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肥胖调查报告3篇(范文参考)
肥胖调查报告大全1(一)2024

肥胖调查报告大全1(一)引言概述: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难题,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文将对肥胖进行调查并撰写报告。
本文将分析肥胖的定义、全球肥胖问题的趋势、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肥胖儿童的现状以及肥胖的健康风险,以期增加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一、肥胖的定义与分类1. 肥胖的定义与BMI指数2.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肥胖的定义3. 肥胖的分类及其标准4. 超重与肥胖的区别二、全球肥胖问题的趋势1. 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趋势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肥胖比例3. 城市与农村的肥胖差异4.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肥胖情况5. 肥胖问题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三、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 饮食习惯对肥胖的影响2. 运动和体力活动对肥胖的作用3. 睡眠不足与肥胖的关联4. 决策因素和生态系统对肥胖的影响5. 心理因素与肥胖的关系四、肥胖儿童的现状1. 儿童肥胖的定义和判断2. 儿童肥胖的危害和影响3. 饮食与生活习惯对儿童肥胖的影响4. 家庭环境对儿童肥胖的影响5. 学校和社会的角色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五、肥胖的健康风险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3. 肥胖与癌症的关联4. 肥胖对骨骼和关节的影响5. 肥胖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总结:通过本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肥胖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和影响,它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且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了解肥胖的定义与分类、全球肥胖问题的趋势、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肥胖儿童的现状以及肥胖的健康风险,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肥胖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加大对肥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应对肥胖问题。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肥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外貌,更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为进一步了解肥胖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肥胖调查报告。
一、样本信息我们在全国不同地区随机选择了10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510人,女性490人。
受访者的年龄从18岁到60岁不等,其中18-30岁的占38%,31-45岁的占47%,46-60岁的占15%。
样本中肥胖人数为260人,占总样本的26%,另有150人为超重,占总样本的15%。
二、肥胖原因在肥胖的原因方面,60%的人认为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造成的,30%的人认为是基因遗传造成的,10%的人认为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其中,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是最为普遍的肥胖原因,超过90%的肥胖受访者都有这样的习惯。
三、肥胖危害认识在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方面,我们发现,大约有7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影响人体健康,5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4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还有部分受访者对肥胖的危害并不了解,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
四、肥胖治疗措施在针对肥胖的治疗措施方面,我们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要采用运动+控制饮食的方式进行治疗,15%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体重,5%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手术来减肥。
其中,20%的人表示尝试过某种减肥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减肥措施。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有效治疗。
对于个人而言,应积极采取运动+控制饮食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肥胖问题。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应该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资源和减肥治疗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减轻肥胖带来的危害。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肥胖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生活方式的转变,如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的改变2. 学术压力和家庭环境对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影响3. 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的青少年久坐不动的问题4. 学校和社区缺乏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二、生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青少年发育期的内分泌变化对体重控制产生的影响2. 遗传和基因因素在青少年肥胖中的作用3. 青少年食物偏好和食量控制难以掌控的问题4. 青少年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和管理三、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学业和社交压力对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2. 青少年情绪饮食和压力性暴饮暴食的问题3. 自尊和自我形象问题对饮食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影响4. 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不满意和社会对体型的刻板印象对肥胖问题的影响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家庭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的影响2. 家庭环境对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的支持程度3. 家长对孩子体重问题的认知和管理方式4. 家庭对媒体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限制和指导五、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2. 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指导,包括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3. 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4.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意识5.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供对青少年的全方位支持和引导总结: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理、心理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采取多层面的干预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肥胖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2018年至2022年儿童肥胖报告,包括儿童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指数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儿童年龄将数据分为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
(3)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儿童肥胖现状(1)肥胖率:2018年至2022年,该地区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8.5%上升至2022年的11.2%。
(2)年龄段分布: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肥胖率分别为7.8%、10.2%、13.4%。
(3)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0.6%和10.8%,无明显性别差异。
2. 儿童肥胖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长对儿童饮食和运动关注不足,家庭聚餐过多,烹饪方式不合理等。
(2)学校因素:学校食堂提供的食物热量高、营养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
(3)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大,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童饮食和运动。
3. 儿童肥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1)BMI指数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肥胖儿童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2)肥胖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四、干预措施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提高家庭对儿童饮食和运动的关注度。
(2)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
(3)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
减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肥胖人群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本报告通过对大量减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以下途径: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监测调查数据;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慢性病监测数据;3. 各大医疗机构、减肥机构等收集的减肥数据;4. 网络公开的减肥调查问卷、论坛等。
三、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肥胖人群的基本情况、体重、体脂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 相关性分析:分析肥胖与年龄、性别、地域、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 交叉分析:分析不同减肥方法、减肥效果、减肥意愿等因素之间的关系;4. 生存分析:分析肥胖人群的减肥成功率、减肥后体重变化等指标。
四、数据分析结果(一)肥胖人群基本情况1. 男性肥胖人群占比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肥胖人群比例逐渐增加;2. 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肥胖人群比例相对较低;3. 肥胖人群以中青年为主,中年肥胖人群比例最高。
(二)肥胖原因分析1. 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2.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3. 遗传因素:部分肥胖人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4. 其他因素:如内分泌疾病、药物等因素。
(三)减肥方法及效果分析1. 饮食减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肥目的;2.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运动量,提高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目的;3. 药物减肥:通过使用减肥药物,调节体内代谢,达到减肥目的;4. 手术减肥:通过外科手术,减少胃容量或改变肠道结构,达到减肥目的。
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减肥和运动减肥是减肥成功率较高的方法,而药物减肥和手术减肥的减肥效果相对较差。
(四)减肥意愿分析1. 肥胖人群普遍存在减肥意愿,但实际行动率较低;2. 影响减肥意愿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地域、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3. 肥胖人群对减肥方法的认知程度与减肥意愿呈正相关。
肥胖调查报告作文(一)2024

肥胖调查报告作文(一)【引言概述】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挑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肥胖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数据和统计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肥胖问题,为减轻肥胖问题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1. 现状调查1.1 调查方法和范围1.2 研究样本和数据分析1.3 结果呈现和分析1.4 肥胖问题的普遍程度1.5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肥胖比例对比2. 受影响因素2.1 生活习惯2.2 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2.3 缺乏体育运动2.4 城市化进程和环境因素2.5 心理压力和情绪因素3. 健康风险3.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3.2 肥胖对骨骼和关节的影响3.3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3.4 肥胖与癌症的关联3.5 其他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4. 预防和干预措施4.1 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4.2 加强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4.3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4.4 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4.5 教育宣传的有效性5. 未来展望5.1 发展肥胖研究的必要性5.2 提高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准确性5.3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5.4 推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5.5 科技创新对肥胖问题的应用【总结】本文基于一项肥胖调查研究,对肥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调查结果显示,肥胖问题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普遍存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活动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对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肥胖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问题,还与各类健康风险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和干预肥胖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饮食、合理营养,推广体育锻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加强家庭、社会的支持。
为更好地应对肥胖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收集准确数据,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正视肥胖问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民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肥胖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某地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人们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本次肥胖调查。
本报告将总结调查结果,分析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地区18岁以上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体重指数(BMI)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肥胖现状(1)肥胖率: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为25.6%,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8.2%,女性肥胖率为23.0%。
(2)超重率: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8.5%,女性超重率为33.1%。
2. 影响因素分析(1)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饮食热量摄入较高,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较多。
同时,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不合理,晚餐热量摄入占比最高。
(2)运动情况: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运动时间普遍较短,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者占调查人数的60%。
运动方式以散步、跑步为主,运动强度较低。
(3)其他因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遗传因素等也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
3. 不同年龄段肥胖情况(1)青少年肥胖:该地区青少年肥胖率为20.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2.8%,女性肥胖率为18.2%。
青少年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年肥胖:该地区中年肥胖率为27.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0.2%,女性肥胖率为25.8%。
中年肥胖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关。
(3)老年肥胖:该地区老年肥胖率为29.2%,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2.5%,女性肥胖率为26.0%。
老年肥胖与代谢减慢、运动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1. 提高居民对肥胖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肥胖调查报告范例(一)

肥胖调查报告范例(一)引言概述:
肥胖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大健康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久坐、减少体育锻炼,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率逐年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肥胖调查报告范例。
正文:
1. 社会背景
- 阐述肥胖问题引起的社会关注
- 分析肥胖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 引用相关数据统计肥胖率的增长趋势并评估其严重性
2. 肥胖原因
- 分析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压力等
- 提供研究结果支持这些原因与肥胖之间的关联
- 引用专家观点和学术论文探讨肥胖原因的复杂性
3. 健康风险
- 探讨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联系
- 引用研究成果证明肥胖是这些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分析肥胖对个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
4. 预防和干预措施
- 介绍个人级别和政府层面上的肥胖预防措施,如倡导健康饮食、鼓励体育锻炼等
- 引用成功案例和研究结果展示有效的干预手段
- 探讨社会推动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和预防意识
5. 未来展望
-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需求
- 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
-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肥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结:
肥胖问题不仅给个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肥胖问题的社会背景、原因、健康风险,我们可以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通过全社会的合力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9日~8月10日《家庭药师》与39健康网联合推出了“中国人肥胖与减肥调查”,统计数据样本量达91,493份。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在运动、节食、中医、手术、偏方等等减肥方式中,16%的人投靠中医,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然而,自行减肥失败或者其他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们决定求助于减肥机构时,正规医院中医科室或知名品牌中医减肥机构变成了首选。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
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
结合抽样调查,造成两个数据差异的原因是:人们既信任老祖宗传下来的减肥的法子,又对它充满了不了解和畏惧――针灸适合什么人?会不会很痛?效果如何?有没有副作用?……针对众多网友对中医针灸减肥的疑问,家庭药师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赵仓焕教授。
part1 解惑篇
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
家庭药师记者:赵仓焕教授您好!减肥这个话题是长盛不衰的,甚至很多朋友称“生命不息,减肥不止”。对于中医针灸减肥这个源远流长的经典方法,被调查网友既信任,又存在诸多不了解。根据您的临床经验,目前大家对针灸减肥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赵仓焕教授:的确,现在人们对于针灸减肥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
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
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④针灸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肾上腺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动员,消耗多余脂肪而实现减肥效应。
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④针灸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肾上腺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动员,消耗多余脂肪而实现减肥效应。
首先,我们为减肥者测量身高、体重、体围等,判断其脂肪含量是怎样状况。然后,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减肥者的体质,综合考虑选取穴位。例如,痰湿的肥胖者可以侧重于利尿、发汗,“胃火旺”的肥胖者由于饥饿感强烈,可以侧重于降胃火从而降低食欲,抑制吸收,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通过刺激通便的穴位,也能达到减重效果。在治疗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针、不同的手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
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
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part2原理篇
针灸减肥≈抑制食欲?
家庭药师记者:针灸减肥是通过抑制食欲实现的吗?
赵仓焕教授:是的。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
【调查报告】肥胖调查报告3篇(范文参考)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
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
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
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
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