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低保调研报告4篇
低保调研报告(通用6篇)

低保调研报告(通用6篇)低保篇1村低保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
做好农村居民低保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20__年全面开展的农村低保政策实践,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具体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
这主要体现群众对低保的认知度较低,低保保障水平还不高,欠发达地区资金缺乏,“搭便车”现象严重,“假冒者”行为被漠视,监督管理不到位,低保对象界定执行模糊等诸多方面。
必须认真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时间:20__年8月6日地点:________________一:调查情况简介20__年8月份,我来到_______进行社会实践。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多次走访,对主管民生方面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以及翻阅了大量的政府对于贫困人员的帮扶文件和帮扶工作记录,对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所获得的帮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___________调查对象:村庄贫困居民及低保户调查目的:了解国家低保政策在农村的推行情况以及分析低保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的影响,分析低保政策施行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为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访谈法二:调查内容调查过程:1.20__.8.1—20__.8.2为期两天时间走访农村低保户(代表)进行关于低保问题的访谈对象一:访谈一低保户,全家共5口人。
其中户主年事已高,其母亲年龄85岁,常年卧病在床,其妻子精神异常,无法工作。
两个儿子(不务正业)正准备结婚,需要盖房子。
家庭住房仅为一个三间小瓦房,其收入来源为户主种地,所得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
其整个家庭五人一月可获低保金600元。
其家庭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在镇民政部门申请低保,民政工作人员多次指导该困难户填写申请表格。
为了减少该家庭成员的四处奔波,镇民政工作人员帮助这个家庭联系民政局,残联等政府部门,并经常电话联系该户户主了解他们家庭的一段时间的状况及所需要的帮助。
低保人员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低保人员情况调研报告低保人员情况调研报告(1)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计划的要求,根据主任会议精神,财经工委就县政府城乡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于5月份进行了调研。
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先后召开了由各乡镇街人大主席、县人大代表、民政助理参加的座谈会3次,听取了县民政局、财政局关于城乡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法规依据和标准要求简述(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不足180元(市政府对各县市的指导标准为月收入180元230元,我县执行的是最低标准)。
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此标准是省政府对XX市各县市区确定的标准)。
(二)城乡低保金发放标准城市低保对象2018年按月人均110元发放,资金来源主要应由县财政支付。
农村低保对象2018年按月人均50元发放,资金来源省、市、县财政月人均应配套资金分别为28元、3元、19元。
(三)确定城乡低保对象的条件和要求城市:鲁民[2004]33号文件即《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1 / 37规定》中第三章第八、九、十条规定:第八条,申请城市低保待遇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持有户籍所在地常住城市户口。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
3、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
第九条,共同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扶(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且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1、虽然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
2、非因拆迁原因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因拆迁原因购买住房但购买面积超出当地人均住房面积30%以上的;有闲置住房的。
低保专项检查情况报告模板

低保专项检查情况报告模板1. 摘要本次低保专项检查着重对享受低保政策的人群进行了深度的走访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措施。
基于本次检查的情况,提出了建议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整个专项检查的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各个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背景低保是我国对一些收入困难的家庭发放的一种社会救助政策。
低保牵涉到很多方面,例如人口统计学、家庭收入证明、劳动力培训、就业情况、居民志愿者等等。
低保专项检查旨在深入调查这些方面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政策的实施。
3. 检查过程3.1 目标群体在本次低保专项检查中,我们的目标人群主要是享受低保政策的家庭群体。
这些人群被认为有经济上的困难,需要得到政府的救助和支持。
3.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讨论等,以充分了解被调查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对低保政策的看法。
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一些关于低保情况的问卷,采用便利取样方式进行发放,确保被调查群体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个别访谈:我们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与被调查人群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看法。
在面对面交流中,我们还向被调查人群提供了一些低保政策的宣传和解释。
集体讨论:我们组织了一些有关低保政策的座谈会,邀请了部分被调查人群参加,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方法可以在群体中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看法。
3.3 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低保政策的实际效果。
这些问题大部分涉及到家庭收入申报和审批方面:1.家庭收入证明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申请人采取虚假或故意夸大申请人数的方式,以达到申请资格的要求。
2.审核程序不透明。
在调查中发现申请低保政策的人不了解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更不了解申请的信息是如何保密的。
3.政策宣传不够。
很多申请人不清楚低保政策的真实含义,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是否有资格享受政策。
民政局低保调查报告范文

民政局低保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1. 看看现在申请低保的家庭是不是真的符合条件。
这就好比在一群想要参加特殊照顾“俱乐部”的人中,找出那些真正急需帮助的成员。
2. 了解目前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啥问题或者漏洞。
就像检查一个精心编织的网,看有没有不该有的洞。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们主要调查了咱们[具体城市名称]的几个社区,这些社区有老城区的,也有新开发但人员比较复杂的那种。
调查对象就是那些已经在领取低保金的家庭,还有一部分是正在申请低保的家庭。
总共涉及到[X]户人家呢。
四、调查方法。
1. 入户走访。
这可是最实在的办法啦。
我们就像走亲戚一样,一家一家地去串门。
和那些家庭的主人聊天,看看他们家里的情况。
这一走访啊,真是啥情况都能看到。
有的家里真的是家徒四壁,让人看着心里直发酸;但也有那么几家,看起来虽然不是特别富裕,但好像也没有贫困到非要靠低保过日子的程度。
比如说有一家,家里虽然房子旧了点,但是电器啥的都挺齐全的,而且孩子还在外面上着价格不菲的兴趣班呢。
这就有点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符合低保条件了。
2. 邻里访谈。
这就像是找街坊邻居打听小道消息,但这个消息可重要着呢。
我们跟周围的邻居打听这些低保家庭的日常情况。
邻居们那可都是消息灵通的,哪家哪户什么情况,他们心里都有本账。
不过呢,邻居的话有时候也得分析着听,毕竟有些邻居可能和被调查家庭有点小矛盾啥的,可能会添油加醋。
但是大多数邻居还是很靠谱的,他们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像某个申请低保的家庭其实经常有一些不明来源的高额收入之类的情况。
3. 查阅资料。
我们还跑到社区居委会,查看这些家庭的申请资料。
这资料就像一个人的档案一样,应该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情况。
可是啊,我们发现有些资料填写得很模糊,比如收入来源那一栏,就简单写个“打工”,打工能挣多少钱呢?这就很不明确。
而且有些家庭的资产状况也没有写清楚,这就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些麻烦。
五、调查结果。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3)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3)农村低保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低保调研报告范文 [篇2]一、调研目的:党的十七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新兴观念,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被重视,民生问题成为了社会、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开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了解农村低保政策的基本框架,掌握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认识农村低保政策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呼吁更多的人来真正的来关心和了解农村低保政策,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了解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二、调研方法:1.实地采访 2.查阅收集资料 3.实地调查问卷三、调研安排1、活动时间:2017年7月7日-7月11日2、活动地点白石镇1、前期准备工作此次活动出发前,为此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查阅收集了大量农村低保问题的资料,制作了《农村低保问卷调查》这份关于农村低保制度在当地群众种反响的调查问卷,准备在白石镇新桥村进行为期五天的调查研究;(二)联系了当地政府,得到了白石镇有关农村低保工作负责人的回复,其中通过努力我们联系到了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实际受助家庭,准备对基层的农村低保工作的进行调研活动。
2、基层工作单位采访活动形式:访问活动安排:采访对象:马灵芝地点:白石镇镇政府民政部门时间:2017年7月8日3、实地群众调查(一)活动形式:随机路边问卷填写活动地点:白石镇新桥村活动时间:2017年7月7日-7月11日(二)活动形式:贫困家庭采访采访对象:杨阿姨(受保家庭)活动地点:新桥村活动时间:7月7日采访对象:刘叔叔(低保外家庭)活动地点:新桥村活动时间:7月7日4、资料整理及总结分析四、调研内容1、基层工作单位调研此次采访主要是通过与镇农村低保工作负责人交流总体了解农村低保工作的具体框架、原则和标准,从宏观上认识农村低保对于社区乡镇的作用和效益。
低保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低保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低保情况调研报告1县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有效保障和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出现了诸多问题,充分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完善某某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作现状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凡是持有某某县常住农业户口的,属某某县认定的特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以下)和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1067元)均纳入保障范畴。
目前,某某县农村标准是特困户每人每月80元;贫困户每人每月65元,保障标准既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的原则。
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参照城市低保基础上,坚持动态管理下的相对稳定,即一年一调整,特殊情况可半年一调整(残疾人、长期患大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一年不变)。
自2022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以来,全县农牧民收益农村低保资金达到3500万元;对低保户各类助学、建房、节日慰问、大病救助等配套资金达到1000余万元。
通过农村低保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切实维护了农村困难群体基本利益,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难以确定。
一是家庭成员界定困难,部分家庭把家中的老人从家庭成员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居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子女的赡养义务,甚至把老人赡养义务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困难群体。
二是收入界定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油葵、牲畜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收入难以货币化,存在较大随意性。
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经济来源的,如外出打工人员有收入,但不愿意提供单位出示劳动报酬证明或以各种理由少报、漏报、瞒报收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四是有意隐藏隐型收入,如房屋出租、遗产赠予、家产继承、外地务工收入等都无法核实和统计。
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升城乡低保规范性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城乡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采取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入户调查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就全县城乡居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分别于19xx年和20xx年启动实施,由民政局下属单位社会救助局具体实施管理,共有5名工作人员,各乡(镇)配备1-2名兼职人员。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补助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低保保障救助体系和“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工作格局,全县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0xx年在册城乡低保x户x人(其中农村低保x户x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x万元;至20xx年7月底在册城乡低保x户x人(其中农村低保x户x人),城镇低保标准由x 元提高到x元,人均补差x元,农村低保标准由x元提高到x元,人均补差x元,1—7月累计发放低保金x万元,并为在册低保对象免费参加医保,非建档立卡农村低保按人均330元购买了重大疾病补充保险。
二、主要做法1、出台了低保工作相关制度。
为规范管理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先后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排查上报城乡低保等五类民政对象死亡情况的通知》、《关于转发江西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操作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的通知》、《关于成立xx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低保调研报告范文4篇

.精品文档. 低保调研报告范文 4 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惠及农村广大困难群众的实事办好,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探索阶段。
XX 年,** 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截止XX 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为2214 户、5131 人,占农村人口的%。
人年均救助标准120 元。
这一阶段由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过窄,致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社会效果不太明显。
(二)过渡阶段。
XX 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湖北,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 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XX 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 户、5860 人,占农村人口的%,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 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 元。
其中:一类对象283 户、319 人,占保障人数的%,月人平保障水平70 元;二类对象1041 户、2613 人,占保障人数的%,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 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 元。
这一阶段由于保障标准提高,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引起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社会效果逐渐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低保调研报告4篇*目录2017年低保调研报告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低保人口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农村低保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4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建中率内司工委对全区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调研。
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了解、深入敬老院和低保户家庭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区农村低保及五保供养情况,并实地调研了分路口、新安和单王三个乡镇。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现状及做法(一)五保供养现状及做法1、五保供养现状:全区五保对象11398人,占农业人口的1.37%,其中:集中供养1906人,分散供养7052人,应保未保对象2440人,分别占五保总数的16.72%,61.87%,21.41%。
全区现有乡镇敬老院27所,其中创文明窗口单位3所,省一级敬老院6所。
目前,我区分散供养标准为1200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为1533元/人.年。
2、主要做法:(1)开展普查,着力解决应保未保问题。
XX年9月,在全区范围内认真开展五保对象普查工作,并将应保未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享受a类补助标准840元/人.年,近两年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了应保未保对象800多人。
(2)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集中供养率, XX 年在苏埠、新安等11个乡镇分别新(改)扩建敬老院11所,新增床位870张。
11月底全部项目竣工,并通过省、市两级民生工程检查组验收。
(3)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二是按敬老院院民与管理人员10:1的比例配齐了管理人员;三是落实了敬老院的经费保障问题。
敬老院工作人员500元/人.月的工资,以及敬老院的日常办公经费、集中供养对象常规病治疗费用按600元/人.年全部列入区级财政预算。
(二)农村低保现状及做法1、农村低保现状:XX年,全区共纳入农村低保15210户、31281人,保障面占全区总人口的3.19%,占全区农业人口3.77%,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590.37万元。
截止目前,全区农村低保保障总数为15311户、3151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1%,占全区农业人口3.80%,月款142.35万元,人均月补差45.17元。
2、主要做法:(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村低保工作。
民政部门为全区乡镇街和村委会购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读本”,并印制了五万份相关政策解答分发到群众手里;二是召开会议,专题布置。
区政府召开全区农村低保重新审定动员培训会,分管民政工作副区长、副书记分别在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和要求,市民政局低保科长台德明到会作指导报告。
区民政局就农村低保政策和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培训,(2)严格程序,跟踪督察。
使与会人员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
区政府严格要求村、乡镇、区民政部门严格按照三审程序办理农村低保,把好摸底关、评议关和公示关。
为确保重新审定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政府于XX年5月对全区19个乡镇和小华山街道进行了督查和抽查,对督查中发现不按照规范操作的乡镇村,责令其重新评议、公示,对整改不到位的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五保供养方面1、应保未保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我区仍有1640人五保对象未做到应保尽保,虽然他们的的供养问题已通过农村低保途径得到了暂时解决,但从五保供养标准(五保供养标准是1200元—1533元/人.年,而低保a类标准只有840元/人.年)和供养政策(五保供养必须应保尽保,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等方面看,应保未保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
2、五保供养标准偏低。
按照我区的五保供养标准,其生活费仅为3.3—4.2元/人.天,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3、五保对象存在就医难问题。
虽然“新农合”为五保老人就医提供了便利,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新农合”要求“先付后偿”,用药目录的限制,长期慢性病等等。
五保老人不同程度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
4、服务机构建设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待遇偏低。
服务机构建设经费每张床位仅8400元,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隐蔽工程,如围墙、厕所、院内道路、绿化等等,导致资金缺口较大。
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目前工资500元/人.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农村低保方面1、程序操作不规范、不到位。
《裕安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要求,应按照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初审—乡镇政府审核—区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办理低保。
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乡镇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如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等环节不到位,群众意见较大。
2、违规操作现象仍然存在。
在实施农村低保过程中,有的乡镇将失地农民、集镇开发拆迁户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纳入农村低保。
3、优亲厚友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乡镇村仍存在分户、并户等现象。
例如:XX年,石婆店桐山村群众向区纪委举报该村在低保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区民政局和区监察局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该村干部将他们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部申报为低保户。
查实后,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
4、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目前各乡镇仅有一名低保工作人员,其中90%以上是兼职,有的乡镇至今未配低保工作人员,由社会事务办负责民政工作的同志一人承办,这样就难以确保农村低保规范化操作、动态管理和低保对象的准确率。
三、意见和建议(一)五保供养方面1、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应保未保和五保对象就医难问题。
建议政府将1640人应保未保对象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实现应保尽保。
加大对五保对象医疗救助的力度,增加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对五保对象医疗费用除“新农合”报销外,缺口部分可通过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予以适当解决。
2、逐步提高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可逐步提高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3、适当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尤其是院长的工资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低保方面1、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2、加大监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
建议区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到年度考评中,同时,要加大督查、监管力度,对群众举报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3、加强农村低保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按照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格考评奖惩制,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2017年低保调研报告(2)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惠及农村广大困难群众的实事办好,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探索阶段。
XX年,**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截止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为2214户、5131人,占农村人口的2.7%。
人年均救助标准120元。
这一阶段由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过窄,致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社会效果不太明显。
(二)过渡阶段。
XX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XX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户、5860人,占农村人口的3.1%,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元。
其中:一类对象283户、31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70元;二类对象1041户、2613人,占保障人数的44.5%,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元。
这一阶段由于保障标准提高,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引起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社会效果逐渐显现。
(三)规范提高阶段。
XX年,**县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开展年度核查和适当扩面提标工作,加强了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和资金发放等程序,进一步规范了**县农村低保工作。
截至XX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增加2880人,取消1243人,类别调整565人。
实际在册保障人数为3286户、8176人,占农村人口4.3%,月人平保障水平为45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112.6元。
其中:一类对象282户、325人,占保障人数的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80元;二类对象1419户、3462人,占保障人数的42%,月人平保障水平为55元;三类对象1585户、438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5元。
这一阶段由于加大了年度核查和动态管理力度,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了特殊保障,进行了适度扩面和提标,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由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它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对传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大改革。
从全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看,这项工作所取得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一)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是政府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传统的社会救助过渡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覆盖面扩大到全部农村困难居民,解决了他们特别是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小康的步伐,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民政分管的这一块看,主要由救灾救济、临时救济等所组成。
社会救济主要是解决资金保障,只有与资金保障结合才能构成比较完整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