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作文写作技法构思篇14页
初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九章 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篇-精品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九章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篇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九章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篇〖写作启示〗看孩子的狗故事发生在7XX年前。
那时候有条大狗,名叫吉尔特。
吉尔特是威尔士王子的狗。
王子外出打猎,经常带着吉尔特。
这一天外出打猎,王子却把心爱的狗留在家里。
因为她幼小的儿子正在熟睡,王子要吉尔特看守孩子。
王子打猎回来了,吉尔特欣喜地出去迎接他。
王子一眼看见吉尔特嘴上有血迹,慌忙冲进屋里一看,顿时惊呆了。
床上不见了他心爱的儿子,地上掉着儿子的衣服。
衣服上有血,地上也有血。
王子愤怒地喊:“狗东西,杀了我的儿子!”王子冲出门去,冲着摇头晃脑的狗刺了一剑。
吉尔特喷着血倒下了,王子也痛心地坐在地上。
突然,王子听见了婴儿的哭泣声。
仔细听,是在屋里。
王子连忙跃起,跳进屋里,顺着哭声朝床下一看,是儿子。
儿子躺在墙角,身旁还有一只死去的狼。
王子明白了,是吉尔特要死了狼,就了他心爱的儿子。
多么勇敢的狗呀!但是,王子却杀死了吉尔特!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
其之所以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是因为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
巧妙的构思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山百看不厌,跌跌宕宕、曲曲折折的文章引人入胜。
反之,平缓的山让人生厌,平庸的文章让人心烦。
愿你笔下的作文成为起伏的高山、波折的华章。
〖密码解读〗假如我是一位旅游者,来到一处风景胜地,我一定渴望获得这样一条游览路线:首先它是新颖的,不是我们所走惯了的旧路,不会使人感觉厌倦;其次,它是便捷的,尽管它曲折,或艰难,然而曲折中有佳境,艰难中有趣味。
不论道长道短,都不是白花力气的冤枉路;再次,它是自然的,它的起伏或曲折,都是自自然然、顺势而成的,当我们沿着它信步而行的时候,便会有一种轻松自然,无拘无束的适意感。
作文的构思也是一样,如引水、如开河、如导流。
关键在于能否为自己的感情之流开辟一条最优秀的“渠道”。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2015中考作文思路解析及范文欣赏

[真题回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
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名家解读]今年的广东省中考作文沿袭以往的习惯,从半命题、全命题、自由拟题三种主打题型中选择半命题作文作为考查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考生发现生活中令人回味与感悟的“特别”之处。
从命题本身来看,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审题障碍,学生都有话可写。
这个命题写作之前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审导语。
导语作为作文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有以下作用:(1)点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3)创设特定的写作情景;(4)提示选材范围;(5)指点行文布局(6)暗示主题。
我认为这一段导语有两层意思:前半句对特别的解释点示了立意的角度,后半句提示开拓写作思路。
审题时要注意,前半句中“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提示了写作的落脚点和中心,后半句里的省略号表明写作时不必拘泥于罗列的内容。
第二步,审要求。
四项要求分别对填题、文体、字数、个人信息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和限制,考试时这些要求不可忽略。
这个命题的填题也很关键。
“把题目补充完整”很容易,但补充出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题目却很难。
因为有导语,填题时可以跟着导语的提示走,但最好有自己的个性,以防填题撞车。
另外,填题后一定要仔细读,不要填出一个不通顺或者不符合生活或者语言表达逻辑的题。
[理解误区]主要审题误区有二:一是对“特别”一词理解不到位,把印象深刻、难忘、美好、令人感动、给人教育等与“与众不同、不普通”混淆,造成选材游离于主题,有套作的嫌疑。
二是对“特别”的地方缺乏浓墨重彩的描写,只一笔带过,感觉生拉硬拽。
[范文欣赏1]特别的一朵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题记一不小心看见了你,一不小心遇见了你,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你。
2015中考满分作文提分点秘籍:表达方式[五篇模版]
![2015中考满分作文提分点秘籍:表达方式[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b91e2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5.png)
2015中考满分作文提分点秘籍:表达方式[五篇模版]第一篇:2015中考满分作文提分点秘籍:表达方式了解中考作文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具体要求,掌握“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表达方式”方面失分的原因及提升方法。
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进行的专题训练是表达方式。
课标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自如运用,恰当综合”的评分细则。
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自如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出如花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掌握“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
1.学生自学“得分点策略”。
“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有:⑴恰当自如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如在记叙文中,在记叙的基础上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增色。
又如在议论文中,运用典型的事例作论据后,一定要作恰当而精要的分析,只有做到叙议结合,才能体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选例一定要精当,而分析议论一定要富有气势。
再如,在记叙文的结尾之处,必要时可以进行恰当的抒情,但抒情一定要自然,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是含蓄委婉,但一定要简明扼要,不宜太长。
⑵语言力求通顺、连贯,富有特定表达方式的特色。
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每一种风格的前提都是通顺连贯,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语言的韵味,追求在字里行间融入浓郁的感情。
不同的体裁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记叙文宜生动形象,议论文要严密而富有气势,富有雄辩力。
⑶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不同的内容之间,一定要有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写好过渡句(段),往往只要一两句话即可,如在议论文中可以采用“从……方面来说”类似的话语引出下文内容,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由“接着我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一句,引出课堂上看电影的事件。
2.教师引导,并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作文写作方法——构思技巧(优秀范文示例)

作文写作方法——构思技巧(含范文)最有价值的作文构思技巧一、反常引人法有家药店贴了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做生意却甘愿生意不好,善心可鉴。
天寒地冻,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心忧炭贱愿天寒。
"通过反常的心理,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社会的黑暗。
瞎子提灯笼,通常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傻事。
而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是总要提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好奇,盲人解释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台湾·陈招池《照亮别人》)解放前,有人大白天上街也打着灯笼,人们觉得奇怪,此人说是因为社会太黑暗了。
恰当运用这种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反常心理、反常行为,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使文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李强同学的小小说《妙计》运用了反常法—某世纪,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人们都为喝水发愁,喝过一杯水之后,就要盘算着到哪儿去喝下一杯。
人们将"透明的水不一定是安全的"奉为真理,饮用水公司像多米诺一样倒闭。
一天,一家饮用水公司灵机一动,在他们产品中放入一些水蚤。
在一所学校里,一位老师从饮水器上接了一杯水,慎重的看了看--有一只小虫子在杯中快乐的游弋……老师自言自语:"这杯水可以喝。
"不久,这家公司的饮用水就十分畅销。
(《作文通讯》2001年6期)以前,人们不愿买有虫眼的蔬菜;随着农药的滥施,现在,人们专挑有虫眼的蔬菜买。
现在,人们不愿喝有虫子的水;但是,如果不保护环境,污染会加剧,今后,也许有虫子的水人们才敢喝。
用看似"反常"的情节,表现保护环境的主题,正是此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例文1]垂钓蝴蝶邻居有个七岁的小女孩,总不肯跟父母去郊外钓鱼,她说,一看到淌血的鱼就心疼。
初中语文作文构思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作文构思方法第一篇范文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然体现出严谨的构思,独特的视角,以及深刻的见解。
那么,初中生如何在写作文时进行有效的构思呢?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紧扣题目,明确立意首先,初中生在进行作文构思时,应紧扣题目,明确立意。
题目是作文的灵魂,立意是作文的基石。
只有抓住了题目的核心,明确了立意,作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跑题,不偏题。
在确定立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明确立意。
2.思考题目背后的意义:有些题目并不是直接给出立意的,这时学生需要深入思考题目背后的意义,从而找到作文的切入点。
3.借鉴优秀范文: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者是如何紧扣题目,明确立意的,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立意思路。
二、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在明确了立意之后,学生应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可信:选材的真实性是作文赢得读者信任的基础。
学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有深刻了解的事例作为材料。
2.典型有力:选材的典型性是作文说服力的保证。
学生应选择能够突出自己观点,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作为材料。
3.生动有趣:选材的生动性是作文吸引力的关键。
学生应选择富有情节,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事例作为材料。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回顾自己的经历: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例,作为作文的材料。
2.借鉴名人事迹:学生可以借鉴名人事迹,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立意的材料。
3.发挥想象力:在确保符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新意的材料。
三、巧妙构思,层次分明在确定了立意,选择了材料之后,学生应进行巧妙的构思,使作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015中考作文写作加分技巧攻略

2015中考作文写作加分技巧攻略一、技法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
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
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
“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
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
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1、他50多岁了。
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
“嗯嗯… … ”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如何构思

2015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如何构思这里,我试图举二个例子,并通过构思过程的描述和构思要点的介绍,使同学们能比较具体、逼真地体验面对作文试题应该具有的思维状态,从而真正掌握中考作文的主动权。
要求:①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构思导引】1、社会生活中的人必须学会与人合作。
审题时要注意提示中的关键词,即关于文体的要求。
如果写记叙文,以“回顾”为宜。
这是一篇既记事又写人的记叙文,合作要由事来体现,合作的事要由人来完成。
因此,要迅速回忆曾经合作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与人合作的事,也可不局限于一件事,可以把两三件事组合起来,说明一个主题,但要注意组合的逻辑性和主题的明确性。
2、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并在写的时候,不停地反问自己:①我是否在向别人讲述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②我讲述的这件事情既然这么有意义,别人是否能了解这件事情的详细情况?比如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结果等。
③我在向别人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是否有一两个细节很动人,一两个具体例子很感人?3、写什么内容呢?不妨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学校组织我们兴趣小组的成员到宜兴陶瓷厂学习做陶,我清楚地记得和王明同学合作做陶的情景。
我们各司其职,又主动配合。
但在造型设计上,产生了矛盾。
我说扁平壶漂亮,王明说提梁壶美观,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化解了矛盾,最后,一把漂亮精致提梁壶的诞生了。
4、与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和智慧,懂得了尊重和理解他人。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友谊,而且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
5、有了上述几个要点,记叙文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就可以出来了。
但要使记叙文写得生动,还要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
即使试题中没有提出这种要求,写记叙文时也要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所谓写得生动,往往就是精彩的描写;所谓感染力强,往往就是真切的抒情。
2015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2015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那么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
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
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
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当前中考[微博]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
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
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
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作文写作技法构思篇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的“灵魂”,材料比作人的“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是人的“骨架”。
立好骨架就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打造出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在评奖作文时,那些骨架挺立、比例协调、脉络分明的文章,常常能吸引评奖老师的目光,通过其赏心悦目的外在形体魅力而夺得桂冠。
写作技法招法之一段落排比,整齐美观就是一种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段落组合成篇的结构方法。
由于其特点在于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地位相等、不分主次的,写作时我们就不用担心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
较实用的段落排比法主要有:段首排比法、人物事件排比法、自然现象排比法、生活现象排比法、设问排比法、引用诗文排比法等。
采用这种方法结构文章,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表现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形式上形成整齐美。
如获奖作文《忍不住喝彩》,本文在构筑主体部分内容时,运用了段落排比法来构思,文章主体三个层次的段首分别以“你将至爱流动成笔下四溢的辞藻”“你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你将真情化作行云流水的文字”三句形成排比,以苏轼的三首词的想象和感悟组合全篇,分别从爱情生活、理想抱负和内心冲突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苏轼,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苏轼的理解和仰慕之情。
文章之所以给人酣畅淋漓,文采飞扬,气势如虹的感受,就在于作者运用了段首排比的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而获得评奖老师的青睐。
例文引路烟雨江南马国庆烟雨江南像一幅泼墨山水画,再华丽的油画,也画不出江南的韵味;再飘逸的淡彩,也绘不出江南的灵气。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在眉眼盈盈处,在泼墨山水画中,江南,如梦似幻。
对江南,我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家离江南近,可我从未去过,但总觉似曾相识。
或许是唐诗宋词读多了,或许是《雨巷》中的情节让我念念不忘。
在每个多情的三月,我总梦见一个无比真实的江南小镇。
待清醒过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可那似是而非的韵味却不能忘。
江南的雨,是多愁善感的霏霏细雨。
它使近处景物朦胧而富有诗意,远处景物缥缈而惹人遐想。
淡淡的思绪如烟雨桃花般惆怅,隔着雨,看着桃花的一缕春红,杏花早已缀满枝头。
淡淡的箫声从远处传来,裹挟着丝丝雨声,悠悠扬扬地吹进我的耳畔。
温婉缠绵的雨啊,在江南好似总也下不完。
这好似银丝的细雨,晶莹剔透,使遍布亭台楼阁的江南似乎遥不可及,却又好似近在咫尺。
江南的水,是涓涓蜿蜒的潺潺流水。
整个江南都被四通八达的水渠贯穿了。
也是,有了这总也下不完的雨,怎可能没有流水?只是,当四月的桃花落英缤纷,小溪里会飘来许多载着春的气息的花瓣,我不禁浮想联翩:是林黛玉没有来得及收拾花冢的花瓣吗?以至于流水把它们带到了这里?听流水缓缓流过的声音,每次我都觉得,江南的韵味有一半是流水带来的。
江南的巷,是千回百转的神秘小巷。
那长长的古巷好像总隐藏着无数秘密,吸引你去一探究竟。
镶着金边的漏窗,为那年代久远的青石砖墙增添了几分颜色,而那条巷子,好似总也走不完。
隔着朱红的窗棂,听见墙内有笑声隐隐传来,是“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吗?我还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了啊!每一个转弯处,都好似掩藏着一个婉约凄凉的唐诗宋词的故事;每一盆芭蕉都有诉不完的愁肠。
那一片雨幻化成许许多多的人物,化成许许多多的故事……化千盅美酒,一曲《满庭芳》;化夜来风叶已鸣廊的孤寂;化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伤感。
那一条巷我看见许许多多的愁,看见许许多多的伤心事……看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伤;看那幽梦一帘,晕染《青云案》;看那年年肠断处的明月夜短松冈;看那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南一度春,人间几多事?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事和人啊,都随着落花流水一起渐行渐远。
斑驳砖墙上投射下我孤灯里的影子,抬头望去,我的眼好似穿过无尽岁月,看到了那绝美的烟雨江南。
技法讲解读罢此文,我仿佛见到了那个雨巷里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小作者选取的江南美景典型而独特,而且结构采用三个平行段落,让我们从这三段里可见多愁善感的霏霏细雨汇成涓涓蜿蜒的潺潺流水,再流进千折百回的神秘小巷。
小作者化用的古典诗词丰富而自然,烟雨江南触动的不仅是你我的心弦,清照和柳永的忧伤也如一帘幽梦徘徊在明月夜短松冈。
无论清晰明朗的构思和整齐美观的行文结构,还是行云流水的文字间,小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丁香一样的烟雨江南图。
招法之二镜头片段,形式简洁就是根据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把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片段巧妙地加以连接组合成篇的一种构思方法。
这是一种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构思法。
运用时,可以直接用“一”“二”“三”的形式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可以给各个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也可以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
如获奖作文《我永不落的太阳》的结构就采用三个片段连缀成文。
卷首的一番寓意深刻的话语导出了文章主题,为了表现这一主题,考生用三个片段连缀成文,分别将李白、陶潜、纳兰容若等文学巨匠之才情融于笔下,从三个侧面共同表现“只有升起心中永不落的太阳,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的文章主题,汇成了这样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精品。
文末的点染,更是诗意盎然,升华了文章的审美境界。
例文引路过客汪澳华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线、空间是纬线。
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得交织成景,构成一连串的悲欢离合与阴差阳错。
也有太多的惊鸿一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发生。
每一个经纬线的交织点,都有过客的存在。
一在瑞丽,中缅边境上。
有棵树拔地而起,它的枝丫越过铁丝网,伸展着,枝叶繁茂,在地上投下阴影。
有个穿筒裙、戴着面纱的小女孩被母亲抱上树干,从缅甸的树干上,小心翼翼地匍匐着,向着树枝移动。
浓密的叶片遮住她的身躯。
我站在街的尽头,头纱套在她的脸上,看不清她的容颜。
她跃下树枝,拍打着绚丽衣裳上的灰尘。
猛抬头望着我,阳光明媚,依稀可见扬起的纷飞的尘埃。
她站在那儿,蜜色的皮肤,有一双乌黑明亮、宝石般的双眸,神秘又天真地望着我,无所畏惧。
她的母亲也跳下树,抱起她,迅速离开。
我不明白。
是的,这是偷渡。
但那个小女孩,眼神如此迷离澄净。
好似多年前,我们曾经相遇,又如这般快速分离,不知所终。
二在丽江,灯火阑珊中。
我也是名旅客,漫无目的地从人群中穿过。
在小河对岸,黄色的灯光温暖地照射在古老的雕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也就是在那时,被―个如孔雀般神秘的女子吸引。
细密的针织衫,看不清颜色,钩着印度风格的图案;孔雀蓝的长纱裙,垂至脚跟;秀丽的锁骨上文有诡异的、夸张的、细小的图腾;同样细小的指甲上涂着有海水般质感的孔雀蓝,赤脚穿着平底的绣花鞋。
头微仰,目光游离,长发齐腰,略显蓬松。
这个女人,妩媚而孤独。
她就如此深刻地嵌在这个喧嚣的酒吧里。
周围的人影被莫名的暗流包裹着涌动着,升腾着激情与欲望。
而她,置身于人群中,却遥不可及。
她端起酒杯,我看清她的面容。
她的神情,也许是因为隔着玻璃与暗红色的酒精,显得格外沉重,不容侵犯。
三在北京,晓雾将歇时。
远远地望见一名男子,戴着厚重的贝雷帽,穿着黑色的大衣和牛仔裤,牵着一条步履轻盈的哈士奇,却突兀地穿着一双拖鞋。
他默默地走到斑马线上,顺手把矿泉水瓶扔进垃圾桶里,倚在街灯的栏杆上。
那条大狗绕着他转,他摸了摸它的尾巴。
从他的侧面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街对面,人渐渐多起来,也许是因为狗,人群把他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圆圈。
并非英俊而强壮的男人在马路上穿行,感觉他周围的人已经模糊,只看清他一个人的背影。
若将―个人抛进人群中,一眼望去,只一眼,便深深吸引住你的人,定然拥有强大的气场。
在灰暗发蔫的人群中,他会让每―眼见过他的人,忍不住振奋。
在人生的旋转木马中,兜兜转转之间,我们穿越每一个交织点。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在我们眼光交汇的刹那,已将彼此铭记。
无论时隔多久,一个小小的不经意间,便会想起来。
也许在深山老林中,也许在繁华都市里,每一个交织点的秘密记号会让我们忆起过去的过去,恍如隔世。
但我们都明白,惊诧过后,终将成空。
技法讲解往事如烟似梦,旅途过客匆匆。
聚散离合,人生本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偶然相遇,蓦然回首,已是莫大的缘分。
时间无涯,空间无限,细心的作者善于捕捉每个不经意的瞬间,将三个不同时空里片段镜头组合起来,把邂逅一步步拉近,惊鸿一瞥的壮美,留给我们的是恍若隔世的感叹。
如水的语言,如影的瞬间,如佛的悟道,如禅的心境,让每一刻的擦肩或凝视都有了非凡的意义,仿佛命中注定的无可奈何――这便是如梦的人生。
招法之三彩线串珠,主题鲜明这是一种以一个贯穿全文的句子、短语或段落为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联成篇的构思文章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常用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有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人物线、事物线等。
如获奖作文《送他人一朵花》的结构以一咏三叹的情感线索句串联全文。
用在文章中先后三次出现的“这朵神奇的花儿,曾经在xx地方开过”这句话作为线索句来贯穿全文,统摄三个生活片段,把读者带入作者所设定的三个情节中,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这个起线索作用的句子出现在三则材料的开头并独立成段,既有标示写作内容转换的作用,又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所在。
例文引路滋味薛金琳一双竹筷慢慢夹起几粒洁白的米粒送入嘴中,滋味平淡,毫无情趣。
我百无聊赖地扒拉着面前已习惯了十四年的米饭,无精打采地吃着。
这饭没滋没味儿,有什么吃头儿?再过―会儿就不吃了。
我一边这样想,一边偷偷抬眼瞅瞅对面的爷爷――那个又黑又瘦、沉默寡言的七旬开外的老军人――像这米饭一样没有“滋味”。
然而此时,他却吸引了我的目光。
看他单肘支在饭桌上,另一只手夹起盘子里的青菜,一口一口慢吞吞地嚼着,而面前的饭碗仍然空空如也。
不对劲儿呀。
我仔细打量着爷爷,他面色黝黑,四肢强健,平日里思维灵活,勤劳能干,我手里的筷子还是他亲手削制的呢。
今天,他怎会这样没胃口?这个问号越来越大。
我一改平日的爱答不理,殷勤地问:“爷爷,您怎么不吃米饭?”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怔了怔,而后抬起头望着我,那如同秋水般平静的双眸瞬间明亮起来,为我这句不经意冒出的关切话语而欣喜。
随后,他扬起皱纹纵横的嘴角淡淡一笑:“现在吃了,一会儿怎么有肚子装你的剩饭?”我大吃一惊,从小到大我几乎是米饭顿顿剩,难道十几年来爷爷天天吃我的剩饭?而我毫无察觉?嘴里的米饭不仅有一股淡淡的米香味,一股酸涩之感也停留在唇齿间。
我竭力抑制住这没来由的滋味,继续说:“那怎么行?这种苦差事,以后不要干了。
”爷爷轻轻一笑,那雪白的双鬓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他一字一顿道:“能吃到孙女儿的剩饭,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酸涩之味顿时涌入我的鼻腔,一瞬间又冲出眼眶。
我赶紧低下头,让酸涩的泪水偷偷滴入泛着米香的饭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