留。引 起呼吸困难。 特点: ①有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史; ②呼吸缓慢、变浅伴有呼吸节律异 常的改变如cheyne—Stokes呼吸(潮式 呼吸)或Biots呼吸(间停呼吸)。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1. 颅压↑,脑供血↓ 刺激呼吸中枢 R↓
深浅节律异常
(比奥式,双吸气…)
常见:脑溢血、脑外伤、脑膜炎、脑Ca
2.精神性呼吸困难 R快而浅,伴有叹息样呼吸或
手足抽搦
出现意识障碍)
过度通气
呼碱(严重者可
常见:癔症
血源性呼吸困难
机理——多由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氧含 量降低所致。 表现——呼吸浅,心率快。 临床常见——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大出血或休克——因缺氧和血压下降,刺 激呼吸中枢,也可使呼吸加快。
问诊要点
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包括有无引起呼吸困难 的基础病因和直接诱因,如心、肺疾病、 肾病、代谢性疾病病史和有无药物、毒物 摄入史及头痛、意识障碍、颅脑外伤史。 呼吸困难发生的快与慢——询问起病是突然发生、 缓慢发生、还是渐进发生或者有明显的时 间性。 呼吸困难与活动、体位的关系——如左心衰竭引 起的呼吸困难。 伴随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等。
诊断学简答题重点

答: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诊疗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及曾经患病情况,对现病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答:(1)以礼节性的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简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答: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趋高热41℃以上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19、肝源性水肿表现特点: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重症肝炎.其水肿的主要表现为腹水,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临床表现.(一)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答: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4.中枢神经因素(二)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的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二)答:1.发病年龄、咳嗽病程、起病方式、与昼夜或季节气候关系2.咳嗽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3.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4.痰的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第一单元症状学第二单元问诊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第六单元影像诊断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单元症状学历年考题特点:1.最重要的内容2.最特异的表现或诊断手段冲刺串讲的基本思路1.内容:只串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对考试而言。
覆盖大约90%的考点,不求全面。
——去掉稀的,只捞干的;2.形式:表格化、关键词化。
3.讲义的原则——不求严密,只为应试。
细目一:发热一、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二)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肺炎+2个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百合风化(败血症/结核/风湿热/化脓)。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挥霍周期回归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菌病——布=波。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体温曲线常见疾病1.稽留热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无一定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细目二:胸痛1.胸痛的部位部位带状疱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第1、2肋软骨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或心前区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和肺梗死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2.胸痛的性质性质带状疱疹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肌痛酸痛(1)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疼痛——阵发性;(2)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3)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长且不易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之心源性呼吸困难 医学诊断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是由于左心和右心衰竭引起,特别是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左心衰竭呼吸特点
1.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病因,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
2.呈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减轻;
3.两肺底部或全肺出现湿哕音;
4.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改善左心功能后呼吸困难症状随之好转。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表现
1.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2.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哕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右心衰竭临床表现
严重时也可引起呼吸困难,但程度较左心衰竭轻,其主要原因为体循环淤血所致。
临床上主要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由左心衰竭发展而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医疗卫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