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精选.)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精选.)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精选.)

尽管康复医学在細的发展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2011年后,随着原卫生部先后颁布多项政策,中国康复医学虽现高速发展状态,康复医学和康复医院步人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那么,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关于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你懂得多少?

李辉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筑医台专家

康复医学的目标

医学模式康复(医疗功能)——治愈身体疾病,改善身体机能

生活模式康复——关注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社会模式康复——重塑康复过程,回归真实生活

康复医疗行为的核心本质

康复医疗建筑的原点思维1、由小及大的无障碍环境病房无障碍

治疗过程无障碍

院区环境无障碍

人车分流

无车辆阻碍,患者可方便到达室外场所

医疗功能布局

图中为德国Agatharied Hospital,其设计以水平联系为主,减少垂直交通依赖2、康复医疗空间的结构两面性

面积分配对比

3、住区化的康复医疗体验

4、和谐互动的医患关系

(1)尊重患者尊严、隐私权,帮助患者自助、自立

(2)医患平等,良性互动

(3)关爱医护人员

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具有工作时间长、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尽最大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休息环境,做到医患分区,不仅使患者能有如家的体验,医患人员也应该拥有功能齐全、面积适度的环境,保障工作张弛有度。

5、科技推动康复

为满足新技术手段带来的需求,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善的智能信息系统,形成智能建筑;

(2)研发场所设置,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功能;

(3)设置新型康复治疗场所,以应对自动化智能化器具佩戴;(4)使用功能却别对待的康复空间(衔接综合医院)。

康复医院设计方法论:体验参与

1、体验:设计人员假象、模拟患者的生活,并角色带入,从而理解患者需求;

2、参与:设计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都参与其中,从而归纳出医生、患者的普遍需求;

3、基于循证设计的个性化设计。

设计实例:国家康复医院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辅助器具研究、开发、应用、评定的多功能综合性科研机构,其中康复医院为其附属医院,建成后集成康复医疗(500张住院床位)、科研、之间、中试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满足康复科研、医疗、检测、模具加工等实际需要。

来源:筑医台沙龙——康复医院建设探讨,李辉《重返美好生活——康复医院的设计内涵》的分享。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筑医台沙龙| 康复医院如何建设,看看大咖怎么说

演讲者:李辉,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筑医台专家,了解更多信息,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筑医台编辑出品

更多康复医院相关内容

中元国际李辉:医疗建筑设计,最简单即是最好

政策| 建一所康复医院都需要用到哪些政策?

解读| 为什么说康复医疗要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康复中心医疗建筑设计都有哪些要点,一一告诉你!

李辉,青年建筑师,在医疗建筑领域颇有建树,主持设计医院项目30余项,代表项目有国内等级、标准最高的解放军总医院干部保健基地和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天津滨海新区医院等,对医院建筑规划、绿色医院等有深入研究,在建筑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10余项。

项目经历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4.5万平方米副总设计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20万平方米总设计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4万平方米总设计师

李辉【医疗建筑设计一所所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行业工作年限:21 年

所在行业:设计单位

擅长:医院工程建设

康复中心医疗建筑设计都有哪些要点,一一告诉你!

以恢复功能为导向的现代康复医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兴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学专科医院的建设不仅是发展康复医学的一环,也是衡量康复医学发展水平的标志。如何合理设计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学专科医院已成为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省康复中心为例,从平面布局、外形设计以及无障碍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康复中心医疗建筑的功能分布、外形特征及其特有性质等设计方面的特点。

康复医学的概念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学专科医院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等康复医学诊断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 24 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 1.0.4 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 1.0.5 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 1.0.6 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 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 2.1.1 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 2.1.2 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 2.2.1 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 2.2.2 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 2.2.3 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 2.2.4 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 2.2.5 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 2.2.6 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 12m 。 第 2.2.7 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

尽管康复医学在细的发展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2011年后,随着原卫生部先后颁布多项政策,中国康复医学虽现高速发展状态,康复医学和康复医院步人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那么,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关于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你懂得多少? 李辉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筑医台专家 康复医学的目标 医学模式康复(医疗功能)——治愈身体疾病,改善身体机能 生活模式康复——关注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社会模式康复——重塑康复过程,回归真实生活 康复医疗行为的核心本质 康复医疗建筑的原点思维 1、由小及大的无障碍环境 病房无障碍 治疗过程无障碍 院区环境无障碍 人车分流

无车辆阻碍,患者可方便到达室外场所 医疗功能布局 图中为德国Agatharied Hospital,其设计以水平联系为主,减少垂直交通依赖 2、康复医疗空间的结构两面性 面积分配对比 3、住区化的康复医疗体验 4、和谐互动的医患关系 (1)尊重患者尊严、隐私权,帮助患者自助、自立 (2)医患平等,良性互动 (3)关爱医护人员 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具有工作时间长、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尽最大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休息环境,做到医患分区,不仅使患者能有如家的体验,医患人员也应该拥有功能齐全、面积适度的环境,保障工作张弛有度。 5、科技推动康复 为满足新技术手段带来的需求,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善的智能信息系统,形成智能建筑; (2)研发场所设置,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功能; (3)设置新型康复治疗场所,以应对自动化智能化器具佩戴; (4)使用功能却别对待的康复空间(衔接综合医院)。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征求意见稿) 康复医院是指以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兼具其他相关疾病一般临床处理能力的医疗机构。 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5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不低于75%。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骨科康复部、神经康复部、脊髓损伤康复部、儿童康复部、老年康复部、心肺康复部、疼痛康复部、听力/视力康复部、烧伤康复部等其中的6个部门以及普通内、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专业设置。 (二)治疗部门: 至少设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语言治疗部、康复工程部、传统康复部、心理咨询室、水疗室等。 (三)评定部门: 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心理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听力/视力筛查、职业能力评定等其中的7个部门。 (四)医技/辅助部门:

至少设超声诊断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学部、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五)职能部门: 至少设社区康复服务、医疗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人力资源、护理部、信息科、设备科、病案(统计)室等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9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康复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康复医师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医师系列的15%。康复病区主任应当具有本专业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每病区至少有3名以上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治疗师系列的25%。各部门(专业)部长/治疗师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四)康复护士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护士系列20%。医院护理部主任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病区护士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五)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结构比例原则为 1.0: 2.0:1.5,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

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6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心理康复室和水疗室。 (三)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室、心理评定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听力视力检查室、职业能力评定室中的7个。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社区康复服务部门等科室(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医师总数的15%。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3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康复治疗师总数的10%。治疗科室科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5年以上。 (四)各临床科室医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9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二)专科设备

康复中心装修设计要点整理

一、康复中心设计要点: 1. 交通设计: 就诊和住院患者70%为残障人士,来源人员使用轮椅数量约是普通综合医院的 2.3 倍,陪护人员约为综合医院的 1.7 倍; 走廊及候诊厅: 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医护走廊净宽以 1.6m~1.8m为宜,患者走廊宜为1.8m以上,在门诊等人流量较大的主通道上应考虑 3 股残疾人流的通行宽度:3*0.9m=2.7m。 有候诊功能的走廊:单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7m,两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3m。 候诊厅:应设几种候诊厅,属于一级候诊方式,残疾人进入候诊厅后可根据语音及视频 叫号依次进入二级候诊空间或诊疗室。残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轮椅存放处; 走廊和候诊厅应宽敞明亮,标识鲜明,候诊厅设有护士站、问讯处、卫生间等辅助设施。 距地350cm处增设护墙板; 垂直交通: 大轿厢电梯轿厢。电梯厅和电梯内的按键高度需考虑到使用人群,一般设置两种高度,而且按键上有盲文,每到一层都有清晰的语言提示层数。在电梯内正对电梯门的位置安装镜子,使轮椅患者进出电梯时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所在的位置,电梯门的宽度,关门速度都要满足残疾人的要求 2.无障碍设计:

出入口: 出入口室内外高差的消除一般采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与台阶组合的入口形式。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处,周围应设置电梯和楼梯,并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残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诊疗空间。入口大厅地面敷设忙到等无障碍设施; 建筑主出入口均设电动感应门,园区道路、出入口、楼梯、室内公共走廊均涉及盲道、 盲文提示、无障碍扶手等;适当位置增设广播及蜂鸣器;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400mmS 的导盲带,从室外引入室内,一直到达总服务台和电梯厅; 卫生间: 加大残位比例,洁具周围应设置安全抓杆,设感应式的水龙头和冲水设备,设置活动式可调节的无障碍的化妆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带智能清洗设备的坐便器,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和求救联动门锁,并与值班室相连。卫生间的装饰与色彩易于识别,有利于视残者使用; 设计在公共卫生间的残位:尽量减少门,增加排风,残位和普通位之间尽量分隔; 单独设置的残位:在公位的周围,尽可能多地设置单独使用的残位,方便陪同人员进入其中协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应该适当增加单独使用的房间。 功能布局 1.门厅:沙发选型便于就坐:坐面高度不宜太低、坐垫、考点不能过于松软,有高靠背;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

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言语治疗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至少有2名康复医师和4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的人员,并有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各1名),并且康复治疗人员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二)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士;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主要建筑设施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有扶手或栏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供氧装置紫外线灯显微镜洗衣机 灌肠器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运动治疗设备:训练用垫和床训练用扶梯 肋木姿式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墙拉力器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助力平行木 常用规格的轮椅和助行器 (四)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疗机音频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磁疗机 (五)作业治疗设备: 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日常生活训练用具 (六)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灸用具

(七)言语治疗设备: 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言语治疗和测评用具(八)功能测评设 非语言交流与子画板 (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肌力计 血压计心电图机 脑血流图仪X光机 眼底镜 血球计数器 (九)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年级康复医院的配置

二年级康复医院的配置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二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占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老年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以及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 康复治疗功能。 (三)评定科室: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 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 (四)医技科室: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和消 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 医院感染管理科、信息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社区康 复服务科室(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15名/100床(0.15名/床),康复治疗师30名/100床(0.3名/床),护士30名/100床(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数不少于医师总数的1.5名(10%)。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四、场地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二)专科设备

1.康复评定:配备运动功能评定、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 2.运动治疗: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3.物理因子治疗: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 4.作业治疗: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设备。 5.认知言语治疗: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交流治疗等设备。 6.传统康复治疗: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康复科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提高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和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当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四条二级以上(含二级,下同)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展心理康复咨询工作。 第五条综合医院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诊疗场所、专业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保障康复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综合医院应当根据医院级别和功能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以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为重点,与其他临

床科室建立密切协作的团队工作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转入专业康复机构或回归社区、家庭作好准备。 第七条综合医院应当与专业康复机构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使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能得到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条综合医院应当采取适宜技术开展以下康复诊疗活动: 一、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包括伤病诊断,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活动和参与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运动及步态分析、平衡测试、作业分析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心理测验、认知感知觉评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 二、临床治疗: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等。 三、康复治疗:在康复医师组织下,由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等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专业技术服务。包括: (一)物理治疗(含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 (二)作业治疗;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康复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室、言语治疗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至少有2名康复医师和4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的人员,并有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各1名),并且康复治疗人员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二) 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 每床至少配备 0.25名护士;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主要建筑设施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有扶手或栏杆。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 供氧装置紫外线灯 显微镜洗衣机 灌肠器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运动治疗设备: 训练用垫和床训练用扶梯 肋木姿式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墙拉力器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助力平行木 常用规格的轮椅和助行器 (四) 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 红外线治疗机磁疗机 (五) 作业治疗设备: 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 训练用球日常生活训练用具 (六) 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炙用具; (七) 言语治疗设备: 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 言语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八) 功能测评设备: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肌力计 血压计心电图机 脑血流图仪 X光机 眼底镜血球计数器 (九)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康复中心规划

康复中心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第二部分康复医学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康复中心科室设置第四部分康复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点和设备选型第五部分德国专家设计的相关康复中心平面图第六部分康复中心医疗康复设备方案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医学的主体,成为现代医院的基本内容。 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强调应用各种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身体、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我国康复医学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观念迅速改变。我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十九章第三节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 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将康复医学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卫生部也提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早期介入、扶助临床’的作用,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存在躯体或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这些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动力,也预示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功能障碍不仅与生理功能相关,还与社会、心理、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 1.残疾者据WH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勺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1987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者有5164万人,占总人口的4.9%, 分布在18%勺家庭中。而20RR年的抽样调查表明,残疾人总数增加致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2.老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得到改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工作对象。 3?慢性病患者包括各系统脏器的慢性疾病,“患病状态”,活动能力受

康复中心装修设计要点整理

一、康复中心设计要点: 1.交通设计: 就诊和住院患者70%为残障人士,来源人员使用轮椅数量约是普通综合医院的2.3倍,陪护人员约为综合医院的1.7倍; 走廊及候诊厅: 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医护走廊净宽以1.6m~1.8m为宜,患者走廊宜为1.8m以上,在门诊等人流量较大的主通道上应考虑3股残疾人流的通行宽度:3*0.9m=2.7m。 有候诊功能的走廊:单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7m,两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3m。 候诊厅:应设几种候诊厅,属于一级候诊方式,残疾人进入候诊厅后可根据语音及视频叫号依次进入二级候诊空间或诊疗室。残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轮椅存放处; 走廊和候诊厅应宽敞明亮,标识鲜明,候诊厅设有护士站、问讯处、卫生间等辅助设施。 距地350cm处增设护墙板; 垂直交通: 大轿厢电梯轿厢。电梯厅和电梯内的按键高度需考虑到使用人群,一般设置两种高度,而且按键上有盲文,每到一层都有清晰的语言提示层数。在电梯内正对电梯门的位置安装镜子,使轮椅患者进出电梯时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所在的位置,电梯门的宽度,关门速度都要满足残疾人的要求 2.无障碍设计: 出入口: 出入口室内外高差的消除一般采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与台阶组合的入口形式。 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处,周围应设置电梯和楼梯,并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残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诊疗空间。入口大厅地面敷设忙到等无障碍设施; 建筑主出入口均设电动感应门,园区道路、出入口、楼梯、室内公共走廊均涉及盲道、盲文提示、无障碍扶手等;适当位置增设广播及蜂鸣器;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400mm 宽的导盲带,从室外引入室内,一直到达总服务台和电梯厅; 卫生间: 加大残位比例,洁具周围应设置安全抓杆,设感应式的水龙头和冲水设备,设置活动式可调节的无障碍的化妆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带智能清洗设备的坐便器,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和求救联动门锁,并与值班室相连。卫生间的装饰与色彩易于识别,有利于视残者使用; 设计在公共卫生间的残位:尽量减少门,增加排风,残位和普通位之间尽量分隔; 单独设置的残位:在公位的周围,尽可能多地设置单独使用的残位,方便陪同人员进入其中协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应该适当增加单独使用的房间。 二、功能布局 1.门厅:沙发选型便于就坐:坐面高度不宜太低、坐垫、考点不能过于松软,有高靠背; 2.服务台(护理站):视线通畅、与其他辅助空间临近布置;宜考虑适合乘坐轮椅这使用, 如同时设有高位和地位服务台。台面下的空间应退缩一定距离,以保证轮椅可以靠近服务台; 3.门厅附近宜有卫生间,如面积紧张,可只设置一个无障碍卫生间; 4.门厅中可考虑增加灵活的售卖空间,可与服务台就近或结合设置;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

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康复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至少有2名康复医师和4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的人员,并有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各1名),并且康复治疗人员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二)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士;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主要建筑设施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有扶手或栏杆。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供氧装置紫外线灯显微镜洗衣机灌肠器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运动治疗设备:训练用垫和床训练用扶梯肋木姿式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 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常用规格的拐杖 助力平行木常用规格的轮椅和助行器 (四)物理因子治疗设备: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疗机音频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磁疗机 (五)作业治疗设备: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日常生活训练用具 (六)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炙用具; (七)言语治疗设备: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言语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八)功能测评设备关节功能评定装置肌力计血压计心电图机脑血流图仪X光机眼底镜血球计数器 (九)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康复中心设置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承担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教育、康复工程、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指

康复中心装修设计要点

康复中心装修设计要点 1.交通设计: 就诊和住院患者70%为残障人士,来源人员使用轮椅数量约是普通综合医院的2.3倍,陪护人员约为综合医院的1.7倍; 走廊及候诊厅: 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医护走廊净宽以1.6m~1.8m为宜,患者走廊宜为1.8m 以上,在门诊等人流量较大的主通道上应考虑3股残疾人流的通行宽度: 3*0.9m=2.7m。 有候诊功能的走廊:单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7m,两侧候诊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3m。 候诊厅:应设几种候诊厅,属于一级候诊方式,残疾人进入候诊厅后可根据语音及视频叫号依次进入二级候诊空间或诊疗室。残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轮椅存放处; 走廊和候诊厅应宽敞明亮,标识鲜明,候诊厅设有护士站、问讯处、卫生间等辅助设施。距地350cm处增设护墙板; 垂直交通: 大轿厢电梯轿厢。电梯厅和电梯内的按键高度需考虑到使用人群,一般设置两种高度,而且按键上有盲文,每到一层都有清晰的语言提示层数。在电梯内正对电梯门的位置安装镜子,使轮椅患者进出电梯时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所在的位置,电梯门的宽度,关门速度都要满足残疾人的要求 2.无障碍设计: 出入口: 出入口室内外高差的消除一般采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与台阶组合的入口形式。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处,周围应设

置电梯和楼梯,并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残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诊疗空间。入口大厅地面敷设忙到等无障碍设施; 建筑主出入口均设电动感应门,园区道路、出入口、楼梯、室内公共走廊均涉及盲道、盲文提示、无障碍扶手等;适当位置增设广播及蜂鸣器;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400mm宽的导盲带,从室外引入室内,一直到达总服务台和电梯厅; 卫生间: 加大残位比例,洁具周围应设置安全抓杆,设感应式的水龙头和冲水设备,设置活动式可调节的无障碍的化妆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带智能清洗设备的坐便器,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和求救联动门锁,并与值班室相连。卫生间的装饰与色彩易于识别,有利于视残者使用; 设计在公共卫生间的残位:尽量减少门,增加排风,残位和普通位之间尽量分隔; 单独设置的残位:在公位的周围,尽可能多地设置单独使用的残位,方便陪同人员进入其中协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应该适当增加单独使用的房间。一、功能布局 1.门厅:沙发选型便于就坐:坐面高度不宜太低、坐垫、考点不能过于松软,有高靠背; 2.服务台(护理站):视线通畅、与其他辅助空间临近布置;宜考虑适合乘坐轮椅这使用,如同时设有高位和地位服务台。台面下的空间应退缩一定距离,以保证轮椅可以靠近服务台; 3.门厅附近宜有卫生间,如面积紧张,可只设置一个无障碍卫生间; 4.门厅中可考虑增加灵活的售卖空间,可与服务台就近或结合设置; 5.辅助服务用房:洗衣间:“洗干叠储”综合考虑,重视采光通风、临近晾晒场地,注意灵活开放的可能性;

(完整word版)医院装修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点

医院装修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2.1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

康复医院的机构及其建筑设计原则

▲ 康复医院的机构及其建筑设计原则 一、康复医院的机构 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是一种区别于临床医院的专业康复医疗机构,它是康复医疗、科研、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发展康复医学事业的重要基地。按规模可分为大型(100~200张床)、中型(50~100张床)和小型(50床以下)中心;按功能有综合性(接受各类残疾者)和专科性(如老年康复中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中心、癌症康复中心、语听康复中心等)之分;按地理条件可分为矿泉康复中心、海滨康复中心、山村康复中心、泥浴康复中心等;按主办部门等性质不同可分为荣军疗养院(残疾退伍军人长期康复治疗机构)、康复疗养院(主要为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 康复中心的业务组织结构见下图: 二、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原则 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考虑不同的收治对象和机构性质,从实际出发和切合实用的原则,搞好规划和设计。其总的方面与医院相似,但应更适合康复医疗工作流程。 (一)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必须充分注意康复医疗机构的固有特点,它包括:①必须充分考虑康复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中大多数是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行走者,因此在布局设计时要将使用最频繁的诊疗部门安排在底层,尽力减少垂直流动; ②必须充分考虑减少患者的移动,康复门诊要采用中心式结构,使诊室与各相关辅助科室能直接或近距离连通;③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情况,各康复治疗区都应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设置模拟家庭;④必须充分考虑应付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要重视和周密设计便捷、安全、可靠的紧急疏散路线和方式;⑤必须充分考虑随收治对象变化而调整诊疗科室类型、功能和空间的机动性,因此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采用可活动、可调整的,即具有可塑性的建筑设计。 (二)建筑设计特点和注意事项 包括出入口设计、空间间隔和围绕物设计、活动区设计三大方面: 1.出入口设计要点。①楼梯(供可走动者用)。每楼梯台阶不高于15厘米,两边都应装栏杆,并延伸外弯超过楼梯顶部或底部;②斜道。坡度为5度,宽度不小于1米,有时需要可搬动的斜道;③门槛。取消全部室内外门槛;④门。门宽宜0.9米以上,可方便轮椅进出;⑤电梯。电梯空间要不小于可进出移动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