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上海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3月10日审定)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上海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公共政策现实出发,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观念,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公共政策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掌握从事政策分析和实际政策工作的系统化理论和完备的技术手段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2、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等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3、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二、什么是公共政策三、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第二节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物品二、公共职能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五、公共权力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第三节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二、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控制、交易与博弈三、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第四节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本章小结本章重点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理解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这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了解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2、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等概念的理解3、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难点:1、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2、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2、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公共政策在不同政治体制中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重要作用3、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一、导向功能二、管制功能三、调控功能四、分配功能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了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基本类型、重要作用等内容。

《公共政策学》课程大纲

《公共政策学》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今后修读和理解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政治学及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明确公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

Public policy science is the basic subject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of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other related courses in the futur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larify the meaning of public policy, master the analytical methods of public policy, and be able to us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ublic policy to analyze and grasp the essence of political phenomena.2.设计思路: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相关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我国现实的决策实践。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课程的设计首先介绍公共政策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以及理论发展历史,然后集中介绍西方以及我国各种代表性的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框架或模型,之后按照政策过程阶段划分的思路分别介绍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变迁等主要的政策环节,让学生对决策实践流程进行全面- 1 -了解。

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周红执笔人:周红开课单位: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编写日期:2005.7 课程编码: 6412412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对象:行政管理本科开课学期: 5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基本教材: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参考书:【1】陈振明,《政策科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2】郭巍青,《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朱崇实,《公共政策:转轨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4】周毅,《中国社会焦点》,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6】[美]D·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

【7】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9】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

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和演进历史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要素。

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模型路径,掌握具体的决策与分析技术,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和途径,了解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历史经验、教训。

以期学生具备初步的公共政策问题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编制和抉择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评估能力,能够较好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了解它们在政府的公共行政、公共管中的运用,培养从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管理能力。

公共政策学 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 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301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ie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社会学教材、教学参考书:陈潭:《公共政策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欧文·休斯著,张成福译:《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托马斯·R·戴伊著,谢明译:《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卡尔·伯顿、大卫·沙维奇著,孙兰芝,胡启生译:《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威廉·N·邓恩著,谢明、伏燕、朱雪宁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11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系统地讲授公共政策科学的基本知识,结合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我国的公共政策实际,讲授全面系统地进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设置的意义: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共政策科学的基本知识,能掌握进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公共政策分析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研究中国公共政策现实为背景条件,特别注意结合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特点,系统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特点、公共政策制订和执行的基本过程,着重了解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分析、公共政策方案执行分析和公共政策结果评估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以及公共事务管理和运营、公共服务提供和安排、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估、公共组织的设计和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思维和素养。

公共政策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教学大纲公共政策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工具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评估和推动公共政策的实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范围;2. 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3. 熟悉公共政策评估和监测的方法和工具;4.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政策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公共政策概念与意义-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利益相关者参与- 证据驱动- 可持续性和公平性3.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 问题识别和议程设置- 政策制定和选择- 政策评估和调整4. 公共政策工具与影响因素- 法规与规范- 经济和财政工具- 社会舆论和政治力量5. 公共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医疗保健政策- 教育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加深对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等)占比20%2. 作业与小组项目占比30%3. 期末考试占比50%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公共政策导论》参考书目:1.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 《政策分析与规划》3. 《政策评估实践指南》七、备注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与授课教师联系。

祝各位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公共政策概论 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概论  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政策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oblic Policy开课学时:51学分:3授课对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公共政策是政治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该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策系统和公共决策体制,知晓整个政策运行过程,并结合目前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具体政策,学会政策分析的初步方法。

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1.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2.学习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知识和原理3.培养政策问题分析能力4.掌握政策建议、政策执行规划、政策评估报告等的撰写方法方法5.能初步应用政策过程各阶段的分析模型分析一些现实政策问题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政策科学基础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和功能,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共政策研究的视角和主要方法,初步掌握政策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了解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掌握公共政策工具及其选择的方法以及政策系统的运行构成。

主要内容:(1)公共政策的内涵和本质。

(2)公共政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3)公共政策系统。

重点:公共政策的内涵与本质;政策研究初步方法;政策资料收集与整理;政策工具及其运用;难点:政策研究方法;政策工具及其选择2.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目的与要求:了解政策问题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政策问题界定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政策议程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政策问题含义、特征与分类;政策问题界定方法与步骤;政策议程重点:政策问题界定方法与步骤,政策议程的含义与分类难点:政策问题界定方法3.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目的与要求:了解政策目标设定原则、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政策指标和评估标准。

了解备选方案的搜寻、设计、筛选方法。

了解政策方案评估和择优的标准、步骤、常用方法。

了解政策建议的撰写方法和步骤,能就一个具体问题写出政策或者项目建议书。

主要内容:(1)政策目标的确定(2)备选方案的拟定(3)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4)提出政策建议重点:政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拟定;方案的择优;政策建议的撰写;难点:政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评估与择优4.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共决策主体,了解公共决策的几种方式及其各种方式的优势与缺陷;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理解政策制定分析模型及我国政策制定的特点;主要内容:(1)公共决策主体(2)政策方案决策的基本方法(3)公共政策的合法化(4)常见的政策形成分析模型重点:公共决策主体;公共决策的合法化过程;常见的分析模型;难点:常见的政策制定分析模型5.政策执行目的要求:了解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以及政策执行的主体;了解政策执行研究发展的阶段、研究的途径、主要的执行理论以及用于研究政策执行的主要模型;知道政策执行实践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具体政策执行的过程、所需的资源、常用的手段;理解可能影响政策顺利执行的因素、常见的政策执行偏差以及基本的纠偏措施。

公共政策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不统一,但学科要素相同这一情况;弄清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学科要素、研究对象;弄清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这门学科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与特征、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及表现。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一、公共政策学及其研究对象1.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及提出人2.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含义、特征和学科要素3.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了解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掌握政策群和政策链以及政策一般。

三、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掌握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要求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要内容,决策科学的形成,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五、学科的诞生了解学科诞生的标志,掌握学科特点,特别是拉斯韦尔的贡献。

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了解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重点掌握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七、学科的近期发展了解公共政策的建制化掌握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和内容构成,掌握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与决定、决策等概念的联系,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难点: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关系、合理的政策结构。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掌握)(1)国家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教学大纲

绪论篇公共政策学科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渊源与诞生第二节公共政策学在当代的开展第三节为什么社会需要公共政策第四节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研究第五节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分析第六节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治理第七节如何正确研修公共政策学第一篇公共政策研究第一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性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功能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系统与要素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背景环境第二节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的价值工具第三章公共政策的过程与阶段第一节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第二节公共政策的议程第三节公共政策的规划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决策第五节公共政策的执行弟八下公共政策的评估第二篇公共政策分析第四章公共政策任务与人员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质与特点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与流程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倡导与论证第四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人员及伦理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建构分析第一节政策问题构建的重要性和创造性第二节政策问题的性质议题层级和类别第三节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和陈述模型第四节政策问题构建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第六章公共政策行动建议分析第一节政策行动建议的特征和性质第二节政策行动建议的选择模型第三节政策行动建议的工具选择第四节政策行动建议分析的方法第三篇公共政策治理第七章公共政策结构周期治理第一节公共政策的领域治理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结构治理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周期治理第八章应急型公共政策治理第一节社会危机事件与应急型决策第二节应急型政策治理的意义和趋势第三节应急型政策治理的综合模式第四节应急型政策的整合治理第九章创新型公共政策治理第一节公共政策创新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公共政策创新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公共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讲授:万华炜简介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03132080授课对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政治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3、阅读《葛洲坝工程的决策内幕》(《新华文摘》1993-2),谈谈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一章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概述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通过介绍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特征、本质、功能和基本的分类方法,对中西方的政策科学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的本质、功能、分类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一、中外学者关于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公共政策的产生和本质一、公共政策的产生二、公共政策的发展三、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一、导向性功能二、制约性功能三、管理性功能四、调控性功能五、分配性功能六、象征性功能第四节公共政策分类与结构一、公共政策分类二、公共政策的结构思考题:1、公共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本质。

2、公共政策的主要作用。

3、公共政策的层次分类及其特点、地位和作用。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学时:6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公共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诸环节和逻辑流程,掌握公共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文化环境。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一、公共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非官方参与者。

二、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问题、目标群体。

三、公共政策环境四、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逻辑运行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一、政府职能、政府权力与公共政策二、政府结构、政府机构与公共政策三、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第三节公民、社会团体、政党与公共政策一、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二、公民与公共政策三、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四、政党与公共政策第四节公共决策体制一、决策权力及其归属二、决策权力的配置三、公共决策规则四、公共决策体制类型思考题:1、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2、影响公共政策的环境因素。

3、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4、公民与公共政策。

5、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6、公共决策权力配置的类型。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学时:9教学要求: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第一和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首要主题。

本章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政策制定中的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采纳与政策合法化等基本内容。

教学要点: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的合法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二、公共政策问题的要件与结构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第二节公共政策议程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二、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与途径三、公共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四、确定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五、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第三节公共政策规划一、公共政策规划的含义、基本特征、指导原则二、公共政策规划主体三、公共政策规划的思维原则与方法四、公共政策规划的程序五、公共政策规划的分类六、公共政策规划的局限性及其补正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采纳一、公共政策决定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三、公共政策采纳思考题:运用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5、刘伯龙主编《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6、谢百三主编《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四章公共政策执行学时:6教学要求:公共政策执行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公共政策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本章通过介绍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相关理论,使学生了解公共政策执行活动的规律,正确认识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把握政策执行的科学程序。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原则、手段、影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三、公共政策执行原则四、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序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三、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一、认识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意义二、公共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型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它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有哪些作用?2、公共政策执行包含哪些基本的功能活动环节?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执行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五章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学时:6教学要求:公共政策评估和监控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政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本章主要介绍政策评估的含义、类型、意义,探讨政策评估的标准、过程、步骤,并对政策监控的基本理论和现状进行分析。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方法;中外政策监控现状比较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二、公共政策评估类型三、公共政策评估意义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过程一、公共政策评估的效果与标准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步骤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一、客观条件的制约二、主观因素的影响三、关于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思考第四节公共政策监控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机制与功能二、公共政策监督三、公共政策控制四、中外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比较研究思考题:1.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标准和作用。

2.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3.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和基本功能。

4. 公共政策控制的方法。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六章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学时:6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政策去向的三种可能性:持续、调整或终结;熟悉公共政策周期,并了解公共政策周期研究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方式、障碍及策略,政策周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二、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和方式一、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二、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第三节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和策略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四节公共政策周期一、政策周期的内涵和类型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三、政策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思考题:1、举例说明我国加入WTO后某些政策终结的情况。

2、从政策终结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3、公共政策周期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参考书目: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七章公共政策分析及其历史沿革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教学要点:麦考尔-韦伯、沃尔夫、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二、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三、公共政策分析模式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与过程一、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二、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三、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一、公共政策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美国对“后工业社会”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派别与观点思考题: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意义。

2、简述麦考尔-韦伯、沃尔夫、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模型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几种主要的政策分析模型方法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一、定性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几种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一、定量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定量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具体方法第四节系统分析的方法一、系统分析的含义和特征二、系统分析的构成三、系统分析的作用思考题:1、简述理性、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分析模型的含义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