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实用基础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图4.1.2-1,图图;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4.1.2-5;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1.3;2 盲道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2.1-3;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 ~0.50 m 处图4.2.2-1;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5 m处;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5 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6 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表 4.2.2-1 盲道触感条规格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4.2.3-1;2 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4.2.3-2;3 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图4.2.3-3;4 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图4.2.3-4a, 图;5 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60 m;6 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的规模图;表 4.2.3-13 公交车站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牌;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2:1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6.00 m;2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60 m;3 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50 m;4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公交车站的提示盲道相连接;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1.50 m;坡度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2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6.00 m;3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60 m;4 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50 m;4.3.4 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4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设垂直升降梯图4.4.1;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者通行;梯道应适合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要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于1: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2 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3 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 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 m的中间平台;4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梯道宽度平应小于3.50 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 m;2 在梯道中间部位设自行车坡道;3 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 m, 宽度不应小于0.30 m;4 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平不应有突出部分;距坡道与梯道~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60 m 图4.4.5;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入口的提示盲道相连接;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扶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扶手高应为0.90 m;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 m;2 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应延伸0.40 m;3 扶手截面直径尺寸宜为45~50 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离宜为45~50 mm;4 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5 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 m的安全挡台;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入口两侧的护墙低于0.85 m时,在墙顶应安装护栏或扶手;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 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60 m提示盲道图4.4.10-1, 图;5 桥梁、隧道、立体交叉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是1:20;2 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相互对应和衔接图4.5.2-1, 图图;立体交叉桥孔的人行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孔内人行道的地面与桥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2 桥孔外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直坡道,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应相对应;3 桥孔内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并应与桥孔外设有的盲道相连接;桥梁、隧道和立体交叉的缘石坡道与盲道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一节与第二节有关规定;——完——。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实用基础】1.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
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图, 图,图;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 (图;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
1.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图;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图2 盲道2.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2.2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 m 处(图;2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3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4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5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6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表盲道触感条规格2.3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2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3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图;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图,图;5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 ;6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图表3公交车站3.1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牌。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实用基础】1。
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图4.1.2-1,图4.1。
2—2,图4。
1。
2—3);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
00 m (图4.1。
2—5);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1。
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
2m(图4.1.3);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
1.3)。
2 盲道2。
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
2。
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4。
2.1-2);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
2。
1-3);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2。
2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 m处(图4.2。
2-1);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
25~0.5 m处;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
50 m;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 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2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3 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4 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5 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6 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 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8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9 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2、出入口1 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 轮椅回旋面积;2 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3 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4 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6 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7 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8 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9 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10 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11 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3、扶手1 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2 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3 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4 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5 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二、洗手间1、公用洗手间入口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洗手间内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2、男洗手间供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下口的高度不应大于0.50m,在小便器的上方和两侧,应安装高1.20m和宽0.60m的安全抓杆;3、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1 男女洗手间的隔间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 X 1.00m或1.60m X 1.40m;2 残疾人厕位的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3 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4 厕为内射高0.47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应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和高1.45m 的垂直抓杆;5 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牢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 厕位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在厕位内应设高1.20m的挂衣钩;4、残疾人专用洗手间1 在公用洗手间旁或在适当位置宜设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设专用洗手间后可取代在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2 专用洗手间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3 洗手间的面积不应小于2.00 X 1.30m或1.80m X 1.80m;4 洗手间内设高0.4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在靠墙壁的一侧设高1.45m的垂直抓杆;5 洗手间内应设高0.60m的放物架和高1.20m的挂衣钩;沿洗手盆的三面宜设抓杆,洗手盆高0.80m,抓杆高0.85m,相互间距为50mm;6 抓杆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7 洗手间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应采用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8 专用洗手间必须设置应急呼叫按钮;三、饭店客房1、在市、区、县及旅游点范围的各类旅馆、饭店,应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客房应设在客房层的底部和进出方便及安全疏散的地段;2、大中型旅馆、饭店应按每50间标准客房设一套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小型旅馆、饭店应设不少于两套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3、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出入口及门,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一部分第4条和第5条的有关规定;4、在客房的通道及床位之间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旋空间;5、卫生间的门开启后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轮椅进入后应能回旋;盆浴或淋浴、坐便器及抓杆的设计,应符合:1 淋浴间内应设高0.45m的洗浴坐椅,深度不应小于0.45m;在淋浴间周边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2 盆浴内应设洗浴坐台;洗浴坐台的深度不应小于0.45m;在浴盆内侧应设高0.60m和0.90m二层水平抓杆,长度为0.80m至1.00m;在洗浴坐台内侧宜设高0.60m的水平抓杆;3 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6、客房的床面高度和大便器及浴盆的高度应统一为0.45m;7、客房的应急呼叫按钮及电灯、电视、空调等开关的位置,应安装在方便乘轮椅者伸手可及的地方;8、客房的壁柜、桌子等家具的高度及深度,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当残疾人的客房在空闲时,可为老年人及健全人提供服务;四、停车车位1、在建筑物出入口最近的地段和在停车场楼出入最方便的地段,应设残疾人的小汽车和三轮机动车专用的停车车位一辆小汽车的停车位置可停放两辆三轮机动车; 2、在专用停车车位的一侧,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轮椅通道应与人行通道衔接;3、停车车位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度差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4、在停车车位的地面上,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轮椅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轮椅标志牌;五、无障碍标志1、无障碍轮椅标志是国际康复协会制定的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志;它指引残疾人行进的方向和告知可进入的建筑物及可使用的服务设施; 2、反符合本实施细则标准的建筑物和服务设施及室外通论,应在显着的位置安装轮椅标志牌;3、轮椅标志牌为残疾人提供以下信息1 为乘轮椅者指引建筑物的位置和建筑物的入口;2 为乘轮椅者指引可行进的室外通路和建筑物的室内走向;3 告知残疾人可使用的坡道、服务台、电梯、电话、轮椅席、厕所、浴室、客房及停车车位等服务设施;4、轮椅标志牌的规格尺寸应根据使用不同的地点和位置,分别为0.10m至0.45m的正方形;轮椅图案和边缘为黑色时衬底则为白色,轮椅图案为白色时衬底则为黑色;5、在轮椅标志牌上加文字说明或加指示方向时,其颜色与衬底应形成明显对比;指引的方向为左行时,轮椅面则应朝向左侧; 6、轮椅标志牌的位置和高度要适中,制作要精细,安装要坚固;。
无障碍设计规范

3.2.3 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及转弯处及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 当盲道的宽度不大于300mm时,提示盲道的宽度应大于行进 盲道的宽度; P154
3.3 无障碍出入口 3.3.1 无障碍出入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 平坡出入口;P11-15 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 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
3.9.4 厕所里的其他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小便器下口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400mm,小便器两侧应在离墙面250mm处,设 高度为1.20m的垂直安全抓杆,并在离墙面550mm处,设高度为900mm水平安全抓杆 ,与垂直安全抓杆连接; 2 无障碍洗手盆的水嘴中心距侧墙应大于550mm,其底部宜留出宽750mm、高650mm、 深450mm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并在洗手盆上方安装镜子,出水龙头 宜采用杠杆式水龙头或感应式自动出水方式; 3 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直径应为30mm ~40mm,内侧距墙不应小于40mm; 4 取纸器应设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为400mm~500mm。
3.6 无障碍楼梯、台阶 3.6.1 无障碍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4 5 6 7 8 9 宜采用直线形楼梯; 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mm;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突缘为直角形的踏步; 宜在两侧均做扶手; 如采用栏杆式楼梯,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踏面应平整、防滑; 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宜设提示盲道; 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宜有区分和对比; 楼梯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
1.80m; 2 室外通道不宜小于1.50m;
3 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不应小于900mm。 3.5.2 无障碍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通道应连续,其地面应平整、防滑、反光小或无反光,并不宜设置厚地毯;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一)
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 12;
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 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
1500.
L 坡道,弧形坡道,U 形坡道 ,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 12,坡度起
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
节省用地,方
便通行,观赏效果较好。
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宽度要大于1200,坡度要小于1:12,其他由设计人定;
轮椅通行的坡度在不同坡度时对高度与水平长度的限定:详03J926 第 20 页表格,备注为:
1.1: 12 坡道为建筑物的坡道最低标准。
2.1:6 坡道轮椅使用者的双手推动二次后,前面的小轮就可达到水平部分。
3.为了安全通行,大于 1: 12 的坡道应有协助者推动轮椅上下行。
(二)
第 3.3.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
第 3.3.2条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 3.3.2 的规定。
坡道坡度(高 / 长)1/8* 1/101/12
每段坡道允许0.350.600.75
高度( m)
每段坡道允许 2.80 6.009.00
水平长度( m)
第3.3.3 条每段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超过表 3.3.2 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
小于 1.20m 。
第 3.3.4条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
第 3.3.5条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 1.50m 的轮椅缓冲地带。
第 3.3.6条坡道两侧应在 0.90m 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第 3.3.7条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30m 以上。
第 3.3.8条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