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行星地球 5 推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行星地球 5

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
年昼夜等长。(如图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探究 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 (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 若日出时间早于 6 时,日落时间晚于 18 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 6 时,日落时间早于 18 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方法 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 12 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 12 小时的, 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 12 小时,一地小于 12 小时,比较两地与 12 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 12 小 时的时间差为 12 小时(-12 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 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二行星地球考点12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课件(通用版)(15张PPT)

考点2 地球的演化历史及 地球的圈层结构
题组1 地球的演化历史
[2022辽宁测试]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1—3 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
答案
1.D 据图可知,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题组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2辽宁铁岭测试]下图为安徽省南部某山地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图。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1—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直线上升 D.8—12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呈下降趋势
答案
5.D 9月至次年3月为北半球冬半年,读图可知,此时段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顶,A错误;3—9月为北半球夏半年, 图中显示,5—7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麓,B错误;1—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整体上升,但并不是直线上升,C错 误;8—12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呈下降趋势,D正确。
题组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2辽宁铁岭测试]下图为安徽省南部某山地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图。据此完成5—7题。
6.下列关于该山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8月,日照时间少
B.8月,晴天多
C.6月,纬度低
D.6月,阴雨天气多
答案
6.B 由图可知,8月山麓、山顶太阳辐射最强,C、D错误;日照时间少,太阳辐射强度会较小,A错误;8月份,我国锋面雨 带通常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该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度较大,B正确。
4.结合材料推测漳浦1 500万年前的气候特征是
()
答案
4.D 结合材料“当时在漳浦随处可见的龙脑香树如今多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可知,龙脑香树现在生活在环境湿热的地 区,由此可以推断1 500万年前漳浦的气候特征是湿热。D正确。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行星地球

地球的公转
公转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 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 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 同。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 分10秒)为地球绕太阳公 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同一地点 在不同时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不 同,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 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 移动,导致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季 节接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同,从而 形成四季变化。
0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外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
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质岩石组成,占地球体积的83.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件第二章行星地球
汇报人:XX
20XX-01-27
目录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0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01
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 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距离太 阳约1个天文单位。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01
大气逆辐射
地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中的某些成分,
如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并再次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大
气逆辐射。这种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02
云层保温
云层能够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并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同
时,云层中的水汽也能吸收和发射长波辐射,进一步增强大气的保温作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行星地球 2.1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 层,B 色球 层,C 日冕 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为 黑子 ,B层的为 耀斑 ,其周 期约为 11 年。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0-
(3)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 电离层 ,影响 无线电短波通信 。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 两极地区 的高空大气,产生“ 极光 ” 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 地震 、 水旱灾 害 等。 特别提醒(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 较强;(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1-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波速 的变化。 图中A为 横波 ,B为纵波。随深度增加,在C处,甲、乙速度都明 显 加快 ;在D处,B的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而A则 完全消失 。 C为 莫霍 界面,D为 古登堡 界面。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5-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类地行星:A水星 、B 金星、C地球 、D 火星 ①八颗行星分类 巨行星:E木星 、F 土星 远日行星:G天王星 、H海王星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6-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②运动特征 近圆 共面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6-
整合构建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 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 下图所示。
2020高考总复习课件_地理(人教版)_行星地球_地图基础知识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比例尺是分子为1的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实际范围 图幅面积大,反映的地理事物 相同 详细
图幅面积小,反映的地理事物简略
图幅大小 反映的实地范围小,反映的地 反映的实地范围大,反映的地理事物
相等 理事物详细
简略
应用举例 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
22
3.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 n 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 n 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 n2 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 n 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 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n1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40
2.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1)~ (2)题。
(1)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15
答案 (4)(5)见下图
16
【易错辨析2】 绘制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大小相同,对吗? 提示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 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7
3.意义: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 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10
(3)地形部位的判断 ①AB线为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 低 的方向弯曲。 ②CD线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 高 的方向弯曲。 ③丁处为 鞍部 ,位于两个 山峰 之间,连接两条 山谷 线和山脊线。 ④丙处为 陡崖 ,该处等高线 重叠 。
2019-2020版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 赤道
两次 (直射当地时) 两次 (春秋分)
一次 (南半球在夏至, 北半球在冬至) 两次 (冬至、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 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 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角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快 线速度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直射点 地心
太阳光
地球
北极星
地球 赤道面 黄赤交角 23˚26’ 黄道面
地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夏至
春分
赤道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南回归线 冬至
秋分
次年春分
北回归线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 度数的关系怎样?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
丙表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解析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是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
2015· 重庆文综,3
昼夜长短变化的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地 球公转及其变式图或自然现象为背景,以选 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考
向
结合二十四节气考查公转特征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以学术上的新概 常见设问形式 某时间地球在轨道 常用解题方法 在回归运动曲线图上利用 已知信息推断所求信息; 画侧视图,标注二分二至 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 动方向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层结构及各圈常结合宇宙探测、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利用或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考查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考查错误!1. 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宇宙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1________和□2________。
(2)运动性——天体□3________、□4________构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如下图所示:2. 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太阳系模式图①主要成员:由里到外分别排列。
⎩⎨⎧类地行星:□7 、□8 、□9 、□10 巨行星:□11 、□12 远日行星:□13 、□14②运动特性⎩⎨⎧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15 自西向东□16 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17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特殊性——存在生命①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光照,有利于生命的产生与发展。
②适宜的□18________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19________的存在。
命题角度一地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经典例题](2019·山西省重点学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 日温度的两极化现象D. 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思维建模]1. 材料分析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ppt 人教课标版2

探究三: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分析
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
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 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1)他们认为:在当地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
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阳 光不能照射到房内。 (2)右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 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
-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4)极圈内的昼与夜 ①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都是 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 ②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
的示意图。该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应短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左下图所示内容
按要求转绘在右下图中。
(要求:在右上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 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答案:
核 心 解 读
重难点1 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
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多;
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多。
重难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易误点
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
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 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 是 23°26′。示意图如下: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 化。
(2) (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 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完成五带划分的示意图。
|体系构建|
考点一 昼夜长短时空规律 1.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 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 年昼夜等长。(如图示)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情报告
地球运动 的地理意
义。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 道、方向、周期和速 度。2.理解黄赤交角 的产生及其影响。3.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季节 变化、纬度变化及其
成因。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 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 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 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 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 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
(2)根据昼(夜)弧跨越的经度计算昼(夜)长。 昼(夜)长=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15°/时
低趋势。
|图表助记|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南极极上上空空俯俯视视::逆顺时时针针方方向向绕绕转转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思考探究 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 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 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越大。(如图示)
②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 如上图甲和乙。
③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动,则北半球(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2)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 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 23°26′N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 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思考探究 2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 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 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下列图,回答问题。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 日期,昼夜差值越小。如上图丙。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 中 a 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中 b 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南、北两极点
西北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正西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
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 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时 间-12) 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思考探究 3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 午”太阳高度? 提示: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 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 12 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 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 高度等。
四、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读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 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 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上图甲所示,H 表示当地的正 午太阳高度),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12 时。
(2)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 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 中 c 折线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