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综述

合集下载

西南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综述

西南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综述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6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5.136西南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综述张宇 张丽梅 徐天宝(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摘 要:水力发电为社会带来积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而且通常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才能逐步显现出来。

本文对西南某水电站环境影响开展后评价研究,通过建立研究体系,识别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对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实际影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通过与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比对,对工程环境影响存在的问题提出减缓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水力发电 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c)-0136-02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通常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才能逐步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水力发电众多工程的运行投产,水力发电环境影响后评价逐步成为进行后续规划布局、科学决策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我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水力发电容量,分析评价已建电站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或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指导西南水电的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电站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工程开发任务为单一发电,无农田灌溉、防洪、航运等要求。

电站装机容量为100MW ,总库容50万m 3,正常蓄水位821.00m,具有周调节性能,多年平均发电量4亿kW ·h。

1 自然环境概况工程所在区域属高中山区,区内总体地势北西高东南低,区内发育有两级剥夷面和三级阶地。

属南亚热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68~1657mm,多年平均气温为14.8℃~18.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86%,主导风向为南西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8m/s。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自这一制度实施至今,环境影响评价有效了避免我国经济发展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保障[1]。

根据我国最新出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条例中,环境评价对保护环境的影响力依然属于最有优势的措施[2]。

但同时,相较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环评制度起步时间较晚,在一些内容和细节上都存在着不足,亟待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综述。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存在问题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1979年,当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首次在立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以规定,此后,我国不断修订发行不同的法规条例,直至2003年颁布施行的我国首部《环境影响评价法》,它不仅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程序等细节进行了更为系统、明确的规定,还首次对政府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出规定。

2018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机制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和规范,这对政府依法、民主地决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至此,我国已初步建成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环境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共同构建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

现阶段,中国的环境评价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水平不高。

二是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术语在建设项目中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环境评估单元存在难以掌握评估水平和深度范围。

四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度不高。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环境保护部门依然是所有部门中比较薄弱的一个。

人力、财力等方面可能都或多或少的远不及其他部门,如果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实行政策都太过艰难,尤其是有些过于贫穷的地区,没有财力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综述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综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姓名:**学号:**导师:**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盖章):编制日期: 2013年10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4)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2.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10)三、环境质量状况3.1襄樊 (13)3.2孝感 (17)四、评价适用标准4.1评价适用标准 (20)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5.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1)六、环境影响分析6.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0)6.2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8)6.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4)6.4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9)七、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7.1生态环境 (60)7.2声环境 (60)7.3水环境 (61)7.4大气环境 (62)7.5社会环境 (63)7.6项目对各环境因素的保护措施 (64)7.7公众健康与安全 (65)7.8施工营地 (66)八、结论与建议8.1结论与建议 (66)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湖北省孝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xxxxxx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孝襄高速公路起于孝感市孝南区三汉镇以北1.5 km处,与京珠高速公路相接,途经孝感市、随州市、襄樊市,终点接襄(樊)十(堰)与襄(樊)荆(州)高速公路部营互通立项审批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文号环审[2002]18号文《关于孝感至襄樊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高速公路工程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亿元) 72.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125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6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02年11月23日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孝襄高速公路起于孝感市孝南区三汉镇以北1.5 km处,与京珠高速公路相接,途经孝感市、随州市、襄樊市,终点接襄(樊)十(堰)与襄(樊)荆(州)高速公路部营互通。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总结)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11】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一.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林纸一体化)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t 漂白木浆厂项目分析: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CP1. 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⑴应考虑与总体发展规划、EP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兼容性;⑵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⑶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的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⑷林基地建设与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的一致性。

⑸基地选址应在商品林区内,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符,如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西部大开发中CPEP 管理规定等。

⑹与产业、技术政策的符合性: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清洁生产发展的要求;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轻工业)有关环保、节能、节水技术政策。

⑺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单机规模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符合造纸行业发展规划;建设地点符合当地开发区规划。

2.主要污染因素及其来源和特点备料车间主要污染物有固体废弃物、噪声。

剥皮机产生树皮,木片筛产生木屑。

剥皮机、削片机、木片筛是主要噪声源。

制浆产生漂白废水的排放。

制浆、抄浆设备、碱回收炉、石灰窑均产生废气。

另外,制浆过程有纸机白水排放,还有浆渣和噪声产生。

⑴废水排放:主要包括制浆车间,碱回收车间,浆板车间排放有机废水,化学厂排放含酸碱废水,热电厂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碱回收系统产生的重污冷凝水经汽提后回用,不凝气进石灰窑燃烧,较清洁的冷凝水回用于碱回收系统和浆的洗涤,皂化物进行塔罗油回收。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格式和范文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格式和范文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格式和范文1. 报告格式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 项目概述这部分主要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地点、项目规模等。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依据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依据,例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1.3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方法这一部分需要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方法,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其讨论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详细描述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1.5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这部分需要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减少或消除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6 综合评价和决策在这一部分,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决策建议。

1.7 报告编写信息最后,需要提供报告编写的信息,包括编写单位、编写人员和编写时间等。

2. 范文示例以下是一个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范文示例: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建设一座大型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和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水电站建设工程对水资源、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大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

评价结果和讨论根据评价结果,水电站建设工程将会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对生物多样性和大气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为了减少水电站建设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提出了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等。

综合评价和决策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评价,本报告建议在水电站建设工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报告编写信息本报告由某环境评估机构编写,编写人员为X先生,报告编写时间为20XX年XX月。

以上就是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格式和范文示例。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本____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

作为一个全球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____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____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____年,我国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通过对污染源的减排措施进行评估,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保障大气环境的质量。

第二,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对水质、水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工作,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和传播途径,制定了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____年,我国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____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机制还需完善等。

因此,____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未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加强跨部门协作,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一、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xxx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科学地评估工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二、项目概况xxx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区,总用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xx平方米。

该项目主要包括xxx等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实地勘察、文献调研、现场监测等方式,评估了该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可能影响。

具体包括:1. 大气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产生一定的VOCs、NOx等大气污染物。

通过合理的排放控制和防护设施建设,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 水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附近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和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声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周边设施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噪音干扰。

通过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能够满足国家相关环境噪声标准。

4. 生态环境影响:该项目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等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防护设施和处理设施,及时治理和减少排放污染物。

3. 制定噪声控制方案,采取降噪措施,确保项目运行期间符合国家相关环境噪声标准。

4. 在项目建设前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结论本报告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环境影响评价,发现xxx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以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经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该项目能够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的要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们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下面是一份长篇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 气候变化和能源在2024年,全球气温继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尽管国际社会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推广,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一些国家面临能源转型的困难,交通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仍然很高。

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许多大型能源项目都面临着压力。

政府和企业需要确保这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与当地社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这需要更加透明和全面的评价过程,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在2024年,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来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非法伐木、违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起到监测和评估的作用,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2024年,一些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进行了扩大,以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

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促进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3.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在2024年,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

许多城市面临土地利用和规划的挑战。

一些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和低碳交通,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在2024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影响评价相结合。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例如,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健康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综合评估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综述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 环境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又称环境质量的预断评价,是指在进行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估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则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之一,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之一,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原则,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和发展概念的产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

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

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NEPA)。

概念的引进: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概念的初步实施: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环境保护法》概念的完善: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等等等其他:1982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年颁布的《水法》、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

二、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1970 年在美国首次出现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80 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由于各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转化为对大型综合项目的累积影响评价,由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扩展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即战略影响评价. 对于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影响给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评价的理解由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扩大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评价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包括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如环境风险评价、视觉影响评价、健康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并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3)评价的程序由不系统、非正式的状况向系统化、规范化转变,形成了包括环境筛选(初步评价)、确定范围、预测评价和监督、监测等4 个步骤完整的工作程序. 初步评价和确定范围减少了评价的时间和费用,评价预测方法的研究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监督、监测作为评价的必要环节,对于检验预测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4)评价的方法由各种单一型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控制理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情况,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5)各种评价制度的优点互相融合,表现出灵活性与强制性的统一,法律形式的评价制度增加了规定的弹性,政策形式的评价制度的强制性得到加强.(6)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相结合,并纳入环境规划之中,环境规划部门与环境评价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环境评价、规划、管理成为一个系列化的整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于1970 年在美国首先实施至今已近30 a 时间,其理论、概念在不断的完善,评价对象更加拓宽,评价方法也趋向多样化. 现在各国政府与人民都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方面的关系上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发展与现状1979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这种制度要求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和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上述法律,国家计划、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近20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得到了扩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管理机制得到逐渐完善和发展,评价对象也从工业型污染项目逐步扩展到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和区域性开发项目,并且出现了一些新型环境影响评价形式.3.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该区域内所有开发建设行为. 不仅要找出这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且要找出其影响规律. 评价的重点是论证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提出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协调人口、环境与开发建设行为之间的矛盾,为制定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EIA 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EIA 着重研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区域各自然要素的环境容量,预测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加动态性很强的工作.3.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战略即指重大的政策、计划或规划,具有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和决定性的特点.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I assessment,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是指对政府、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系统的评价过程. 战略环境评价采取主动的反应方法、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与环境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发展战略进行不断的选择和调整. 它能及早预测和预防战略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通过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决策,制定出最佳战略. 战略环境评价的出现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刚刚出现时,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评价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却表现得“力不从心”. 如,一个大型的主开发项目往往会诱发一些新的开发项目,例如在公路或铁路沿线两侧地区可能会诱发房地产、商业,甚至工业等新项目的出现,这些附加的环境影响在主项目的EIA 中很难得到评价,尽管这些间接的、被诱发的新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能会超过主项目本身的环境影响. 主项目的这些附加影响只有在更高层次的战略环境评价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由负有公共责任的国家机构或政府部门组织进行,通过部门间的合作及有关专家和公众的参与,能够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10,11].《中国21 世纪议程》已明确提出要“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规全面评价”. 1993 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环境评估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正式提出要开展战略、发展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1995 年,王华东等对山西省煤电并重战略和国家有毒化学品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

3.3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累积影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3 年颁布的美国《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指南》上,并在1978 年颁布的《NEPA 规定》中被正式提出,该概念的涵义是指“当一个项目与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预见到的项目进行叠加时会对环境产生综合影响或累积影响”,特别是指“各个项目的单独影响不大,而综合起来的影响却很大”的现象.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下,传统的主要针对项目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 研究表明,累积影响评价的概念、目标和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高度统一,累积影响评价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环境影响,提供了一个与可持续概念一致的分析架构,为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必要改革及建立对发展行为的更主动反应过程提供了方法.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将来可预见的活动的影响叠加时,因累积效应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它产生于:!当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另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以协同的方式进行结合时;"当若干个项目对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在时间上过于频繁或在空间上过于密集,以致于各单个项目的影响得不到及时消纳时.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环境科学研究单位开展了累积EIA 的初步研究. 在已开展的环境总量控制和区域开发EIA 研究中应用了部分“累积影响”的思想,这为今后开展累积EIA 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3.4 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在国家层次上是指EIA 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与预测目的的一致性,在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层次上,体现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使建设单位在其规划中考虑到环境因素,从而减少实际环境影响的程度. 吉林大学近年来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1995 年于连生等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内容包括政策有效性、管理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并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估. 1996 年李天威等分析了有效性的基本问题,提出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行为要素,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战略规划行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控制行为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业务行为. 1997年,于连生等进一步研究了环境价值核算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环境价值影响评价的概念.3.5 区域对项目影响型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实施大量的酒店、商业大厦、商住楼和居住小区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与工业建设项目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工业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较大环境影响,而酒店、商业、商住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工业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要求较低,而酒店、商业、商住、居住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在此意义上,可以把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称为项目对区域影响型环境影响评价,酒店、商业、商住、居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称为区域对项目影响型环境影响评价. 从内容上来讲,区域对项目影响型环境影响评价应是自然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并重,自然环境影响评价以区域对项目的影响分析为主;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以项目对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主,从评价方法上来讲,由于酒店、商业、商住、居住小区等项目在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环境污染情况变化较小,建议在自然环境影响评价中以现状监测、评价为主,辅以外界污染源对项目环境因果分析,并对影响项目的主要污染源的未来可能作出分析预测.3.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来评判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稳定性或脆弱性,也即为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或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阈值. 社会生态环境评价就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与功能,明确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性质、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 通过评价,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所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别强调针对性原则. 同时生态系统是一种类型和结构很高、地域性特别强的复杂系统,其影响变化包括生态结构的变化和环境功能的变化,既有数量的变化,也有质量的变化,并且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因而评价的内容、标准不仅复杂,而且因地而异.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非常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也越来越重视,如目前正在实施的三峡工程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即将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对一些重点工程也将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