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的概念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该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快,相应离子间的反应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离子反应的类型复分解反应在溶液中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应,一般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①置换反应的离子反应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Fe与Cu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Cl2与NaBr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Cl2与Br之间的置换反应。

②其它一些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MnO2与浓HCl反应制取Cl2;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CuCl2;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等。

这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比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和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

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判断这一类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依据。

络合反应型例如:Ag+2NH3→[Ag(NH3)2]离子反应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少。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生成CO2、SO2、H2S等。

只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离子互换反应即可发生。

这是由于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生成难溶实验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时,都可使溶液中某几种、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的缘故。

若不能使某几种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时,则该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如K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因无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生成,Na、Cl、K、NO3浓度都不减少,四种离子共存于溶液中,故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

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

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在化学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十分常见的。

它们可以被划分为许多不同类型,例如单一替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本文将按照这些反应的不同类型,介绍它们在溶液中的反应顺序。

一、单一替代反应单一替代反应被定义为一个离子离开化合物,并被另一个离子取代的反应。

这种反应中,金属离子会通常通过共振结构而存在于其不同的电荷状态之间。

在水溶液中,这些离子将参与到这些反应中。

在单一替代反应中,离子的反应顺序遵循诸如下列示例的规律:硬度大的金属更加容易替换掉硬度小的金属,而具有更高原子量的原子则更可能替换掉原子质量更小的金属。

因此,单一替代反应的反应顺序可以表示为:CN- > CO32- > OH- > S2- > SO32- > Cl- > Br- > I-。

对于这个顺序,以氯离子与氧化銹离子的反应作为示例,由于氧化銹离子的硬度要大于氯离子,因此,当它们以单一替代反应的形式反应时,氧化銹离子将取代氯离子。

二、置换反应与单一替代反应相比,置换反应往往更为短暂,并且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有时会被忽略。

在这种类型的反应中,两个离子之间会进行交流,这通常是由于某种外部刺激引起的。

在溶液中,这种交换通常涉及到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离子。

换句话说,两个离子之间的置换通常只是对它们的各自替代形式的一个微小变化。

与单一替代反应类似,置换反应的反应顺序可以被理解为一些化学元素在符合离子的离子半径规律的情况时的相对置换能力。

这个离子反应顺序可以表示为:Ba2+ > Sr2+ > Ca2+ > Mg2+ > Na+ > NH4+ > K+ >Li+。

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这个置换顺序来预测化学反应中离子的交换行为。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两个物种之间进行电荷转移的过程,其中被氧化的物种失去了电荷,而还原的物种则获得了电荷。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归类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归类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归类一、复分解反应:ABCD=ADCB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一水合氨NH3·H2O、醋酸等)、难溶的物质(如:BaSO4、AgC、CaCO3等)、挥发性的物质如:H2S、HC等,三者必具其一。

1、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NaOHHC=NaC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OH—H= H2OCuOH 2 2HC = CuC2 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CuOH 2 2 H = Cu2 2H2O2、酸和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如:AgNO3HC= AgC↓HNO3离子反应方程式:AgC—= AgC↓CaCO3 2HC = CaC2 H2O CO2↑离子反应方程式:CaCO3 2H= Ca2 H2O CO2↑BaC2 H2 SO4 = BaSO4↓2HC离子反应方程式:Ba2 SO42—= BaSO4↓3、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如:2NaOHCuC2=CuOH 2 ↓2NaC 离子反应方程式:2OH—Cu2 = CuOH 2↓2NaOHFeC2=FeOH 2 ↓2NaC 离子反应方程式:2OH—Fe2 = FeOH 2↓3NaOHFeC3=FeOH 3 ↓3NaC 离子反应方程式:3OH—Fe3 = FeOH3↓3NH3·H2OAC3=AOH 3 ↓3 NH4C 离子反应方程式:3NH3·H2O A3 = AOH3↓3NH4 4、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BaC2 Na2 SO4 = BaSO4↓2NaC 离子反应方程式:Ba2 SO42—= BaSO4↓NaC AgNO3= AgC↓Na NO3离子反应方程式:AgC—= AgC↓BaC2 Na2 CO3 = BaCO3↓2NaC离子反应方程式:Ba2 CO32—= BaCO3↓CaC2 Na2 CO3 = CaCO3↓2NaC离子反应方程式:Ca2 CO32—= CaCO3↓5、弱酸的酸式盐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如:NaHCO3NaOH = Na2 CO3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HCO3—OH—=CO32—H2O NaHCO3HC = NaC H2O CO2↑离子反应方程式:HCO3—H = H2O CO2↑二、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2NaOH = Na2 CO3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CO22OH—=CO32—H2OCO2 CaOH 2 = Ca CO3↓H2O离子反应方程式:CO2 Ca2 2OH—=CaCO3↓H2O SO22NaOH = Na2SO3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SO22OH—=SO32—H2OSO32NaOH = Na2SO4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SO32OH—=SO42—H2OSO3BaOH 2 =BaSO4↓H2O离子反应方程式:SO3 Ba2 2OH—=BaSO4↓H2O三、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O2HC = FeC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FeO2H= Fe2H2OFe2O36HC = 2FeC3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Fe2O36H=2Fe33H2OCuO2HC=CuC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CuO2H= Cu2H2O四、两性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如:2A 3H2 SO4= A2 SO4 33H2↑离子反应方程式:2A 6H= 2A3 3H2↑2A2NaOH2H2O=2NaAO23H2↑离子反应方程式:2A2OH—2H2O=2AO2—3H2↑规律:两性金属与酸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氢气,只是和碱反应时不要忘了有水参加。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②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弱酸、 弱碱、水),非电解质用化学式表示。
③微溶物的写法。微溶物的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 浑浊或沉淀时写成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 “Ca2+ + 2OH-”,而石灰乳则表示为“ Ca(OH)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氨水作为反应物写成NH3· H2O;作为生成物,浓 度小时写成NH3· H2O ,若有加热或浓度很大时写成 NH3(标↑)
Na2S+FeCl2==FeS↓+2NaCl
要考虑沉淀的性质和环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在酸性溶液中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 4H2O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Zn+2H+==Zn+H2↑ Br2+2I-==2Br-+I2 2Fe3++Cu==2Fe2++Cu2+ ◆原电池、电解池反应 铜锌原电池: Cu2++Zn==Cu+Zn2+ 电解食盐水:
5、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既可表示某一个化学反应的本质; 又可表示某一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 + OH- = H2O
该离子方程式还可表示强酸强碱间的中和反应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①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均拆成离子形式。
⑤可溶性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如NaHCO3应拆成“ Na+ + HCO3-”
⑥离子方程式通常表示的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离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基础知识梳理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提醒】常见的强弱电解质⑴强电解质:①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HMnO4②强碱:NaOH、Ca(OH)2、Ba(OH)2、KOH、RbOH…③大部分盐:BaSO4、AgNO3、CaCO3等⑵弱电解质:①弱酸:如H2S、H2CO3、CH3COOH、HF、HCN、HClO等。

HF酸是具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

H3PO4、H2SO3从其酸性强弱看属于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

②弱碱:NH3·H2O,多数不溶性的碱[如Fe(OH)3、Cu(OH)2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Zn(OH)2等]。

③个别的盐:如HgCl2,HgBr2等。

④水:是由强极性键构成的极弱的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⑴强电解质用“”,H2SO4;弱电解质用“” CH3COOH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碳酸的电离:第一步第二部⑶多元弱碱的电离写成一步,如氢氧化铁的电离方程式为⑷可溶性酸式盐电离时,金属阳离子全部电离且不可逆,酸式酸根除HSO-4外全部分步电离。

如:NaHSO4;NaHSO3,HSO-3。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②溶于水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③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④金属铜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⑤SO2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故SO2属于电解质⑥相同条件下,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能力相同⑦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三种离子A.②③⑥ B.①④⑦C.③⑥ D.④⑦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S溶于水:NaHS===Na++HS-,HS-+H2O H3O++S2-B.Al(OH)3电离:Al(OH)3Al3++3OH-;Al(OH)3+H2O [Al(OH)4]-+H+C.(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42-D.HF溶于水:HF+H2O H3O++F-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的速率和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电离平衡。

高中常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高中常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高中常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 –=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 –+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

离子反应60例实验现象80例

离子反应60例实验现象80例

离子反应60例实验现象80例(1)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 反应:2H++SO42-+Ba2++2OH-=BaSO4↓+2H2O(2)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3)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沉淀完全:H++SO42-+Ba2++2OH-=BaSO4↓+2H2O(4)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ˉ=CO32-+H2O(5)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6)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钙溶液:Ca2++2HCO3-+2OH-=CaCO3↓+H2O+ CO32-(7) 向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Al3+ + 3OH-=Al(OH)3↓(8)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4OH-=AlO2-+2H2O(9) 氯化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 3++3NH3•H2O= Fe (OH)3↓+3NH4+(10)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13++3NH3•H2O= Al(OH)3↓+3NH4+(11)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氨水(同上) A13++3NH3•H2O= Al(OH)3↓+3NH4+(12)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 CaCO3↓+H2O(13)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3-= CaCO3↓+2H2O+ CO32-(14) 铝片溶于苛性钠溶液:2Al+2OH-+2H2O =2AlO2-+3H2↑(15) 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 + 2NO3- = 3Cu2+ +4H2O+ 2NO↑(16) 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Cu + 4H+ + 2NO3- = Cu2+ + 2NO2↑+2H2 O(17)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Fe+4H++2NO3-= Fe2++2NO↑+2 H2O(18) 稀硝酸与少量的铁屑反应2Fe+8H++2NO3-= 2Fe3++2NO↑+4 H2O(19) 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Fe (OH)2+2H+ = Fe2++2H2O(20) 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3Fe (OH)2+10H+ + NO3- = 3Fe3++8H2O+ NO↑(21)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的二氧化碳C1O一+CO2+H2O= HCO3-+HClO(22)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少量的二氧化碳:Ca2++2C1O一+CO2+H2O=Ca CO3↓+2HClO(23) 氯化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13++3NH3•H2O= Al(OH)3↓+3NH4+(24) Na2CO3溶液与少量硝酸溶液:H+ + CO32-=HCO3-(25) 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2H+ + CaCO3=CO2↑+ H2O+ Ca2+(26) CaCO3溶液与醋酸溶液:2CH3COOH+ CaCO3 =Ca2++2CH3COO-+CO2↑+ H2O(27)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u2+ + SO42- +Ba2+ + 2OH-= Cu(OH)2↓+ BaSO4↓(28) 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Mg2++SO42- +Ba2+ + 2OH- = Mg (OH)2↓+ BaSO4↓(29)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Ba2++2OH一+ NH4++HCO3一=BaCO3↓+H2O+ NH3•H2O(30)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HSO3-+OH-==SO32-+H2O(31) 在稀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过量氢氧化钠混合:NH4++HSO3-+2OH-==SO32-+H2O+ NH3•H2O(32) Cl2通入NaOH溶液:Cl2 + 2OH- == Cl- + ClO- + H2O(33) 氯化铁和铜反应:2Fe3++Cu=2Fe2++Cu2+(34) FeCl2溶液中通入Cl2:2Fe2++Cl2 = 2Fe3++2 Cl-(35)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 Cl-(36)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 2Fe3++2 Cl-(37)在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I-+3Cl2==2Fe3++2I2+6Cl-(38) 在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 2Fe3++2 Cl-(39)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 H++2 Cl-=Mn2++Cl2↑+2H2O(40)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g++2 NH3•H2O = Ag(NH3)2++2H2O(41) 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42) FeSO4酸性溶液中加过量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4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 OH-=SiO32-+ H2O(44) Na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2+=2Na++Cu(OH)2↓+H2↑(45) Na2O2与H2O反应:2Na2O2+2H2O=4Na++4OH-+O2↑(46) 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2OH-=2 AlO2-+H2O(47) Al(OH)3与NaOH溶液反应:Al(OH)3 +OH-=AlO2-+2H2O(48) Na2Si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SiO32-+2H+=H2SiO3↓(49) 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SiO32-+CO2+H2O=H2SiO3↓+CO32-(50) Si与NaOH溶液反应:Si +2 OH-+H2O =SiO32-+2H2↑(51) SO2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SO2+Cl2+2H2O=2H++SO42-+ 2 Cl-(52) 向Na AlO2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少量):AlO2-+H2O +H+=Al(OH)3↓(53)向Na AlO2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4H+ + AlO2-=Al3++2H2O(54) AlCl3与NaAlO2溶液反应:Al3+ + 3AlO2-+6H2O=4Al(OH)3↓(55) 氨水与醋酸反应:NH3•H2O+CH3COOH=NH4++CH3COO-+H2O(56) 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Cl2↑+H2↑+2OH-(57) 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 =2Cu+O2↑+4H+(58) 硫酸氢氨与氢氧化钠等量反应:H++NH4++2OH-=H2O+NH3•H2O(59)Fe(OH)3与HI溶液反应2Fe(OH)3+6H++2I-=2Fe2++I2+6H2O(60) 明矾溶液加氢氧化钡至Al3+完全沉淀:Al3++2SO42-+2Ba2++3OH-=2BaSO4↓+Al(OH)3↓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点小结(学习资料)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点小结(学习资料)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一.溶液中的三个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盐的水解平衡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明:⑴所有的平衡常数的值都只与温度有关。

但其表达式的书写形式与方程式的书写形成有关。

如:H 2(g)+I 2(g) 2HI(g) 2HI(g) H 2(g)+I 2(g)21H2(g)+21I 2(g) HI(g) 例1:某温度下,相同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Ⅱ为盐酸稀释时pH 值变化曲线B.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b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D.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 点酸的总浓度⑵条件变化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都符合平衡移动原理①所有的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②加水稀释上述平衡均正向移动,但离子的浓度要变小注意:稀释溶液时不一定所有的离子的浓度都变小,也有可能不变或变大③增加弱酸、弱碱的浓度会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大,但其电离度变小例2.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32-+H 2O HCO 3-+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323()()c HCO c CO --减小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例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 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A . NH 4ClB . NH 4HSO 4C . NH 4HCO 3D . NH 4NO 3⑶盐水解的本质是盐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 +或OH -生成弱电解质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 .HCOOH+H 2OHCOO - + H 3O + B .CO 2+H 2O HCO 3- + H + C .CO 32- + H 2OHCO 3- + OH - D .HS - + H 2O S 2- + H 3O +⑷难溶电解质一般是由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较小的物质转化,但不是绝对的例5.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 .向碘水中滴加CCl 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 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 4从碘水中萃取碘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二.溶液中的三个守恒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注意:在电荷守恒式中,离子的电荷是多少,该项浓度的系数就是多少2.物料守恒:电解质的元素在形成溶液前后不变注意:要分析出相关元素的所有存在粒子3.质子守恒: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例6.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 以第一步 为主, 如Na2S溶液中, 各粒子浓度由 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S2-)>c(OH-)> c(HS-)>c(H2S)>c(H+). 二、用好三个“守恒”原理 1.电荷守恒 建立电荷守恒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两步走:
第一步, 找出溶液中含有的所有离子; 第二步, 把阳离子写在等式的一侧, 阴离子写在等式的另一侧, 各离子物 质的量或浓度的系数等于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 2.物料守恒 建立此等量关系, 需 分两步走:
如: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有 NaHSO3、NaH2PO4等; 水解程度大 于电离程度的有NaHCO3、NaHS、 Na2HPO4等. (2)溶液混合且恰好完全反应的类型, 这类问题实质上是“单一溶液”问题
的变形, 可根据反应的产物考虑水解 或电离情况.
2.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这类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 下述一些情形: (1)溶液混合但不发生反应的类型. 要 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涉及弱酸、弱 碱、含能水解离子的盐溶液时, 可用 极限观点思考, 以“强势”反应为主,
可不考虑“弱势”反应. 有两类问题: ①电离强于水解型. 如CH3COOH溶 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等物 质的量浓度混合, 分析时可只考虑 CH3COOH的电离, 不考虑 CH3COONa的水解;
粒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HCN)>c(Na+)>c(CN-)> c(OH-)>c(H+). (2)溶液混合但有一种过量的类型. 根 据过量程度及产物情况, 要同时考虑 电离和水解, 不过这类问题大多转化 为“溶液混合但不发生反应类型”问 题.
第一步, 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分 子(H2O、H+、OH-除外); 第二步, 利用起始物质中各微粒的定量关系, 确定含有某元素的离子或分子间的 定量关系.
3.质子守恒 建立此等量关系, 需 分两步走: 第一步, 写出发生在溶液 中的所有电离和水解反应方程式; 第 二步, 从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出发, 建 立 H+与平衡离子或分子间的定量关系 (不存在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的离子 及分子除外).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 比较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 较, 首先看物质组成中该离子的数目, 其次是看溶液中其他离子或物质对该 离子水解的影响情况(如电离产生H+ 或OH-的抑制作用、其他水解离子 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等).
例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
正确的是( )
A.pH 相等的①NH4Cl ②(NH4)2SO4 ③NH4HSO4 溶液: c(NH+ 4 )大小顺序为 ①>②>③ B.pH 相等的 NaF 与 CH3COOK 溶 液: [c(Na+)-c(F-)]>[c(K+)- c(CH3COO-)]
1.弱电解质只有微弱电离, 如稀醋 酸溶液中, 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 c(CH3COOH)>c(H+)> c(CH3COO-)>c(OH-). 多元弱酸分 步电离, 以第一步为主, 如H2S溶液中 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H2S)>c(H+)>c(HS-)>c(S2-)> c(OH-). 2.弱酸(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如 NH4Cl 溶液中, 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为 c(Cl-)>c(NH+4 )>c(H+)> c(NH3·H2O)>c(OH-).
专题八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亮点专题锦集
“三招”攻破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 题, 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也是教 学的重点之一. 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 点多, 灵活性、综合性较强, 有较好 的区分度. 要掌握这类问题, 必须建 立“微弱”的观念, 用好“守恒”原 则,
突出“比较”方法. 一、建立两个“微弱”的观念 比较离子或溶质浓度大小, 考查的内 容通常既与盐类的水解平衡有关, 又 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 而这两 个平衡变化的共同特征为反应是“微 弱”的.
溶液为 NaCl 与 AlCl3 的混合溶液, 由于 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所以 c(OH-)<c(H+), D 正确.
【答案】 D
三、突出“比较”方法的运用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常见有“单 一溶液”、“混合溶液”、“不同溶 液”等三类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 较, 其方法和流程如下: 1.单一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酸或碱溶液只考虑电离情况,
含能水解离子的正盐溶液要考虑水解 情况, 含能水解离子的酸式盐溶液要 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两种情况. (1)对于含能水解离子的酸式盐溶液, 可以按以下程序思考: 溶质情况→溶 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电离和水解的 主导性→溶液的酸碱性→电荷守恒和 物料守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