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第一篇读后感
傅雷家书第一辑读后感5篇

傅雷家书第一辑读后感5篇傅雷家书第一辑读后感篇1母爱很伟大,的确,怀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间绝无仅有而一心一意为你好的爱意;父爱很渺小,不如母爱般显而易见,却悄无声息,一点一滴渗入你的生活里。
《傅雷家书》更多的是父亲傅雷对两位儿子润物无声的爱。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给儿子傅聪写的一封家书提到傅聪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一是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裤袋里......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
其实这段话放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我,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很啰嗦,真的会让人极其不耐烦。
因为反反复复都是这几件“小事”,父母还要不停地讲,不断地讲,我们自然会感到烦闷和无可奈何。
无论从衣着,习惯,还是礼貌礼仪方面,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普通不过的“小事”但父亲傅雷却观察得格外仔细,儿子傅聪的每个动作,每个习惯,每个表情总记得那么一清二楚,是父爱啊!若不是这一悄无声息的父爱,又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解释傅雷对傅聪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内涵的叮咛呢?读过杨绛女士关于傅雷的文章,我们会知道,傅雷对儿时的傅聪无比严厉,极其严格。
这样一个原生家庭中,傅聪真的很惨。
在父亲傅雷的严厉教育下,傅聪刻苦练习钢琴,一日复一日的练习。
不难发现,当傅聪长大,出国深造之时,傅雷对长大后的傅聪与儿时的傅聪的态度,语气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傅雷其实是想为傅聪的未来铺下一条更顺畅的路,当傅雷长大了,出国深造以后,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傅聪走向所谓的成功。
望子成龙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对傅聪的严厉可以说是“毫无父子之情”的,但这也是一种父爱,一种悄无声息的另类的父爱,一种以独具个性的方式使傅聪走向成功的父爱。
我不喜欢这一种父爱,如果把傅雷对待傅聪这一种别致的父爱放到今时今日,绝不可能成功。
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接受这一种“魔鬼式”教育,因为时代的高速发展,教育需与时俱进,一成不变,固执己见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一百字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一百字
读完傅雷家书第一章,我震撼了,这是一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
第一章《给婴儿周的信》中,傅雷父亲为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写下了对他的期望和希望。
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傅雷父亲的深厚爱意。
这篇信虽然是写给一个婴儿,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却是成人也需要去思考的。
傅雷父亲在信中告诉儿子,要成为一名好的人必须要学会做人和做事,同时也要尊重和感激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和事物。
我觉得这个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
我们总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以及他们的付出。
此外,傅雷父亲还提到了读书和做事的重要性。
他说要学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知识。
同时,他也强调了做事的重要性,认为对事情认真负责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这本书中我也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对孩子的心灵进行塑造,是一生受益的事情。
总之,《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它揭示了亲情、教育、人生等方方面面的细节,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提醒。
我们应该读这本书,从中吸取其中的精髓,用心生活。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精选7篇)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精选7篇)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精选篇1)信中的爱——读《傅雷家书》有感父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无论他是个受人爱戴的伟人还是个辛苦劳作的农民,在每个父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了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在每一封家书中都充满了他对儿子傅聪的淳淳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傅雷支持儿子的艺术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给予儿子的帮助,辅助他顺利成长,成为了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
在如今,大多数父亲对自己已成年的儿女会放手,任其自由闯荡,独立克服困难,或许只有亲身的经历才会使自己更成熟,熟悉这个世界。
我不得不说,傅聪的确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
但除了他的天赋与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
所有名人,并不是能在一时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几十年的本领与经验。
但傅聪他是幸运的,他的父亲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引导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即使闹关节炎,写字很困难,也仍然写下千言家书。
信中除了浓浓亲情外,还有说不尽的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随和也很幽默。
随着我慢慢长大,我们的关系更融洽。
既然是朋友,当然要懂得学习他人的优点。
他的热心肠总能感染到我,他帮助别人的次数似乎比帮助我的次数还多。
但我并没有感到失落,正因为他的以身作则,使我也被带动起来,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
或许,他是用行动来教育我。
亲身经历比什么都好。
每一位父亲,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说的,有写的,有做的。
但这之中都隐藏着他们对孩子的浓浓的爱。
因此不一样的父亲,却有相同的父爱。
爱不一定要说出来,就像傅雷用信来写下自己心中对儿子的希望。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与父亲之间有条河,我在这边,他在那边。
现在,我才认识到,对岸的不是他,他是为我摆渡的那个人。
同时,他会递上一支桨给我,让我与他一起来掌握方向。
傅雷家书第一封读后感范本

傅雷家书第一封读后感范本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是一部看似简单的书信集,却在几代人之间传颂不衰。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感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的阅读体验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阅读傅雷家书第一封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傅雷家书第一封是一封写给家里的信,从“亲爱的舅父舅母”开始,傅雷详细地叙述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他对于文化差异的思考以及对于一些文化现象的分析,这些思考不仅深入浅出,而且富有感染力。
他不仅仅是对这个国家的评价,更是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价值观。
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的深刻。
文章虽是信的形式,但却不仅仅是一封信。
傅雷在信中涉及了他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经验,并引领人们思考一个新的世界、意识和生活。
读完之后,我深感傅雷的思维和文化、情感的脉络。
他的言谈,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雅致而显现出来,启迪、激励着读者。
作为一位文化使者,他不仅依靠自己的社会、历史学识,而且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阐释他的思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份给亲戚送礼的信,更是一个跨文化的漫游,它感悟着中西文化差异之间的哲学内涵,感化着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文化和历史上的意义,更在于这本书对人们的启迪和教育。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人生的道理,由傅雷家书不懈的揭示着。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不仅仅是文化交融,更在于傅雷所表现的价值观。
人们的处境、文化处境和国际关系都在变化中。
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去继承和发扬傅雷的家书精神和他在家书中引领的价值观。
傅雷家书的文化中心并不是轻松的开发的,但是它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仍然深远。
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责任在于下载和无限升级傅雷家书的价值观。
傅雷的内容和风格在许多方面仍然深受人们欢迎和影响,包括西方读者,我们在寻求她的价值方向时可能会习惯于对于傅雷家书进行反思。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听傅雷家书的声音,更多地关注他所表现出的价值观。
我们也应该多思考并创新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必然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深度。
傅雷家书第一篇读后感12篇

傅雷家书第一篇读后感12篇《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觉得,我没读懂《傅雷家书》,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识、事件是我所不知的。
但是,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傅雷那纯粹又浓厚的父爱,这就够了。
毕竟我们不如傅雷那么博学,但我们都有父母,也会成为父母,世间的亲情都是一样的,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傅雷的爱,通过书信,完完全全地表达给了傅聪。
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达的,也有暗暗流露的。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我非常喜欢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写这三句孩子时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聪读这三句孩子时那温暖的感觉。
孩子,孩子!孩子!一声比一声强烈,一声比一声思念。
傅雷教子极严,但即使是这么一个严父,即使是这么一个文学家,却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顾虑。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怕孩子嫌烦,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顾虑。
一遍一遍出于担心的叮嘱却换来孩子的一句:你们好烦,伤心却又无从表达。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就是这些纯真朴实的心底话,这些可能当着面讲不出的心底话,使傅雷与傅聪成为了朋友。
傅聪是幸福的,有着这么一位亦师亦友亦亲人的父亲,设身处地预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父母的教诲往往是他们吃亏后的经验之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头。
楼适夷为《傅雷家书》作的代序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教的子不仅仅是傅雷的儿子傅聪,更是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
《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
关于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关于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1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
从书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在演奏姿态方面。
”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这一封封书信里,他希望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关于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2今日,陪孩子共读了《傅雷家书》。
书中收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那或长或短的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精神的接触和思想的交流。
看似平凡的家书,却讲述了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对傅聪的一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段段文字让我感受到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
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大到事业人生艺术,事无巨细,关怀备至。
作为父亲的他设身处地的为儿子着想,时时给予在外求学的儿子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真正的成长成德才兼备的人。
《傅雷家书》这本教人育人的书,教会了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孩子的引路灯,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书,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书,它没有传达亲情的温暖,也没有表达亲人之间的思念。
相反,它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一本充满着智慧和爱的书。
阅读完《傅雷家书》第一章后,我被书中的思想深深触动。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但并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子女,而更是关于如何培养一个独立思考,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的指南。
首先,我被书中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所吸引。
傅雷先生提到,教育并不是只有学校里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容器。
这样的理解深深触动了我,因为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只注重了解千篇一律的知识,却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傅雷先生的这种理解,提醒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为人”的理念。
傅雷先生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培养他们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他说:“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不容易在失败的一瞬间失去勇气,也不容易在成功的一刻沾沾自喜。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许多人在困境中失去勇气,而在成功时傲慢自满。
这种“为人”的品质,不仅影响个体的人生,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傅雷先生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为人”品质,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再次,书中的教育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傅雷先生提到,培养孩子要有方法,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习惯。
他说:“习惯不仅是装备谋生的工具,更是精神的调剂品。
”这句话让我深思。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激情和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日常的教育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通过阅读《傅雷家书》第一章,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质,塑造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担当精神的人。
傅雷家书全部章节读后感

傅雷家书全部章节读后感傅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译者和文学评论家,他的家书是他给女儿傅红雪写的一系列信件,也是一本很受欢迎的散文集。
这本书以深情款款的父爱之情贯穿始终,内容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教育的关怀等等。
读完傅雷家书,我深受感动,愿意为你写下我的读后感。
第一章:遍地的尘埃傅雷在这一章中描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向女儿傅红雪传授了心得体会。
我被傅雷的智慧和对学习的热爱所打动。
他告诉女儿,人生就像一场求知之旅,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不要被种种困难和挫折所吓倒。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鼓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永远不要放弃。
第二章:书中的书傅雷在这一章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读书心得。
他将读书比喻为读人,他认为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同时,他也鼓励女儿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让我想起了傅雷本人的翻译工作,他将很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对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章:古琴的声音傅雷在这一章中向女儿介绍了古琴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对古琴音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音乐的追求。
我被他描述古琴的声音如泣如诉的特点所深深吸引。
在我们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音乐是我们的一种情感宣泄和放松的方式。
傅雷告诉女儿要学会欣赏音乐的美,也隐喻了人们应该追寻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第四章:读《朱子家训》傅雷在这一章中向女儿推荐了《朱子家训》这本古代家训书。
他认为《朱子家训》给人以人生的指引和教诲,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我被傅雷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所感动。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
傅雷的这一观点提醒了我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一个真诚、善良、有道德的人。
第五章:看红楼梦傅雷在这一章中向女儿讲述了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欣赏。
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描绘贾府的衰落,展现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腐朽。
傅雷的文学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洞察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令人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第一篇读后感“闲来无事多读书”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但我却很少真正做到。
最近看了《傅雷家书》,真的受益匪浅,所以,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而傅雷先生写信的目的也在书中记载的也很清楚:“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本书,不仅仅对于傅聪,对我们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总体而言,我从这本书有了以下几点体会:第一,教育孩子,应该先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其实,傅聪儿时,傅雷对他的教育是很严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的,可是他后来改进的教育方式,我认为是父母们都可以借鉴,学习的。
现在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怀着当初傅雷先生对傅聪那种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揠苗助长的措施,对待孩子的心态也扭曲了,这样只会使孩子们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
如果能够和孩子建立朋友间的友谊,我们这些孩子不但对家长的话更听得进去,而且我们也更能理解“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这种矛盾的情绪。
第二,要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现在早恋的现象层出不穷,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机会和时光。
所以傅雷先(请继续关注好范文网)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告少年得志的傅聪道:“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脑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样类似的话,傅雷先生不知道在信中重复了多少,强调了多少,可见这对我们青少年是何其重要啊!而且,不早恋,是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试想啊,我们现在还年轻,眼光、嗜好、趣味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的变化呢!现在喜欢的,不担保一辈子都是这个口味,而且,万一以后遇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呢?爱情,如果没有上升为一种“亲情”,真的不可能一辈子!说出来的话,就意味着要一步步地去实现,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别给太多的承诺,因为你真的不一定做得到。
除非你真的想歌里唱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然,劝告你,还是不要早恋,这也是于人有益,对人负责的事。
第三,成功者,必是能够忍受孤独的人。
忍受孤独,是一件十分让人痛苦的事了吧?现在很多人,都玩起了什么qq 农场,qq牧场的,就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吧?可是“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
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所以,为什么不选择在孤独,无聊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信,跑跑步,甚至打电话给朋友唠唠嗑,也是很不错的,起码还可以联络一下朋友间的感情。
时间过得很快的,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第四,养成写东西的良好习惯,也是让我们一生受益的。
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了,所以,很少人会写信。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什么都解决了,什么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可是信带给人的那种感觉,是这些都无法代替的!不然,现在怎么还常常有人写情书?傅雷先生也说了:“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
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所以啊,如果你不爱写东西,起码在表白的时候,把用短信、电话的方式,改成写情书吧,因为情书更能把你心中的爱慕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当然,不能忘了傅老先生的“赤子之心”,这是强调最多的了。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家书》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去看的一本书,如果我的文字能引起您阅读原著的兴趣当然是最好了。
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篇文章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
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
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
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
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
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
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
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
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
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
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
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
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
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
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
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
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一: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
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
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